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节决定人际关系的质量
当我们有意愿关注别人的时候,往往会更加注意他的细节,细节能帮助我们看清楚一个人的大致品味和喜好。同样的,当我们被关注时,细节也容易暴露出一些被我们忽视或者隐藏的想法。所以,注意细节在人际交往中相当重要。
人际交往中的细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如果在细节上处理得好,那么,它会大大提高我们人际交往的质量。
——李开复
李开复说,我们在有意愿关注别人的时候,往往会更加注意他的细节,细节能帮助我们看清楚一个人的大致品位和喜好。
初进办公室,主管和同事看到的也是你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说:是否有整洁的外表,是不是能有一个新人谦虚求教的姿态,能不能为别人做些哪怕很小的活儿……此类种种小事,如果能在刚进办公室时就多加注意,那么你就很容易获得大家的加分。大反之,如果不注意这些小事,主管和同事就不会对你有好印象,哪怕你再埋头工作,也很难取得支持和提拔。职场新人要记住,细节使你更容易获得认同。
夏林刚进公司不久就赶上了公司发放福利,他领完自己的那份之后,便回到座位上不吭声了,他觉得其他人应该知道领取福利这件事,所以没有通知他们。而实际上,其他同事并不知道这件事,因为有些东西可以代领,不需要他们再跑一次,直接由知道的人领回来给他们就可以了。
当大家知道公司发放福利的事后,招呼夏林去领取,夏林才说自己已经领回来了。其他同事瞪大眼睛看了看他,说:“那你怎么不早说啊?”
之后,又发生了几次类似的事件,同事们觉得夏林是个难相处的人,不为他人着想,于是都开始疏远他。
夏林看到大家都不与他亲近,感到很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向带自己的师傅请教。师傅对他说:“做人要机灵点儿,注意一些细小的事情,如果你能在一些小事上帮助别人,别人就会感受到你的好,就愿意与你交往了。”
夏林按照师傅的指点去做,开始关注日常琐碎的小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大家对夏林的态度开始转变,夏林也真切地体会到处理好细节的重要性。
初进办公室,我们会对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茫然无措,这个时候,如果能在细节上让同事感受到我们的为人,那么我们便能很快地获得他们的认可,从而融入集体。
职场圣经
如何把握职场细节?
【1】有问题要主动向前辈请教,在请教的过程中要多多交流。
【2】接受同事的善意。同事有时带点儿零食到办公室分给你吃,尽量不要推却;在同事有高兴事要请客时,不要回绝,要热情地恭喜和接受。
【3】进出要告知。如果有事要外出一会儿,虽然得到上司的批准,但最好还是和同事知会一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信任。
)第二节 真诚坦白,才能广受欢迎
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李开复
在网上,学生经常向李开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没有知心朋友呢?”李开复也不止一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不仅是李开复对年轻人的指导,更是他多年的做人准则。
我们要取得他人的信任,也要像李开复一样,敞开心扉,用真诚的心与人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信任、受到欢迎,才能建立起高效的人脉网。
一个大学教员,写了一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书,出版社要求他自己推销一千册。这对没有推销经验的他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推销他的书,他在学校搞了一次讲演。他这样说:“当老师的在这里推销自己的书实在是难堪,但是现在的作者也很难,写了书,还要自己卖,出版社一下子压给我一千本书,稿费却一分钱没有,所以我不能不推销。这本书写得怎样我自己不好评论,但有两点我可以保证:第一,这本书是我花了近四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结晶;第二,书的内容绝不是东拼西凑的,里面有我自己的见解。不久前,这本书还被评为社科类图书的二等奖,这是证书。”
说着教员拿出证书给学生们看,他接着说道:“对于我这个教书匠来说,搞推销要比写书难很多,我只是硬着头皮来找大家帮忙,买不买你们自愿,我绝不强迫。如果你们觉得这本书有用,你们就买一本,算是帮我的忙。”
学生们被教员的真诚所感动,纷纷拿出钱来购买,教员的书一下子卖掉了800多册。
这个教员没有用什么推销技巧就成功地卖掉自己的书,主要原因不是他的书怎么样,而是他的人怎么样。他真诚的态度直接地反映出他为人的真诚,学生们相信,这样的人会对自己的书忠诚,不会骗他们的钱。
在职场中,如果我们能像这位大学教员一样拿出坦诚的态度,真诚地对待别人,那么,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欢迎,进而建立起高效的人际关系网。
职场圣经
怎样与同事交往?
【1】适时地帮助同事。同事向你求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帮助同事完成;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帮忙,向同事告知你真实的情况,求得理解。
【2】不要忽视偶遇。同事之间在茶水间、电梯里还有走廊里总会碰面,一个真诚的微笑加上热情的招呼,很温暖人心。
【3】聊天时适度地谈谈私人话题,也可以在休息时谈论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这样不仅仅增加了解,人情味足了,也显露出自己真诚的一面。
)第三节 融入集体才能站稳脚跟
如果别人都认为你错了,只有你自认为没有错,那么在公司眼中,你就是错了。所以,你必须虚心地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想法,而且以别人的想法作为最终的目标。
——李开复
初入职场,每一个新人都要清醒地认识到,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融入这个集体的人。而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学历,再强的能力,不能融进公司团队里,那么他所能发挥的远比他想要表现出的来得少;相反,一个人主动融入团队,才能在职场上站稳脚跟,寻求更长远的发展。
美国航天工业巨子休斯公司的副总裁艾登·科林斯曾经评价史蒂夫说:“我们就像小杂货店的店主,一年到头拼命干,才攒那么一点财富。而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赶上了。”
史蒂夫22岁就开始创业,从一穷二白打天下,到拥有2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史蒂夫是一个创业天才。然而,史蒂夫却因为从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就已经被史蒂夫炒了鱿鱼。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对于二人水火不容的形式,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取舍。最终,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职。
对苹果公司而言,史蒂的才华越大,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史蒂夫这样出类拔萃的老员工,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公司也只好忍痛舍弃。
李开复之所以能在不同的企业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有深厚的积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积极适应环境,成功地使自己融入企业团队当中。年轻人初涉职场,要注重前辈和团队的想法,这不仅是站稳脚跟的保证,更是以后长久发展的前提。
职场圣经
怎样融入集体?
【1】不要表现出过于强势的一面。刚进入一个企业,新人首先要做的是融入团队,太多强势的表现,很容易被其他人排斥。
【2】不要忽视与前辈的交流。有问题,要积极地向前辈请教,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了解团队。
【3】重视企业条例。通过企业运营手段和执行规则,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
【4】自我的积极调整,做到个人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不要忽视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