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明之我主沉浮
21383600000042

第42章 倭寇来袭

当人的生存权受到严重威胁时,你还能指望他们慷慨赴国难?让大明直接灭亡的陕西农民起义军中,就有很多是活不下去的卫所士兵。

“信王殿下,你说,奋武营能剿灭倭寇吗?”秦永年没有回答朱由检的话,其实,他们双方都知道,这个问题不用回答,他们都有答案,而且惊人的一致。

秦永年关心的是奋武营能不能获胜,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对大明的军队十分了解,京师兵虽然战斗力比卫所兵强些,但与悍不畏死的倭寇相比,还是差得远。

“京师兵比卫所兵战斗力要强,奋武营又是京师兵的精锐,以六千对两千,奋武营应该能够打败倭寇。”朱由检知道倭寇并不是日本的军队,只是一些落魄的下层武士。他们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但没有军队的组织、纪律和明确的目标,他们基本上是以掳掠为目的。

“信王殿下如此自信?”秦永年对没有实战经验的朱由检真没报什么希望,他也不知道朱由检的练兵是否真的有用,但朱由检的自信感染了他,再说,调奋武营去剿灭倭寇,是皇帝的圣旨,他没得选择,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必须领兵去山东。作为军人,他也不能容忍倭寇在大明的土地上劫掠。“那我们回中军谈谈出兵方案。”

奋武营的各位将领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喜的是,尽管各位将领们的方法没有多少新颖之处,但没有任何一位将领怯战,这在大明的军队中是极为罕见的,连秦永年都觉得很是意外。

“王信,说说你的看法。”朱由检到现在是一言不发,秦永年只好点将,但奋武营的军官们基本不知道朱由检的身份,所以秦永年也没有点破。

朱由检刚刚得到倭寇来犯的消息,他需要时间消化,然后做出判断。既然秦永年点将,他就不能保持沉默了。

对朱由检来说,奋武营的六千士兵,绝大部分没有上过战场,所以士气最为重要。

朱由检站起来,充分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然后清了清嗓子:“既然皇上下旨,奋武营必须出战,战与否问题不必讨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战的问题。”这句话的意思,谁都懂,既然皇帝下旨,你敢抗旨?小心皇帝盛怒之下灭你九族。

“以我看来,倭寇倒是给我们奋武营立功的机会,各位就等着立功、升官、发财吧!”

朱由检的话,让奋武营的军官们惊讶不已,升官发财谁不想呀?刚才各位军官都在讨论怎么战斗的问题,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打败倭寇,谁也没有朱由检这种大气磅礴的自信。

“真的能打败倭寇?”

“真的能升官发财?”

“倭寇可是戚少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的呀?”

“同知大人有什么好办法?”

秦永年一直没有说话,但对军官们的反应很满意,朱由检的两句话就将他们的好胜心激发出来,这位年轻的王爷还真是有办法,虽然有好胜之心不一定就能打胜仗,但谁都没法否认,好胜心是获得胜利的基础。

但秦永年也不知道朱由检有什么战神倭寇的办法,他向朱由检投去深深的一撇,鼓励朱由检说下去。

“依我看,本次出征,倭寇有三败,而奋武营有三胜。”

“倭寇有哪三败?”李红军是急性子,忍不住问朱由检。

既然军官们都被调动起来来,朱由检也没必要再打哑谜了,否则,一旦军官的心冷了,那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一、倭寇没有补给,没有援军,死一个少一个。在大明的土地上,倭寇必然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别说进攻,现在怕是连登州都回不去了。”

“二、倭寇不是军队,他们只是临时集合在一起的武士。虽然他们单兵作战勇猛,但没有军队的纪律、战法、目标,注定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三、倭寇不会攻守城池。倭寇虽然已经接近寿光,但大明军队多是望风而逃,不战自溃所致。倭寇既没有攻城的器械,也没有攻城的策略;此外倭寇倭寇也不会据城而守,他们是以劫掠为目的,是没有地盘的流窜分子。一旦奋武营进入山东,侍机埋伏,围住他们,必能全歼。”

“同知大人再说说奋武营有哪三胜。”还是李红军,好像其他人都听得入迷了。

“一、奋武营是以解救山东百姓为己任的正义之士,必将得到山东百姓的拥戴和支持,还有各地的散兵的支持,至少能为我们提供敌情,甚至是粮草,而倭寇对奋武营一无所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奋武营是正规的军队,有各种应敌之法,尤其是弓、弩等,可以远距离杀敌。倭寇虽然凶悍,但他们没有盔甲,在弓弩的面前,他们只是砧板上的鱼肉。”

“三、奋武营是京师军,背后有大明朝廷,有粮食补给和人员补充,源源不断,而倭寇只是一支孤军,一旦兵器、人员损伤,绝对没有补充来源。”

“综上所述,我认为,以奋武营的六千对倭寇的两千,可以全歼。”

朱由检略作观测,全场鸦雀无声,所有的军官都面朝朱由检,似乎担心听漏一个字,有些军官的脖子伸得老长,固定成一颗雕塑,有些军官的目光开始呆滞,眼睛也是无神的空洞,有些军官则是满脸的憧憬,似乎位子、票子、女子都在眼前晃动……显然他们被自己的分析所激励,他们的热血已经在各自的血管中喷搏,他们现在只想着斩将立功、升官发财,至于能否打败倭寇,已经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了……

“啪,啪……”掌声打破了会场的宁静,秦永年带头鼓掌,让失神的军官们清醒过来,他们,只是一个劲地鼓掌,要把期待的心情、亢奋的精神、激昂的斗志、奔腾的热血发泄出来,此时,除了拼命鼓掌,别无他途。

良久,秦永年伸手压了压,会场上重新恢复了安静,只有轻微的呼吸声,表明这儿是一个会场,奋武营全体军官正在开会的会场。

“同知大人,倭寇必败,奋武营必定杨威山东。但山东人口稠密,灭倭战争肯定会牵涉到山东的百姓,怎么才能减少百姓的损失?”话刚出口,秦永年就后悔了,朱由检也是刚刚得知倭寇来袭的消息,他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能分析敌我态势、激励士气,已是将才,现在突然问到对倭寇的战略,虽然自己问得隐晦,但以朱由检的年龄,他一点不了解山东的地理环境。

如果此时朱由检说不出令各军官满意的战法,岂不是让士气降到冰点?秦永年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但话已出口,再难收回,只有期望朱由检能打个太极了。

“指挥使大人想得周到,真是百姓的保护神呀。”朱由检的确没想好,刚刚得知倭寇来袭,就来开会,没有任何准备。后世的围棋比赛,棋手在没有想好怎么走下一步,而读秒时间即将结束时,一般会下在对手必须应对的地方,为自己挣得一分钟的思考时间,这叫做打僵。朱由检现在还没想好怎么去消灭倭寇,只好先打一次僵。“为了减少山东百姓是损失,歼灭倭寇的地点必须在城外,而且,城内的建筑物很多,如果将倭寇保围在城内,以倭寇的性格,他们必定依靠建筑物负隅顽抗,给奋武营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朱由检的思路逐渐打开了:“京师和济南相距八百里,奋武营的骑兵和步兵都有战马,以每天行军三百里计算,三天可以到达济南,定可以将倭寇围在济南以东的平原上。”

众人都没有提问,朱由检又打了一次僵:“刘指挥,你的骑兵卫没有问题吧?”

“没有,大人,骑兵卫保证按时到达济南。”刘玉闩站起来,回答得斩钉截铁。

“李指挥,你的步兵卫呢?步兵卫不会拖全军的后腿吧?”朱由检转过身问李红军。

“步兵卫绝不会拖全军的后退,大人尽管放心。”李红军是急性子,刘玉闩已经表过态,现在的压力在他一个人身上,他当然不希望自己成为全军的笑话。

“很好,只要你们能按时到达济南,济南的老百姓就能免去刀兵之苦。”朱由检喝了口茶水,“将倭寇围住后,先以弓弩远射,消灭一部分倭寇,折其锐气,再用骑兵、长刀冲杀。在平原地带,不会排兵布阵的倭寇,注定只是奋武营练兵的靶子。”

议事厅内敬佩的目光更加浓烈,像烟雾一样,弥漫在整个空间里。刚才朱由检激励士气时,大部分军官只是一腔热血,少数冷静的军官想到倭寇的强悍,心里还是没底,现在朱由检的分析,让他们彻底打消了顾虑,只想着多杀几个倭寇多立几分军功多挣几分浮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