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人际的运用
21366100000017

第17章 挑战自己的思维

有一次,查尔斯·施科伯手下有一位工厂经理来向他求教,因为他的工人完不成生产任务。

“怎么回事?”施科伯问道,“像你这样能干的人,竟无法使工人发挥工作效率?”

“我不知道。”这位经理回答说,“我曾以利诱导他们,我曾鼓动他们,我也曾起誓、责骂,甚至用开除来威胁他们,但无论怎样都不管用,他们就是不愿工作。”

当时正巧白班刚下,夜班即将开始。

“给我一支粉笔,”施科伯说。然后转向最近的一个工人问道:“你们这班今天生产了几台产品?”

“6台。”

施科伯一声不响,只字未提,只用粉笔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6”字就走了。

当上夜班的工人进来时,看见了这“6”字,就问是什么意思。

“大老板今天来了这里,”上日班的工人说,“他问我们做了几台产品,我们告诉他6台,他便在地板上写下了这个数字。”

次日早晨,施科伯又来到这家工厂,发现夜班工人已将“6”字抹去,换上了一个大大的“7”字。

早晨,白班工人来上班的时候,当然看见了那个大大的“7”字写在地板上,就猜想夜班工人是要证明他们比白班强,是不是?那好,他们决定给夜班工人一点儿颜色看看。于是,他们热烈地加紧工作,在那天下班时,留下了一个神气活现的“10”字。从此以后,工厂的情况逐渐好转起来。

不久,这家生产一度落后的工厂,比公司里的任何其他一个工厂生产得都要多。

原因在哪里呢?

且用施科伯自己的话来说:“使生产能圆满完成的方法,就是要激起竞争。我并不是指鄙贱、谋利的竞争,而是超越对手的欲望。”

超越他人的欲望!挑战自己的极限!这是激励人的精神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如果不是别人的挑战,西奥多·罗斯福不会当上美国总统。当时,这位英勇的骑士刚从古巴回来,就被推选出来竞选纽约州长。当反对党人发现他并不是那个州的合法居民时,罗斯福慌了,想退出竞选。于是托马斯·普拉特激励他,突然转向罗斯福,大声叫道:“难道你这位圣巨思山的英雄,竟是一个懦夫吗?”

于是,罗斯福接受了挑战,继续奋斗下去,这才改写了后来的历史。这项挑战不只改变了罗斯福的一生,同时也对美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畏惧的成份,但是勇敢的人把畏惧置之脑后,而勇往直前,结果有时通往死亡,但是更多的是通向胜利。”这是古代希腊帝王的侍卫的誓言。没有什么能比克服困难带来更大的挑战性。

火石轮胎及橡胶公司的创始人哈维·怀尔斯顿说:“仅用薪水是留不住好员工的。我认为,是工作本身的竞争使员工产生了兴趣。”

行为科学家弗里德瑞克·赫兹伯对这种说法也表示赞同。他曾研究了数千名从工厂作业员到高级经理的工作态度。你想象不到他所发现的激励工作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是具有刺激性的工作?还是钞票?亦或是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这些都不是,完全不是。激励人们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工作本身。只有感觉工作本身有趣和令人兴奋,干这项工作的人才会渴望去做,而且才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每个成功者所喜爱的是:竞争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显示他自己的价值,超越和获胜的机会。正是上述原因才促使徒步竞走、吃饼等项比赛的进行。有精神、有勇气的人都希望超越别人,希望获得一种被人重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