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凡事看开点,幸福多一点
一个人只有摆脱心的绳索,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体会到做人的乐趣。
洒脱是最可贵的生活态度
辜鸿铭曾经说自己很喜欢孔子这句话:“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他说:“孔子的人生是旷达的,他能够甩开名利之累,退而闲居,做到凡事豁达、洒脱,以此追求一种真正心灵的生活。”凡事看开点,那么人生处处都能感到幸福;反之,即使幸福降临,也是体会不到的。
人生折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一大早冲进禅房大喊:“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茵;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看后点点头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也无须忧伤。只要心胸开阔,心性豁达,即使风凄雨冷,即使大雪纷飞,也总会有过去的时候。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秋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看透了,看穿了,人的生命就获得了自由和解脱,从斤斤计较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不在小事情上浪费自己的精力,而能务其大者、远者,创造人生的远景宏图。人生旷达了,心智自然也就不会劳累,就不会活得那么拘谨和痛苦。区区小事不能给你带来烦恼,不愉快的经历也不能使你怨天尤人。
智慧点拨
洒脱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是一种目光的朝前。有洒脱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有洒脱才不觉得人生活得太累。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建构心灵世界的“桃花源”
曾经有人向辜鸿铭请教“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含义,先生解释说:“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圣人看见山,就如同看见了自己的外化。自己的外化是如此瑰丽,因此“仁者乐山”。这是必然的。智者像水一样流动,生生不息。智者除了像水的流动外,还像水一样多情,他的人生充满喜乐和欢欣。因此,“智者乐水”是他成为智者后的必然状态。对于我们普通人,就是要努力建构我们充满山水诗意的心灵世界的桃花源。
人生折射
智者在喜乐自身的同时,对世人充满悲悯之情,他身上肩负着播种欢乐的使命。
有人问希腊智者欧里庇得斯:“普通人为什么缺乏智慧?”欧里庇得斯答道:“智慧是由悲苦换来的,小悲苦换来小智慧,大悲苦换来大智慧,因此我们的智慧里总是充满怜悯。”
儒家说“仁义”,佛家说“慈悲”,道家说“贵生”,墨家说“兼爱”,这些理论都充满一种人性关怀。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记簿上记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事糊涂一点,不对将要发生的事处心积虑计算着。其实人世间有什么事情需要斤斤计较呢?”
“可以的话,我会多去旅行,翻山涉水,再危险的地方也要去一去。以前不敢吃冰淇淋,是怕健康有问题,此刻我是多么的后悔。过去的日子,我实在活得太小心了,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过清醒明白,太过合情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我会放纵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赤足走出户外,甚至彻夜不眠,用这个身体好好地感觉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还有,我会去游乐场多玩几圈木马,多看几次日出,和公园里的小朋友玩耍。”
“只要人生可以从头开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
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读书、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如果我们不是太急功近利,不是单单为着一己的利益,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让我们把眼光从“图功名”、“治生产”上稍稍挪开,去关注一下上帝给予我们的生命、生活中的这些美好吧。
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说“智者乐水”,都指出人应该像水一样流动而洁净。智者的智慧是透明的、流动的、浩大的、能解渴的,因此“智者乐水”就是“乐”他自身,体悟一种天地证我的快感,感受一种山水般充满宁静与灵性的心灵愉悦。
智慧点拨
我们会工作、会学习,但如果还不会真正享受生活,那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学会享受如山水般充满诗意与智慧的“心灵生活”,真正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学习起来,也就会感到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