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病从口中入
2122200000033

第33章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秘诀。一个人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常常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健康素质,并影响着别人对他的评价。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就是送给自己一笔取之不尽的健康财富。

1.养成不偏嗜五味的习惯

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中医学主张饮食的五味要配合得当--五味调和,相得益彰。否则,就会使五味中某一味的作用过偏。日常膳食中,甘、酸、苦、辛、咸五味调配得当,可增进食欲,有益健康,反之则有弊端。如甜食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和解毒功能,但甜食过多易影响食欲;酸味健脾开胃、可增加食欲,而且可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但过食酸味却会使消化功能紊乱;苦味可除湿、利尿,且对调节肝、肾功能有益,但苦味过浓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辛辣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然而过贪辛辣对眼疾、口腔炎及痔疮、便秘等不利。

《黄帝内经》非常重视摄食食物中五味的调和,反对五味偏嗜。《素问·五脏生成论》中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血液不畅)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皮肤不润泽)而毛拔(毛发脱落);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指甲干枯);多食酸,则肉胝肘(变硬皱缩)而唇揭(口唇掀起);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中医学五味调和的观点是非常科学的,以饮食中最常用的咸味剂--食盐为例,中医一贯强调食盐不可过量。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意思就是如果咸味吃得太多,会发生骨骼受伤,肌肉萎缩、心气抑郁的现象。现代医学证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肝硬化、中风及肾脏病的增加与吃食盐过量均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理论主张”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育天命“,意思是说,注意饮食五味的调和,就能使骨骼正直、筋脉柔和、气血流通、毛孔固密,这样人体的健康方可得到保证,体格才能强壮。

2.养成饮淡茶的习惯

如今,可喝之物实在太多了,究竟喝什么好呢?

”喝尽饮料千种,还是饮茶最佳“,这是人们的结论。有人嗜喝咖啡,并上了瘾,现在知道,咖啡中的咖啡因有成瘾性,有利也有弊。在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茶中,唯有茶最有益无害,被认为是最佳饮料。

那么,究竟是喝白开水好,还是饮茶好?目前的共识是:晨起后、睡前饮水时刻最好喝白开水,另两个”最佳饮水时间“以及其他的任何时间则可饮茶,但饮茶需注意饮淡茶,而不是浓茶,若形成习惯,在淡浓之间便分出好坏,即饮淡茶是好习惯,喝浓茶则是坏习惯。浓茶可干扰生物钟的正常运转,对健康反有害。总之,对有饮嗜者,淡茶为好,无嗜者则白开水最佳,饮料偶一为之也未尝不可,但不应常喝,更不能成习。

3.每日晨起饮一杯水

前面已提到水对中老年的重要性,旨在提醒大家注意,中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的因素,本身存在代谢减慢问题,如果缺水则更进一步影响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同时中老年人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存在肥胖、高血脂、高胆固、高血液黏稠综合征等问题,而且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便秘、泌尿道结石等病的情况也居多。

这些情况的存在也与缺水有关,有人做过调查,大多数中老年人存在慢性缺水。

生理学家证实,人过中年内分泌功能降低,人对缺水口渴的敏感性降低,同时慢性缺水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使中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使血液黏稠度在不知不觉中增高,从而导致机体各个功能脏器的血流减慢,缺血致氧受到损害,最常见的中老年多发病如脑血栓主要与慢性缺水有关。

因此医学专家特别强调中老年人有意识地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喝适量的水,最好养成起床喝一杯白开水的习惯,对健康意义重大。

早晨饮一杯水可清理肠胃,补充肠道水分,防止便秘和治疗便秘。

早晨饮水一杯可稀释血液。水是速效稀释剂,一夜沉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用水,都是血液变稠的相关因素。早晨饮水一杯稀释血液的效果最好,是科学饮水掌握时间的最佳时机,早晨饮水一杯对防治血液黏稠而引起的高血脂、高血压、泌尿系结石、脑梗塞等病作用明显。

为什么不主张睡前饮水呢?大多数中老年人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睡前饮水由于排尿次数增多影响睡眠,同时由于睡眠时水液流通不充分,易积于面部,次日晨起后,可出现眼皮及颜面水肿情况,所以中老年人上床前不要喝水较为适宜,或少量饮水。

早晨饮水应注意以20~25摄氏度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不宜饮用盐水,而且应该注意贵在坚持,这样定会大有益处。

4.养成慢食的习惯

细嚼慢咽自古就被人们所推崇。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细嚼抗衰防癌近年来发现,细嚼慢咽,有助于抗衰防癌。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唾液中含有一种激素有延缓衰老、保持年轻的功效。由于它大部分是从一对大的唾液腺--腮腺分泌的,故称之为”腮腺激素“.此激素具有强化肌肉、器官的作用,能够增强血管的弹性,保持骨骼、牙齿和结缔组织的活力。但人到了30岁以后,分泌此激素的腮腺便逐渐退化萎缩,从而使腮腺激素的分泌量逐渐减少,这也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保持腮腺激素的分泌,就必须设法延缓腮腺的萎缩,最有效的延缓办法便是经常细嚼慢咽,以刺激腮腺的功能,从而使腮腺激素得以继续不断地分泌。这不用打针吃药,也不用花钱买补药、保健品,只要坚持细嚼慢咽,养成慢食习惯即可,所以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抗衰延寿和保持消化功能长盛不衰的措施。

(2)细嚼防病防亚健康细嚼慢咽可起明显的”防病“”纠亚“

(纠正亚健康)的作用。咀嚼可增强大脑皮层的活力和功能,在咀嚼过程中,牙周组织丰富的神经末梢受到的刺激可反馈到皮层,一天上万次的咀嚼对大脑是频频的、适度的良性刺激。

咀嚼还可有效地增强眼睛的活动和功能,使视力不衰。细嚼慢咽还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体内糖的代谢,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但必须频繁地咀嚼才可有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人的饮食观都是”食不厌精“,食物加工再加工,愈来愈精细,致使咀嚼的运动量大大减少,在此情况下,若再不注意细嚼慢咽以增加咀嚼运动量,更不利牙周组织的生理性刺激,从而导致牙齿和颌骨出现功能性萎缩,显着削弱了抗龋能力,而龋齿可作为感染灶而引起长期原因不明的低热、肾小球炎、关节炎、心肌炎及肝功损害等。老年痴呆的病因之一也在于咀嚼不力。疾病是由亚健康状态发展而来的,若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习惯,便可防止一些亚健康症状的出现,从而使疾病难以形成。

(3)慢食防胖美容肥胖不但决定于吃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怎样吃。”慢食减肥“是最有效、最无副作用的减肥方法。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紧迫,但食不可催,”吃不言“的古训也要改变(应为其正名)。目前认为边吃边谈有许多好处,减少心头压力、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还可使精神愉快,大脑食物中枢得以充分兴奋,促进包括唾液在内的各种消化液的分泌,使胃肠处于从容消化吸收食物的最佳状态。

5.养成杂食的习惯

如今生活水平显着提高,鸡鱼肉蛋等膳食”硬件“基本不成问题,关键在于”软件“--营养科学知识的建立。就目前所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营养学家将它们概括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水和纤维素(膳食纤维)。又发现,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因此,合理的膳食必须由各种食物相互搭配,共同组成,发挥其互补作用,才可达到”均衡膳食“,这是人类必须杂食的理论基础,杂食首先要树立”杂食观念“.

五谷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也是我国膳食的主要热能来源,可为人体提供80%的热能。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禽、蛋、鱼、奶、水产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奶中的蛋白质80%为高质量的酪蛋白,并含有全部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充足的钙。豆类及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蔬果品种繁多且营养各异,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动植物油,各种食用糖和酒类,纯热能食物,主要提供热能,各类食品应按需适量摄取。应注意不宜食用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纯热能食物,保持我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能来源以粮食为主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要注意在各类食物中尽可能地选择不同食物品种,以达到食物互补、食物多样化和营养素供给平衡的目的。特别是蔬菜应多选用一些绿色或其他深色蔬菜,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胡萝卜素和矿物质,还要注意粗细粮搭配,摄取足够的纤维素。

6.养成愉快进食的习惯

饮食前如果心情抑郁,往往会引发各种疾病,如消化不良结石等。所以,饮食专家提倡,饮食前要心情愉快。

(1)饮食的心理卫生饮食的心理卫生包括人们在饮食前、后和进食中的思维、心情、眼、耳、口和脑的活动是否科学、符合医学卫生要求,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饮食的营养价值,影响人们对食物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进餐前后的心情忧郁、焦虑或边吃饭边看书、阅读报纸、看电视、听收录机,或不断地思考问题,吃饭时生气或吵架;吃饭所处环境卫生不好或有强烈的噪声、吵闹与不舒服的灯光都不合乎饮食的心理卫生。原因是人体对食物的消化靠口腔和胃肠的活动。消化器官的活动包括消化液的分泌和脏器的蠕动等。这些活动都受大脑的支配和调节。胃液的分泌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食物还未进入口腔之前,由于神经系统的活动,引起消化液的大量分泌,这样就为消化食物作好了准备。如果边吃饭边考虑问题,就会使这种分泌活动减弱,也必然会影响消化过程的正常进行。第二个阶段是食物进入胃肠后,与胃肠壁接触引起消化液的分泌。

良好的食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而食欲的产生又和心理卫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进食时注意力分散或急促进食,结果不仅”食不知其味“,而且日子久了食欲就会减退。因此,除了合理的选择食物,保证身体获得应有的营养外,还必须讲究饮食的心理卫生,进餐时能有一个良好的舒适环境,使食物能很好地被身体消化和吸收。

(2)精神、情绪与饮食当人们心情愉快地步入美丽、整洁和明亮的餐厅,听到悦耳的音乐,闻到佳肴的香味,看到营养可口的食物,必定会食欲大增,从而引起消化系统的分泌和运动,激发消化能力的提高。反之,如果在饮食或用餐前受到某种强烈的或不愉快的刺激,带着恼怒、恐惧、烦闷或者紧张的情绪进餐,则会口干舌燥,食不甘味,对食物消化起到不良的影响。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产生,是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控制的。在大脑皮层下的神经可以分成两个解剖系统,即体躯神经和自主神经。体躯神经的功能是使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各种外界刺激,通过体躯神经系统中的特殊受体所感觉,进而引起相适应的反应;自主神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一般是与受体的强烈刺激相联系的;而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般是与协调正常活动相联系的。当因受体受到强烈刺激而产生恼怒、恐惧、烦闷或紧张情绪时,即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动员大量血液到达骨骼肌等周围组织,而胃肠道的血液则相应地大为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唾液分泌一般减缓,口干舌燥,消化系统腺体的分泌受到抑制,胃肠道的各种括约肌收缩,整个消化道的蠕动也受到抑制,结果降低了消化能力。而在正常情况下,尤其是在心情愉快、情绪舒缓时,食物刺激受体,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道供血充足,蠕动正常,消化液分泌旺盛,大大提高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因此,在进餐时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保持良好、安静的饮食、就餐环境,避免噪声、嘈杂和各种干扰,尽可能与工作场所分隔开;饮食、用餐时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激烈争论问题或谈论伤感情的事情;在饮食、用餐前遇到强烈刺激而引起情绪激动时,应稍休息,待情绪舒缓下来再行饮食、进餐;对正在哭闹的小孩,不要强迫其立即膳食,更不要在餐桌上训斥小孩或吵闹;不要一边进餐,一边看电视尤其不要观看紧张打斗、惊险恐怖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