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名利,只留清气满乾坤
钱玄同先生一生的安身立命之处,还是“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之功利主义(黎锦熙语),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一直致力于唤起民众,普及教育。”热切地希望广大青年能摆脱封建枷锁,走向文明进步,可以说是钱先生一生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动力。抗战爆发后,钱先生因病未能南下,但他让南下的朋友给亲友捎去话说:“只有一句话,告诉他们说钱玄同绝不作汉奸就好了!”一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神态如在眼前。
他是个表里如一、言行如一的学者,穷尽毕生精力,只为追求真理,名利是在他的思想之外的。他曾借古人的话说道:“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人生折射
名利,堪称伤及世人生命的两件凶器。有这样一个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道记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有多少船?”高僧回答:“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争名,一只夺利。”一语道破天机。
人为了求名,往往不择手段,人类自己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最终人为名所困。千百年来,许多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而发奋苦读,并非为了真正的学问,这就是争斗心理的开始。
智慧越高、知识越多的人,意见也许越有害。不要看读书人教育受得多,其实学问越高、意见越多,有时候事情越难办。“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便是“名心”在作祟。“名心”含义极丰,知名、成就、名理、观念均包含在内。
从前,卫国有一群演戏的艺人,因为遇上年岁饥荒,便到乡下卖艺求生。他们在路上经过一座山,据说这山里有许多恶鬼,还有吃人的罗刹。大家心中不免有些发怵。
夜里山中风大天冷,大家燃起火堆,不知不觉就在火堆旁睡着了。半夜里,有一个人实在感觉寒冷,就起来穿上了演戏用的罗刹服,对着火坐着。同伴中一人从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堆旁坐着个罗刹,顾不得细看,爬起来就狂奔。这一下惊动了所有的伙伴,大家一起亡命奔逃起来。那位穿着罗刹服的人也在惊慌下跟着大家奔逃起来,最后大伙乱作一团,有的掉进了河沟里,有的摔伤了胳膊,有的跌伤了腿……直到天亮,大伙才看清楚原来这“罗刹”只是自己的同伴。
有时候,扰乱我们心神的,往往并不是现实中的东西,而是藏于心中的“罗刹”——名心。
为了求名,不择手段,不仅超过了道德的范围,也破坏了人生行为的标准。而人最高的道德境界,是把“名心”抹平。
智慧点拨
无论是身外之物,还是身内之物,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正如宋人范成大的那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可谓一语中的。只可惜世人多半身陷名利场,摆脱不了“名心”的羁绊。也许只有像钱玄同先生那样,受真理的鼓舞,受爱国心的驱使,才能把名利抛在一边,真正作出一番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
表里如一,做人当秉真性情
钱玄同先生出身于清末一个旧官吏家庭,所受封建礼教颇多颇严。所以,他对三纲五常等旧礼教最痛恨,反对也最坚决,激烈的言论很多,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
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极守礼法的人。例如钱玄同先生反对包办婚姻,主张自由恋爱,但他与由哥哥包办的妻子关系非常和谐。妻子身体不好,他关心体贴,照顾周到。有人以他妻子身体不好为由劝他纳妄,他严辞拒绝。在对待子女的恋爱上,他也多次表示做父母的绝对不干涉。1937年7月15日,他亲自发请柬邀请亲朋好友百余人到中山公园今雨轩,为其长子的自由恋爱举行订婚仪式。他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赞自由恋爱是进步,并再次大声呼吁:“反对包办式的婚姻!”
钱玄同先生在思想上勇于冲破旧礼教的羁绊,而行为上则严于律己,看似矛盾,实则是言行高度的统一,也是钱先生真性情的流露。表里如一,能带给人信任和尊重,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它有一种近乎本能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人生折射
每年5月2日,美国孩子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诚实节。这个节日源自一个悲惨而又真实的故事。
许多年以前,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蒙特罗市,有一个名叫埃默纽·旦南的孩子。他生下来后,家里连遭不幸,父母先后去世。而当时,他只有5岁。就在他流落街头、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年老无子的名叫诺顿的酒店老板收养了他。旦南绝处逢生,就认诺顿夫妇为养父母。旦南年龄虽小,但过早到来的各种忧患和磨难使他变得很懂事。诺顿的酒店不大,有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对养父母也很尊敬、孝顺。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还算和顺。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旦南长到了8岁,也更懂事了。他不经意间发现,养父母不是正派人:小酒店出卖的酒都是兑了水的,不仅如此,酒店还记花账,多收钱。他的养父母总是挖空心思算计怎样坑骗顾客。旦南看后,很不满意,经常苦劝养父母不要挣昧心钱。诺顿非但不听,有时候还顺手给他两巴掌,骂他吃里扒外。久而久之,养父母对旦南越看越不顺眼,因此经常打骂他。
有一天傍晚,旦南家里来了一个小贩。这个小贩一进门,就和诺顿夫妇吵了起来,旦南侧耳细听,好像是为了什么账目问题。当天晚上,小贩便留宿在酒店里,诺顿的心情似乎很不好,吃饭的时候喝了好多酒,而且很早就把旦南轰到了楼上,还挥舞着拳头警告他,说今天夜里他要敢跑下楼来,就打断他的狗腿。旦南躺在床上很纳闷,心里又惊又怕。他想到近一年来,养父虽然经常打他,但这样凶狠的态度,在他记忆中还是第一次。而且,从养父那闪动不定的目光中,小旦南总感觉今夜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到了后半夜,好不容易才迷迷糊糊睡着了的旦南,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吵醒了。他迟疑了一下,赶紧从床上下来,把耳朵贴在楼板上,于是他听见养父和小贩正在用最肮脏、最下流的语言对骂。又过了一会儿,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随后就是一片寂静,一点声音也没有了。旦南尽管吓得浑身发抖,但意志还是驱使他披起衣服,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来,把脸贴在养父母房间的大门上,顺着门缝向里看去。这一看,把他吓得手脚冰凉。只见那小贩倒在地上,胸口上插着的一把刀子,还在轻轻地颤动。养母站在旁边,搓着两手,不停地嘟哝着:“你杀了他,这怎么好?他死了,死了……”旦南顿时觉得头晕目眩,眼前金花乱冒,身子猛然往前一栽,只听“呼”的一声,一头磕在了门框上。
诺顿听到响声后一愣,立即大步跨过来,推开门,抓住旦南的头发,把他拖了进来。诺顿眼珠转了转,脸色和缓了下来,他让茫然不知所措的旦南坐下,和颜悦色地说:“孩子,你都看见了,是这小贩进来行凶,爸爸在自卫中才失手杀了他,对吧?这把刀也是他带来的,对吧?明天警察来了,你就这样说。”旦南像木头人一样坐在那里,眼睛一直没离开小贩的尸体。过了好半天,他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头埋在养父的膝盖上,声泪俱下地说:“爸爸,你说得不对。我知道,是你杀了人。爸爸,我求你,你快去警察局自首吧!那样,我们一家人才能都活下去……”
诺顿气得脸都变成了猪肝色,抬起腿当胸一脚,把旦南踢倒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道:“你这个小杂种,想把爸爸送上法庭吗?快说,是那小贩要行凶……”
“不!”旦南捂着胸口,抬起头,说,“我不能说谎,是你杀了人,你应该去自首……”
诺顿听后又打了他一记耳光。养母也扑上来,一边拳打脚踢,一边拿出一根绳子,把旦南结结实实地捆起来。然后,夫妇俩一起动手,把他吊到了楼板上。诺顿取来一根鞭子,啪的一声抽在旦南身上,逼旦南说谎。旦南的头上,豆粒大的汗珠不断渗出来,但仍然倔强地不说。鞭子雨点般落在旦南身上,养母又取来一根棍子,没头没脑地乱打一顿,鞭子、棍子如雨点般打下来,旦南浑身抽搐着,突然喊了一声:“不,我不说谎!”头就猛然垂到了胸前,一动不动了。诺顿夫妇面面相觑,这才知道又闯下了大祸,也颓然倒在了地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诺顿夫妇虽然在法庭上百般狡辩,还是以谋杀罪被逮捕,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事后,蒙特罗市政府为纪念这个宁死也不肯说谎的孩子,为旦南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个塑像,并决定把5月2日他死的那天作为诚实节。那块纪念碑上镌刻着这样的话:怀念为真理而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现在,每到这一天,纪念碑前就堆满了表示哀悼的白色小花。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都要摘下帽子,向这位无畏的诚实者致敬。老师、家长,也都要给孩子们讲一遍旦南的故事。
智慧点拨
正直与诚实时刻都散发着绚烂的人性之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就是很好的诠释,它会让人生、让世界永远充满着宁静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