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几岁要知道点经济常识(MBook随身读)
2134000000050

第50章 不比较,才幸福

澳大利亚的有一个幸福协会,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每小时交纳200澳元(约209美元)就能让你学会体验伟大的幸福。如果是团体消费,每人只需交纳30澳元。该协会的创始人蒂莫西·夏普说:“你真的可以提高你的幸福水平,这是我们要教给你的。我们可以让一个幸福‘存款’为零的人,在其幸福银行账号里有结余。”

据专家说,只有大约15%的幸福与收入、财产或其他财经因素有关,而近90%的幸福来自诸如生活态度、自我控制以及人际关系。夏普说:“如果你在这些方面不是太好的话,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幸福协会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赞恩·皮尔泽所称的“幸福革命”的组成部分。在他的同名书中,皮尔泽说,在上万亿的汽车工业和信息技术工业化后,将会出现一个预防性产业,帮助人们发现和平、健康和幸福。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经济方面都比我们的父辈或祖父辈好得多,可是幸福水平并没有相应地按比例提高。有研究说,当住房和食物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额外的财富很少能增加人的幸福感。正如夏普说的:“财富的增加绝对不能保证你的幸福也随之增加,一年挣3万元的人和一年有30万元收入的人相比,在幸福感上的差别非常小,不过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为什么财富差距不会令幸福感有太大的区别呢?经济学家认为,是因为经济尺度发生了变化。

行为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但并没有更幸福的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是拿那些物质条件比自己好的人作参照物。

科内尔大学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说:“当被问到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还是愿意你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5万美元呢?”大部分的美国人选择后者,他们宁愿自己少挣,也不要别人超过他。

几十年前,《巴尔的摩哲人》的编辑亨利·路易斯·曼肯曾说过,“财富就是你比你妻子的妹夫多挣100美元”。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你妻子的妹夫是一个洗车工,而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要比你妻子的妹夫多挣100元是轻而易举的事,你会很轻易地就得到幸福。但如果正好相反,你是一个洗车工,而你妻子的妹夫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事情就很糟糕了,何时你才能比你妻子的妹夫多挣100美元呢?于是你会总是处于不幸福中。

夏普说:“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可以做,那就是与那些不如你的,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这样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可问题是,许多人总是做相反的事,老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所以产生很大的挫折感,出现焦虑,觉得自己不幸福。”

你反思过你自己为什么不幸福吗?你是不是也在做着相反的事,拿邻居家的大住房跟自己的小居室作比较,拿邻居家的豪华跑车与自己的经济型小汽车作比较?你有没有想过,邻居所拥有的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呢?

幸福协会的目标就是要让你学会克服那些让你感到不幸福的因素。夏普说,最好的标准应该是凯利·帕克,他是澳大利亚最富的人,但由于健康问题,他移植了一个肾,而且心脏也做过手术。夏普说:“在幸福方面,我倒认为我比他强,你难道希望自己拥有40亿美元而一个肾被切除吗?”

既然不和别人比钱多钱少,那么就可以适当放松、享受闲暇了。

在传统观念中,闲暇没有什么好名声。我们的传统是崇劳抑闲,提倡劳动光荣,从来就没想过闲暇也光荣。长期的传统教育弘扬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英年早逝、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英雄永远是媒体宣传的榜样。岂不知列宁早就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短期内过度地耗费人力资源,是最大的浪费。“小车不倒只管推”是一种愚昧,注意保养和休整能让“小车”走更长的路程。闲暇是充电,是加油,关注闲暇就是关注人力资源的长期使用效率。况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偏好与选择理应得到尊重。何时劳动,何时闲暇,是行为主体的自由。

如今,在“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口号下,每个人都变得更加繁忙。当市场经济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时,时间的机会成本骤然增加。从原来大锅饭时代的混日子、低效率,转变为争分夺秒,投入更多的时间为自己和社会创造物质财富,这是一种进步。然而凡事有度,当社会到处充斥着“繁忙”的身影时,“闲暇”就变得稀缺,其效用也大大地提升。

人的一生究竟追求什么?财富,权力,知识还是健康?说到底,人生是追求一种快乐。闲暇是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罗素说:“人太忙了,和许多美好的事物无缘。”美好的世界等待着能够发现它们的眼睛。人太匆忙,会走马观花。品味生活的美好,需要闲情逸致。在过分密集的现代生活中,给闲暇留点空间,那就留下了一份恬淡,一份从容。

世上总有干不完的事。在忙碌之余,我们应该反思。反思之一:我从事的工作能否发挥我的优势。以己之短做人所长,自然会事倍功半。反思之二:我的工作是否属于我的职责范围。越俎代庖、大权独揽,均为出力不讨好的傻子行为。市场经济不承认苦干,只承认巧干,不认可苦劳,只认可功劳。在历史长河中,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世界上没有丢不开、放不下、舍我其谁的工作。强调闲暇是强调资源配置的高效、分工协作的合理以及时间安排的科学。工作与闲暇既有替代也有互补。

经济学中的闲暇并不是指无所事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经济学中闲暇的定义。闲暇强调的是个性的释放和选择的自由。在闲暇的时候,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心无旁骛地挥洒潜在的能量,活出一个真正的自我。闲暇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在我们追逐能够带来快乐与幸福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时,别忘了闲暇,它也有效用。

效用即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时的满足程度,其实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就拿生活方式来说,是“懒惰”地过一种低水平却能充分享受闲暇和交往的生活,还是“勤劳”地过一种可以换来金钱但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且没有任何自由的生活?生活幸福,不在于可换算的金钱有多少,而在于主观感受。就人的本性来说,“只要有可能,就不愿意被强制”,所以,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前一种生活方式。

就生活方式对人的“效用”而言,只有生活中的人自己知道。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人的目的在于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所以,应该尊重农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你无法知道他们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下的主观满足程度,所以不能先验地以自我标准判断说:农民的生活方式很“懒惰”、很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