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明之我主沉浮
21383600000048

第48章 嚣张的倭寇

他们手握倭刀,身披宽大的灰色罩袍,有的罩袍破损了,露出的口子都可以兜得进一个橄榄球了,有的倭寇可能罩袍破损太严重,身上随便穿着一件汉人的长袍,显得很是另类,不知道是哪位倒霉的秀才或者官员的衣服,因为根据大明的律令,普通农民和商人是不允许穿长袍的。所有的外衣上,都是血迹斑斑,不知道流在地上的血迹又会有多少。

队伍的最后面,是倭寇的运输队,他们手持肩扛,还有一些手推车,装载的都是他们一路劫掠来的财物银两。

为了提高打击的宽度,吴兵将士兵分成五十人一队,在倭寇的西面、西北、西南各布置四队士兵,横向站立,前面两队持弩,后面两队持弓。

另外四百人骑在马上,如果弓弩兵不能击退倭寇,这些骑兵就要展开攻击,既是为了击退倭寇,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来不及撤退的弓弩兵。

倭寇终于发现了前方的明军,但他们丝毫不在意,大明士兵的胆小他们是充分见识过的,只要一个冲锋,他们必定败退,有些胆小的军官,还没看到他们的影子,光是传说,就吓得尿裤子。

他们不是为自己担心,而是为明军担心,这些明军,根本不敢上来作战,就是连逃跑的速度也是慢得像蜗牛,等会自己冲上去,真不知道他们往哪儿跑。

他们对砍杀大明的军队没有什么兴趣,这些穷光蛋士兵,身上一点油水都没有,杀他们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力气,不如去抢百姓,即使没有多少银两,总有一些年轻的娇娘,最好是官员,既有银子,又有女子,那才是他们的最爱,所以他们喜欢破城,城里才有官员,才有他们喜欢的东西。

倭寇们边走边聊,由于对大明军队极度鄙视,他们并不打算滥杀,也没打算改变行走路线。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即将到来的战斗,连手中抢劫来的财物都没有放下,单手持刀,在他们看来,对明军的威胁是一样的,甚至倭寇的名头,就是对明军的一种威胁,真要放下财物,万一让哪个不开眼的家伙捡去了,这损失找谁要?

“大人,倭寇怎么都是近视呀?我们离得这么近,倭寇都看不到。”吴兵身边的一名把总觉得很奇怪,这倭寇除了打扮,和汉人长得差不多,怎么身体结构上的差别这么大,大白天的,这么多奋武营的士兵或站或蹲在他们面前,他们怎么就看不到?

真要这样,等会冲到他们面前,拿刀砍就是了,反正他们什么也看不见,用刀砍人的感觉可是比用弓弩射击的感觉爽多了。

“别多话。什么倭寇近视?他们明明已经看见我们了,不过他们现在想要逃跑也逃不了。”吴兵现在是这一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他当然不能和把总一样胡闹。

“那倭寇怎么一点准备的样子都没有?难道倭寇知道不是奋武营的对手,准备投降了?”把总还是不明白,无论有没有上过战场,他都知道,当敌人在面前时,一定要做好战斗的准备,怎么倭寇听上去很厉害,却连军事常识都不了解?

吴兵觉得这把总真是白痴了,不知道怎么当上的把总,奥,想起来了,世袭的,大明的世袭制度真是害人啦,这么白痴的人也能当把总?他本来懒得说了,但又怕这白痴坏了歼灭倭寇的好事,只好耐着性子解释:“倭寇根本没将奋武营放在眼里,他们以为奋武营还是原来的山东兵。”

“什么?倭寇看到我们了?倭寇当我们是空气呀?”把总气得将自己的头盔扔在地上,就要拔刀冲上去,他要让倭寇看看,奋武营不是山东兵,奋武营不是孬种。

“你……你干什么?”真是白痴,吴兵在心里暗骂一句,“真要歼灭倭寇,有你表现的时候,现在你给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去。”

“我,大人,那等会我要冲在最前线。”这名叫刘星宇的把总在吴兵面前不敢发威,大明的军法他还是知道的,奋武营的军法又特别严厉,不久前被杀的三名士兵就是明证。但倭寇的无视让他的怒火没法发泄,只好向吴兵哀求着。

“现在还不是冲上去肉搏的时候,先带好自己的队伍,准备弓弩,指挥使大人和同知大人自有安排。”吴兵不会在心里再骂这位白痴把总了,无论怎么说,部下求战总比部下怯战要好得多,“真到和倭寇肉搏的时候,可别给老子丢脸。”

“不会,大人放心,我一定让倭寇留下终身的印象,让他们的心里留下终身的阴影。”刘星宇还真有点白痴,真要让倭寇留下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消灭他的肉体,不知道肉体已经不存在的倭寇,还怎么能够留下心里阴影。朱由检都说了,这些倭寇,全部消灭,一个不留。难道他不知道吗?

大摇大摆的倭寇终于进入奋武营弩箭的射程,弩箭的射程比弓箭要远一些。

“弩手每人两箭,射完后退到弓手后面,弓手也是每人两箭,射完后操刀准备肉搏,骑兵做好准备,如果倭寇不退,准备冲击倭寇阵型,将倭寇分割出一部分,然后骑兵继续冲击倭寇,原先的弓弩手们肉搏,歼灭被分割出来的倭寇。”吴兵冷静地下达命令,然后由传令兵在战场传达,反正倭寇听不懂汉人的话,就是听懂了也没关系,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吴兵不会允许倭寇停下来商讨对策。

士兵们严阵以待,他们已经做好战斗的一切准备,随时准备将手中的箭射出去。

在传说中的倭寇面前,不少士兵还是很紧张的,没办法,他们是第一次上战场,对手又是让大明军队望风而逃、战斗力极为强悍的倭寇。

吴兵也是有点紧张,他不是害怕倭寇,他是千总,是奋武营的军官,在朱由检的政治学习中,他已经认识到马革裹尸,是军人最好的归宿。所以他不是担心自己死在战场上,只要他能成为李靖、卫青那样的军人,能为汉民族开疆守土,青史留名,死在战场上不可怕,他担心的是奋武营第一次上战场,士兵们在面对强悍的倭寇时,能否顶得住。

如果在大明的国土上,连区区两千倭寇都顶不住,还谈什么开疆守土?那真的只有马革裹尸才能对得住军人的身份了。

“第一队弩手放箭。”吴兵的声音不需要太大,前面三队只有一百五十名士兵,能够清晰地听到他的军令。

“嗖,嗖,嗖。”

一百五十支箭先后离开士兵的弩,向坦然而行的倭寇射去。

本来应该是齐射,但考虑到倭寇是纵队,太多的弩箭施展不开,就会发生许多弩箭射倒同一名倭寇的情况。弩箭的速度快,威力大,一箭就够了,如果射在倭寇的身体上,即使不死也是重伤,如果射在胳膊大腿上,倭寇暂时不会死去,但奋武营已经将他们团团围住,伤员是绝对不会漏网的,吴兵要尽可能的多杀伤对手,死不死没关系,自然有人给未死的倭寇补上一刀。所以一百五十支箭不是同时发射的,而是五十支箭一组,如果倭寇已经倒下,就没有必要再射,后面的箭要射向还没有倒下的倭寇

“啪,啪,啪。”

前面的倭寇纷纷倒地,一箭穿心或者一箭封喉的情况极少,奋武营士兵的箭术还不能与建奴相比,大部分倒下的倭寇都没有死透,发出尖利的叫喊声,没有受伤的倭寇惊呆了,他们和那些受伤或者死亡的倭寇一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吴兵是残忍的,没有给倭寇思考的机会。

“第二队弩手放箭。”

“嗖,嗖,嗖。”

第二队弩手开始放箭,第一队弩手已经蹲下,他们开始给弩重新装箭,同时给第二队弩手让开空间。

刚才第一队弩手放箭的时候,因为紧张或者害怕,手指有些僵化,命中率不是太高,第二队弩手放箭的时候,他们已经看到,传说中强悍无比的倭寇也是血肉之躯,一样在弩箭面前倒下,他们的紧张和害怕有所缓解,命中率也有了提高,倒下的倭寇也更多了。

但倭寇也看清了奋武营发射的弩箭,原来倭寇的倒下,全是因为奋武营的弩箭。

倭寇们已经感觉到面前的明军和以前见到的一遇即溃的山东兵不一样,但他们无论怎么样,都是明军,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样的,就是向前冲,冲垮明军的防线,一旦明军溃败,就是一群待宰的绵阳,他们的倭刀从来都是砍在明军的后背,即使面对死亡,明军也没有回头看一眼的勇气。

倭寇们叽里咕噜了几句,很快,前面的倭寇扔掉手中的财物,双手持刀,向奋武营的士兵冲去。在死亡面前,他们终于放弃了手中的财物。

第一队弩手已经装好箭,他们不需要吴兵的口令,就各自选定目标,发出手中的弩箭,然后退到工兵的后面。他们扔下手中的弩,拔出腰刀,随时准备肉搏。随后,第二队弩手也射出了第二箭。

冲在前面的倭寇,已经没有多少人是站着的,后面的倭寇补上来,继续冲击奋武营的防线。

弓手们在计算着倭寇的距离。

“第一队弓手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