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明之我主沉浮
21383600000032

第32章 阅兵

“李行的作战很勇猛,身先士卒,而且还杀了对方不少的士兵,我初步数了一下,不少于三十名。”另一名步兵千总蒋根倒是很欣赏李行的勇猛,这在大明后期的军官中是很少见的。

“恩,李行的冲锋陷阵的确很鼓舞士气,是勇将。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关键的时候,李行的军队绝对是一支让人放心的队伍。”朱由检看了一眼李行,发现他的脸色已经有所好转,不再是先前的赤黑色,“此外,在局面不利的时候,他的士兵没有溃败,他能带领士兵,全身而退,如此就是勇将中智将了。”

见众人不住点头,肯定自己的发现,暂时没有说话的心思,朱由检只好继续自己的发现:“实战演习虽然有胜负之分,需要每位军官,特别是领军的二位军官去总结不足之处,但更重要的是练兵,让士兵们感受战场的气氛,经受胜败和生死的考验。本次演习最大的收获,是双方士兵严守纪律,没有一名士兵逃离战场,只有这样的士兵,才能成为强军。”虽然这离朱由检的要求和目标还差得远,但奋武营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朱由检相信,他们一点会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虎狼之师。

兵部尚书,同时也是京师三大营提督的李春烨,在五军营右都督林国泰的陪同下,来奋武营阅兵。他是三朝元老,既性格耿直,又老于世故,因此在大明后期的政坛上长盛不衰。本来他是按照地方军、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的顺序依次阅兵的,但秦永年通过林国泰的推荐,才让他勉强赴奋武营单独阅兵。

前几天看了地方军、神机营、三千营,李春烨眉头紧锁,作为文官出身的兵部尚书,他知道政治腐败,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军营,无精打采的士兵、漠然低落的士气,大明军事上的腐败赤裸裸地展现在他的面前。虽然军官们尽量伪装得声嘶力竭,士兵们尽量忍住哈欠以显得勇武有力,但深谙军事之道的他还是显得忧心忡忡。

朱由检带着士兵在阅兵台下,秦永年随李春烨、林国泰站在阅兵台上,他虽然对朱由检有一种非理性的信任,但朱由检毕竟是未成年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他的内心还是忐忑不安的,只是他不参与政治,也不是媚上的人,对阅兵的结果也不太强求。林国泰纯粹是为了秦永年的要求,自己的军队自己清楚,这些饭都吃不饱、多年没上过前线的士兵,军容又能好到哪里?李春烨站在阅兵台上,一言不发,他的心情就像几天来所阅的士兵们那样,完全是在打不起精神的情况下强要振作起来。

一队百名士兵,在一名军官的领导下,从右侧昂首、迈正步入场,一直走到阅兵场中央。整齐的步伐、有力的臂膀、冷峻的面容、绝不斜视的目光……

全队立在场中,纹丝不动,只有悠悠的春风吹动士兵的头发。带队的军官跑步奔向朱由检,抬手敬礼:“报告王参谋,奋武营步兵第一队,集合完毕,正在场中,请指示。”

朱由检也小跑着上了阅兵台,同样抬手敬礼:“报告尚书大人,奋武营第一队集合完毕,请求阅兵开始。”

李春烨看到奋武营的一队士兵出现,目光就变得晶亮,他正盯着阅兵场上的士兵,朱由检的话,令他一呆,根本没听到具体的内容,林国泰上去耳语一番,李春烨才缓过神来,“同意,阅兵式正式开始。”

朱由检又小跑着冲下阅兵台,来到那位军官面前,立正站好:“阅兵式正式开始,步兵第一队出列。”然后挥手敬礼,从左侧退出阅兵场。

领队军官向左转身,跑步归位。

“立正,向右--转,起步--走。”百名士兵,分成十队,每队十人,迈正步走向阅兵台前,每名士兵的左腿、右腿、左臂、右臂,整齐划一,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好像是同一个人,但百人的队列,又比一人走起来气派多了,士兵们的双脚,也是掷地有声,更增添了集体的气势。

第二队士兵,也是百人,十行十列。

“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后--转,向右--转,向先前三步--走……”在领队的口令中,士兵们动作整齐,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时而在领队的指挥下变成五队,时而又还原成十队,绝无凝重滞涩的感觉……

第三队百人步兵,左手持盾,右手拿刀,昂首阔步,在领队的带领下,从阅兵台前走过,没有任何的停滞。

第四队百人步兵,双手握枪,枪尖斜向上指向天空,也是正步,毫不停留地走过阅兵台。

第五队步兵,是特战队,他们腰胯短刀,整齐入场。他们没有穿着明军的铠甲,而是身着一套草绿色的军装。

“向前后左右散开!”

领队一声令下,士兵们四散分开,但队列不乱,依然十行十列,只是每名士兵之间的距离增大了许多。

“唱军歌!”

士兵们齐声唱起了朱由检教过的军歌: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明要让四方

来贺。”

边唱边演示朱由检设计的一套军体拳,动作散而不乱,显得磅礴大气。

一段终了,在领队的口令声中,士兵们同时拔刀,“……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最后五招,赫然就是朱由检的虚极刀法:金玉满堂、凿户观光、见素抢怀、********、气冲阴阳。

曲终,士兵们收起了短刀,重新集合,再缓缓退场……

李春烨仍然沉浸在高亢的节奏里,连士兵们已经退场都浑然不觉……

“第一队骑兵入场!”朱由检一声低喝,令旗动,战鼓催,“得,得”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百人百骑,飞速而至。每十骑一行,成“一”字队列,整齐前进,到阅兵台前,嘎然而止,原地不动。但见令旗一挥,百人百骑立即掉头,后队变前队,整齐成“一”,绝尘而去……

骑兵要想成“一”字形前进,马的速度必须保持一致,人还要默契,这比步兵难多了,就是自小生活在马背上的建奴,要想找到百骑保持相同的速度高速奔跑,也是十分困难。李春烨正在惊叹,忽见右侧一人挥动令旗,立即有马蹄声响,一队二十骑的骑兵,呈“箭”形冲锋的队列,,马速奇快而队形不乱,直冲到阅兵台前,才掉头西去。

第三队骑兵,也是二十骑,从正面远处奔至,并行两排,到阅兵台前,脩地分开,左右各一队而去。

第四队二十骑兵,分为两队,左右各一队,每队十人,从阅兵台左右入场,对冲过来,在马头将要相撞、众人提心吊胆之际,骑手一拉缰绳,马匹呈直角转弯,变成每排两骑,并行远去。

第五队二十骑兵,也是分成两队,从阅兵台前左右对冲,然后两队各出一骑,交替入列,变成一队,成一条直线朝前方远处奔去……第五队虽然和第四队表演的内容相似,但交替入列,对骑手的骑术和默契要求极高,稍一闪失,必定人仰马翻,伤亡惨重……

十队士兵表演完毕,朱由检又小跑上了阅兵台,“报告尚书大人,奋武营士兵演示结束。”

李春烨还沉浸在阅兵中,林国泰也沉浸在阅兵中,就连秦永年也沉浸在自己士兵的表演中,谁也没有听到朱由检的汇报。

“奋武营真是兵雄马壮呀!难怪林督军要让我单独检阅奋武营。真是展现了大明的威武雄壮之师呀!”还是精于事故的李春烨最先清醒过来,“秦指挥练兵有方,我一定禀报圣上,为你请功。”

“这……”秦永年也从震撼中醒过来,但他是军人,怎么能将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呢?

“哈哈,秦指挥使不用谦虚。大明军队都如奋武营,何惧建奴的铁骑呀?”李春烨在震撼之余,是打心眼里高兴,大明到处都是腐败的时候,还有这样一支出污泥而不染的军队。

“是呀,”林国泰也挤上前来,部下的出彩也让在他尚书大人面前风光了一回,“我一定和尚书大人一道,在圣上面前为你请功。”

突然,秦永年向前跨出一步,在李春烨的面前跪了下来,“启禀尚书大人,都督大人,这不是属下的功劳,这些士兵也不是属下练的。”

李春烨愕然:“你是奋武营的指挥使,这些士兵竟然不是你练的?那是谁练的?”

“是信王殿下。自从殿下来后,整个奋武营面目一新,士兵们的士气,更是直线上升。”秦永年不知道自己说出去的话,到底是福是祸,但他是军人,他不管政治上得失,也不知道信王在军中的事会让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信王?他在奋武营?信王殿下才多大年龄?他会练兵?”李春烨怎么也不相信秦永年的话,他死死打量着跪在地上的秦永年。林国泰也不相信,他甚至已经忘了是他亲自将朱由检送到奋武营,交给秦永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