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准妈妈准爸爸必备私房书
2126000000039

第39章 开始分娩倒计时,聪明宝宝呼之欲出(孕晚期)(4)

③砧板上摊开一张紫菜,覆上一层蛋皮,再抹上一层鱼泥,中间放1根小葱,顺次卷拢。依上述方法,做成5条,放入蒸笼,用旺火蒸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切成斜刀块即成。

鱼肉馄饨

【原料】

主料:净鱼肉125克,猪肉馅75克,绿叶菜50克。

辅料:绍酒5毫升、熟鸡油5毫升、葱花5克,干淀粉50克,味精0.5克,精盐1克。

【做法】

①将鱼肉剁成泥,加精盐0.5克拌匀,做成20个鱼丸;砧板上放干淀粉,把鱼丸放在干淀粉里逐个滚动,使鱼丸渗入干淀粉后有黏性,然后用擀面杖擀成直径7厘米左右的薄片,即成鱼肉馄饨皮。

②将猪肉馅加盐做成20个馅心,用鱼肉馄饨皮卷好捏牢。

③将锅置旺火上,放入清水1000毫升烧沸,下馄饨,用筷子轻搅,以免黏结,用小火烧到馄饨浮上水面5分钟左右,即可捞出。

④在汤中加精盐和绍酒,烧沸后放入绿叶菜(韭菜、香菜均可),放入味精,倒入盛有馄饨的碗中,撒葱花、淋鸡油即成。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

母体的体力大减,容易疲倦。为了储备体力准备分娩,因此应该有充分的睡眠与休养。做完家务之后,休息时间也应加长,但不可忘了适度的运动。最好穿后跟低而平稳的鞋以保持平衡。

此时不可随意刺激子宫,因有早产的可能性,最好能避免性生活。

进食不要一次吃太多,以少量多餐为佳,并摄取易消化且营养成分高的食物。

留意自身生理变化

妊娠第9个月时,准妈妈的子宫呈倒梨状,在它的顶部也就是子宫最上面的部分称为子宫底。子宫底配合胎儿的成长逐渐变大,而子宫底的位置也逐渐往上升,子宫底升到最高位置大约是在第9个月的时候,此时已升到心窝附近而直接压迫到胃了。因此,会造成准妈妈食欲缺乏,体重亦有急速增加的倾向。除了胸部好像被什么东西顶住的感觉之外,身体也变得很难弯曲;浑身没劲儿而且不想动。这一切,都使得准妈妈感到喘不过气来,且心跳变得激烈,食欲减退,尿频更明显了,脚和小腿上甚至还长出静脉瘤。腹部还在向前挺进,身体变得更为沉重,准妈妈行动笨拙。有时一不留意便会引起腰外伤使腰椎间盘突出。特别是上下楼梯显得格外笨拙,步行也变得很容易跌倒。所以,此时准妈妈要不慌不忙,慢慢行走。

注意自我护理

怀孕到第9个月时,胎儿已经有2500克左右的重量了,此时准妈妈的体重激增,动作变得十分笨重,准妈妈必须格外留心过胖、便秘或痔疮。

妊娠末期,跟便秘、痔疮同样容易发生的就是静脉瘤。有些准妈妈由于体质的关系,下大静脉、骨盆部分的静脉受到子宫的压迫,因此外阴部、膝盖内侧、脚踝、足底等处的静脉部分会浮现出青色的肿块,这就是所谓的静脉瘤。准妈妈几乎都会出现静脉瘤,而且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所以必须注意夜晚睡觉时把脚抬高,并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发生静脉瘤时若能适度地运动,并用布由下肢的下面往上缠裹的话,对缓解静脉瘤会有很大的帮助。普通静脉瘤在分娩过后会逐渐自然痊愈,但是也有分娩后静脉中出现血栓而且变硬的现象,可能还会相当疼痛。不过此种情况几乎都不必动手术,稍做治疗即可痊愈。

准妈妈还必须注意:妊娠末期过度用力,会引起早期破水,造成胎儿早产。此外,妊娠末期由于消化器官的作用变弱,会导致便秘。对此,准妈妈应注意多摄取球根类、海藻类、纤维多的蔬菜,以免发生便秘,如果便秘的话,务必在检查时向医生咨询,可以使用通便剂。

怀孕到了这个时期,胎儿开始逐渐往骨盆中下降,胃部也不再被压得那么难受,准妈妈开始有了食欲。然而,由于子宫底升至心窝处而压迫到胃部,以致无法大量进食,稍微吃些便感到很饱,然后很容易又饿了。此时,吃饭已不能仅仅依靠三餐了,还必须适当增加些点心、消夜、零食。

妊娠第9个月,是准妈妈最感疲劳的时期,这段时期,准妈妈要更加注意休息,不宜四处乱走,但也要适当做些运动。休息时,采取左侧卧位会感觉舒服,同时还使自然右旋的子宫移正,增加子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胎儿发育。由于分泌物增多,外阴部容易污染,因此每天都要清洗,内裤要勤换,注意经常保持清洁。

高龄初产妇的注意要点

初产生育如果超过30岁,也就是30岁以上才第一次分娩叫做高龄初产。80%~90%的高龄初产妇所生的新生儿都是健康的。但确实也存在不利因素造成先天愚型和畸形等先天异常发生的可能。

如年过30岁,产道和会阴、骨盆的关节相对变硬了,会延长分娩时间,容易引起难产,或容易患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但是如果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一般情况下分娩没什么异常,不用过于担心,要保持平静舒畅的心情,可适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②注意营养平衡,饮食多样,食物尽量软、淡;防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③重视定期产前体检,按医生意见去做。

④有条件的尽量到设备齐全、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去分娩。高龄产妇有许多优点,生活经验丰富,情绪平稳,能保持冷静,分娩过程能配合助产,有利于顺利分娩。

高龄孕妇应注意的细节

1.要严格做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

2.不要使用电热毯。

3.避免热水浴、桑拿浴、蒸汽浴。

4.避免阴道冲洗。

5.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急躁、激怒。

分娩三要素

产道(产出婴儿的通道)、胎儿和娩出力(婴儿挤出产道的力量)是直接影响分娩顺利与否的三个要素。此外,母体的健康状态、周围环境都是生产的相关要素。

(1)产道

①软产道。子宫内的胎儿离开子宫到达外界必须通过的第一关是平时紧闭的子宫入口,然后是通过阴道到达外阴部的第二关。这些通道都是柔软的组织,所以称为软产道,是由各种肌肉与韧带形成的通道。生产时,这些组织会更柔软,以便胎儿通过,而上述的两个关卡处将会有黏液和羊水润滑,使胎儿便于通过。

②骨产道。软产道虽然柔软带有伸缩性,但四周却是形成骨盆的骨骼,其结构将影响胎儿是否能顺利分娩,因此软产道外壁的骨盆下部(小骨盆)就称为骨产道。骨产道是由数块骨骼所组合而成的空间。这些骨骼由关节连接,靠着韧带坚强地结合起来,除了尾骨在分娩时可被胎儿头部挤动2~3厘米外,其余几处都是固定不移。但这个空间并非上下四方均等,上部的骨盆入口(横向长)、骨盆开阔部(斜向长)、骨盆狭部(纵向长)等各部分都不等长。

所以,产道是胎儿从母体降生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骨产道是指骨盆。产期临近时,骨盆的耻骨结合处(位于女性生殖器大阴唇的上方)会松弛,并稍微张开,以利胎儿通过。产前检查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测量骨盆,骨盆过小或不张开,就会出现难产。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软组织构成的,产期临近时,软产道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就会变软伸开。

(2)胎儿的状态

胎儿必须由弯曲的产道钻出,所以在通过狭窄处时和停留在子宫内时的姿势虽一样,却尽可能地缩成一团。胎儿身体最大、最硬的部分是头部,就像过小山洞、钻栅栏一样,只要头过去,身子就好办了。所以,一般来说,分娩时只要胎儿头部顺利通过,然后就轻松了。

胎儿头骨也是由5块骨骼组成,但并未像成人一样固定,因而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这些骨骼会重叠起来,使头部变小以便前进。这种构造称为应表机能,以便位于最前的头部能顺利娩出,不过出生数日后,即可恢复原形,以下就来看看正常的胎儿是如何分娩出来的:

①第一回旋(衔接—下降—俯屈)。胎儿头部位于骨盆入口时,最长的前后径(矢状缝与由前至后骨与骨间接缝一致)与骨盆入口部的长径一致,也就是胎儿横向位于母体内。在向下的阵痛压力下,头盖骨后方抵住背骨,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后头部承受更强的压力,使胎儿下巴抵在胸口上,结果后头部便居于前方,使分娩容易进行。

②第二回旋(内回转)。在紧接而来的阵痛压力下,婴儿降至骨盆开阔部,此处斜向长,所以胎儿前后径也转至斜向,后头部便回旋至母体的斜前方。接着由骨盆达出口部,此处前后径较长因而后头部便转到母体前方,胎儿姿势就像回头望母体背部一般,所以到了此处,胎儿出生时刻也就越来越近了。

③第三回旋(仰伸)。进行到此处,胎儿后头部被挡在耻骨下方,枕骨便成为支点迫使前头部、脸部依序外仰,然后被挤出阴户外,接着后头部滑出,整个头部便因此露出母体外。胎儿头部降至骨产道时,背部便朝向母体前方,意即肩宽与骨盆入口处较长的横径一致。当胎儿头部露出母体外,肩宽也按次序沿着骨产道的长径,在母体内做横、斜、纵的回转,也就是说,肩宽与胎头部前后径做同向的移动。

④第四回旋(外回转)。胎儿肩部被娩出时,肩幅(横径)当然与骨盆出口部的前后长一致,因而朝向母体背部的胎儿头部,也跟着转向母体大腿内侧,这就称为胎儿头部的第四回旋。

一旦胎儿头肩露出,其他的也就能顺利地通过产道,自然顺利分娩了。

(3)娩出力

①阵痛。子宫的肌肉无法像手脚的肌肉由意志来控制活动,然而子宫肌肉的收缩却具有周期性,这就称为阵痛,为分娩的原动力。但有些学者认为子宫收缩本身并无痛苦,此称之为阵痛并不适当。

在怀孕期,尤其是16周以后,便会出现怀孕阵痛,但都是不规则阵痛,和分娩阵痛有所不同。阵痛并非是子宫肌肉持续收缩,而是收缩与弛缓反复交替。这种收缩就为阵痛发作;阵痛发作与发作间的休止期就称为阵痛间歇。

接近临产时,起初是不规则的子宫收缩,然后才渐渐规则化。而其间隔由60分钟或30分钟,渐渐变为20分钟或15分钟,而张力也逐渐增强。等到出现10分钟间隔的规则收缩时,真正的分娩也就开始了。不过,每一位准妈妈的状况不同,如经产妇女就可能不是逐渐缩短间歇时间,而会立刻由不规则状态进入5分钟的短暂间歇,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分娩状态,这是必须注意之处。

阵痛发作,子宫肌肉便会僵硬,抚摸腹部即可感觉,在子宫反复收缩下,子宫会向下降落,子宫颈口张开,以便胎儿易于通过。

随着分娩进行,间歇会逐渐缩短、阵痛会逐渐变强变长,最后间歇和阵痛时间约1分钟,反复交替,此时加上腹压的辅助,不久婴儿即可诞生。

②腹压(用力)。利用腹壁肌肉和横膈膜收缩,增加腹部压力就称腹压,而这种压力也可用于子宫,以帮助分娩。

腹压就是普通称的用力,是在意识状态下进行,但分娩进行至胎儿头部下降到压迫直肠时,便会像解大便一般地动作,自然地使出劲来。

尤其在胎儿即将出生时,随着阵痛发作的反射性用力,更是准妈妈难以自我控制的,这称为共压阵痛。

若无腹压也可能分娩,可是一般准妈妈必须靠阵痛和腹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尤其是在分娩后期,腹压可发挥极大的功用,所以善于用力与否,对分娩的进行具有极大的影响。

随意出力不但无法挤出胎儿,准妈妈反而容易感觉疲倦,所以配合阵痛的发作,适当的出力便显得非常重要。

出力的方法应在怀孕进入36~37周时开始练习,每日1~2次。但是应该注意不可太过用力,不然可能有早产的危险。

分娩所需要的时间

以自然分娩的情形来说,虽然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但一般初产需14~16小时,经产需7~8小时。

子宫口开始扩张时,就是分娩的开始,但由于无法确实掌握子宫开始扩张的时刻,所以一般都以准妈妈感觉子宫开始有规则地收缩时,作为分娩的开始。

另一方面,分娩结束是以胎盘排出为标志的。在正常分娩情况下,胎盘会在婴儿出生后20~30分钟内排出。

为了方便叙述,特将整个过程分为下列三个时期:

①第一期:从子宫口开始扩张到子宫口全开(子宫口开到可让胎儿头部通过的大小,直径约10厘米)的时期。初产需12小时,经产约需6小时。

②第二期:胎儿出生的时期。初产需2~4小时,经产约需1小时。

③第三期:从胎儿出生到胎盘排出的时期。初产与经产都需20分钟左右。

第一期的情形

(1)母体的变化

子宫收缩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而收缩时间却增长。原本是每隔20分钟约收缩10秒,慢慢变成每隔20分钟收缩20秒,每隔15分钟收缩30秒,每隔10分钟收缩40秒,每隔5分钟收缩50秒。

在分娩的过程中,第一期所花的时间最长,但这是自然生产所必须花费的时间,所以不必惊慌,应以无比的耐心度过这段时间。

子宫口完全张开时,孕妇可以感觉到胎儿头部的下降,此时,带血、浓稠的分泌物会不断地流出来。

当子宫收缩增强时,颈管部就会逐渐向上滑,不久,这个被称为“颈管部”的部分就会消失。到最后,子宫口也会扩张到直径约10厘米的大小。

子宫口的开法,初产与经产有些不同。初产时,首先颈管部会向上滑,然后子宫口才张开,分成两个阶段。经产时,则是两种变化同时进行。这也就是初产与经产在第一期所花时间差距颇大的原因所在。

卵膜除了子宫口的部分外,其余都附着在子宫壁上,所以当子宫口开始扩张时,卵膜的下端(子宫口周围的部分)会从子宫壁一点一点地剥落(这时的出血就是生产的征兆)。如此一来,这个部分就会像气球般地容易膨胀,于是因子宫收缩而寻求出路的羊水会积存在这个部分,形成胎胞。不久,胎胞因逐渐变大,无法承受子宫收缩及阴道的压力而破裂,羊水流出,这就是所谓的“破水”。但如果卵膜厚且抵抗力强,就不容易破裂,相反的,如果卵膜薄弱,就可能提前破水。

(2)胎儿的姿势

初产与经产多少有些差异。若是初产的话,胎儿的头部多半已进入骨盆的入口。

由于骨盆的入口宽度最长,所以胎儿会配合这种情形,朝向左或右的正侧面前进。而胎儿的头部以上下为最长,所以胎儿在这种状态下,会把下颌贴近胸口,尽量缩小头部的范围,以便快速通过骨盆。

但是,骨盆的中央部分又是斜幅最宽的地方,胎儿头部最长的部分为配合骨盆最宽的角度,会由正侧面转为斜向姿势。

此时,脸部可以朝向前方,也可以朝向后方。但为了使重要的后头部避开骨盆背侧坚硬骨头的压迫,脸部自然会朝向后方。

也就是说,胎儿的脸一面由正侧面逐渐朝向母体的斜后方,一面下降到骨盆的中间。

另一方面,若是经产的话,即使子宫口已全开,在破水之前胎儿的头部仍不固定,通常在骨盆腔的上方摇晃。在破水的同时,才一口气通过骨盆腔,当然,此时胎儿的头部仍会有规律地一面转动,一面下降。

胎儿的头骨是由几片骨头组合成的,由于其接合处尚属钙化阶段,仍未固定。所以开始分娩时,头骨会自然重叠,使头部成为细长的形状,好让头部能顺利地通过骨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