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内心强大,谁都伤不了你
2133400000022

第22章 理性思辨就能淡定从容(1)

§§§第一节 可怕的非理性

同样的世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大多数的人起起落落,不得不改变。因此我们要转变,社会变了,世界变了,为什么我们还不改变?不变就会灭亡,观念要变,方法要变,思维要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淡定从容。

理性看尽天下事,便可悠然见南山。

说起理性思辨,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用辩证的思维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听上去有些像高中政治课上学的东西,但这么朴实无华又有点教科书味道的道理,常常要到我们真正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理性思辨与淡定从容之境,是平行又是连续的一对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时的冲动、鲁莽与不甘心而看不清世事的真实面目,被肆虐的感情泛滥之海所淹没,找不到前方的灯塔,找不到身后的出口,自己被自己击溃。

淡定从容之境,应该是这样一种境界:

不带有偏见,不带有主观情感的“功利心”,客观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自己能接受的立场是什么,不能打破的底线又是什么,内心都非常清楚。不盲从,不迷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为自己纠结,也不为结果焦虑。

这样的境界,每个人都憧憬、渴望;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这样的人,才不是一个脆弱得容易被驳倒、被嘲讽的人。

但事实是,想到和做到往往是两码事。

如何才能让自己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理性思辨不可或缺,它是通往从容淡定之人生境界的唯一路途。凡事要多思考,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好好经营自己的情商,做一个明眼看花人,修炼自己强大的内心。

现在的电视台,似乎很流行这种模式的法制教育节目:

一个人原本好好地在既定的轨道上生活着,突如其来的某种意外元素导致其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情节向另一个方向发展。由此,主人公原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或喜或悲,或怨或恨,在新的人生轨迹上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爱恨嗔痴。在这一系列的事情面前,主人公逐渐失去了分析问题的理性,没有了正常人的理智,成为了情绪的奴隶,并作出了非正常人的非理性判断,越来越激烈,把事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后酿出恶果。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现实生活中,大起大落的人实在少得可怜,但不管怎样,非理性的思维模式确实会影响人的正常判断能力,并使人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成为自我主观情绪的奴隶。

我们经常告诫自己,做任何事都不要冲动,不要失去理性,不能蛮干,得多思考,权衡利弊,万不可急躁而至方寸大乱,可一旦真的遇到事情,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

也许,我们终生都在非理性与理性之间的挣扎,也必定要时常受到选择与放弃的折磨,但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样,即便前方是险滩,我们也能来个轻巧的飘移、转弯,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从容淡定。

你得承认非理性存在的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很容易处理的一件事,却因为自己失去了理性,结果被弄得一团糟,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非理性与理性的关系,就像是太阳与月亮,太阳热烈,月亮清冷,两者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理性与感性世界。可以这样说,非理性是人的第一反应,是先天的;理性是人的第二反应,是后天修习的。因此,你不可能否认非理性的存在,你所能做的,是尽量接受它、控制它,并完全驯服它。

比如,今天你去约谈一位客户,并做好了一切准备,想好了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案。可你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客户居然对自己出言讥讽,态度恶劣至极。你的第一感觉一定是难堪、生气与委屈,以致后来你根本没有办法再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不觉就失去了理性,结果谈判失败。

你还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满怀希望地去一家渴望已久的公司应聘,为了能够表现得好,你在心里打下了好多遍的腹稿,想着到时候应该怎么说才得体,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一身本领都展现出来,以求博个满堂彩。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因为紧张,以至于自己头脑里一片空白,原先想好的话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生活中被人误解,受了一点儿委屈,别人都不相信你,不肯听你解释,只是不断地将责任推到你的身上。没有人在意你的感受,更没有人听你的诉说与解释,你感觉被人们抛弃了,这是非理性就会跳出来,使你暴跳如雷,歇斯底里,近似疯狂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可换来的只是他人的异样眼光和毫不动摇的怀疑。

在爱情中,非理性一直独占鳌头,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热恋中的你,敏感,柔软,多疑,你会因为恋人的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伤心好久,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而大声争吵。爱情里似乎谈不得理性,任何理性在爱情中都是多余的。

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曾说过:“事实上,人类并不像计算机那样长于逻辑,这不是‘漏洞’,而是本能。”这句精辟准确的话语很好地说明了非理性的存在。既然存在,就得认真接受,消化,克制。

是的,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但我们可以让自己怎么做。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这与生俱来的非理性本能,那我们就得学会适应,学会调节。如果连这个也做不到,做到淡定从容只能是天方夜谭。

无法改变,就接受吧。

可怕,不是你的借口

理性,是我们对抗非理性的有力武器。

我们都知道,当人失去理性时,思维就会混乱,会忘记一切,任凭感情寻找各种可能的宣泄方式。这时,他会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周围的一切,人们的看法、感受、反应,都熟视无睹,两耳不闻。

这样的人,是可怕的。

其实,非理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不可抗拒。低估自己的理性能力,只会越加助长非理性的气焰。所以,我们首先要树立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战胜的”心态和勇气。

有很多人之所以误入歧途,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在失去理性的时候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譬如,一些杀人犯,当法官在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的回答是“我当时并不想杀人”,只是因一时的冲动与愤怒,被非理性控制了身体,而当他们恢复理性的时候,才追悔莫及,悔不当初,然而一切已经不能回头。

非理性产生的危害,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灵上的。它会让你迷失自我,犹如进入一片原始森林,找不到出路,直至走向崩溃的边缘。

任何可怕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不易控制或根本不能控制,非理性就是如此。但可怕不是我们逃避、无视与放任不顾的借口,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会思考,有思考的能力。如果说本能是上天烙在心上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么后天成长则是一朵朵盛开在心上的鲜花,抚慰着心上的印记,淡化着曾经的缺陷。

是的,可怕不能成为你不去反抗的借口,须知良好的心态是一切的前提。

你可以比你想象中理性

反抗非理性,学习理性,带给人的是平静、和谐、安宁、健康、快乐与成功。面对老板的褒贬,能够仔细地作出理性的分析,让平静代替任何的面部微表情,提升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形象;面对亲人朋友的不理解,尽量冷静地倾听,并给出理性的解释,把握情感的力度,委婉亲切;面对敌人或对手,要理性对待,全面透彻地分析,巧妙地找出他们的缺点逐个攻克。

在非理性面前,最不可自乱阵脚,毫无章法,只有时刻保持清醒,你的道路才会一帆风顺。

在非理性面前,千万别失去一丝理性。用理性来约束非理性的蔓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挖掘出你内在的潜力,做出惊人的举动。

保持理性,拒绝非理性,不冲动,不盲动,将是你走向智慧人生的第一步,你将会变得强大无敌,自信有活力。

§§§第二节 “合理化”的结果是无止境的纠结

所谓的“合理化”,简单来说,就是自我安慰,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从而心安理得,不再哀怨结果,而通过自我说服来接受。这么看来,倒有些阿Q精神的意味,被财大气粗的赵大爷欺负践踏了,明里斗不过,只好逞逞口舌之快,好叫自己欺骗自己,令心里舒坦点儿。

这样的情况,也是自我妨碍。事情发生了,却不想在心里产生负担,令自己不断自责,只好用将结局“合理化”这一套思维模式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获得自我安慰。就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一样——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至于到底酸不酸,谁又能证明呢?

找借口,最后找来的都是落寞失望。在自己的内心中修建城防,企图自我保护,结果在抵御外界伤害的同时,也令自己的世界越发狭小,变得目光短浅,弱不禁风。

无止境的纠结,循环反复,有了第一次的妥协,第二次就再容易不过了。

结局,自然惨不忍睹。

“合理化”到底有多合理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你因为某种原因被老板炒了,但却说“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等自我安慰的话。

你因失言侮辱了朋友和熟人而感到难过,这时候你会为自己开脱说是一个意外,对自己的过失行为带来的后果而内疚,你极力宣称“每个人都这样做”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你的女朋友喜欢上了别人,你却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种品德不佳的女人,嫁给我,我都不要,天下好女人多的是”。

工作上,你无休止、无节制地应酬、饮酒作乐,却说是为了生意或工作在联络感情,你被对手打败了,但却不愿承认是因为自己准备不足,能力不足,而说“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如此种种,“不会划船说溪窄”——总在为自己的失意找借口,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让我们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客观因素,以追求内心安慰。

可是,你果真可以得到安慰吗?这样“合理化”的借口果真就那么合理吗?

事实是,错的永远是错的,再合理的解释,再巧妙的掩盖,再美丽的自我安慰,也改变不了事情的本质。正是这种“合理化”的解释把人带入了无止境的纠结中。

“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经常这样说,也这样对别人这样说。合理化的解释就成了一种只要能使对方接受就可不顾其他的一种行为手段。合理反成了一种动机,一种借口,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不惜对他人对自己带来重大的伤害。

最大的“不合理”

被“合理化”俘虏的人,内心往往处在一个矛盾的纠结中。既想给自己的做法找个合理的解释,使之合理化,让人们认可,又明白自己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对错误做法的一种包庇、掩盖,不到真相大白的一天,他的心灵不会得到净化,内心不会平静下来。

长期无止境地处在这种矛盾中,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错误,所谓的“合理”也变成了最大的“不合理”。

无止境的纠结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以前工作的公司有个叫王通的小伙子,为人勤快,活泼好动,嘴很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八面玲珑,很得老板的赏识,公司有什么事也愿意派他去处理,总之,他很受重视。而他每次回来,也都会主动去找老板,分析此次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他是如何解决的。每次他讲的都很详细,人人都夸这个小伙子一定前途无量。

可是,好景不长,王通却不再受领导的赏识了,有专业人士帮助分析,王通犯了一个看似不起眼,其实很严重的错误——把自己所作所为都做了“合理化”的分析。

对于每次任务的总结报告,虽然详尽,但王通在里面却时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理由,为自己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同时给自己的行为赋予了一个合理、正当的理由,以此来博得自己和他人的认可。对于自己得不到而又想要的东西,他总能找出借口对那个东西予以否定。这大概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吧,否定了葡萄的价值,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当然,对于取得的成绩,他则是大肆渲染,让人们明白自己不能够得到的东西是多么的没有价值,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事后,王通对朋友说:“其实我也很纠结,很矛盾。每次这样给自己找理由时,内心都很痛苦,担心被别人发现。但有了那么多次没被发现的经验,下一个借口也就无止境了。”

其实,王通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化解释的同时,他的内心也时刻冒着被人识破的风险,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纠结中,正如他事后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在这个例子中,王通之所以作出那么多对自己来说很合理的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思维模式的偏差。当一个人为自己找了理由,他就总能轻易地认同这个理由而不加以辨析。这样的惯性思维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想摆脱都摆脱不了。

无底洞之所以可怕,在于他让人看不到尽头。没了远方,便如大海孤舟,容易迷失自己的心,模糊自己的双眼,陷入无止境的纠结之中。

给“合理化”松绑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在处理的过程中,总想把每一步都做到完美无瑕。凭借自己的智慧、机智,巧妙地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自己的一些思想、感觉和行为产生问题时,个人可以适当地利用合理化作用加以调整,但不是为了纯粹找借口。“合理化”是建立在做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的,不能触犯到个人原则、社会道德底线以及信仰。

给“合理化”松绑,是一个度的问题。度的把握,非要有理性思辨的能力不可。

我们可以嘲笑阿Q精神胜利法,但其实那也是对自己苦闷无奈的心情找到的一个精神寄托,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找个冠冕堂皇的“合理化”的解释。

有句话说,“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这是一种适应。但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寻“合理”的理由。

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这是在为自己的错误,为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借各种托词以维护自尊,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在这样的基础上,找出你可以更努力、更向前的理由。借口终究是借口,你不能抱着借口过一辈子,麻痹自己。给自己浇一盆水,让头脑清醒,来一场理性与自我妨碍的对决。当理性胜利的时候,你会看到智慧之光,看到一个更有能力、更成熟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理想构想,它时刻提醒我们应该怎样做,但理想总是不容易实现。当一个人失去了理想,并清楚地感到自己背叛了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而在潜意识上又有原谅这个背叛的需要,于是,便找到了这个理由来原谅自己。但与此同时也给自己的心理上带来了无止境的纠结。

聪明的人,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理性思维主宰我们的行为,而不是什么合理的解释。解释,是认输的标志,想要内心强大,就得遇事不冲动,不慌张,从容淡定,拒绝找借口,方能达到游刃有余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