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和奸相李英二人商议已定,便各自约定好明日二人同时上朝对昭宗上奏。
次日,清晨。
昭宗升殿,有身边近臣报道,说今有梁王朱温,欲见陛下。昭宗陛下得报,急道:“可急宣来!”朱温在得到近臣的通报后,登殿面君,拜伏阙下,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昭宗待的朱温行完君臣之礼后,便对着朱温,问道:“朱爱卿到此,有何见奏啊?”朱温恭敬道:“臣见长安非久居之地,实乃是一个久反之地,干戈扰攘,不得休息。反观,臣所守卫的汴梁时日已久,百姓安居乐业,知是兴隆之邦。因此特来奏请陛下,还望请旨前去盖造皇城,待的完城之日请陛下迁都汴梁。”昭宗皇帝,不成想朱温想让自己迁都去汴梁,抛弃这数百年来的帝都长安,一时心中波涛汹涌,拿不定主意,便对着朱温说道:“爱卿你方才所言,朕须当与众文武大臣们商议商议,待的商议之后,再给爱卿你一个答复如何啊!”昭宗皇帝的言语尚未说尽,便只见的朝班部众中闪出了一员大臣,只见的此人:面如红枣,突眼虬髯,威风凛凛,胆量过人。来人上殿对着昭宗奏道:“大梁朱全忠,实乃是真忠君爱国之贤臣也!”
此人是谁?正是那收受了朱温的贿赂,并与朱温商议好了的奸相李英也。昭宗陛下,见上奏之人,乃是自己的宠臣当朝宰相李英。便也就放下了心中的介怀,对着李英说道:“李爱卿,朱温此奏可行吗?”李英接话,道:“大梁王所奏,实乃金石之论啊!难得此人,忠于王室,既然有如此好处,陛下您何不急宜从之呢?”昭宗陛下听罢,还是很犹豫,一时之间下不定主意。
正在昭宗皇帝犹豫不决的时候,朝班上的群臣皆进言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昭宗听罢,抬头,刚要说话,便只听到群臣又进言道:“陛下!常言说好:龙不离海,虎不离山,陛下您安居大位,岂可远离帝都,另择他地呢?臣料定那汴梁万不及这帝都长安。”昭宗为了让朱温死却了让他迁都的心思,便对着群臣问道:“众位,卿家!你们怎么见得这帝都长安好于汴梁呢?说来听听嘛!”群臣一时语塞,朱温正得意间,忽有一臣,奏道:“大王!莫急!且听我一一道来。这长安好不好我说了不算,在朝诸位你们说了也不算!那么你们要问我了,咱们谁都说了不算,那谁说了算呢?古人说了算,因为古人有诗为证:自古兴隆地,周秦汉代修。三川花似锦,八水永长流。起盖咸阳殿,凤阙对龙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诸位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啊!陛下,臣我说的可还算满意吗?”
昭宗皇帝听完这位大臣的问话,还没来得及回答,便耳边听的梁王朱温说道:“你众文武口中所说的长安好处,也就只有如此了吧!且听我说汴梁好处。古人也有诗为证:王气腾腾彻比霞,祥云缭绕照京华,宝妆楼阁侵银汉,玉殿亭台护绛纱,四时不绝山川景,八节常开琪树花,年年三月登高望,香满梁园百万家。诸位你们也听完了吧!怎么不说话了呢?”
昭宗听罢朱温诗句,心下顿时有了万千之喜,于是便传唤曹中书,填写了一道旨意交与朱温。待的朱温接过圣旨之后,昭宗陛下又对着朱温说道:“朱温,爱卿啊!这道圣旨你就领去汴梁吧。到的汴梁之后,你且先监督盖造皇城,朕随即即遣官军,将长安府库里的钱粮,一一俱都攒运到汴梁。朕再命人选个黄道吉日,迁都汴梁,并布告天下。”朱温叩头谢恩之后,接过了圣旨。随即便领旨出朝,朱温便手中拿着圣旨迈步而走,边在心中暗暗寻思道:“李琦啊!李琦啊!像你这等昏君,中了我计还不知道。你现在就好似那一盏孤灯,昏天晓月,风吹雨淋的,算来也活了多少时间了啊!”
话说梁王朱温领旨离开了帝都长安之后,行不过了数日,便已到达了汴梁。朱温到的汴梁之后,便即刻命令汴梁城里的民夫们,搬运建造皇城时所需要用到的土木,传唤能工良匠们盖造皇城,雕梁刻栋,绘凤描龙。随着工程的进展,未及半年的时间,汴梁城里新盖造的皇城工程便已全部完成。待的工程完期之后,朱温率领着众位文武大臣前来视察,一看这新城再与长安城里的宫室两相一对比,顿时感觉到此新城华丽上比旧城更多十倍不止。
这新城是得比旧城富丽堂皇十倍不止了,毕竟这新城朱温根本就不是为昭宗陛下所修建的,完完全全的是为了朱温他自己当皇帝时所要用的。
却说朱温待的新皇城盖造完毕以后,便急忙派遣兵马大元帅王彦章,提先率领着人马三万,前至灞陵川界,以期等候接应昭宗陛下的圣驾。而他朱温,则是亲自径直直上长安,入朝见帝。
朱温待的到了长安之后,便直接求见昭宗皇帝去了,昭宗皇帝见他来了之后,便问道:“朱爱卿啊!朕差爱卿你在汴梁所要盖造的皇城怎么样啦?是不是工程已经俱都完毕了啊?”朱温回答道:“陛下万安!正如陛下您所预料的那般,臣领旨盖造的皇城,已于今日全部已完备了,因此臣才特来请陛下到汴梁去建都。”昭宗皇帝听罢大喜,当日便聚齐众文武大臣于朝堂。待的文武大臣俱都到齐了之后,皇帝便直接开口说道:“诸位爱卿!现如今唐室西都长安作为帝都已有二百余年了,气数已衰,朕观气色现皆在汴梁,故而事先派遣梁王朱温前去汴梁盖造宫殿,现已得到朱爱卿的禀告,宫殿俱都已经盖造完毕啦!因此朕欲迁都东幸,汝等众人也各宜促装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