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不拖延的心理学
21290500000013

第13章 克服拖延:不找借口不抱怨(5)

回到家里,女孩兴奋地和妈妈说:“妈妈,你送给我的这个发卡实在太神奇了!今天我感觉特别棒,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好过。”接着,她就把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一切和妈妈讲了。

妈妈听后,纳闷地说:“女儿,可是你今天并没有戴这个发卡啊,你看,早上你出门后,我在门口捡到了它!”

故事中这个女孩的变化,就是受到了积极的自我暗示的作用。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对改变个人现状、获得新的做事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TIPS:在实际生活中,怎样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决定处理事情和工作的思路呢?

(1)利用语言的自我暗示。用自我激励的话有积极、肯定的意义。如:“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2)利用环境的自我暗示。环境的意义很广,可以是人,是物、是光、是声等。例如心情烦躁时可以听听曲调舒缓的音乐。

(3)利用动作的自我暗示。紧张不安时,可以扩胸做深呼吸;心情烦闷时,可以反背双手散步。

(4)利用自我“包装”的自我暗示。剪短头发使人年轻精干、长发披肩使人潇洒美丽。服装样式很少改变,暗示保持自己个性不随波逐流。

(5)利用心理图像的自我暗示。消极悲观不如意时,回忆过去取得成功的愉快情景;身处逆境、信心动摇时,想象成功人士艰苦奋斗的情景。

本章练习:高效不拖延,从整理桌面开始

有句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多么庞大的工程,都是从一砖一瓦开始的。

我们的整理术的旅程也是从你面前的小小桌面开始的。

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你会逐渐学会整理术,并把它应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让自己保持简单高效的状态。

观察你的桌面:必需品与非必需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桌面,不管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不论你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你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桌面。你也许会在上面奋笔疾书,抑或是打个盹,吃个盒饭。桌面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一个供我们工作学习的小平台。

如果这个平台像垃圾堆一样混乱,你能从中快速找到你所要的东西么?

你的工作效率是不是也因此而降低了呢?

现在,站起来看看你的桌面。请问问自己,你的桌面是否符合高效简洁的标准呢?

即你可以快速从中找出你所要的文件资料?

如果咖啡杯倒了,会不会污染到重要的资料呢?

此刻,在你桌面上摆放的大大小小十几件东西都可以划分为两类物品: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必需品是你经常会用到的,非必需品是你不经常用的东西。

我们整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将非必需品找出来,将它们拿走,然后把必需品按照重要性有规律的摆放。

这样你就能清晰明确地知道你所要的东西在哪里,怎样快速找到它们。

下面,我们从桌面的整理入手,学习整理术的基础,找到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首先,找两张白纸,在纸上分别写下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然后,观察你的桌面,审视桌面上的每一件东西,它们是必需品还是非必需品?比如说电脑、笔筒是必需品,那么请写在必需品那张纸上。

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很多东西你不清楚到底是必需品还是非必需品。也正是因为这种模糊的界限,导致你的桌面混乱无序。所以,我们必须定一个标准,以此衡量每件物品应该怎样归类。

而这个标准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要求。例如,你可能会定这样一个标准:所有阻碍我工作的东西都是非必需品。

那么,有些模棱两可的东西,比如零食、期刊杂志、漫画书都会被归入非必需品之列。你的桌面就只会剩下那些与工作有关的东西。

不同的人会定不同的标准,这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标准来遵守,这样才能分清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非必需品。

当我们分清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之后,我们就要进入整理的第二个阶段——思考的整理。

这个时候,你手上有两张纸,上面写满了东西。这些东西有些是你经常用到的,有些是你几个月都不曾碰一下的。先拿出写有必需品的那张纸,开始审视每一件东西。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必需品真的必需么?如果舍去它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实际上你就在进行思考的整理了。

原来,你从来没有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思考过,你甚至会对这些小东西感到不屑一顾:“不就是一个订书机么?至于我这么劳神的想么?”

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要找一个订书机,而让我们的工作拖延下来,这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情。

但这类事情每天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办公桌上不知要上演多少遍?

找一个订书机需要3分钟,那么如果一天找十次类似订书机的东西,你就有30分钟被无形中消耗掉了。

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不是钻石,而是你的时间。

这些小东西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被发明的,不是为了消耗我们每天为数不多的时间而存在的。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它们。

认真思考每一件物品,它们是否是必需的,如果不是,那么请尽快扔掉,因为它们在无形中消耗你宝贵的时间。

重复这个思考过程多次,你会发现原来很多必需品在经过你的思考之后都变成了非必需品。

那些你曾经认为重要的东西,都变得一文不值。

如果说真金不怕火炼,那么真正的必需品不论审视多少遍都不会改变它们的重要性。

当你看着经过思考整理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时,你会感到一股力量从心中涌出。

是的,你手中的这个名单,它记载着你的真正的兄弟,它们会伴随你工作,在职场上拼杀,不离不弃,尽忠职守。

让我们再来看看那张非必需品名单。

问自己一个问题:“既然这些东西是不必要的,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桌子上?”

看着名单里的每一件物品,开始思考:“我是什么时候把它带到了桌面上?”

如果你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你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招纳这些伪君子?

也许是你一时无聊,把一本杂志拿到了桌面上,然后看完以后就忘了拿走。

当我们回想每一件物品的来源时,我们可以追本溯源地找到我们的一些弱点,而这些弱点其实就表现在这些非必需品上。

比如说,杂志,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应该看杂志吗?但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桌上?

经过思考,原来上周我要写一个项目报告,但是怎么都不想开始去写。于是拿出了一本杂志,告诉自己先看10分钟放松一下,有了思路再写。于是,10分钟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我们被某篇有趣的文章吸引了,又看了10分钟……最后,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没有开始写报告。到午饭时候了,于是告诉自己下午一定要把项目报告写完,先去吃饭。结果,下午又有紧急会议。这个本该在上午完成的项目报告结果就不自觉地拖延到了第二天。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会有拖延症?”

难道不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让我们患上这种病的么?

假使,那个上午,我的身边只有一个笔,一个本子,我们肯定会按时完成任务的。所以,这些非必需品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很多没有察觉到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的习惯。通过审视这张非必需品名单,我们可以对自己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一些不足,并加以改正。

通过思考的整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桌面上摆放的东西是否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整理术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桌面整洁高效,更为神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整理外界的环境而认识到自身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从而获得提高。

为桌面做区域规划图

当我们把所有东西从桌面拿走之后,我们不要急于把那些必需品摆放在桌面上。首先,我们要为我们的桌面做区域规划图,想象我们是一个建筑师,我们要为一片区域划分空间,使得每一块空间都有特定的用途。这样,我们用完的东西就会放回原位,而不是随处摆放。这样,整理工作只用进行一次就好了,维持整洁的时间不再是仅仅一个下午,而是长达几周甚至几个月。

现在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用铅笔画出你的桌面的形状。然后你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建议,它们能够帮助你很好地划分区域:

(1)我需要为桌子划分几个功能区呢?

(2)如何划分区域能够节省空间和整齐美观?

(3)要为写字办公留下足够的空间。

(4)需要留下一个临时存放区,用来放一些临时物品,随时记得清空。

将你的必需品标上ABCD标签,然后按标签放入相应的功能区。

A区为资料区,这里可以放一些资料文档。

B区为功能区,这里用来放一些常用的办公用具,比如说订书机、笔筒、台式机的显示器,当然,你的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放在这里。

C区为书籍区,这里放一些你常用的工具书,注意随时清空,只放此刻要用的书籍,不用的书要放回书柜。

D区为重要区,这里放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料,方便随时查阅,保持远离水杯。

E为临时区,这里你可以放一些临时要用的东西,记得随时清空这片区域。

当你完成了整理桌面的过程,是不是感觉很有成就感呢?整理术的一个小小应用你已经学会了,你可以运用它整理你房间的任何杂物,不再有找不到东西的烦恼,一切都变得简单。当然,这只是一个整理术简单入门,它的价值不止在整理杂物这么简单,它可以帮助你提高效率,控制情绪,整理思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