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生存法则(MBook随身读)
2139600000006

第6章 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

)第一节 好方案+不落实=0

很多企业家会有这样的共识,凡是发展迅速并且优秀的世界顶级公司,都是执行力强的公司。比尔·盖茨曾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IBM总裁郭士纳也认为:一个成功的公司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

工作中,任何豪言壮语都显得苍白,只有行动最有说服力。优秀的500强企业员工都是“行动的巨人”。做行动的巨人,要说到做到,心口如一付诸实践。

◎说到做到,马上行动

富兰克林说:“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很多人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即使到了明天也无法做好。今日事,今日毕,说做就做,马上行动,才能成就大事。

在职场上,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往往不在于工作能力的大小或想法的优劣,而在于是否有勇气相信自己的想法,能否及时采取行动。

成功者真正的才能在于他们审时度势然后付诸行动的速度,这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他们出类拔萃的原因。凡事一旦决定马上付诸实施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说做就做,马上行动”是他们的口号。

与马上行动相反的习惯是“拖延”。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拖延的习惯,“等明天”“等合适的时候”“等条件具备再干”“等找到工作”“等结婚”“等小孩长大”“等退休”……这样等下去,最后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等到下辈子吧”。做事爱拖延,是一种恶习。拖延的恶习,往往使人的时间、精力和情感在无谓的浪费中消失殆尽。“现在就动手做吧!”

这句话是一个最惊人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当拖延的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提醒自己、驱动自己。

总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如果你正受到懈怠和懒惰的钳制,那么不妨从碰见的任何一件事着手。是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突破了无所事事的恶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逃避某项工作,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工作着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地困扰你,使你觉得烦琐无趣而更不愿意动手。

歌德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行,在实干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态会越来越成熟。有了开始,坚持下去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一个勤奋的艺术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灵感溜掉,当他产生新的灵感时,会立刻把它记下来,比如记在身边的一张纸上,或者是衣服上——即使在深夜,也会这样做。这种习惯十分自然,毫不费力。假如一个画家一定要等回到了画室,展开了画布,调好了颜料,才执笔捕捉灵感。那么,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也许无论他再怎样苦苦思索,美好的灵感火花早已没了踪影。一个优秀的员工都应具有说做就做、马上行动的习惯,就像艺术家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

人要想成功,需要一点一滴地奠定基础,先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一步步落实后,再迈向更高的目标。

说做就做,马上行动吧!

◎执行力决定竞争力

所谓落实,就是执行力的问题。

执行力到底重不重要?我们看到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雄踞零售业榜首。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大致相同,但效果却大不相同,道理何在?关键之处在于执行力!全世界做网络设备最大的思科公司,拥有垄断技术,但思科总裁认为公司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执行力。

很多企业家会有这样的共识,凡是发展迅速并且优秀的世界顶级公司,都是执行力强的公司。比尔·盖茨曾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IBM总裁郭士纳也认为:一个成功的公司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中国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也有同样的感受: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力,永远要比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力更好。任何事情计划得再好,不如现在卷起衣袖开始做。

执行力决定竞争力,不仅对企业如此,对员工亦是如此。

老板们都明白,好的决策未必产生好的结果,如果执行的不好,结果犹如纸上谈兵。一位老板曾这样抱怨说:“我的思路已经到位,关键是下面的员工跟不上。总部制订了策略、计划,总是不能在分公司有效执行,分公司总认为总部的方案不好,叫他们自己出方案,他们又做不出来,即使做出来,也没有任何专业性,让你没办法批准。刚开始我以为是我们做计划的方式有问题,后来采取了参考下面计划的民主做法,还是不行。整个公司的效率非常低,真是头痛,基本上所有分公司都是这样。”

优秀的员工应当具备超强的执行能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坚持将任务进行到底,直至圆满结束。

与此同时,执行需要一定的自主意识,要善于变通,而不是死守教条。

辛辛那提大学乔治·古纳教授在教授秘书学时,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天,某公司经理突然收到一封非常无礼的信,内容是一位与公司生意交往很深的代理商写来的。经理怒气冲冲地把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向她口述了这样一封回信:“我没有想到会收到你这样的来信,尽管我们之间存在一些交易,但是按照惯例,我仍要将此事公之于众。”之后,经理命令秘书立即将信打印寄出。对于经理的命令秘书现在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照办法”:“是,遵命。”说完,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信打印寄出。

第二种是“建议法”:如果将信寄走,对公司和经理本人都非常不利。秘书想到自己是经理的助手,有责任提醒经理,为了公司的利益,哪怕是得罪了经理也值得。于是对经理这样说:“经理,这封信不能发,消一消气,把它撕了算了。”

第三种是“批评法”:秘书不仅没有照办,反而向经理提出忠告:“经理,请您冷静一点,回一封这样的信,后果会怎样呢?在这件事情上,难道我们自己就没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吗?”

第四种是“缓冲法”:当天快下班时,秘书将打印出来的信递给已经心平气和的经理:“经理,可以把信寄走了吗?”

乔治·古纳教授在教学中选择了第四种“缓冲法”。他认为,“照办法”是对于经理的命令忠实坚决地执行,作为秘书确实需要这种品质,但是仅仅“忠实坚决”照办,仍然可能失职。建议法是从整个公司利益出发,对于秘书来说,这种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这种行为又超越了秘书应有的权限。“批评法”是秘书干预经理的最后决定,也是一种越权行为。乔治认为,“照办法”和“建议法”这两种执行方式虽不足道,但毕竟还有商量的余地,“批评法”是最不可取的,而采用“缓冲法”,在秘书的职责范围内巧妙地对领导决策施加影响,既无越权之嫌,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是最好的办法。

在以上的案例中,“建议法”被乔治·古纳教授排除了,因为有越权之嫌,不过在其他场合,下级给上级提建议或忠告,是正确之举。但效果如何,取决于你的行事方式,取决于你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地点,要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在上司心平气和、心情好的时候提出,在上面的例子中,即使建议不越权,盛怒之下的经理恐怕也难以接受。要多利用非正式场合,少利用正式场合;多利用非工作角色身份,少利用工作角色;尽量私下交谈,一般不要公开提意见。要以变通的方式提出,多从正面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要从反面去否定、批驳上司的观点,甚至可以有意回避或迂回变通。

)第二节 做问题的终结者

做问题的终结者,就是绝不把问题推给别人,让问题到我为止。这是一种对工作、对公司绝对负责的精神表现。任何一个合格的500强企业员工都秉持“我就是问题的终结者”的理念,让问题在自己面前止步。

◎让问题到我为止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后,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个石制牌子,上面写着“Bucket stop here”,翻译成中文就是:“问题到此为止。”(“Bucket”本意是“水桶”,在美国西部拓荒时代需要靠传递水桶来运水,在此引申为“问题”、“麻烦”。)换言之,即做问题的终结者。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一般情况下,员工会主动解决自己职责中那些容易处理的问题,往往会将比较棘手的问题拒之于自己职责之外,推给别人,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问题,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做法,拥有这种想法的员工也会因为自己的短视而葬送许多工作或晋升机会。只有那些敢于承担责任、主动负责的员工才能在500强企业中如鱼得水,越走越远,即使在管理者位置上也会身体力行,当问题来到自己面前时,绝不推诿,让每个问题都“到我为止”。

布伦达·库瑞在联邦快递工作了十年多,现在她已经是公司的一名高级客户服务代表。这天她正在值班,一个来自凤凰城某医学实验室的电话打了进来。对方说有两个送往实验室的羊水样本还未送达,羊水来自两个情况十分危急的孕妇,如果再延误,羊水就变质不能使用了,那么两位孕妇就必须再次忍受取羊水的痛苦。

布伦达·库瑞放下电话,立刻进行了货物的运送查询。

她发现这两件样品就在附近的达拉斯市。在联邦快递总部同事的帮助下,她截住了那辆运送羊水的汽车,并搬下车上2000磅的货物找到了样品。为了保证羊水送达后还能使用,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在剩下的运输过程中,羊水必须保存在冰箱里,但公司里找不到现成的冰箱,布伦达立刻赶回家中,将自己的小冰箱和备用电源搬上了汽车。

随后,她又找到达拉斯市联邦快递的空运经理,说:“我要把这两件样品亲自送往凤凰城。”当晚11点,她乘上了飞往凤凰城的飞机。

第二天一早,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看到了样品。“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验室的人对她的所作所为颇为不解。“这件事需要有人来做,”布伦达说,“正好,我在那儿。”

每个人都是问题的终结者,这种自觉主动解决问题的信念会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带动我们的工作积极性,使我们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勇于做问题的终结者,体现出的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种不寻找任何借口逃避矛盾、回避问题的高贵品质。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敢说“问题到我为止”,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这需要勇气、胆识和方法。因为在把问题“搞定”的过程中,需要化解方方面面的麻烦,需要承受诸多的委屈。正是有种种阻力,不少人就有了顾虑而“踢皮球”,对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一篇题为《办公室里的四个人》的文章这样写道:

办公室里有四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每个人、某个人、其他人、没有人。

现在有件很重要的工作要“每个人”去做,但“每个人”以为“某个人”一定会去做;虽然“每个人”可以做得好,到最后是“没有人”去做这件工作。

“某个人”后来很生气,因为那原本是“每个人”的工作。“每个人”想“其他人”会去做,而“没有人”知道“每个人”都没有去做。

事情的结局是:“没有人”确认过“其他人”有没有做这件事,所以“每个人”都会理直气壮地责怪“某个人”。

四个人责怪来责怪去,问题还是摆在那里,得不到解决。所以说,回避问题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问题在相互推诿的过程中会由小变大,公司会因为这些迟迟不能解决的问题耗费大量精力,这对人力和财力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针对这种情况,联邦快递的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说:“职员必须停止把问题推给别人,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能力,主动着手处理这些问题,让自己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主动承担责任

做问题的终结者就要主动对问题负责,不仅要对自己的问题负责,也要对其他来到自己面前的问题负责并积极行动,将问题解决掉,绝不把问题推给别人。

约翰和戴维是联邦快递公司的两名新职员。他们俩是工作搭档,工作一直都很认真,也很卖力。上司对这两名新员工很满意,然而一件事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一次,约翰和戴维负责送一件贵重包裹到码头。因为包裹里装的是古董,上司反复叮嘱他们要小心。

没想到,送货车开到半路却坏了。

戴维说:“怎么办,你出门之前怎么不把车检查一下,如果不按规定时间送到,我们会被扣奖金的。”

约翰说:“我的力气大,我来背吧,距离码头也没有多远了。等车修好,船可能就开走了。”

“那好,你背吧,你比我强壮。”戴维说。

约翰背起包裹,一路小跑,终于按照规定的时间赶到了码头。这时,戴维说:“我来背吧,你去叫货主。”他心里暗想,如果客户能把这件事告诉老板,说不定还会给我加薪呢。他只顾胡思乱想,当约翰把邮件递给他的时候,他没接住,包裹掉在了地上,“哗啦”一声,古董碎了。

“你怎么搞的,我没接你就放手。”戴维大喊。“你明明伸出手了,我递给你,是你没接住。”约翰辩解道。约翰和戴维都知道,古董打碎了意味着什么,没了工作不说,可能还要背上沉重的债务。果然,经理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不是我的错,是约翰不小心弄坏的。”戴维趁着约翰不注意,偷偷来到经理的办公室,对经理说。经理平静地说:“谢谢你,戴维,我知道了。”随后,经理把约翰叫到了办公室。“约翰,到底怎么回事?”约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经理,最后约翰说:“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另外,戴维的家境不大好,如果可能的话,他的责任我也来承担。我一定会弥补上我们造成的损失的。”

约翰和戴维一直在等待处理的结果,但是结果出乎他俩的意料。

经理把约翰和戴维叫到了办公室,对他俩说:“公司一直对你们俩很器重,想从你们俩当中选择一个人担任操作部经理,没想到却出了这样一件事情。不过也好,这会让我们更清楚哪一个人是合适的人选。”

戴维暗喜:一定是我了。

“我们决定请约翰担任公司的客户部经理,因为,一个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约翰,用你赚的钱来偿还客户。戴维,你自己想办法偿还给客户,另外,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为什么?”戴维问。

“其实,古董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俩递接古董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我也看到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经理最后说。

能够勇于承担责任、让问题到自己面前停止的员工在每个企业领导眼中都闪耀着金子一般的光泽,这也是他们得到领导赏识和提拔的关键所在。在职位晋升、薪酬提高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了进一步实现理想的机会。

)第三节 任务的最佳完成期是前一秒

500强企业的优秀员工,心里很清楚,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任务完成期越短越好。所以,为了尽一切可能把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他们时刻督促自己:任务的最佳完成期是前一秒。

◎任务的最佳完成期是前一秒

某公司老板要去和外商谈判,而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工作人员忙得头晕眼花,要把他所需的各种资料都准备妥当,包括演讲稿在内。

在老板出差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机。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的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对方睁开惺忪睡眼,道:“今早只睡了4小时,我熬不住睡着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用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用到。等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用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来后,第一件事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别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呢!”

闻言,这位主管的脸色一片惨白。

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任何时候都不要自作聪明地设计工作,期望工作的完成期限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而延后。优秀的员工都会谨记工作期限,并清楚地明白,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任务完成期越短越好。所以,你也必须尽一切可能把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时刻督促自己:任务的最佳完成期是前一秒。

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前一秒。这一看似荒谬的要求,却是保持恒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唯一不会过时的信念。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员工,永远是成功的。他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将会征服任何一个时代的老板。

实际上,没有哪个不讲效率的人能成为老板,也没有哪个老板能长期容忍办事拖沓的员工。要想在职场中一路顺风,最实际的方法,就是满足老板的愿望,让手中的工作消化在前一秒,即在罗马应该于前一秒建成的心理状态下,对老板交代的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不断改进工作,提升速度,让老板放心。

所以,千万不要学上例中的那位主管,把昨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拖延到明天。而如果你已完成,就不要愚蠢地等到老板开口,说那句“你什么时候做完那件事”时,才把成绩呈上。

成功存在于“把工作完成在前一秒”的速度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存在于橡树的果实里一样。如果老板每次交付的任务你都能尽快处理,那么你必将成为他眼中最具价值的员工。

◎克服拖延的痼疾

一个员工接到老板的任务:在一周之内起草一份销售计划书,这对于策划出身的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第一天,手头上其他工作本来可以结束,但他想反正有时间,明天做完再动手也不迟。

第二天,因为有些突发事件耽误了一上午,到下午下班前才勉强将原有工作完成。

第三天,刚准备动手做,同事工作上遇到困难,为他解决问题耽误了一上午,下午也没心情做,因为明天就是周末,他想:周末两天怎么也能做个差不多,不急。

结果第四天时一帮朋友搞了个聚会,整整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一直睡到次日中午,起来后头还晕得厉害,吃了几片药,又躺下休息。

第六天上班后,在例会上,老板问他完成任务没,他不敢说没做,撒谎说差不多了,只是有些数据需要核实,明天就能交上去。

开完例会他立刻动手做,这时才发现这个计划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涉及到许多他不熟悉的领域,而且还需要许多实证数据作支持,别说一天,就是三天也未必能完成,想到这儿,他的大脑一片混乱。

凡事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和犹豫,这不但阻碍职业上的进步,也会加重生活的压力。对有些人而言,拖延就像一块心病,使人生充满了挫折、不满与失落感。

最初可能只是由于犹豫不决才拖延事情,但等到一个人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就会有众多借口导致拖延的发生。经常拖延的人总是能找出很多的借口:工作太无聊、太辛苦、工作环境不好、老板脑筋有问题、完成期限太短等等。

拖延是一种顽疾,如果你要克服它并且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你就要下定决心,洗心革面。这里有很多建议,相信会对你克服拖延的习惯有所帮助。你可以把这些建议写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不断地激励自己:

1.列出你立即可以做的事情

你可以在每天早上工作开始之前就完成这项步骤,通常从最简单和用时最少的事情开始。

2.保持对一件事情至少五分钟的热度

要求自己针对已经拖延的事项不间断地做五分钟,时间一到就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再次重新开始。当你慢慢变得不需要停顿时,你就可以欣赏自己的成绩了。

3.切割你的工作任务

吃香肠时就是不要一次吃完整条香肠,而要把它切成一片片慢慢品尝。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你的工作上,把工作分割成几个小部分,分别详细列在纸上,然后把每一个部分再分成几个步骤,使得每一个步骤都可在一个工作日之内完成。

4.把你的工作情况告诉别人

让关心这份工作的人知道你的工作进度和预定完成的期限,使用“预定”表明你是在有计划地能动地工作,就算是失败了,也不要别人为自己沮丧。告诉别人你的计划会让你感受到期限的压力,还能让你听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5.在记事本上记下所有的工作日期

把开始日期、预定完成日期,还有各阶段的完成期限记下来,不要忘了切香肠的原则:将工作分成多个小步骤完成,不仅能减轻压力,还能保留推动你前进的适当压力。

其实,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克服拖延所带来的疲惫感,不妨试着从工作中寻找努力的意义,或者寻找某个令你信服的价值观。

)第四节 把事情做到位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工作中看似微小的“不到位”累积起来,结果就是相差甚远。只有把工作做到位,做到“零缺陷”,才能避免无谓的错误和损失。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职场中,很多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简单了,根本不值得全心投入,更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只要稍加敷衍就能做个八九不离十,只要上司看不出毛病就算完成任务。

一位公司总裁说,中国员工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虎头蛇尾,不认真,敷衍工作。每年,企业都不得不为弥补这些疏漏花费上百万的资金。

敷衍工作的态度表面看来对个人没有什么影响,工资照样拿,混一天算一天。殊不知,这种做事方式不但会造成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下降,对个人的成长也极其不利。更有甚者,可能会把自己的前途搭进去,因为这种敷衍态度和“差不多”的思想很容易导致最后相差甚远的结果。

一位知青在回忆他的插队生活时谈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冬夜,在他插队的那个村,突然发生大火,大火映红了天,先是马棚被烧,然后,又殃及附近的大队部,空气里充满焦煳的味道,还有房屋倒塌的声音。经过村民与知青的全力扑救,大火熄灭了,但村里的七匹成年马全部烧死,11间房屋也被烧塌,而看管马棚的知青全身三度烧伤。

发生火灾的原因,是因为这位看管马棚的知青的疏忽,工作没有做到位。在调查这次大火的原因时人们发现,那晚他至少在七件事情上都没做到位。

第一件事:那晚他并没有在马棚边上的值班室睡觉,而是睡在不远处的大队部,一边看着马棚,一边替大队部的人值班。马棚被他上了锁,钥匙本该放在马棚外的石头下,以便其他看马人进出,他却把钥匙带在身上,以致火起时,人们找不到钥匙,他自己也忘了钥匙在身上,导致七匹马全被大火烧死。

第二件事:马棚里本来有电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却弄了一盏老式马灯挂在马棚里,里边的煤油便成为那天夜里惹祸的元凶。

第三件事:白天,他把两捆干草放在马棚里,夜里本该挪出去,使马棚里干净,可他没想到晚上会有风,更没想到马灯会被大风吹落,落在这两捆干草上。

第四件事:他入睡前,听到窗外起了风,可他疏忽了,没有摘下马灯。他确实看到马灯在风中晃动,也觉得大风可能会把马灯吹落下来,可他还是扭头进了屋子。

第五件事:在大队部值班,马棚里要是有动静,人同样能够听到,可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值班是不允许喝酒的,结果他睡得太死,马棚里的动静他没有听到。

第六件事:马棚边上有两口大缸,本来水是满的,就是为了用于灭火。可时间长了,有人用缸里的水干了别的事,他忘了及时向缸里补水。

第七件事:那天夜里他爬起来的时候,大火已经烧起来,他应该马上去敲钟,叫醒村里人一起救火。他忽略了,自己去救火,不但被烧伤,还延误了时间……

这七件事中,每件事他都觉得差一点就做好了,但毕竟是“差一点”,并没有做到位,这许多差一点累积下来,结果就是差很多。这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也会擦六遍,慢慢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这样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了。工作中许多严重的问题其实都是平时没有做到位的小问题叠加起来造成的。

要避免这些不好的结果产生,就必须摒除敷衍的态度,切实把工作做到职责本身所要求的标准,把工作做到“零缺陷”。

◎把工作做到“零缺陷”

把工作做到“零缺陷”就是要把工作做到位,这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做到的事情。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必须不打折扣地履行职责,这样才不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才不会对大局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数学上100减1等于99,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企业经营中,100减1却可能等于0。

一百次决策,有一次失败,可能让企业关门;一百件产品,有一件不合格,可能失去整个市场;一百个员工,有一个背叛公司,可能让公司蒙受无法承受的损失;一百次经济预测,有一次失误,可能让企业破产……

同时,消费者消费意识的提高,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也让产品“零缺陷”势在必行。一位企业经营者说过:“如今的消费者是拿着‘显微镜’来审视每一件产品和提供产品的企业的。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较宽松生存空间的企业,不是‘合格’的企业,也不是‘优秀’的企业,而是‘非常优秀’的企业。”

在我国的企业中,海尔的“零缺陷”标准也为其他众多企业树立了典范。

1985年,海尔的一位用户来信反映,近期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觉得问题很严重,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有76台。研究处理办法时,有干部提出两种意见:一是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二是作为“公关手段”处理给经常来厂检查工作的工商局、电业局、自来水公司的人,拉近他们与海尔的关系。但是张瑞敏作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将76台冰箱全部砸掉。

张瑞敏召开全厂各部门人员参加现场会,确认了每台冰箱的生产人员后,提出一把重磅大锤,由事故责任人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将76台冰箱全部砸掉。锤声砸跑了当时全厂员工3个月的工资。亲眼目睹砸冰箱的场景,不少员工不禁潸然泪下。那时海尔还在负债,当时冰箱也很昂贵,并且这些冰箱也没有多少毛病,有的只是在外观上有一道划痕。张瑞敏的这一举动在当时令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是,正是这一锤砸碎了过去的陈旧意识,让全厂员工明白了:没有严格的立厂之道,就没有海尔的前途。在海尔,有缺陷的产品就等于废品。

为了保证“零缺陷”,避免员工出现敷衍与拖延的问题,张瑞敏发明了“日事日清,日清日高”的管理办法,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做好,当天的问题必须当天解决。

“零缺陷”很快成了海尔全体员工的信念,而“日事日清,日清日高”的办法使得海尔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对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把每一天的工作都做好。员工们一改往日马马虎虎、将就凑合的态度,每一个人在每一个生产细节都精心操作。正是因为秉持着让工作“零缺陷”的理念,海尔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忠诚。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企业要赢得利润,就需要员工自觉改正工作不认真的态度,为自己的工作树立严格的标准。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遵守制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让工作“零缺陷”,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为自己创造一个更有发展潜力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