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在挫折中重新认识自己
当我们在工作中因为取得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时,不妨深刻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应该树立更高的目标,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追求,是不是要不断前进……忘记“还不错”“可以”“就这样”之类的话,永不满足,渴求下一次的成功和飞跃。你,将做得更好。
在知识爆炸的社会大环境里,自省不仅是对自我品格的磨砺,也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李开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大家都被逼着犯错和转型的时候,只有那些懂得自省的个人和公司才能在市场中找到更准确的定位,纠正自身的错误,从而快速转型,求得发展。
中国的传统哲学一向提倡自省的精神。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求我们面对挫折不气馁,积极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从而在反思与改正中获得不断的进步。
有这样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庭,过着相同的生活,同样只受过短短五年的教育,但他们成年后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哥哥很努力,后来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并且还有一个完美的婚姻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他经常会拿出大量资金做慈善事业,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好评。弟弟呢,成了一个瘾君子,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并且因为强奸罪被送进了监狱。
有趣的是,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状况时,他们的回答惊人地相似,弟弟的回答是:我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我有一个酗酒残暴的爸爸,他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打我妈妈。一次醉酒斗殴,我爸爸成了一名杀人犯。因此,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四处流浪。这样的环境,我还能怎样?
不同的是,哥哥想得更多一些:我很小就没有了家,开始流浪,我还有什么可依靠,我只能依靠自己。在别人的白眼里,我做过很多工作,每次工作我都会学到东西,一天天更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缺少的又是什么,再一天天地补足。就这样,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就像故事里的哥哥一样,懂得自省的人每每会在心里思量: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的职业道路该如何定位?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种内心的思考,会更容易发现更合适的改进方法。于是,有过深刻内心自省的人往往拥有强大的内心,能正确地对待职场里形形色色的人,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职场圣经
如何重新找回信心?
【1】确定一个新目标。如果职场上的挫折毁掉了原有的目标,干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方式。那么,建立一个新的、更加具体的目标,先分析新目标成功的可能性和执行方法,将目标分成具体的实现步骤,一步一步去实现它,逐渐建立个人的自信。
【2】优势比较建立信心。找职场中和你遭受相同或者更严重挫折的人进行比较,比较自己未受挫方面的优势,记录下这些优势,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方面。同时,通过比较寻找自己出现的错误,借鉴他人的经验,规避日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机。
【3】倾诉。将自己的痛苦向他人倾诉。适度倾诉,可以将痛苦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领悟力,会对你进行合适的抚慰,鼓起你奋进的勇气。
)第二节 在别人的意见中进行自我反省
一个人所犯的错误首先会被别人看到,而在别人眼中,问题会显得更加客观和透彻。
——李开复
李开复告诉我们,距离自己最近的是自己,最难看清自己的也是自己;而你身边的人却像镜子一样,能清晰地把许多事情的一些线索或是某一部分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别人的建议和批评。
别人的意见是你进步的台阶。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总结经验和教训,将其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反之,吃亏的往往是自己。这里有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李被公司委派去重庆开发市场。在接到公司的工作安排后,他很快拟就了一份市场开发方案。在开会研究时,他只把自己的方案简单地讲解了一遍,他手下的业务精英当场提出一些疑问和建议,但他却傲慢地说:“我负责开发各地市场这么多年了,还不知道怎么做?这个方案就是正确的,不用再讨论了。”结果,公司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代价,却未能增加当地的市场份额。公司只好对他进行降职处分,重新安排一个人顶替他的职务,开发这片市场。
新安排的小王,深知集思广益的重要性,所以他一上任便安排业务员对当地市场进行调研,然后集合所有负责当地市场的员工讨论。会上,他把各项市场开发方案列举出来,让大家根据考察的情况来讨论其可行性。业务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小王从中选了一些好的建议记了下来,进一步完善方案,最后,拟订出一个稳妥可行的方案。很快,公司就在重庆的市场上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固执己见往往只能走进死胡同。当今职场复杂多变,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有勇气接受批评的意见,并且注意反思和调整自我定位,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避开职场的潜流,进而借着大浪顺势而起。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过:“难道你的一切只是从那些羡慕你,关心你,常常站在你身边的人那里得来的吗?从那些反对你、指责你,或站在路上阻挡你的人那里,你学到的岂不是更多?”从别人眼中看自己,岂不更透彻?从别人眼中看自己,是借别人的力量来梳理自己,使自己的内在与外在有更大的进步和提升。
职场圣经
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
【1】保持谦逊。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保持谦逊的态度。尤其向他人求教时,记得说敬语,还要注意获得答案后的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别人才会诚心地对你提意见。
【2】多几双眼睛。常和同事聊工作,关注大家都注意的问题。要多听取不同人的意见,仔细辨别,排除其中的主观成分。多几双眼睛,会把你看得更全面。
【3】求教方法而不是结果。要明确自己求教的是方法,而不仅是一时一事的解决。做到在求教的过程中,记录下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同时自己多想多问,想想之后出现同类事务该如何处理。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提升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三节 永不满足,渴求更好
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追求,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
——李开复
从台湾到美国,从价值观相对保守的传统文化到开放式的文化环境,李开复12岁踏上了异乡的土地,在美国田纳西州,他体会到文化之间的冲突,语言的障碍是他当时面对的真实而又无奈的难题。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同学说的话,他几乎一句都听不懂,无力的感觉使他有些无所适从。
可是,他没有失去信心。看到自己的不足,他就憋足了劲儿在课后苦练英文,从简单的课文开始,这样坚持了一年,李开复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又过了一年,李开复已经能完全听懂老师说的话,可以从容地用英语对话和交流了,可是他依旧没有停止努力,每夜苦读,还和同学多交流对话。
谈到这段经历,李开复有着深刻的认识——掌握一门语言,远远不只是会说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风俗,更要对这门语言的历史和这个国家的体制有深入的理解。
李开复从开始难以用英文和人交流,到后来可以熟练地对话,并得到大家的认同,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逐渐追赶上美国同学,之后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一点儿成绩而满足,继续挖掘学习之后的内在东西。
这种不自满、永远追求进步的态度,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这种态度,也是身在职场的年轻人需要学习的。像李开复一样的成功人士,正是怀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精神,经过坎坷,走过泥泞,才爬到顶端,成为人们关注和学习的目标。下面就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人,很想去医学院读书,可是年纪偏大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次他对朋友抱怨:“我想去学医,可我已经40岁了,再过4年,就44岁了,我能做到吗?”朋友看着他,平静地说:“你不学医,再过4年,你依旧是44岁。”朋友的话使他顿悟,他第二天就去报名了。
4年后,他如愿以偿,获得医师资格。他达到了之前的目标,却没有止步。之后,他在医院更勤奋努力,天天早出晚归,研究各种病历和病人实际的状况,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赏。几年后,他成为医院的留学考察人员,通过学习和实践,他终于成为一名国内知名的医师。
这位医师的经历对年轻人更具有可复制性。我们做事常有许多限制,不仅是在工作里,更多的是在自己心中。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上面扣上玻璃罩,跳蚤跳跃时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以后,跳蚤就会改变跳跃高度。接下来科学家慢慢降低玻璃罩的高度,随着玻璃罩高度的下降,跳蚤也越跳越低。最后,玻璃罩放到接近桌面的高度,这时跳蚤已经只会爬了。这就是一种自我的设限,给自己的潜能和行动上了锁。
其实,每个人都渴求成功。正如美国的约翰·杜威所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不要因为自满而忘记了内心指引的方向。
当我们在工作中因为取得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时,不妨深刻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应该树立更高的目标,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追求,是不是要不断前进……忘记“还不错”“可以”“就这样”之类的话,永不满足,渴求下一次的成功和飞跃。你,将做得更好。
职场圣经
如何克服自满情绪?
【1】坚定你的目标。成功始于心动,成功的前提在于选择一个成功的目标。设定一个长远的可以终生为之努力的目标,然后详细地分为几个或者十几个阶段,把你的目标记录在书上、笔记本上、电脑里,最关键的是记在脑子里。然后一步步完成它。
【2】换位思考。经常换换角度,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不要只是看到自己优势的一面。在自满情绪滋生的时候,就看看周围,还有许多走得比你快位置比你高的人。把眼光放远一些。
【3】挖掘自己的内心。看着镜子里的你,对自己说:“我超越自我了吗?”时常挖掘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仅拿自己和更高的人比,更拿从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比较,看是否有超越;也要看自己又失去了些什么,哪里还有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