书城励志处世与活法
2142700000008

第8章 人生旅途(2)

一个人只要与另一个人谈话,哪怕是非常琐碎的话题,也能感觉到双方在智力、气质上的差异或相似。当两个本性迥然不同的人谈话时,其中一个人所说的几乎每件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惹恼另一个人,就算谈话转向最怪诞的话题或双方均无任何兴趣的话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仍会导致不快。而本性相近的人却会感到彼此间的默契,如果他们的脾气相同,他们之间的交往就会和谐一致。

这表明了普通大众喜爱交际的原因和普通大众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称心如意的伙伴的原因。唉!这些善良、可爱、勇敢的人,这正是他们与那些非凡人物的差异,后者越是非同寻常,越是不爱交际。如果他们在孤独中偶然遇到一个本性中有某种能够引起共鸣之物的人,且这种心灵的共鸣不是转瞬即逝的,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喜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是相互作用的。伟大人物像雄鹰那样总喜欢把栖巢孤零零地筑在高处,这使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气质相近的人能够迅速地一拍即合,仿佛他们都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当然,普通大众由于经验和智力的低下会有更多的机会碰到这种情况,那些生活富裕、性格怪僻的人却很少碰到这种情况。

例如,一大群人为了同一目的而组成一个团体,如果他们中间有两个恶棍,这两个恶棍很快就会彼此认出对方,仿佛都戴有某种相似的标记,他们立刻会聚在一起密谋不法行为或反叛行动。同样,如果在一大群才智超群的人中有两个傻瓜,这两个傻瓜也会同病相怜,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知音。这样两个人彼此一眼相中,很快成为知己。他们笑容可掬、欢呼雀跃地扑向对方并互相致意,仿佛他们是多年的朋友。显而易见他们信奉佛教的轮回说:他们前世的生存形态具有相似性。

一般来说,人们彼此间是协调一致的,但他们仍互相保持距离;或在某些偶然的情况下,产生一种冲突。这源于心境的差异,我们很难发现精神状态完全一致的两个人,这与他们的生活条件、地位、环境、健康及此时此刻的思绪等不同有关。这种种差异使那些性情十分相近的人也会不和谐。调整情绪就像把温度调到一种常温,以消除不和谐。这是一种要求人达到高层文化的工作。情绪的均衡是产生稳固友谊的条件,这一条件是由情绪波及的交往伙伴来调整的。当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并伴随着某种客观的令人感兴趣的事,比方说,一种共同的危险或期望、某件重大新闻、一次奇观、一场比赛、一段乐曲或其他类似的东西,你就会发现,它们会引起大家思想的共鸣,并使每个人都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好奇心,同时产生一种普遍的愉悦感,因为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能压抑私下或个人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情绪协调一致。

如果没有这种客观的事物,那么总会有某种主观的东西,如共饮葡萄酒能引发友好的感情,品茶和喝咖啡也常有这样的作用。

冲突作为情绪差异的结果,这样轻而易举地浸入社会交往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记忆总是理想化甚至是神圣化的。记忆就像一只模糊的照相机镜头,它把一切都收入镜头中,产生比实际景致更美好的画面。就人而言,被摄入记忆的镜头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尽管记忆的理想化需要时间协助才能发挥作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间隔再去见你的朋友或熟人才是明智的,当你再次见到他们时,你将清楚地发现记忆所发挥的作用。

人不可能目测自己的身高。通常来说,你不能从别人身上看到比自己更多的东西,因为你的才智决定了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如果你是个低能儿,就算他们才智超群,也不会对你产生多大的影响,你所看到的只是他们个性中最平庸的方面,换句话说,只是那些品性和气质中的弱点和缺陷。你对一个人的评价也会仅局限在他的不足之处,你会像盲人看不见色彩一样看不见他们优秀的精神素质。

从一个笨人身上是看不见才智的。在批判别人的作品时,批判他具有的知识等级是这种批判的本质部分,这就像作品本身的观点是作品的精华一样。

因此,与他人的交往涉及将水准降至同等的问题。一个人具有但同时不为他人所具有的素质,在他们碰到一起时就不会起作用;当一个人为他的同伴作出牺牲时,这种自我牺牲并不能博得他人的赏识。一想到那些卑鄙肮脏、麻木不仁、庸俗下流的人,你就会明白,除非你也变得跟他们一样庸俗下流,否则你就不可能跟他们对话。粗俗行为好比电流,极易传导。你会乐意避免与那样的人交往。你将领悟:在与那些人打交道的时候能显示你聪明才智的唯一方法,就是不与他们交往。这就意味着当你踏入社交界时,常常感到自己像应邀出席一次舞会的出色舞蹈家一样,当你到达舞场时,立刻发现所有人都是跛子,以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舞伴。

我敬重这样的人,他是一百个人中的出类拔萃者,当他正在等待,或无所事事地坐着时,总是忍不住用碰巧拿在手中的东西,如棍子、或餐叉等,敲得咯咯作响,或挥舞着打拍子,而这时,他可能正在思考某个问题。

可以说,大多数人的观察力完全支配了思考力,他们似乎只有置身于喧嚣之中才能意识到存在。正因如此,他们眼观耳听注意着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

拉·罗彻福考尔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一个人想在感受到别人尊重的同时又想体验到挚爱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必须作出选择,要么得到尊重,要么是爱。

人们的爱总是自私自利的,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过去为赢得这种爱所常用的手段并不使人引以为豪。两个人相爱主要是通过言谈适中、举止稳重而博得对方的好感和给人以聪敏的印象。

至于尊敬,却恰好相反,很难勉强别人尊敬你。与爱相比,尊敬可以给人更真实的满足,因为它总是与个人的价值相关,而爱却不直接相关于个人价值。爱在本质上是主观的,而尊敬是客观的。无疑,被人爱比受人尊敬更有用。

大多数人都如此主观武断,认为除了自己,再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说话总是先考虑自己,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为那些最偶然的但又对他们个人产生影响的小事所吸引和侵扰,这不是无关紧要的;由于他们没有精力对事物作出客观的评判,在与人交往时,才无法正确地分辨什么是他们的兴趣,什么是他们的虚荣心。他们很容易被激怒和烦扰,以致在与他们讨论个人的问题时,必须小心翼翼,尽量使谈话内容不涉及与你谈话的这些可敬而又敏感的人,因为你想说出的任何话语都可能伤害他们的感情。他们对那些与个人无关的事却漠不关心,对任何真正的、吸引人的经验知识和美好的、神奇的、有趣的事物都无动于衷,他们不能理解或感受到它们。但对任何打扰他们无聊的虚荣心—就算是以最间接的方式—或从不利的方面影响到他们那极宝贵的自我的事物,都会十分敏感。他们就像被你无意中踩了一下的小狗,立刻会尖声狂吠起来;或像浑身长满疮肿和疖子的病人,你必须以最大的谨慎避免与他们碰触。这些人的敏感性已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如果他们正与某人谈话,而对方显露或没有完全隐藏他的才智和精明,他们就会视此为对他们的公然侮辱;尽管当时他们掩饰了自己的不快,事后与他们谈话的人却总要反省自己的行为,绞尽脑汁地回顾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而引起了他们的怨恨和愤怒。

就像容易受别人恭维谄媚一样,他们也容易被别人拉拢争取,这就是他们的判断总是破绽百出及他们的意见总是摇摆不定的原因。判断或意见是根据他们所属的团体或阶层的偏好决定的。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这些人中,意志力极大地支配了知识。他们那贫乏的理智已完全服从于意志,时刻都不能摆脱这种从属地位。

占星术为这些人可悲的主观性提供了动人的证据,促使他们把一切看作仅仅与他们有关的事物,却没有想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直接关涉到他们个人的。占星术的目的是要把天体的运动引入可悲的自我之中,以使天空的一颗彗星与地上人类的纷争与罪恶之间建立某种关系。无论是在社交时,还是在书本中,一旦错误的陈述被大家所接受,你就不应该感到失望,或认为还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当你想到问题将会受到检验并弄个水落石出,它将受到深思熟虑、反复讨论,最终总会有正确的看法,你应当为此而感到宽慰;所以,只要经历过一次,每个人都应立刻明白一个头脑清晰的人是如何理解问题的。

当然,你同时还应有极大的耐心。众人昏聩而只有他头脑清醒的人,就像所有的钟都不准而只有他的表是准确的一样,他知道正确的时间,却没有什么用。大家都以错误报时的钟为准,甚至那些知道只有他的表才准的人也不例外。

这些人就像孩子一样,如果你溺爱他们,他们就会变得任性顽皮。因此,对任何人都不要太溺爱和仁慈。你拒绝向一位朋友借款,并不会失去这位朋方,但愿你可以假意答应他的借款要求。同样,你并没有准备由于你行为举止的骄傲与粗心而疏远别人,但如果你对他人太和善殷勤,他们就会妄自尊大、令人难忍,最终使你们的友谊破裂。

这会使他们的心理会失去平衡,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依赖于他们的,所以他们就会蛮横无理、盛气凌人地对待你。当你与他们交往时,会发现他们是怎样地粗鲁野蛮。如果你偶然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论一些心底的秘密,他们就会自以为能够随意伤害你,并试图违犯社交规则。这就是你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很少的原因,并且也是你避免与庸俗之辈交往的原因。如果一个人认识到自己依赖于某一个人,而那人同时又更依赖于自己,他就好似被那人偷了东西一样,要竭尽全力报仇雪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唯一能够达到超然境地的方法是让对方了解到你是独立于他们的。

让你熟识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感到没有他们,你一样能生活得很好,这种做法将使友谊牢不可破。甚至在你与他们交往的时候,偶然流露出一丝轻蔑之意也无妨,那样他们会更加珍视你与他们的友情。就像格言所说:“轻视他人,是为了赢得他人的尊重。”但如果我们很尊重一个人,就要把上述想法隐藏起来。

常有这种情况,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伟大天赋的人,在世俗智慧和人事关系方面的知识是匮乏的,特别是在他们年轻时,很容易被人欺骗或被引入歧途,而在立身处世方面,普通大众却更容易获得成功。

当一个人欠缺经验时,他就必须以他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判断,但在需要加以判断的事物中,现有的知识与经验相比决不在同一水平上。对普通大众来说,现有的知识意味着他们自私自利的观点。就他们的非利己方面来说,当他们以自己的“高”水准去衡量、评判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时,结果往往与他们的预测不相符。

但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能最终认识到五六十岁的人的良好道德和理智通常是什么样。如果环境没有让你与他们建立关系,最好还是避开他们,尽可能不要与他们共事。因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非常漫长,你在为已经形成的对他们的评价进行扩展和补充的同时,就可能犯大量的错误而使自己受损。当你真正接受了曾受惠于它们的种种教训之后,再置身于那些你并不了解的社团时,你将发现,原来他们都是通情达理的,无论是在谈话中还是在别的行为上,他们都非常正派、诚实、有道德、可信赖,而且还非常机敏和聪慧。

但你不应被上述现象迷惑。人的本性并不像那些拙劣的诗人所描述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傻瓜或恶棍,他被塑造得如此笨拙且意图明显,即让你意识到诗人在操纵着他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可以不断地推翻他们的意见并警告你:这是一个傻瓜,那是一个恶棍,别管他们说什么。人的本性的作用像莎士比亚和歌德说的那样,塑造了他们的每一个人物,即使他是魔鬼。当诗人们以若干诗篇的形式使之出现在读者眼前时,似乎完全是公正的。那些人物被描述得很客观,以致激发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并促使读者赞同他们的观点。像那些本性的作品一样,这些人物中的每一个都是作为某种隐秘的规律或原则的结果而形成的,这就使得他们的言行和举止都显得真实自然而又必然。如果你以为在这个世界上能看见长着触角的恶魔或晃着铃的傻瓜招摇过市,你就会上当受骗而成为恶魔或傻瓜的牺牲品或玩物。

应该记住的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就像一轮圆月,或像一弯月牙,他们向你展现的仅仅是他们的某个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的内在天赋,都能制作一副掩盖其真实面目的假面具,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生来如此。由于一个人总在他个人本性的圈子里精心设计,从而使他在扮演适宜他的假象时往往惟妙惟肖、恰到好处。但这些都是虚假骗人的。只要他想得到别人的奉承就会戴上他的面具,虽说这面具是蜡或纸板做的。正如一句意大利谚语所说:“人们都喜欢摇尾乞怜的狗。”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要给一个新近结识的人过高的赞誉,否则,你就会大失所望,甚至还会因此而感到万分惭愧,甚至受到某种伤害。一个人的品性常常通过他对一些日常小事的处理表现出来,因为这时的他丝毫没有戒备心理,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一个人的人性中欲壑难填的利己而毫无利他之心的极好机会。如果这些弱点和缺陷是通过一些琐事或一般行为显露出来的,你就会发现,这些弱点和缺陷也同样体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论他怎样掩饰,怎样伪装。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琐事中对别人冷漠无情,只是一味追逐有利于他自己而有损于他人权利的东西,如果他擅用属于大家的东西,那么,就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没有公正之心的彻头彻尾的恶棍,只有法律和强制才能束缚他。出门在外千万不能轻信这种人,如果他有胆量破坏他个人交际圈的规则,并且没有受到惩罚,他就会进而破坏国家的法律。

假使普通平民所拥有的优点胜过缺点,我们就可以信赖他们的正义感、刚直不阿和感激之情及他们的忠实、挚爱和同情心,而不是利用他们的胆小怯懦。反之,如果缺点胜过优点,还是反其道行之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