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病从口中入
2122200000037

第37章 寓医于食:吃对食物防疾病

人吃五谷杂粮,岂能无病。身体有了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调养。药与食同出一源,食物疗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实用可靠,因而备受现代人所青睐。当人们充分了解饮食防病治病的奥秘,就可以既饱了”口福“,又调理了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1.饮食是中国中医药之源

中华民族的祖先为了生存,尝百草、吃野果,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发展和创造了”医食同源,药食同用“

和”寓医于食“的营养学理论。中国人民在与自然界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许多食物具有药性,”食用,食养(食补)、食疗(食治)、食忌(食禁)“,自古以来就作为传统营养学遵循的重要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就已设有负责饮食营养管理的专职人员--”食医“,负责掌管调配周天子”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食医“从事的工作与现代临床营养医生类似,这是迄今为止已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实践。

《周礼·天官篇》中记载,周代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系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四类,并明确指出以”食医“为先。”疾医“即内利医生,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即外科医生,则”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显而易见,在当时已形成了成熟的食疗原则。

至春秋战国时,中医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中就有”食饮有节,谨和五味“的至理名言,文中”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等句,指出保持健康不能仅仅依靠药物,必须密切配合饮食调理。当时的名医扁鹊也认为,饮食调理是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指出:”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唐代孙思邈在他所着《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已设有”食治“专篇,收载有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食物,总计154种,并对日常食物从医药学观点进行了详细解说,至此食疗已成为专门的学科。孙思邈还强调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提出”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临床治疗原则,认为医生”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

药与食同出一源。在生活实践中,人类体会到许多食物还和防病、治病有着不解之缘。中华民族创造的”食物疗法“在世界医药学领域内,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实用可靠而备受青睐。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人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加深,医学界注意到许多疾病确实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调理,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当前风靡欧洲的”自然医学“就是很好的例证,而且世界医学界公认:医疗、营养、护理是临床治疗的三大环节!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积累了世代相传的利用膳食保健的丰富经验。

使用食疗的方法强健体魄、抗衰老、延年益寿,这一运用膳食防治疾病的生活内容不仅使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同时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

重温上述中医这种在整体功能意义上用食物治病、将食物视为天然药物的思想,体会其深刻的哲理和科学内涵,感受深刻。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饮食是中医药之源。

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一向认为”医食同源“, ”医“与”食“的起源是一致的,二者不可分开。

2.”医食同源,药食同用“

自古以来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包括蔬菜、谷物、肉类在内的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人体的营养平衡,同时利用食物具有的药效调整人体健康。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观点,食物的客观效果与中药药物有相似之处,历代本草等古籍文献也记载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如《本草纲目》收集了1898种天然药物,其中食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详细记述了其性质、药效、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和用法。

《本草纲目》在江户时代早期传入日本,受其影响出版的《本朝食鉴》等,成为在日本普及医食同源思想的基础。

食品的保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奇妙的生物化学成分,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在不断证实上述论断,对包括蔬菜在内的上千种食物的系统研究发现,食物中含有许多种对机体有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因子。

迈进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追求健康的方式和手段乃至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虽然各种药物对很多疾病的防治已有相当的效果,但正如俗话所说,”是药三分毒“,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新的伤害,医源性的疾病不断增加。所以人们除了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预防保健的同时,对非药物自然疗法寄予了厚望,从而把对健康的追求推向了新的高度。

3.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西方公认的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曾说过:”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你的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这一论断同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寓医于食“的理论不谋而合。2000多年之后,当今世界营养学界也终于承认其所言不差:在2001年8月于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营养学学术会议--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上,经过热烈的讨论,同样得出了”食物是最好的药物“的科学结论。

10多年前在美国,有声望的医生很少会把食物和药物相提并沦,他们根本没想到要告诉病人,只要吃某些特定的食物就可以降低血压、治疗心脏病或预防癌症。这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抗生素等”神奇的化学药物“,大大地改变了美国人原本行医用药的方式。在20世纪中叶之前,天然疗法(包括药草和食物)仍与化学药物并列于《美国药典》之中,但到了1958年,这种饮食或生活习惯影响健康的观念却被斥为是”不科学的想法“.然而,由于化学合成药物对许多老年病、慢性病、疑难病几乎束手无策,因此所谓”非常规疗法“在美国民间盛行,为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1992年召开了第一次”非常规医学会议“,并下设了”非常规医学办公室“,中医药是其开发重点之一。1994年10月2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其中明确了中草药、植物以及与其相关的健康产品,可以作为食品的补充进入美国市场。由于现代医学越来越受到了仪器公司和制药公司的控制,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连发达国家也感到困难重重。美国政府颁布《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的背景在于--正是美国政府和医学界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中医食疗的巨大科学价值--饮食补充剂(特别是中草药)的应用,可以以极低的代价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大大降低医疗费用。所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减轻社会负担,减少医疗费用,采取了奖励非药物治疗,充分利用健康辅助食品的政策。而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医学界也深信,人类的许多疾病的确是由于营养不平衡造成的,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人们对具有食疗作用食物的兴趣将大大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将深入阐明食物的食疗功效。

受西方”药片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保健食品“并不具有食品的色、香、味、形等特征,充斥市场的都是形形色色的药丸、胶囊、口服液等。我国着名食品专家张学元教授在世时曾对现有”保健食品“的状况表示忧虑。据报载,国内2004年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整体下滑了25%.中国保健食品产业滑坡,难道是保健食品真的不行了吗?应当看到,我国几千年的食疗和养生保健传统,对发展保健食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西方保健食品是依附于现代医学产生的,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所开发的一些营养补充剂、化学合成物之类的保健品,囿于西方医学的局限性,远不能同源远流长的中国养生保健和传统食疗相提并论。中国古代医学家治病原则是先用食疗,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中医传统科学理念坚信药食同源,药品和食品密不可分,这是中华民族医药极具特色的悠久传统。众所周知,天然药物或食物的治疗或食疗机制是其整体功能的全面体现。以可治疗多种疾病的、我国最早的保健食品蜂王浆为例,日本科技人员曾研究其组成,他们用先进的分析手段,把蜂王浆的成分一一检测出来,试图人工合成蜂王浆,但最终未能成功。于是他们猜测蜂王浆中可能有一种至今未被认识的物质,或”王浆的功能也可能是来自王浆内种种已知物质的巧妙地配合“.其实,任何一种食物的食疗作用就是有关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协同作用,这正是中华民族食疗方法的科学精华所在!这绝非西方营养学界所描述的一种或几种功能因子所能代替和诠释的。

当前世界回归自然之风劲吹,以食代药,用食品防病治病的思想已受到西方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营养药理学“已形成新的学科,立足我国广阔的食品资源,依附于古老的中医药学,也使得中国的食疗备受青睐。可以预言,一旦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堂堂正正地同几千年的食疗传统结合起来,它必将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独特的医疗保健理念和神奇的效果震惊世界。

食物和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食物每人每天都要吃,较药物与人们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我国历代医学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古代医者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在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确实先以食疗,后以药疗。只有食疗不能取效时,才以药疗。古时人们称道能用食物治疗的医生为”上工“.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失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遗疾者,可谓上工矣。“

4.饮食治疗疾病的奥秘

食物对人体不但具有滋养、强化保健作用,而且有的对某些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多年的经验证明,食物的功用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预防疾病

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它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而且还可作为疾病后期维持治疗的有效手段,防止疾病的复发。如淡菜含丰富的碘、钙、磷、铁,可用来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肾虚及妇科崩漏等疾病;百合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维生素B1和B2、泛酸、维生素C及β-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还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经常服用,可预防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神经衰弱、肺痈等多种疾病。食物预防疾病可不受疗程限制,便于长期服食,因而其功效也常常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

(2)辅助治疗急性病

中医长期临床经验表明,很多食物对于各种急性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功效。如樱桃、香蕉均有一定的止痢作用;大蒜对治疗疟疾、感冒、心腹、痛冷均有一定功效;生姜可辅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等。食物治疗也可单独使用,效果也很好。

(3)治疗慢性病及病后调理

慢性病患者,由于抗病能力较低、体质较弱,常常不能速愈。用药物治疗一般均有一定副作用,效果不能达到完好。按慢性调理,往往会取得良好的疗效。如糖尿病患者,宜经常食用胡萝卜以降低血糖;又如山楂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和强心作用,因而长期食用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效果良好。

病愈后,中医认为身体邪气已祛,元气未复,或者余邪未净,正气已伤,因而身体各种机能减退,胃肠功能下降,此时用食疗法调整胃气,恢复元气,消邪扶正,颇为适宜。例如,退烧后口渴,宜用生芦根、甘蔗熬粥以解之;再如消化不良、积食,可服用鸭肫末解之。

(4)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经现代药理研究,山药、首乌、核桃、百合、人参、枸杞、芝麻、枣、鹿茸等均有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而常食五谷杂粮更是使人体养分平衡,提高免疫能力的简单实用食疗方法。如粳米熬粥是健脾胃、培养中气的良药,古人称之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更有《医药六书》誉之为”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5)养颜美容

现代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外在症状的调养与防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中医食疗学的研究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众多实用食疗方法。

如减肥防肥宜常食用荷叶粥、加味红小豆粥等,经常饮用雪梨汁治疗面部痤疮(粉刺);用胡桃豆浆或猪肾粥等治疗面部黄褐斑等。

总之,食疗具有全面、安全、疗效好而无副作用之优点,已愈来愈受到现代人的欢迎和重视。

5.饮食有方,身体健康

”民以食为天“,人每天都离不开饮食。有的人吃得好,吃得香,身体健康,长寿;有的人却吃得烦恼,吃出问题,吃出病来,甚至危及生命。为什么人在饮食问题上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懂不懂得吃。人一出生就需要饮食,就会饮食,但并不说明懂得饮食。时下,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不少人,大肆吃喝,但这并不说明懂得饮食。当今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真正懂得饮食,即饮食是否有方,关键在于看是否科学地饮食,身体是否健康,长寿。

饮食有方,就是讲究科学饮食。科学的饮食,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有科学的饮食观念,正确处理好饮食的各种功能关系,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食物配置,文明的饮食消费和科学的饮食行为。

现时,有不少青少年尤其是青壮年人往往因为自己身体好,精力旺盛,什么也不在乎,生活没有规律,对于饮食,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顿,早餐不吃,午餐、晚餐乱吃,夜餐暴吃,吃不定时,也不定量,对食物不注意营养和合理的调配,喜欢的多吃,不喜欢的不吃,这对身体健康和寿命是极其有害的。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也适用于一个人的饮食与身体健康方面。”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这句古人的至理名言是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的。食为生存,重在养生。对于少年、青壮年人来说,不应等到有了病再去治疗,而应防患于未然。从年少开始养成科学、合理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以利身体健康、长寿。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科学而合理的饮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资血气“,不恰当的饮食则可以致病,因此不少名医认为,高明的医生能以食平疗病疾,使人延年益寿。

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便能”度百岁而去“;而”以妄为常“,”起居无节“,则必然”半百而衰“.饮食对每一个人来说,非常需要又十分重要。饮食得当、合理,则能养身治病,健康长寿,饮食不当,却会使人伤身生病,缩短寿命。古今中外,长寿老人无不与其饮食合理、得当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