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舌尖上的力量:口才制胜的艺术与技巧
21290300000029

第29章 说服技巧,应酬达人懂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2)

这可是个绝佳的激将机会,于是,诸葛亮抓住这个话茬,毫不犹豫地抛出了一枚令对方难以承受的重磅炸弹:“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这枚炸弹既是对孙权的强大刺激,也是对孙权的有力鞭策。当然,在这里诸葛亮也表明了态度,那就是刘备一方是要坚决对抗曹操的。此时,被触犯了尊严的孙权,“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对于一个平庸的谈判家来说,这样的举动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也不会拥有这样的胆识。试想,如果把握不当,就可能使整个谈判夭折,并且还会给己方带来严重的损害。但是,诸葛亮绝不是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意气用事的人,他之所以敢这样做,完全是认定了孙权绝不肯轻易降曹的缘故。

应该说,诸葛亮对这种“破坏性的试验”还是心中有底的,正如他后来用《铜雀台赋》激怒周瑜一样,都取得了别人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在鲁肃的斡旋下,诸葛亮与孙权的谈判迅速恢复,并且很快实现了妥协。事实证明了这枚重磅炸弹的有效威力。

十分明显,诸葛亮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孙权展开强大攻势的,这完全符合当时形势对双方的要求。这个激将法用得非常成功,也非常及时,因为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如果不用这种方式,蜀吴联手可能就不会在历史上出现。

激将法是诸葛亮的惯用手段。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诸葛亮也是使用故意贬低的方法,使得张飞能够在葭萌关一战中大败马超,获得胜利。

有一天,据探子来报,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此时的诸葛亮正和刘备在军中议事。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刘备说:“子龙领兵在外,一时回不来;翼德现在这里,可以急速派遣他去迎战。”

诸葛亮说:“待会儿等张将军来时,主公先别说话,让我来激激他。”

诸葛亮刚说完,张飞就大声喊着走了进来。原来,他一听说马超前来攻关,就赶忙过来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有听见,转过身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何如此小瞧我?我张飞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吗?”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断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现在还能站在这里说话吗?马超英勇无比,并且老谋深算,天下无人不知。当年,他在渭桥六战中,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了命。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了,也未必能够战胜他。”

张飞一听,立刻怒火中烧,大声说道:“我现在就去,如果战胜不了马超,甘受军事处罚。”诸葛亮看自己的激将法起了作用,便来了个顺水推舟,说:“既然张将军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结果,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下酣战了一昼夜,斗了二百二十多个回合,仍不分胜负,但这一战却打掉了马超的锐气。后来,诸葛亮施计,说服马超归顺了刘备。

诸葛亮知道张飞脾气暴躁,并经常因此误事。所以,他就常常用激将的方法来说服张飞。每当遇到重要战事,诸葛亮总是故意说张飞担当不了此任,或者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逼得张飞着急,甘愿立下军令状。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一般来讲,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先用贬低对方的方式激起他的怒气和斗志,逼对方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样,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利用对方的逆反心理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将法。对于有些人,我们越是禁止对方做某事,对方反而越想做,倔犟的人更会如此。反之,如果我们放手不管,说“你尽管做吧”,对方反而不愿服从,或者起了怀疑,结果就不去干了。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很多场合下易如反掌地说服别人。

如果我们极力地劝人要用功读书,对方就会变得不想念书;我们越是耳提面命地告诫未成年者不可以抽烟,未成年人偷偷抽烟的反倒会越多。这些,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每个人都有这种天性,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心理。

例如,这则故事中的妻子采取的就是这种心理战术。

有一次,丈夫趁妻子周末回娘家之际,邀请了自己的哥们在家吃喝玩乐,弄得杯盘狼藉,全都醉倒在床上。妻子回来后,见此状立即拿出主妇的威风,大喊:“都给我起来!”

自然,丈夫的哥们前脚一走,后脚便是夫妻之间的内战爆发。两人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争吵得十分激烈。丈夫怒不可遏,高高地举起一只巴掌,正欲打下去,那妻子却突然狂笑道:“好,好,没想到你还真这么厉害,你打吧,这一巴掌打下去,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说也奇怪,此言一出,丈夫那高高举起的手掌顷刻间落了下来,而一场冲天怒气也化为乌有了。

在这里,妻子用的就是激将法,激起了对方的逆反心理,从而避免了一场家庭战争。

在现实中,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获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当你到东京迪斯尼乐园去,你会发现园中没有烟灰缸。如果你问管理员:“此地禁烟吗?”对方会回答:“不,不禁烟,吸烟也可以的,烟灰请直接往下丢就行了。”

但是,当我们眼看周围地上没有一个烟蒂时,你还好意思抽烟吗?在东京迪斯尼乐园,不知是否由于这种心理作用,吸烟的人比想象中要少许多。虽然有些人平日会毫不在乎地乱丢烟蒂,但一旦被人公开地允许“请丢”,他们反而不好意思再丢了。

利用逆反心理其实就是说反话,但是,它与一般的反话还是有区别的。通常的反话是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如果我们不是对牛弹琴,就会希望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而这种反激法要做得不露声色才会生效,所以当然不希望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

因此,当我们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掩盖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笑化”对方,使其改变初衷

大多数人都会对带着笑脸的人有一份莫名的好感。明朗快乐的脸可以让人有安全感;阴暗的脸色,总会给人一种疑惑感、嫌恶感、威吓感。因此,生活中我们不能不注意自己的表情。可能的话,请总是让让自己保持一副明朗的笑脸。如此下去,对方很可能被你“笑化”,改变自己的初衷,答应你的请求。

比如说故事中的海耶斯。

海耶斯是美国俄亥俄州的著名演说家。他清楚地记着自己三十年前推销收银机的情景,当他还是一个业务生疏、紧张万分的实习推销员时。

“一位老练的前辈带我来到我们的目的地。我们走进一家小商店,向老板说明了我们的来意。谁知,老板一听,大叫道:‘我们对收银机没兴趣!’

“此时,那位前辈就靠在柜台上,咯咯地笑了起来,仿佛他刚听到世界上最好笑的故事一样。店里的工作人员都奇怪地看着他,包括他自己。

“过了一会儿,那位前辈直起身子,微笑着道歉说:‘我忍不住要笑。你令我想起了另一家商店的老板,他也说他没兴趣,后来他成了我们最好的主顾之一。’

“随后,这位熟练的前辈继续很认真地展示他推销的货品。每一次老板表示对这种东西没兴趣时,这位前辈就把头埋在臂弯里,咯咯地笑起来,然后他抬起头来,又说了一个故事,说的同样是某人在表示不感兴趣之后,买了一台新的收银机。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在看着我们。我当时窘得要死。我想:‘别人肯定会认为我们是一对疯子,他们会马上把我们赶走,或者直接把我们送到精神病医院里去。’

“但是,那位前辈却全然不顾这一切,只是按照程序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咯咯地笑,把头埋进臂弯里,抬起头,讲出另外一个有趣的(他自己认为的)事情。

“最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儿,我们搬进来一台新的收银机,然后,这位前辈以行家的口吻向老板详细认真地讲解了收银机的用法,意外的是老板买了下来。”

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担心我们会被扫地出门。这样的结果,实在令我太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