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几岁要知道点经济常识(MBook随身读)
2134000000014

第14章 商家为何要“大放血”

如今,商品打折已经成了一种“商业风气”,无论大街小巷,你总会看到商店的门口贴着“大甩卖”、“跳楼价”、“大放血”等字样。而且,商店里还贴着“恕不讲价”的牌子。老板还在不停地摇头叹气,一副“失血过多”的样子。

而商场里,“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等广告也随处可见。许多商场都把一周年、五周年、十周年店庆当作是“答谢新老客户的关爱”的最佳时刻。“全场商品一律5折”、“满200送100”的口号也喊得特响。本来只有一天的“店庆”,一开就是几个星期、一两个月。就像一些小店,每天都喊着“最后一天大甩卖”,也不知道哪天才是最后一天。

总之,这种打折气氛,让人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充满了“便宜”的世界里,似乎只要你稍稍打开你的口袋,就能够把无穷的便宜货带回家。但是,面对疯狂的打折潮流,我们都应该清醒地对待,不要因为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我们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些商店由于生意转行、建筑拆迁、商品换季、清理库存等原因而被迫降价甩卖商品,有些商品打折后,价格确实比原来要低了,但其中利用“薄利多销”的手段进行促销的商家占很大一部分。谁都知道,赚钱是商家做生意的目的所在。如果他们真的“大放血”,而且是整天整月地“放血”,恐怕不是哪个商家能承受得了的。他们这样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假借打折之名招徕顾客、赚取高额的利润。

那么,商家打折的秘密在哪里呢?我们知道,生产产品时,无论是一万件还是一件,有些投资是必需的,比如厂房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而且,这些投资在短期内是不能及时改变的。这种短期内在数量上不能改变的投资成本,我们称之为“不变成本”。而另一些可以随时改变数量的投资,称为“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就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总成本。

当我们把一段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看作一个整体,把生产这些产品所耗费的成本(包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一件产品上时,就可以大致知道每一件产品中包含了多少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这样就产生了“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不变成本”的概念,两者之和又可以称为“平均总成本”。如果我们把厂家出售商品的价格看作是它从每一件商品中获得的收益,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价格和以上几个方面的平均成本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厂商愿意生产商品的最高数量和愿意出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实际上,商店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打折销售。商场里只有部分商品打折,不仅是部分打折,而且是轮流打折——今天是日用品打折,明天是调料打折;这周是烟酒打折,下周是食品打折。其他的商品呢?其他商品的价格与别的超市的价格则没有区别。沃尔玛的营销状况就是这样的。

那些知道打折商品又意欲购买的消费者显然愿意前去购物,但去超市是要花车费和时间的。既然去了,既然花了车费和时间,哪能只购买打折商品呢?总是要购买一些别的商品。那些不知道打折商品的人又当怎样呢?他们虽然不知道具体打折的是些什么商品,但既然有打折商品,而别的商品又不比别处的超市贵,为何不奔着打折的商店去呢?

商店的打折虽然使得商品的平均单价降低了,但由于打折吸引了消费者,提高了销售量,因此总利润不减反增。为了吸引那些即使知道打折也不购买打折商品的消费者,最大限度地增加销售量,商店不可能让所有人事先都知道具体打折的商品,它要让一部分人知道,又要让一部分人不知道。

其实,正像前边所说的,由于各种特殊原因,商场被迫降价出售商品,价格往往比实际造价还低,那么,消费者就会获得比较实在的优惠。但是,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商品出售的价格都比实际成本要高许多,而在比较紧急的时候只要把价格下调,调到可变成本以上,从消费者的消费预期来说就已经十分满足了,商品就很容易卖出去,而且会比原来销售量更大,这才是最常见的打折现象。许多商场就是用这种手段吸引消费者,以获得“薄利多销”的效果。看起来商场是在“放血”,但是,虽然在单件商品上的利润少了,卖出去的商品数量却增多了。所以只要打折程度合理,商家完全可以在打折的情况下,获得比原来还多的销售收入。

因此,对于各个商场疯狂的打折热潮,我们应该清醒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