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故事,长经验(MBook随身读)
2142500000002

第2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一节 大树底下好乘凉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成功人士并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超人”,只不过他们能将别人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为我所用。所以说,若要成功,就应该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

清朝康熙最宠爱大臣明珠。明珠幼年在宫中当过侍卫,与康熙的关系比较亲近。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明珠的仕途一帆风顺,鼎盛时期官至兵部尚书。

吴三桂自请“撤藩”,朝中大臣多有挽留之意,而明珠附和康熙的意见,主张下旨“撤藩”,因此,康熙更是对明珠恩宠有加。

明珠得势以后,与其最亲密的走狗余国柱大肆卖官,中饱私囊。凡是各省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重要位置一有空缺,他们便向有意者大肆索贿,直到满足他们的欲望为止。日子久了,明珠的财富也就堆积如山了。

而且,明珠还进一步控制那些检察官员以钳制百官。他将所有新上任的检察官员找来,令他们立下密约,答应所有呈向皇帝的奏章,事先一定拿来给自己过目。

这样,明珠不仅得宠于皇上,控制百官,还控制着整个检察机构,国家机构对他已没有任何的约束力,一时权倾朝野。

宠臣太过,必然会危害朝廷。大智如康熙者,不曾明眼辨奸,实为憾事。

等到明珠最终被人告发,康熙也仅仅是免了他的大学士之职。即便如此,康熙也很不忍心。过了不久,康熙又把他召到身边,充任“内在臣”!明珠若不是有康熙这棵大树为他挡住烈日、挡住狂风、挡住暴雨,他早已是满朝文武的众矢之的,早已身首异处了。

明朝时的胡忠宪,在严嵩权势熏天的时候,不失时机地依附他,成为广泛意义上的“严党”的一员。他向严嵩送礼行贿,在政治上也多有附和,颇为当时的“正人君子”不齿。但是他依附在严嵩翼下,得到了严嵩的保护,专心致志地推行自己的抗倭设想,任用戚继光、俞大猷等一批抗倭名将,将危害中国沿海十几年的深重的倭患平定下去,不能不说,他找一棵大树“乘凉”,其实是种明智之举。

经验谈

大树底下好乘凉。想要做事,先要立身;想要做大事,先要立稳身。有了“大树”作为依傍,不仅根基稳固,办事时别人也会“不看僧面看佛面”了。明珠这种尽全力来讨好皇帝主子以欺下瞒上、为非作歹的行为很不值得宣扬,但是在人生中,如果自己一时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妨找棵大树来依靠。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要慧眼识才,善于发现你生命中的“贵人”。

)第二节 找个贵人,为自己的梦想“投资”

清朝官场中历来靠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

左宗棠有个知己的儿子名叫黄兰阶,他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帮忙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时,左宗棠顿时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看见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的字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了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回到福州。

参见福建总督的时候,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你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得意地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这柄扇子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说完还故意将扇面上的题字呈给总督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看那题字,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总督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您的门生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当真是少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啊。”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左宗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早已成了黄兰阶的靠山,助他攀上了高枝,直上青云。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贵人给他升了官。

黄兰阶为人相当机巧、精明,他明白:与其凭借自己的单薄力量一条路走到黑,不如提早发现生命中的贵人,借这位贵人的力量为自己铺就一条平坦的通道。这既可减少痛苦摸索的时间,也将大大减轻碰壁带来的创伤。

经验谈

从积极的角度看,贵人的引荐和提拔往往是强有力的敲门砖,能够为个人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才华,做到“怀才有遇”,从而为自己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第三节 名人是一种资源

东晋的丞相王导很善于治理国事。当初渡江来到南京时,国库空虚,缺乏银钱,只有几千匹不值钱的白绢。为了渡过暂时的难关,王导自己先做了一件白绢的单衣穿在身上,又动员大臣们出门上朝也都穿上这样的衣服。上行下效,人们都争相效仿,穿起了这种白绢衣服。白绢一时供不应求,价格很快上涨到了每匹一金。这时王导下令将国库中的白绢全部卖掉,因此多得了几倍的银钱。

王导利用人们的崇拜名人、追慕时尚的心理,解决了财政困难。如果他想凭借强硬手段强行推销卖不出去的绢布,就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适得其反。

其实,王导利用名人威望的谋略在他早期的政治活动中就曾施展过。那时,晋元帝司马睿还只是琅琊王。王导觉察到天下已乱,便有意拥戴司马睿,复兴晋室。司马睿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后,当地人并不依附,时过一个多月,仍没有人去拜望他。王导十分忧虑,便想到要借助当地的名人来提高司马睿的威望。

于是他对已有很大势力的堂兄王敦说:“琅琊王虽然仁德,但名声不大。而你在此地早已是有影响力的人,应该帮帮他。”他们约好在三月上巳节陪司马睿去观看修禊仪式。

到了那一天,他们让司马睿乘坐轿子,威仪齐备,他们自己则和众多名臣骁将骑马扈从。江南一带的大名士纪瞻、顾荣等人,见到这种场面非常吃惊,就相继在路上迎拜。

事后,王导又对司马睿说:“自古以来,凡能称王天下者,都虚心招揽俊杰。现在天下大乱,要成大业,当务之急便是取得民心。顾荣、贺循二人是当地名门之首,把他们吸引过来,就不愁其他人不来了。”

司马睿听了王导的话,就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顾荣、贺循。受他们的影响,当地士人、百姓,从此便归附司马睿。东晋王朝终于得以建立。

名人和名声是一种资源,古今皆然,在商品社会它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和提高,这是从众行为的结果。人们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现象,就是“随大流”,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盲目趋时和效仿名人。

经验谈

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就可以大打“名人牌”。当然,利用名人的前提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双赢才是两全其美的最佳选择。

)第四节 熟人可能就是指引你成功的关键

赵小姐给小李打电话。说起来,她们俩也算是“同学”,当时在一个学校学习,只不过专业不同,大二时在一个社团里认识的,毕业之后很少联系。小李接到“叙旧”电话,当然很意外。聊了一会儿,赵小姐便说出了自己的情况——她刚刚开始做公关,手头正好有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市场竞争很激烈,而且时间很紧,也很重要。她希望找点关系,帮她介绍一个报社的记者。问过大致情况后,小李便推荐了合适的记者给她。这个记者跟小李的关系不错,而且还比较容易说话。

在记者电话到手时,赵小姐千恩万谢。一个多月后,赵小姐又给小李打来电话,说要请她吃饭,因为小李介绍的那个记者帮了赵小姐大忙,她把这次的公关活动做得很成功。

不过,有了人际关系,关键还在于你是不是会用。

一位刚刚毕业的留学生想回国发展,但是找了很多份工作,都没有成功。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区招聘一个职位,他觉得这个职位十分适合自己,但是应聘这个岗位的人太多了,他认为仅凭自己单枪匹马地去竞争,成功的概率太小。这时,他想起在他们学校的校友录上曾看到过一位学长也是这个公司的高层,于是他连夜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发给了这位从未谋面的学长。在这封信中他强调自己和学长是校友,是某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很希望学长能给他一次机会,并附上了一份个人简历。

当时他并没抱有多大的希望,心想即使那位学长回信也无非是一些客套话而已,不可能马上就给他答复。

没想到一天之后,那位学长竟然给他回复了,回复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让他有点不敢相信。信里说让他在第二天直接参加面试,并且还为他附上了一些成功的祝福语。最后,他取得了这个职位,显然,他与学长的校友关系起了关键作用。

有一项很有趣的研究表明:任何人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人之间的距离只隔着六个人,不管你和对方身在何处,哪个国家,哪个人种,何种肤色。

不用惊奇,构成这个奇妙六人链中的第二个人,很可能就是你认识的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同学,更有可能是在公司里做清洁工的阿姨。可以想到,人脉其实很好建立。在现代社会,人脉是你成功的动力。

经验谈

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人情礼仪的社会里,人际关系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有人脉就好办事,有关系就好说话。因此,若要做事就要善于建立和利用人际关系找熟人,这样办事就能顺顺当当,即使是难办的事也不在话下。

)第五节 借别人的点金石,化腐朽为神奇

战国时,齐王听信谗言,认为孟尝君的名望高过于自己,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就罢免了孟尝君的职位。孟尝君的门客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散去,只剩冯谖一个人。

冯谖对孟尝君说:“请派我到魏国去,我一定有办法让你重新受到国君的重用,增加封地。”

孟尝君于是准备好礼物,派他去魏国。

冯谖对魏国梁惠王说:“天下的游士驱车入魏,都想使魏国强盛,使齐国削弱;而驱车入齐的却都想使齐国强盛,使魏国削弱。这是因为魏、齐两国势不两立,谁能称雄谁就能拥有天下。”

梁惠王听了,就问:“怎样才能使魏国称雄呢?”

冯谖反问道:“大王知道齐国罢免孟尝君的事吗?”

梁惠王答:“知道。”

冯谖说:“辅佐齐国使之在天下举足轻重,都是孟尝君的功劳。现在齐王听信别人的诽谤,罢免孟尝君。孟尝君心中怨恨,一定会背叛齐国。如果他能投奔魏国,齐国的人心自然随之倒向魏国,齐国的国土就在您的掌握之中了。大王应该赶快派使者带着厚礼,去迎聘孟尝君,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否则,如果齐国醒悟过来,再次重用孟尝君,那么魏、齐两国谁能称雄天下,就未可预料了。”

梁惠王听了很高兴,当即派出十辆车,载着黄金百镒去齐国迎聘孟尝君。

冯谖辞别梁惠王,先行赶回齐国,游说齐王:“天下的游士驱车入齐的,都想使齐国强盛,使魏国削弱;驱车入魏的,则想使魏国强盛,使齐国削弱。这是因为齐、魏两国势不两立,一旦魏国强盛,齐国就会因此削弱。现在我听说魏国派遣专使带十辆车,载着黄金百镒来迎聘孟尝君。孟尝君不去魏国就罢了,一旦他去辅佐魏王,天下人都会去归附他。到那时魏国强盛,齐国削弱,齐国的临淄、即墨地区就危险了。大王何不在魏国使者到来之前,恢复孟尝君的职位,增加他的封邑,向他表示道歉呢?这样做,孟尝君一定会欣然接受。魏国再强大,又怎么能强请别国臣子去当丞相呢?”

齐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他当即召见孟尝君,恢复原来的相国职位和封地,还增加1000户封邑。魏国使者恰好在这时来到齐国,听说此事,只好无功返回。

冯谖不愧为辩才,他先说服魏王派人去会晤孟尝君,接着又给齐王施加压力,让其认识到孟尝君的价值,在这两者之间让孟尝君成了一个抢手货。

经验谈

有竞争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种炒作策略确实高明,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人做事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必会受益匪浅。在一个凸显自我价值的时代,借助各种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第六节 屈身求贤,舍得脸面才能扬眉吐气

刘备为得到诸葛亮,曾三顾茅庐。当他第三次去的时候,关羽很不高兴,张飞说,干脆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算了。刘备呵斥他们说:“汝二人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三人离茅庐还有半里之遥,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里,恰逢诸葛亮正高卧草堂,刘备不让通报,恭恭敬敬在阶前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而正是因为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刘备才能够成就其霸业。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人的才能虽然主要靠管理发挥出来,但是情感因素的作用也绝不能小视。

美国著名的固特异汽车轮胎公司的经理肯特,有一次在一家酒馆喝酒时,无意中碰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青年借酒撒疯,对肯特大打出手。

事后,肯特从酒店主人那里了解到,这位青年发明了一种能增加轮胎强度的方法,而且申请到了专利。但他找了好几家生产汽车轮胎的厂商,请求他们购买他的专利,都碰了壁,而且被他们视为异想天开,所以,他感到怀才不遇,整日闷闷不乐,来这里借酒消愁。

肯特得知这些情况后,对这位青年对自己的不恭毫不介意,决定聘请他来自己公司做事。一天早晨,他在工厂的门口等到了这位青年人,但青年人却心灰意冷,不愿向任何人谈起他的发明。他不理肯特,径自进工厂干活去了。但是,肯特却一直在工厂的大门口等。中午,工人下班了,却不见那位青年的踪影。有人告诉肯特,那青年人干的是计件的工作,上下班没有固定的时间。这天,天气很冷,风也很大,但肯特一直不敢离去,因为他怕就在他离开的那一会儿,那位青年人就下班走了。

就这样,肯特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下午6点。这时,那位青年人才走出厂门,他被肯特深深地感动了,很爽快地答应了与肯特合作的要求。原来吃午饭时,那位青年人出来看到肯特等在门口,便转身回去了。但后来,他知道肯特一天不吃不喝,在寒风中等了近十个小时之久,不禁动心了。肯特正是求得了这位人才后,才推出了新的汽车轮胎产品,并使“固特异”这一品牌成为全球汽车轮胎品牌的卓越代表。

成就事业必须靠人才,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得到人才,对求贤者来说,可谓增加了一条有力的臂膀。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才有大有小、有真有假,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人才一般不是蝇营狗苟之徒,他们有“士人”的清高和冷漠。这就要求求贤之人屈尊相求,礼贤下士,只有这样才能将有志之士“尽收囊中”。

经验谈

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得人才者得天下。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了求得人才,许多成大事之人都是“礼贤下士”,可见要想求得真正的栋梁之材,首先要放下架子,舍得脸面。

)第七节 酒香也怕巷子深

2000年7月,国内几大著名网站的首页上纷纷登出一条颇具轰动性的新闻:中国温州某企业向白宫发出邀请,开价200万美元邀请克林顿总统在卸任后担任该公司的“形象大使”。

美国主流媒体也迅速转发了这一新闻。毕竟,大选在即,政治炮弹十分稀缺。

这里提及的“某企业”正是刚刚组建的以西服为主导产品的温州法派服饰有限公司。几乎所有的同行都认为这“纯属炒作”,是一个“国际玩笑”。此后,沉寂了大半年,人们差不多已经淡忘这个“玩笑”时,法派公司却意外地接到了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电子邮件,明确表示已是自由身的夫君克林顿愿意认真考虑“法派”的邀请,并期待与公司方面就此事进一步洽谈面议。

事实上,无论到最后克林顿是否同意做“法派”的代言人,“法派”的威望都会提升。因为人们会想:敢请克林顿做“形象大使”,这家企业实力一定不一般。这就是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而企业也通过“造势”达到了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的目的。

《逆风飞扬:微软、IBM和我》一书的出版,使吴士宏这位女企业家的形象征服了无数的中国人,10万册书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吴士宏”三个字已成为网上的热门关键字。

吴士宏因为一本书成了公众人物。她的书将自己的形象推向了全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请她出马的邀请络绎不绝。

有专业人士说,吴士宏现在即使什么也不干,凭她的形象影响力也足以成为巨富。

正是因为吴士宏为自己造出的强劲势头,使众多大型集团把注意力集中在她的身上,而这些大型集团当然也知道,聘请吴士宏,也是借吴士宏之势为自己做了广告。

经验谈

“势”自然不能完全代表内在的实力,但是若造不出“势”来,则一定不具实力——这就是生意场上的“钱”“势”逻辑。现代人特别注重“炒作”,这本质上也就是一种“造势”。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定要善于“造势”,让“酒香”飘到更多的“巷子”,“因势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