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宋演义
21412400000074

第74章 令孜命丧宝鸡山

李存孝老虎一发威,摔死了田龙,枪挑了田虎之后,他们二人所带来的军士便化作鸟兽散去了,只余的些许残兵败将跑进了大营,李存孝见了,刚要追赶,被晋王李克用给拦了下来。李存孝不解问道:“父王!为何不让孩儿我去追赶贼兵?”

李晋王说道:“这里面是僖宗陛下的军营,你我身为臣子的怎敢造次!”李存孝听罢,无奈,只得骑在马背上,咬着牙握紧了自己的一双拳头,怒目圆睁的瞪视着军营里面。再说这田令孜的残兵败将跑进大营里面,对着田令孜说道:“报!大人!那李存孝摔死了田龙将军,田虎将军也被李存孝一枪挑下马来了。”

田令孜听罢,大惊,同时又悲痛不已,不成想这飞虎大将军李存孝竟然如此的凶猛,只不过数合自己的两个儿子便相继命丧在了他的手中。田令孜此时身边已是无人克用,无将可派,没办法只得到了太子殿下李琦的营帐内,报知:“晋王李克用,已亲率大军杀到了这里!还望太子殿下早做定夺!”这太子李琦也是个混蛋,他一听李晋王大军杀至,便顿时放声大哭了起来,待的哭够了这才想起眼前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便慌与众文武大臣商议。

众臣见李琦哭声小了之后,便急忙劝解道:“殿下您勿哭,为今之计,也唯有将八般大宝献给他李晋王,然后再苦苦哀求晋王,让他放您一条生路,再向他讨要一块去处,以便殿下您母子二人做个安身之处。此是现在仅有的一条上策啊。”太子李琦听罢,想到钱财乃身外之物,有钱没命花也是白搭,便同意了众臣的建议,遂带领着一众文武大臣并妃嫔彩女,一齐拜出军营来面见晋王李克用。

待的太子李琦领着众人出到账外,见到晋王李克用后。便唉声说道:“皇伯您身为皇亲国戚也是帝室之胄,不知为什么要起兵反叛我父皇呢?”晋王李克用闻言大惊失色,问道:“太子殿下您何出此言啊?”李琦这才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给了李晋王,同时将自己父皇唐僖宗驾崩的事俱都告诉给了他。晋王李克用这才知道唐僖宗已然驾崩了,他刚开始得知僖宗皇帝驾崩的时候,大恸道:“好你个田令孜,好你个弄权卖国的大奸臣田令孜啊!此贼罪不容诛!我定要捉住此贼然后给他来个剥筋扒皮碎尸万段不可!”

李晋王说罢,便即刻颁下命令擒拿田令孜前来问罪!等晋王的兵马赶到田令孜所在的营帐的时候,这田令孜还撅着屁股扒拉金银细软呢!嗨!这田令孜还真是死不悔改啊!他如果不是贪图那些钱财,又怎么会被晋王的人马给拿住。他如果不是贪图那些钱财,又怎么会走上弄权卖国的这么一条死路上来。

不一会儿兵士们便押解着田令孜来到了晋王李克用的身前,晋王李克用一见这田令孜便被气的暴跳如雷,道:“快说!是谁指使你奏我起兵反叛的?快给我说!”这田令孜此时也已知道自己大祸已经临头,自己今天想要活命是誓比登天还难啊!便一狠心厉声言道:“哈哈!是苍天指使我引朱温大军杀来,诈称是你李克用的兵马造反,说你想要欲谋李唐的天下的。今日既然事情已经败露了,是苍天负我!你要杀爷爷我,那便下手吧!反正我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两个孩子都已经被你给杀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啦!动手啊你!”田令孜越说越气愤,最后几乎是厮喊出来的。晋王李克用见田令孜不仅不思悔改,竟然还口出狂言,便勃然大怒,给军士们下令,命其重重的责打这田令孜。

待的打的这田令孜身无完肤后,晋王李克用又再次问道:“我再问你,你说不说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田令孜仍是不说,晋王李克用无奈只得下令命军士将田令孜的舌头给割下来。军士们早就恨透了这个田令孜,晋王李克用话音刚落,便有两名精壮军士带着器械上的大帐上,田令孜见状,顿时蔫了,只得急忙苦苦哀求道:“大王!我说!我说!”李晋王看罢,说道:“想明白了?想明白了那就快说!”田令孜随即说道:“乞求大王您不要割的舌头啊!看来,我今天不招是死,招了也是个死,我如今都成这样了,我活不成,我也不让你朱温好过。”

田令孜说罢,续道:“事情是这样的,想当日那朱温为了谋求高官爵位,使尚让、齐克让二将,带着些许金玉宝物送到了我府上,我也因见财生坏,于是我第二日便即奏请主上,主上当时下没有同意,只不过赏赐了他朱温闲田三百顷,空房三百间,圣旨颁布下来之后,我怕朱温找我的麻烦,我便假传旨意,在圣旨中填写上了加封朱温为大梁王,这样朱温才成了大梁王,我又给他出主意,让他假借大王您的旗号起兵作乱,我则在朝廷上用言语哄骗陛下,这样我与朱温二人,彼此里应外合,这样才将陛下给拐驾出了长安,用躲避兵祸一名来到了这宝鸡山中,到了这宝鸡山中我命人不予陛下吃食,就这样陛下七日不沾水米,被活活的饿死了。我所说的这些事,都是我田令孜田某人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关!”

田令孜说罢,一个前扑栽倒在地,就这样便触阶活活的撞死了。晋王李克用眼见田令孜触阶而死后,仍是对他田令孜的所作所为不解气,便命令军士们,将他田令孜乱刃分尸,将尸身斩分成了四段。

真乃是奸臣贼子谋逆作乱不成,却偏偏招来了杀身之祸,他的所作所为纵使千刀万剐也难以消除人们对他的仇恨,历朝历代以来凡是宦者权势都很大,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历朝历代的宦官都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