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病从口中入
2122200000019

第19章 把握食物食性,滋补强身(1)

不同食物各有不同的食性特点,对人体健康也各有着不同的功效。根据食性有选择地进食,是营养科学的要求之一。只有掌握食性,平衡组合,才能有益于健康。中医理论常说的滋阴补阳,补血补气,就是要求人们根据食物的不同食性,针对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等具体情况,分别食用相对应的食品,以达到滋补强身的目的。

1.食补的基本原则

(1)合理调配

食物的营养成分、特性和功能各具特点,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因此,必须把不同的食物科学地搭配起来,才能满足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维持人体的营养平衡。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道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些论述全面概括了粮谷、肉类、蔬菜、果品等几个方面是饮食的主要内容,只有相互配合食用,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对人体补精益气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应根据需要,兼而取之,不可偏食,此所谓“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现代营养学则把食物分成主食和副食两大类。主食主要供给人体热能,而副食如肉类、蛋类、奶类、鱼类、海产类、豆类和蔬菜类等,能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磷脂、维生素、钙及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主食和副食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互为补充,共同为人体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另外主食之间、副食之间的营养成分也有所差别,各有侧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但主副食之间要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同时也不能长期以一种粮食作为主食,或几种肉类、蔬菜作为副食,应当粗、细粮之间,各种副食之间互相兼顾。一方面可以谓节口味,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体维持健康、平衡的营养需要。

(2)注意五脏、五味调和

与自然界万事万物一样,食物也有与“五脏”相对应的规律,即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正如《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说:“天食人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具体讲就是“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多吃酸性食物可以补肝,多吃苦性食物可以补心,多吃甘甜食物可以补脾,依此类推。同时,也可以根据五行生克变化的规律,进行食补(见下)。五行、五脏、五味的生克关系如下:

①五行

相生:木→火→土→金→水→木。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火→金→木→土→水→火。即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②五脏

相生:肝→心→脾→肺→肾→肝。

相克:心→肺→肝→脾→肾→心。

③五味

相生:酸→苦→甘→辛→咸→酸。

相克:苦→辛→酸→甘→咸→苦。

中医认为,食物的味道不同,其对于人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故选择食物应注煮五味平衡,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

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明确指明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五味调和是指食物味道的浓、淡以及不同味道之间的搭配要适宜,不要不足或偏亢,以免伤及人体脏腑。

(3)应时调节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与季节变化相对应的风、火、湿、燥、寒各有其特点,因此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人们应当在不同的季节合理选择调配不同的食补。

春天气候温暖,风气当令,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春天人体之阳气初升,此时应养阳。在饮食上要适当选择一些能助阳的食品,如葱、荽、豉等,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在饮食品种上宜清淡,多吃新鲜时令的蔬菜和水果,如荠菜、苹果,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火气当令,火生苦,苦生心。由于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所以容易损伤人体阴津,此时宜食用偏于寒、凉食物,如绿豆等。另外,由于夏季多湿,容易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黄花菜等。

秋季气温凉爽,燥气当令,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由于气候干燥,应注意少食用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宜食用芝麻、蜂蜜、枇杷、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当令,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由于气候寒冷,要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牛、羊肉等。

(4)因人而异

因人们的年龄、体质、职业不同,滋补饮食也应有所差别。

人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所以对饮食的要求也应各有侧重。婴幼儿,应吃各种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软、烂、细的食物。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必须全面、合理地摄取各种营养,并特别注意蛋白质和热能的补充,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老年人则须保证钙、铁、锌等矿物质以及蛋白质的补充。只有根据人体各个阶段的生理变化,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才能保证机体生理的需要,使得食物进补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不同体质的人,饮食也应因人而异。阴虚之人应多食补阴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蔬菜、水果、鱼类等清淡食物;阳虚之人应多食温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气虚者应食人参、山药、大枣等补气之物;血虚者应食荔枝、黑木耳、甲鱼、羊肝等;阳盛者宜食水果、蔬菜、苦瓜,忌食牛羊狗肉、酒等辛热之物。

饮食还应随职业不同而调整。脑力劳动者平常应适当吃些健脑补脑的食品,如核桃、芝麻、黄花菜、蜂蜜、花生、豆制品、松子、栗子等。重体力劳动者应当多吃一些具有补肾、强筋健骨作用的食品,如肉类、蛋奶类,以保证身体足够的能量,弥补过多的能量消耗。

另外,对于病人来说,不同的疾病也应当在平时日常饮食中多加注意,有所禁忌,如果饮食不当,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其意思是说:

辛味食物多有行气、散气作用,素体气虚的人不可多吃;咸味食物多有活血作用,血虚病人不宜多吃咸味食物。

所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食物,对于病人来说尤为重要,选择得当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芹菜、番茄、花生、玉米、香蕉、苹果、糖、海带等;便秘患者宜多吃香蕉、无花果、韭菜、苹果、蜂蜜、番薯等;糖尿病患者宜多吃菠菜、糯米、芹菜等;湿热腹泻患者宜多吃苦瓜、黄瓜、绿豆等;肥胖患者宜多吃黄瓜、冬瓜等;小便不利患者宜多吃鲤鱼、葱、冬瓜、菠菜、黄瓜等。

2.食补的主要方法

食补的方法主要有补气益脾法、补血滋阴法、补肾益精法和益胃生津法等。

(1)补气益脾法

补气益脾法是补气法与健脾法的合称。补气法具有补肺气、益脾气、增强脏腑功能、强壮体质等作用,适用于气虚体质者和气虚症病人;益脾法具有健脾除湿、益气升陷等功能,适用于脾虚体弱或表现为脾虚症的病人。

①补益肺气法

选用补益肺气的食物,或补益肺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用以治疗肺气虚症的方法。如选用大枣、饴糖、蜂蜜、鸡肉和人参、党参、黄芪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肺虚气弱,喘息短气,语声低怯,易感冒或汗出等症。

②补益脾气法

选用补益脾气的食物,或补益脾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用以治疗脾虚症的方法。如选用糯米、大枣、猪肝、鸡肉、鹌鹑和党参、白术、山药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脾虚,精神困顿,四肢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③健脾除湿法

选用健脾除湿的食物,或健脾除湿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脾虚湿困等症的方法。如选用莲子、芡实、薏苡仁、赤小豆、扁豆、茯苓、白术和鲫鱼、鳝鱼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脾虚水湿不运,面浮身重,四肢肿胀,肠鸣、腹泻等症。

④益气升陷法

选用补益元气的食物,或补气升阳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气虚下陷症的方法。如选用鸡肉、羊肉、鸽肉、鲫鱼、大枣制成饮食,治疗气不摄血症的方法,称为益气摄血法。如选用花生、大枣、龙眼肉、鳝鱼、墨鱼和黄芪、三七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气不摄血的吐血、便血、齿衄、肌衄、崩漏等症。

(2)补血滋阴法

补血滋阴法是补血法与滋阴法的合称。补血法具有增强机体生血功能,补充血液不足和补心养肝、濡养身体等作用,适用于营血生化不足,久病血虚及各种失血后之血虚症;滋阴法具有滋补阴液、濡养筋骨、涵敛阳气等功能,适用于阴虚体质或热病久病后阴液不足的病人。

①益气生血法

选用具有益气生血的食物,或补气养血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气血亏虚症。如选用胡萝卜、菠菜、花生、大枣、龙眼肉、鸡肉、猪肝、羊肉和黄芪、当归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爪甲无华、眩晕心悸等症。

②补血养心法

选用补血养心安神的食物,或具有补血养心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血不养心症的方法。如选用龙眼肉、荔枝、大枣、葡萄、猪心、鸡肉和人参、当归、酸枣仁、茯苓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症。

③补血养肝法

选用补血养肝的食物,或补血养肝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肝血不足症的方法。如选用胡萝卜、菠菜、猪肝、鸡肝和枸杞、桑椹、何首乌、当归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肝血亏虚,视物昏花,眩晕,惊醒,手足麻木等症。

④滋阴熄风法

选用滋养肝阴、平肝熄风的食物,或滋阴熄风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阴虚风动症。如选用桑椹、黑豆、鳖肉、牡蛎肉、鸡子黄和龟板、鳖甲、白芍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肝阴不足,虚风内动的手足蠕动,筋脉拘急,头目眩晕等症。

⑤滋阴清热法

选用滋阴清热的食物,或滋阴清热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阴虚阳盛症的方法。如选用梨、藕、龟肉、鳖肉、牛乳、鸡子黄和生地黄、龟板、枸杞、桑椹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阴虚火旺之五心烦热,骨蒸盗汗,潮热颧红等症。

(3)补肾益精法

补肾益精法具有补肾气、充元阳、填精髓、强筋骨等功能,适用于肾气不足,精髓亏虚所致发育迟缓、早衰等症。

①补肾滋阴法

选用补肾滋阴的食物,或补肾滋阴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肾阴不足、精血亏虚症的方法。如选用芝麻、黑豆、枸杞、桑椹、牛乳、猪肾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肾虚亏损之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消渴等症。

②温补肾气法

选用温补肾气的食物,或温补肾气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肾气虚弱症的方法。如选用胡桃仁、栗子、韭菜、豇豆、狗内、麻雀肉和肉苁蓉、淫羊藿、附子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清长等症。

选用填精补髓的食物,或补肾益精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精髓不足症的方法。如选用芝麻、黑豆、龟肉、海参、淡菜、猪脊髓、羊脊髓和肉苁蓉、鹿茸、枸杞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肾精亏虚之腰膝酸痛,足膝痿软,须发早白,虚羸少气,发育迟缓等症。

(4)益胃生津法

益胃生津法是益胃生津法与润燥生津法的合称。益胃生津法具有益胃阴、生津液的功能,适用于津液不足之消渴口干,便秘等症;润燥生津法具有润肺燥、生津液的功能,适用于肺燥津伤,咳嗽咽干等症。

①益胃生津法

选用养胃阴、生津液的食物,或益胃生津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胃阴虚亏或津枯肠燥的方法。如选用梨、甘蔗、荸荠、藕、牛乳、芝麻、蜂蜜和麦冬、石斛等,分别制作而成。

常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口燥,咽干,大便燥结等症。

②润燥生津法

选用润燥生津、滋养肺阴的食物,或清燥润肺的中药与食物配伍,经烹调加工制成饮食,治疗阴虚肺燥症的方法。如选用梨、百合、藕、荸荠、柿子、枇杷、蜂蜜、冰糖、猪肺、牛乳和沙参、麦冬等,分别制作而成。常用于肺燥阴伤之鼻干,咽喉干痛,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以及肌肤干燥等症。

3.食补的若干禁忌

食补能祛病补虚,强健身体,延缓衰老,但是进补方法使用不当或过分滋补,则效果适得其反,反而会为补所误。以下为进补八忌,进补时应当注意,才能使食补起到真正的效果,避免滋补偏颇的危害。

(1)禁忌蛮补或无虚进补

必须根据体质辩证进补,当补而不补,虚则更虚;不当补而补,同样有害。因此,进补不当,就可能导致气血阴阳失调,引发百病。

(2)禁忌喜补恶泻

有些人听到补药感觉就好了,反之,则满是不舒,这是“喜补恶泻”的错误心理。进补时应充分了解滋补食药的适应症,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合理使用,才能达到“补半功倍”的效果。如补阳药,性多温燥,易助火伤阴,阴虚火旺者忌用。补气药性多味甘,能壅滞中气,中焦满闷者,不宜服之。补阴药与补血药,性多黏滞,妨碍运化,湿阻中焦,脘腹胀满,食少便秘者应慎用。

(3)禁忌过早使用

应用补益食物必须掌握时机,感冒初起、急性病发病初期及高热病患者忌用补益食物。过早使用滋补食物,会有“闭门留寇”之弊。

现代药理也证实,某些滋补食物有收敛、止汗、止泻或抗利尿作用,使用不当,就不利于病邪(感染因子、毒素)从大小便排出或发汗而解。即便在正气已虚、邪气末尽的后期,也要掌握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分清主次,适当地与祛邪药配伍。

(4)禁忌虚不受补

脾胃功能虚弱的人吃了滋补食物,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因此先要调理好脾胃,才能正常消化和吸收。而阴虚者更不可一味温补,应以滋养阴液为主。大病初愈,胃气初复,虚不受补者,当以开胃和中为主,兼以清淡平补之品缓缓调理,切忌大剂量进补之物导致胃呆气滞、中焦痞满之患。此外,进补时不要食滋腻肥厚、生冷、腥膻及过于辛辣、油炸食品,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

(5)禁忌昂贵进补

有些人认为,越贵重、价格越高的补品就越能补益身体。还有人说:“多吃补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这不符合科学。过量服用参茸类贵重补药,可引起脘腹闷胀、不思饮食等症状。如体质健壮者服用,或长期大量服用,会出现人参滥用综合征。因此,进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或根据自己体质情况正确选用补品。

(6)禁忌补不对症

虚症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症候,对症使用才能补益身体,如不分症候、症状,乱用补药,非但不能达到补益目的,有的还会闹出许多毛病来。另一种情况是道听途说,把没有滋补作用的药物,甚至是有毒的药物,当成养生保健之宝,长期服用,从而产生不良后果。以上情况都应该引以为戒。

(7)禁忌偏补

进补要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过偏进补往往会矫枉过正,引起其他疾病。如阳虚之症,应该用补阳药,但若过服或过久用温燥性强的补阳药材,阳虚症虽可消失,同时很可能造成气阴被劫,变成气阴两虚或阴虚火旺之症。

(8)禁忌唯补为是

进食补的同时,还应结合运动养生、保持精神愉快等多途径、多方法的养生手段,才能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4.把握食性,选择食物

(1)按食性抉择食物

①寒性食物

主要有苦瓜、苦菜、莲藕、蕹菜、番茄、茭白、蕨菜、紫菜、竹笋,冬瓜、黄瓜、瓠瓜、慈菇、荸荠、甘蔗、柿子、柚、甜瓜、香蕉、西瓜、桑葚、公英、马齿苋、田螺、蛏肉、猪肠、蟹、海带、海藻、淡豆豉、酱、食盐。

②热性食物

主要有鳟鱼、辣椒、花椒、芥子、肉桂。

③温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