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谊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
都说商场如战场,战场无父子,商场也无父子。好像在商场里打拼的人都必须六亲不认似的。事实上,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李嘉诚说过:“做生意是为了赚大钱,但只要有门道就可以赚到,而友谊却很难用金钱来购买啊!”和气生财,不应该恶斗,应该在合作中赚钱。即便与对手发生过激烈竞争,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放下身段,握手言和。这是经商的大智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能一起发财,又能保持友情,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大,也更长久。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在做生意中既挣钱,又讲友谊的人。
北美房地产大王李察明曾经一度陷入财务危机,急需找一位重信誉且有实力的人来帮助他渡过难关,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李察明的财务危机只是暂时的,谁不想这样的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最后,李察明选择了李嘉诚,李察明说:“我相信李嘉诚的为人。”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李察明将纽约曼哈顿一座大厦40%的股权,以4亿多港币的折扣价拱手让给了李嘉诚。在这笔交易中,李嘉诚获得的巨大利润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他和李察明也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自己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李嘉诚在商界纵横几十年,虽然不能说从来没有和谁有过敌对关系,但是他结识的各方朋友却数不胜数。李嘉诚自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只要友谊常在,生意就不成问题。在李嘉诚迈向一个个成功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的确是朋友给他带来了很多支持和帮助。
李嘉诚在做推销员的时候,就非常注重结交朋友。每当拜访一位客户之前,李嘉诚都是先将他当作一位朋友,在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之后才谈生意上的事情。同时,他交朋友也不完全是因为业务上的关系。李嘉诚说过,这个人今天成不了客户,也许将来会是客户;或者这个人不能成为我的客户,但是他可以向我引荐其他的客户;即使是与没有生意关系的人在一起,也同样可以成为朋友,因为朋友可以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帮着出主意。李嘉诚对人热情诚恳,总是乐于助人,而且聪明又有渊博的学识,所以,走到哪里大家都乐意与他交朋友。
李嘉诚在与香港房地产大佬置地公司争夺地铁上盖权的商战中获得胜利之后,立刻声名大噪,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而李嘉诚在商战中显示出的非同一般的智慧和勇气,也让人惊叹不已,包括汇丰大班沈弼,也开始对这位地产“新人”刮目相看。
汇丰银行位居全球十大银行之列,是香港的金融支柱,被大家看作是香港首屈一指的财神爷。当时,汇丰银行旗下的物流业旧华人行已经拆除,汇丰正在寻求诚信可靠的合作伙伴,重新建立新的华人行。华人行在华人中具有很大的声誉和影响力,而且地处中区黄金地段,几乎香港所有有实力的华资房地产商人都想尽各种方法争取和汇丰银行合作。
在李嘉诚一炮打响之后,沈弼对他格外关注。经过短时间的观察,李嘉诚就以他诚实守信的品格和高瞻远瞩的策略眼光赢得了沈弼的信任。在李嘉诚取得地铁上盖权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沈弼就做出和李嘉诚确立合作伙伴关系来重建新华人行的决定。这对崭露头角的李嘉诚来说,无疑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假如能取得汇丰的进一步信任,日后长江实业的发展就会有坚实的后盾和基础。所以,李嘉诚对此十分珍惜,决心不管花多大代价,也要让这次联手合作成功。
李嘉诚以最快的速度重建了华人行综合商业大厦,并与汇丰合组华豪有限公司,长江集团的总部也迁进新华人行大厦。从此,李嘉诚和他的长江实业正式立足于大银行、大公司林立的中环地区,在商界的地位也更加引人注目。
拥有诚挚的朋友关系,就会有良好的合作。后来,在李嘉诚收购英资银行和记黄埔的一系列活动中,沈弼和他的汇丰银行功不可没。1985年,李嘉诚更是应邀成为汇丰银行的非执行董事。可以说,李嘉诚后来很多成功的商业运作,都是和汇丰的支援分不开的。
不要认为在商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对一个胸怀宽广的生意人来讲,在商场是没有绝对的敌人的,即使是竞争对手,也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默契产生“英雄惜英雄”的感情而成为朋友。至于和客户之间,只要对别人足够真挚坦诚,就更容易结交朋友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在很多时候,都会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扮演助你一臂之力的角色。
2.“跟我合作过的人都成了好朋友”
李嘉诚说:“钱是挣不完的,朋友们,买卖不成仁义在,做人一定要有信誉。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我的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李嘉诚能够让每一个与他合作的人都成为他的朋友是做人的胜利。他认为,商业合作应该有助于竞争。联合以后,竞争力自然会增强,对付相同的竞争对手则更容易获得胜利。但是当取得胜利后,一方不能摆脱另一方,独自享有胜利的果实,那样,合作关系就会破裂,合伙人就会变成仇人。
商场上,人缘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从商之人大都遵从一个道理:买卖不成仁义在。建立合作关系,才可打开生意之门,商界胜负,在于获取利益多少为定断。因此,签署合作合同,并不意味诸事会一帆风顺。
李嘉诚鼎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从置地手中购得港灯,还带领华商众豪“围攻”置地,李嘉诚并没有为此与纽壁坚、凯瑟克结为冤家而不共戴天。每一次战役之后,他们都握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
聪明的生意人眼里,处处是商机。人际关系是经商者最基本,也是最必要掌握的投资。有些短期内看似不重要的人和事,长期看就可能很重要。所以要常常把钱适时地投在人才上面,投在一些比较有能力的朋友身上,回报必定远远超过投入。
生意场上也无法避免争执,嘴唇与牙齿也有互相冒犯的时候。但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有位商界老手曾说:“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今天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或为争一笔生意而争执搞得两败俱伤,说不定明天就会携手合作。有经验的商家总是在谈判时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使买卖谈不拢,还是会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
做生意,是必须要与人合作,但合作关系不只互惠互利,更要共渡难关。在出现问题和危机时,绝不能抛开合伙人。
从2011年起,马云成为壹基金的理事,与冯仑、李连杰、柳传志、马化腾、马蔚华、牛根生、王石、杨鹏、周其仁、周惟彦共同负责壹基金的战略决策。这些,都是和马云站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意想不到的是,马云还半只脚踏进过“娱乐圈”,2006年6月,马云以53.5万元的价格买下华谊兄弟10.7%的股权,随即进入华谊兄弟董事会。作为华谊兄弟的十八名发起人之一,2008年1月,马云当选华谊兄弟董事会副董事长。
此外,马云和张纪中一家关系还不错。1996年,同为浙江老乡的樊馨蔓曾将马云在北京推荐“中国黄页”的经历拍摄成了专题片,之后,她嫁给了张纪中,在其引荐下,马云结识了张纪中。这就是为什么雅虎搜索在2006年宣布将投资人民币3000万元,盛邀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三大国内著名导演各自创作一部时长2至3分钟的网络电影短片的原因。
马云还有另一个相对陌生的身份:“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这是茅台集团季克良、袁仁国和李伯潭在2009年12月联袂发起,成立的北京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马云就是这样被吸收进去的,2011年,马云还去贵州茅台酒厂专门考察过一次。他还公开透露,以前是不喝酒的,至少不喝白酒,但现在却爱喝茅台,同时希望为茅台做点事情。这个圈子,至少在马云入会的这两年,一直都比较活跃。
此后,马云在杭州成立的江南会,一度被视为是茅台会的江南分会。江南会是由马云、丁磊、陈天桥、冯根生、沈国军、宋卫平、鲁伟鼎、郭广昌八位浙商共同发起创办的一家高端会所。这是马云十分重要的一个圈子,他在这里结交了不少浙江的好友,浙商好友宋卫平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马云也毫不犹豫跳出来帮忙。
这些,与其说是马云圈子中重要的一部分,还不如说是圈子成就了马云,一个阿里巴巴以外的马云。这也是中国式富豪的新生现象,这些圈子释放出不同的能量,这些若隐若现的商网中,马云都是其中的常客,这或许可视为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5年入围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时,马云发表演讲说:“自己最大的财富是朋友,如果要离开这个公司,我跨出这个门,相信拎起电话,1000万美元就会在三天内到账。”
有句话说得好:“财散人聚。”人脉需在合作中不断积累,利益共享,才会赢得信赖、聚集人心,如此,你的业务范围、合作伙伴才会越聚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与人分利,诚实经商,是马云获得成功的重要秘诀。因此,想要把握人脉,扩充经营范畴,就要善于将自己的合作人由一次性的利益变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变为朋友。
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做生意要重视人缘,善于发展朋友关系,大家开开心心,才能都有利可图,绝对不能因利益闹得不欢而散。
3.不能把朋友拒之门外
商场上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所以商人精明一点,多防着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与别人合作时,不要过于精明,太精明而不诚信,会招人讨厌,遭人离弃,失去合作伙伴和优秀员工,什么事也做不成。为了防备坏人的猜疑,算计别人,必然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李嘉诚说:“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防备坏人的猜疑,算计别人,必然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既没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事业上的合作者,最终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
就像不能因为出门会有车祸的危险而躲在家里不出来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所结交的人里有可能有坏人而拒绝结交朋友。李嘉诚每每谈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时,总是会一再强调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在李嘉诚看来,与下属、客户建立融洽的关系,有了好人缘,大家就会卖力工作、在生意上出力。关系融通了,就会一顺百顺,生意自然红红火火。这都是好人缘带来的好处。
毫无疑问,李嘉诚之所以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是因为他始终明确这样一点:每个人要争的是预期目标的实现,而非一时的对错。商场里,只要有共同的利益,人人都可做朋友,所以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树敌,就算是坏人,顶多不把他当朋友,千万不能把他当作敌人。因此李嘉诚一贯坚持“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的原则。
当年李嘉诚想要与华资财团再次联手合作,吞并垂暮狮子置地。但是,当时许多财大气粗的华商大豪都跃跃欲试:环球集团的包玉刚,新世界发展的郑裕彤,新鸿基地产的郭得胜,恒基兆业的李兆基,信和置业的黄廷芳,香格里拉的郭鹤年,等等。
据说刘蛮雄曾登门拜访怡置大班西门·凯瑟克,提出要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收购怡和所控25%的置地股权,遭到对方愤然拒绝。一来嫌刘氏太过贪心,出价如此之低;二则刘氏在股市名声欠佳,怡和不愿意把多年苦心经营的置地交付于此等人手中。
其后又有多位大老板纷纷前往拜访西门·凯瑟克。西门·凯瑟克既不彻底断绝众猎手的念头,又高悬香饵,惹得众人欲罢难休,欲得不能。不过,这些都是传闻,是真是假,难以分辨。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财团了。
据说,李嘉诚也曾拜访过西门·凯瑟克,表示愿意以每股17港元的价格收购25%的置地股权,这比置地10港元的市价要高6元多。虽然西门·凯瑟克对这个出价仍不满意,但他也未把门彻底堵死,他说:“谈判的大门永远向诚心收购者敞开,关键是有双方都可接受的价格。”于是,李嘉诚等人与凯瑟克继续谈判,双方一直很难达成一致。
李嘉诚在谈判中不想表现得太积极,这也许是他的性格使然。所以,同收购港灯时一样,他有足够的信心等待有利于他的机遇降临。此时,股市一派新气象。按股市一向的“低进高出”现象,这个时候不是股市吸纳的好机会。或许,气氛活跃的股市也并不能持续多久。
果然不出李嘉诚所料,不久扶摇直上的香港恒指,受华尔街大股灾的影响,突然狂泻。随后恒指暴跌420多点,被迫停市后于26日重新开市,再泻1120多点。股市愁云笼罩,令投资者捶胸顿足,痛苦不堪。
整个香港商界股市硝烟弥漫,股市大亨们惊恐万状,大家为了寻求自保,谁也没有能力再参与这场股市大收购了,此时自救乃当务之急。置地股票跌幅约四成,令凯瑟克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