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
2133700000039

第39章 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9)

海南兴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兴民,白手起家,仅用4年时间,资产便达到40亿。期间未向银行贷过一分钱,也不炒股票,更不偷税漏税或拖欠税款,这40亿是他凭智慧、凭胆识巧妙运作挣来的。

张兴民最初承包的是不景气的海南热作乡镇(集团)经济发展热宝公司,看准的第一笔买卖竟是上亿元严重滞销的积压白糖这桩棘手的生意。

第一步是收集商业信息。他从东北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俄罗斯白糖十分紧缺。恰巧,1992年初海南省白糖严重积压,许多糖厂面临倒闭。省政府悬赏,谁能把积压的糖卖出去,可奖励3%。正在寻找机遇的张兴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第二步是联系商户。张兴民请朋友帮助在俄罗斯招揽客户,选择了保加利亚驻俄大使馆的商务参赞,签订了合同。

第三步是联系货源。张兴民随即与儋州县糖厂取得联系,落实货源。

第四步是寻求各方支持。在与糖厂谈到付款问题时,双方出现了矛盾,糖厂出于风险太大不愿赊销,而张兴民的公司当时是个仅有几十万元注册资金的小公司,要拿出上亿元的资金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不可能的;再说他在海南举目无亲,无从寻找担保人。张兴民虽如坐火药桶,但头脑异常清醒。他先在儋州办了公证。随后对税务、银行、糖厂提出的问题据理力争:“糖是蔗农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谁也无权因害怕担风险、担责任就眼睁睁看着它堆积在仓库里化成水,这是犯罪。而且你们给了我全权委托书,船到了不能装货就要罚款!”一席话,把道义的评判和法律的权威推到县领导面前,撼动着每个人的心。县长终于在凌晨5点哑着嗓子告诉他:“发货吧!”

第五步是解决装货矛盾。由于装货拖延,香港船务公司给县港务局发来传真:“船已到岸多日,现必须无条件返回。”张兴民一听,船要是这会儿走了,几万吨糖等于扔到海里了。县港务局的办事员和张兴民一起想出了个主意,告诉对方传真不清楚,请他们重新发。争取到了时间,解决了大难题。

首批出口的53106吨白糖,不久便收到回款。后来经张兴民介绍,海南全省又推销出去70000多吨白糖。从此,白糖销路彻底打开。仅此一宗生意,张兴民的小公司就盈利2亿多。

实现创新成果犹如解难题,正因为其难,使一些人不知所措;然而,又正是因为其难,才不易为常人所破,其中往往孕育着大的机遇。解决一个“难题”往往胜于解决若干简单的问题,张兴民凭智慧凭胆识获得成功,不正给我们这个启示吗?

综上所述,当事者的创新成果(包括新的工作设想、新产品设计)、创新动机(即欲达到的社会经济价值)、运作思路、运作方法手段、完成时间等共同构成运作能力。

运作,是为实现某种创新动机,采取多种方法,对原来熟悉或不熟悉的相关人员,或看似不相关但可以借用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整合,争取他们的同情、认可、支持、帮助(包括人、财、物、智慧、参谋意见、舆论宣传等),从而使创新成果(包括新的工作设想、新产品设计)实现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运作,以选择价值最大化为最佳目标。当最佳目标不能实现时,可以退而求其次;退而求其次不能实现时,还可退而求再次。

运作,也可从较易实现的最低创新动机、目标做起,逐步扩大其运作成果,直至最佳目标。总之,要以实现当事人的创新动机为运作的最终选择。通过运作,只要实现了创新动机,就是成功。

§§§第十九章业绩(1)

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仅要看他的品德、知识和岗位能力,最终还要看他的业绩。一般情况下,业绩是一个人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的最终体现。

人才应包括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大类。

第一、党政人才及业绩

一般党政工作者,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多是照搬照转,满足于现状,满足于“过得去”,满足于“能向上下交待”,满足于忙碌一般事务,缺乏新思路、新目标、新的实践和新的建树。

党政人才具有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具体说,党政人才在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决策中,以科学发展观审视、统领、谋划全局,结合本地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信息,立足全局长远发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群众积极性,努力创造条件,转变发展方式,廉政为民,勇于实践,为本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因此,这里所说的党政人才的业绩,是指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业绩,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业绩,是创新的业绩。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传统的发展观以“物”为中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物”的发展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业绩来。

作为党政人才的业绩,并非只是前人工作的重复和简单的数字累加,而是靠自己动脚(下去调查)、动脑(用心思考)、动手(亲自写思路)的结果。要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有新发现,有新发展,并提出新的、切合实际的思想、政策、办法来,为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一是注重思路创新。思路是对事业长远发展的打算和设想。思路关系全局,影响长远,思路决定出路,创新首先要有思路的创新。中央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是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思路,对各单位、各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每一位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首先要根据世情、国情、地情、行情,用自己的智慧谋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长远目标和任期内的工作目标,而后一步一步地实现。

二是注重体制创新。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界限。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者,对于影响事业发展的体制,就应在职权范围内主动改革,解决不合时宜的旧体制和制约创造业绩的瓶颈。

三是注重机制创新。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后来移植到医学、动物学领域,指某种生物功能内在的工作方式。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在管理上是指为达到某种设想、目标所采用的合理、科学的运作方式。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领导者,为了事业的发展,就要在工作机制上不断有所创新,不断创造适合事业发展的灵活的运作机制。

四是注重政策创新。政策是政党为实现一个时期的路线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比如,战略管长远、管全局,政策、策略管局部、管近期。政策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手段。为了实现长远目标,就要根据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及时调整影响全局或影响局部工作进展的政策,使具体政策符合近期发展需要。

五是注重领域创新。即拓展原职能之外的管理、服务、生产、科研范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管理与服务、生产与科研范围会不断变化。有些原有的工作领域的职能萎缩了,有些新的职能领域和服务范围需要扩大,这是管理者和科研人员需要时时注意的问题。科研领域的拓展(深入也是拓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拓展、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拓展,才能使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上述思路、体制、机制、政策、领域等方面的创新是创造业绩的重要一步,但事情并没有完结。因为业绩是干出来的。空谈出不了业绩,坐等出不了业绩,停留在纸上、文件上也出不了业绩,唯有实干并且干好才能出业绩。

领导人才要干出业绩来,就要坚决破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业绩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业绩,在经济增长中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规模与结构的关系,在促进发展中既注重经济指标又注重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生态指标。防止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的错误做法,坚决克服重“显绩”、轻“潜绩”,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急于在短期内出政绩,片面追求GDP增长的错误倾向。

业绩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作不讲大局,决策不讲科学,办事不从实际出发,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追求轰动效应,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虚张声势,对经济发展指标“注水”造假,搞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这些做法最终将被实践证明不是业绩,而是败绩。

业绩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人民群众是我们工作实绩的最高评判者,干没干好,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看是否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看是否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比如,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如何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何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差距,如何解决“三农”问题,都迫切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总之,惟有抓住“症结”的创新,才能创出高质量的业绩,唯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干,才能干出真正的业绩。

第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业绩

一般经营管理者多为模仿经营。他们在关注经济效益或者说关注自身赚钱的同时,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服务,为社会积累价值。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其成长及业绩,是一个产生创意或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价值的过程。经营管理人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开发新技术、新项目或新的服务方式;注重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及时调整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注重探索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自身特色企业文化;注重以优质产品和服务,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社会创造价值。

总之,注重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集中表现。

经营管理人才除了具备成功人士所必须有的诚实守信、超常胆识、良好情商等品质外,还须具备以下特质和能力。

一、灵敏地收集、巧妙地利用信息

在当今,世界各国一些大型企业,都不惜巨资和大批人力搜集信息,它们的经济情报网遍及全球。例如:三菱公司每年接收的电讯打印出来可环绕地球11圈;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在世界8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每天向世界各地发电报约35000份。

信息灵,百业兴。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诞生无数信息,无论自然信息还是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经过理性思考,可以发现商机。所谓商机无限,智者至尊。

人们对信息不仅在于拥有,重要的在于如何有效运用。布雷斯福特·罗伯逊有句名言:“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十分中肯地道出了运用的重要性。要使信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变成财富,既不能把它锁在“保险柜”里,也不能停留在研究考虑阶段,而是要积极寻求科学运用的方法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价值。信息也像石头一样,科学利用,价值千金;若错误利用,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要让信息产生最大的增值效应,关键是如何科学运用。

信息是航行的指示灯,是启发思路的触媒剂,我们往往可以从信息中获得经验借鉴。辽宁省一家石油白土厂,产品单一,原地踏步式运转。一天,厂长在《锦西日报》上看到一则信息:锦西一家企业从膨润土中搞出了微孔硅酸保温轻体材料。这则信息引起了厂长的反思:我们这里膨润土有的是,可别人却先搞了花样,我们差在哪里呢?一定要从膨润土中搞出好花样来,而且要不停地搞。他们警醒了,马上开始研制试验,搞出了微孔硅酸盐产品,当年获利17万元,后又搞出了颗粒白土,又获利50万。颗粒白土深受炼油厂的欢迎,其产品被石化总公司列为该产品的定点厂。这样他们的动力更大了,一年一新产品,一年一新效益。1990年人均税利2.76万元,成为同行业的首富。模仿法并不是简单地仿效别人,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资源、技术、设备及产品的市场前景等。学习他人经验,可少走弯路,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以他人的“先进”为起点,作新突破,超越自己,也赶超别人。

二、活跃的思维方式,冷静地把握创业目标

经营管理人才大都从创业开始。“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据美国《财富》杂志调查,世界上最大的500家大企业,他们在制定21世纪市场开拓策略时几乎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到中国去赚钱,因为那里不仅有市场,有资源,而且丰富多彩。这完全是凭直觉判断的。

在外商看来,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世界,13亿人口超过全球人口总数的1/5。尽管中国目前人均GDP仅800美元,不足大多数发达国家的1/20,但人口多意味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而且许多消费内容并不完全受国民收入的限制。某些消费项目更是超过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消费水平。中国人多,产生的垃圾就多。不久前,在武汉举办的首届“汉交会”上,该市的生活垃圾处理与应用成为与会外商关注的热点之一。位于武汉市武昌的两座大型垃圾处理场,最近已经被外商“承包”,其投资额均在数千万美元以上。此后,荷兰政府代表又与武汉市政府正式签订合同,共同为该市建设一座垃圾发电厂,总投资达1.34亿元人民币。这座垃圾发电厂占地面积达350余亩,可日处理垃圾800吨。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两家公司亦与武汉市政府达成初步意向,两家公司拟投资1.85亿美元,在武汉市兴建两座垃圾处理场,并利用生活垃圾生产管道燃气。

据报载,武汉市日产垃圾4400吨,所有的垃圾场将在10年之内全部填满,之后将无地可掩埋垃圾。另据统计资料,我国城市人均年产垃圾440公斤,是人均拥有粮食的1.16倍。1997年,全世界产生垃圾4.9亿吨,其中中国产生的垃圾为1.3亿吨,占了26.5%。显然,外商千里迢迢到中国来,乐意出巨资处理中国的垃圾,主要用意大概并非帮助中国人改善居住环境,而是认为人口众多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垃圾资源大国,拥有一座尚未被中国人重视的巨大“金矿”,而外商认为挖掘这座“金矿”可以从中获取巨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