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解读科技难题(科学探索的真相)
21363300000004

第4章

岩石中的钟形器皿

1851年,在美国多尔切斯特附近,人们在岩石中发现了一件更奇特的东西。据当时的美国《科学文摘》报道说:“在几天前,在多尔切斯特附近进行的一次巨大的爆炸中,人们从岩石碎屑中捡到了两块折断的金属碎片。本来这是一个被一分为二的整体,当把它们合拢后,可以发现这是一个钟形器皿,它高11.4厘米,宽16.5厘米,壁厚0.3厘米。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器皿外形像锌,或者是锌与银的合金。它的表面刻有6朵花,花蕊中均嵌有纯银,底部雕有蔓和花环图案,同样都以纯银相嵌,做工极为出色,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不己。更令人不解的是,此物竟出自爆炸地深15英尺的岩石中。”

地球文明之前的金属物

1885年11月1日,在奥地利沃尔福斯贝格,一位工人在敲打坚硬的褐煤时,从里边滚出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它似一个平行六面体的金属物,体积是6.7厘米×6.2厘米×4.7厘米。它两面隆起,四周环贯以深槽,形状规则。从其表面看,就像一个很古怪的鼻烟壶,它很显然是经过智能生物用双手加工过的。后来,维也纳有一家有名望的报纸报道了此事,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经过考查证实,发现此物的煤层属地球第三纪时,而这时地球的文明还没有诞生呢!科学家把这个物体命名为“沃尔福斯贝格六面体”。

奇鞋的谜中之谜

在中外历史文化中,还有许多古文明之谜没有揭开。其中,许多奇鞋大概可以算是最神秘的物品之一了。

有些古鞋,无论其造型之古怪,还是材料之奇妙,都使科学家们捉摸不透,百思不解。

你见过用铜、用银、用陶、用泥、用纸、用石头做成的鞋吗?也许你不会相信,然而,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史中不仅确确实实有过这样的鞋饰,而且历经数百年、千余年后,依然完好地保留至今,从而成为人类不可多得的一份历史遗产。

铜鞋制于波斯时代,鞋帮和鞋底全部采用铜皮,以锡焊制而成。鞋呈卯形,供波斯妇女在伊斯兰教堂内穿着。如此,铜鞋与宗教礼节产生了必然的联系。但这种联系的根源又在哪里呢?在古代人类尚未发明胶雨鞋时,雨天穿着的鞋无奇不有,而以焊锡法将铜皮制成整鞋正是最好的防雨鞋之一。

牛鼻鞋是德国16世纪的一种胄甲靴。其鞋帮和鞋底是用十块皮料缝合,形似“百页”。如果不加说明,谁也不会认为这是鞋。可它千真万确是四百年前的武士靴。牛鼻鞋是古代日耳曼民族对牛的崇拜的反映。在他们看来,牛以无穷的力量成为必胜的象征。“百页”结构也未失其实用性。行军打仗时,对高频率的脚部弯曲是适宜的。那么,武士的脚是怎样穿进去的呢?谁也无法回答。

浙江衢州出土的一种南宋银鞋,系由银质鞋面二片、银质鞋底一片焊接而成。鞋头尖而翘,口沿錾忍冬纹一周,鞋面錾宝相花,鞋底錾刻线纹及双钩并刻有“罗双双”字样。估计为女主人姓名。鞋长仅14厘米,是我国几千年来惟一的银质“三寸金莲”。用银制鞋是不实用的,那么,女主人仅仅是为了显示其高贵的身份吗?

1980年在湖北省安陆县唐代吴王妃杨氏墓出土了两件石质鞋形器,呈椭圆形。考古学家认为是鞋底。其正背两面中部突起,边周阴刻线条,一端有圆穿孔,形制相同,大小不一,石质坚细。一只长24厘米,可能为男鞋,另一只长22厘米,可能为女鞋。除推断其为鞋底外,详细用途尚无史料辅证。

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迁葬的王乾墓内有陶鞋一双,出土于安徽毫县机制砖瓦窑场。陶鞋长27厘米,为女鞋形制。从实用角度论,陶质完全可以用来防潮,但如此脆弱的材料是经不住体重压力的,故而,它应该属于随葬品。可为什么偏要选择陶材料制鞋呢?它似乎告诉我们,墓主生前的所在区域为隋代“陶都”。

为何不能达到绝对零度

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方便引进了开氏温度,把“-273.16℃”称作绝对零度,作为开氏温度的起点。现在人们虽然可以轻易获得几百万度的高温,但不能把最低温度降到绝对零度。为此在热化学里,有这样一条定律:“绝对零度是不能到达的。”

科学家们在为争取达到绝对零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奇妙的现象。如氦本是气体,在-268.9℃时变成了液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原本装在瓶子里的液体,却轻而易举地从只有0.01毫米的缝隙中,很容易地溢到瓶外去,继而出现了喷泉现象,液体的粘滞性也消失了。

那么,人们为什么不能得到“-273.16℃”的温度呢?

因为低温的获得与气体的液化分不开。气体的液化就是使分子热运动减缓,气体液化的方法是先将另一种气体液化(如我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让它在低温下蒸发而使其温度降低,再用这种低温物质使需要液化的低温气体冷却。这样,一种接一种地连续下去,就可不断地得到更低的温度。这样看来,低温似乎是可以无限地降低。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温度的产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运动小,温度就低,如到达“-273.16℃”,分子就不运动了。而物质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所以说“-273.16℃”是不可能达到。那么为什么物质在永恒运动着呢?科学家们没足够理论依据来回答这个问题。

金字塔内是否存在宇宙波

有人曾将数枚生锈的硬币放入金字塔内,过了一段时间后,锈迹斑斑的金属币竟然变得光灿灿的了。将一束经过脱水处理的花束放入塔内,它能长期保持原样,不枯萎,也不褪色。将香蕉放入塔内,10天后取出,仍保持原有的金黄色泽,蕉肉仍然厚实、清香,味道新鲜。将两杯鲜牛奶分别放在塔内外,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塔内的一杯仍然保持着新鲜牛奶的色、香、味,而塔外的那杯却已经发酸变质了。患有皮肤病的人在塔内进行治疗要比在塔外治疗效果好几倍。牙痛、头痛患者,在塔内坐一会儿就有非常轻松的感觉。一位患神经衰弱症而长期失眠的女青年,在塔内睡眠,很快进入梦乡。一位妇女用放置在塔内的水洗脸,几天后,朋友们都说她年轻了。科学家们又将饮料带入塔内进行试验,发现茶水、咖啡、果汁一类的饮料味道更浓了。同一品种的两株西红柿幼苗,当栽种在塔内的那株开花结果时,塔外的那株还在缓缓地生长着。

这一系列的奇异现象如何解释呢?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金字塔内存在的一种“宇宙波”,或者是“金字塔能”所致。

有的科学家解释说:每座金字塔都是正南正北方向的,这绝非巧合。正南正北是地球磁力线的走向,金字塔便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磁波汇集到这里面,并使其对进入塔内的各种物质产生作用。

“宇宙波”或“金字塔能”最早是在30年代下半叶由一个名叫鲍维斯的法国人提出的。他到著名的胡夫大金字塔参观游览时,发现在塔高1/3处的厅堂内有一只垃圾桶,桶内堆放着猎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尽管当时温度很高,但这些尸体竟然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成了木乃伊。据此,鲍维斯发表了自己的科研成果。

这种“宇宙波”或“金字塔能”是一种很复杂的物理现象,目前人类还不能完美地解释这一“自然之谜”。

巨石阵与天文现象有关吗

在英国索尔兹伯里以北有一个被称为“巨石阵”的石块群。巨石阵的主体是直立在平原上的一根根排列成圆形的巨大石柱。每根石柱高4米,宽2米,厚1米,重达25吨,两根最大的拱门石柱重50吨。考察者在巨大石阵内发现了由56个石柱围成一个圆形的坑穴群,坑内装满了人的头骨、骨灰,以及骨针、燧石等日用品,这些坑穴被称为“奥布里洞”。

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人注意到巨石阵的主轴线指向夏至时日出的方向,其中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时日落的方位。英国天文学家洛基尔指出石阵的中心与一块石头的连线指向5月6日和8月8日日落的位置,而中心与另一块石头的连线指向2月5日和11月8日日出的位置。因为这4天大致就是立夏、立秋、立春和立冬4个节气的时间,所以他认为建造巨石阵的人们已经有1年分8个节气的历法了。60年代初天文学家纽汉又找到了指向春分和秋分日出方位的标志,并且他还指出标号为91、92、93和94的4块石头构成一个矩形,它的长边指向月亮最南升起点和最北落下点的方位。天文学家霍金斯又找出了许多新的指示日月出没方位的指示线,因此他认为巨石阵中的56个奥布里洞能预报月食。天文学家堆伊尔则认为巨石阵更能预报日食。

但有不少人对巨石阵是古代天文观测台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这些巨石需要到遥远的威尔斯山区去搬运,要动用150万个劳动力极强的人来建造,这在当时是极为困难的工程。再说对那圆形坑穴中的人骨等现象也解释不清。那么,这些巨石阵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是谁建造的,是如何建成的?

看来,这远古巨石阵之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具有戏剧性的时间性质之谜

回到过去,或者提前步入未来,是许多人的梦想。然而有的人无意中却“梦想成真”,他们遭遇了什么?他们如何回到过去或步入未来?即使看完了下面的文字,你也未必能够了解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