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2120800000002

第2章 五段学习法:各学科学习的共同技巧(2)

上课的铃声一响,当你坐进教室,你就应迅速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利用从预备铃声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时间,你可以回忆与本节课衔接的老师讲过的上节课内容;你也可以回忆预习课文的思路和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一上课就回忆和思考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自然会很快进入角色。有经验的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切入课题,往往上课一开始便会启发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应顺着老师的思路,把自己带入课堂。许多会学习的学生很注意听课的开头和结尾,其中,注意开头就是使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

(3)全神贯注地听课

有的同学以为上课只要人进了教室,并且还做了课堂笔记,那就是参与课堂学习了。这实际上只是在外表形式上参与了课堂学习。少数同学人在课堂上或神情飘忽,东张西望;或者人虽端坐,却呆若木鸡,面部毫无表情;一些低年级的同学还可能上课做小动作、玩东西、讲话、传纸条、和邻座的同学挤眉弄眼、给老师或同学画肖像等等。这些都是最为典型的人在课堂而神不在课堂。试想,这样的听课状态如何能实现学习的高效率?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在注意某一事物时,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就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因而能对注意到的事物产生清晰和完整的反映。同时由于兴奋与抑制的相互作用,大脑皮层其他区域所受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因而会忽视同时存在的其他事物。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几个兴奋中心,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分心和走神。

同学们可能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牛顿在思考问题时把手表当鸡蛋放进了锅里,陈景润冥思苦想“哥德巴赫猜想”撞到树上还连声说“对不起”!这都是因为他们在思维活动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即专注)的缘故。专注是学习和思维活动中的一项优良品质,人只有在专注时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思维才能高度活跃、敏捷,有时甚至会产生灵感。因此,同学们在课堂上应排除一切干扰,克服一切不良习惯,全神贯注地听好每一节课。

(4)掌握课堂注意力的调换

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经常间歇地加强或减弱,这就是指注意力的稳定性。中学生的持续注意力一般在20分钟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大,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也在延长。根据注意力的这一特点,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一堂课内以几种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如讲授15分钟新课后,安排一定时间的讨论或进行随堂训练、或穿插一些演示实验操作、或在短暂的时间内以诙谐的语言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以避免出现听课疲劳状况,维持注意力的稳定性。同学们也应掌握这一规律,主动跟上教师课堂上对注意力调换的节奏。

有的同学不重视注意力的调换,往往一堂课下来觉得很累。也有的同学注意力调换以后,不能随着教师的节奏重新回到原来的学习中来,如教师已经停止实验操作开始讲授新课,而这些同学的注意力仍停留在已做完的实验上,或是仍停留在教师安排的某些有趣的课堂插曲上,即不能根据新的学习要求,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同注意力的稳定性一样,注意力的转移也是注意力的一项重要品质。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实践中应有意训练自己的注意力,以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5)做到听和讲同步

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度,教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前就已经拟定的。学生听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若不能当即提问解答,可以先放下(如在有关问题的笔记处打一“?”——存疑),继续听讲后面的问题。切忌死死纠缠着某一问题一个劲地往下想,结果中断了听课的连续性,造成一步掉队、步步跟不上,应使自己的听与教师的讲课同步。至于遗留的问题,可以在其后适当的时候课内提出,或在课后与老师、同学讨论求得解答,有的时候前面遗留的问题会在后面的听课中自动解决的。实践证明,听课时存疑,带着某些问题听课,会使后面的听课更专注、思维更深入和活跃,且往往能提出一些较为深刻的学习问题。

(6)勤做课堂笔记

听课只动用了听觉和视觉器官的功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活动区域是有分工的,大脑同时活动的区域越多,则大脑的积极性发挥就越充分。边听课边记笔记可调动大脑更多部位同时活动,有利于大脑功能的增强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可避免走神。但要注意,上课时仍以听和想为主,切忌不分主次的满堂记、满板记。假若记跟不上听和想的要求时,可将记留待课后再作整理,不要为了记而影响听和想。

有的同学课堂笔记做得很漂亮,一堂课的主要精力花在做笔记上,常常为了看不清黑板上的一个字或一段话或者笔记跟不上老师的口述速度,不断地去问周围的同学,甚至将别人的笔记本借过来抄。像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将课堂听和记本末倒置了,而且也影响了课堂秩序,干扰了教师的教和别人的学,是极不足取的。

(7)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如果一堂课是一场戏,那么课堂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这场戏中的一个角色,并且人人都应争唱主角。这里所说的参与,主要是指参与课堂的各种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争唱主角,主要是指大胆发言和参加课堂讨论。

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一个问题曾在课堂被老师提问过,即使当时答错,但往往在很长时间内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仍有清晰的印象。这是因为参与讨论时的思维活动比平常状态下要活跃得多,它调动了人体感知事物的多种分析器及其效应器的协调工作,因此在头脑中形成的刺激更强烈。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应争取参与讨论和发言,争取发言也就是争取到一次使知识强化的机会。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以这种积极的思维状态投身于课堂,试想自己的听课效率会不提高吗?

2.2700秒,秒秒必争

在学习过程中,听课是最重要的环节。而在听课之中,秒秒必争又是个核心问题必须力争做到。那么,怎样才能秒秒必争、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呢?

同学们学习,要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配合和促进,即靠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能力和学习动机、愿望、热情、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相互配合和促进。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学习效果=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上述两种因素必须协同发展,否则学习效果必然不佳。现就以上观点为基础,介绍几种秒秒必争的方法。

(1)要在单位时间内为完成自定的任务而奋斗

上小学时,同学们习惯于等着老师布置任务,老师叫干什么就做什么,自己还不会提出学习任务。这种心理状态,完全不符合中学的学习要求。作为中学生,面对那么多的课程、那么多的内容,要学会自己主动确定学习任务,这样才会跟上班,才能提高效率。效率问题的核心,是单位时间所做功的数量和质量。要秒秒必争,提高效率,就要善于随时向自己提出奋斗目标,培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搏精神。例如,学习英语主要靠实践,要多读、多听、多说、多译。课堂上时间有限,中学班级人数又多,不可能每人每堂课都有公开实践的机会,那怎么办呢?可以“见缝插针,自提任务”。在老师读、讲、说的时候,自己可默默地跟着读,模仿老师的语音和语调;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自己也默默地答。这样,就增加了动口的机会,充分利用了每一秒钟。再如,老师板书单词、句式时,自己可以利用这几十秒钟练习拼读和书写;老师对“主语”提问,自己便可以问:“如果对‘谓语’、‘状语’、‘宾语’、‘定语’又怎么提问呢?”只要有秒秒必争的精神,随时随地都有实践的机会。

(2)努力提高学习的反应速度

研究表明,人脑只被利用了10%~20%,潜力极大。如果用限时、定量严格要求自己,大脑一定可以极大地提高反应速度。大脑的活动规律是用则进、不用则退,就像人的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发达。一位老师对他所教班上的学生进行训练,经过一阶段训练后,速读速度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了每分钟600字以上。实践证明,只要严格要求自己并永不满足,大脑的反应速度一定会不断提高,青少年尤其如此。

(3)积极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要发挥潜能、提高效率,必须培养注意的集中和稳定,将全部精力投放到听课和学习之上。为此,就需要有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的,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去完成,这样容易使精力集中。另外,还要善于控制自己,排除干扰(噪声、疲劳、不必要的联想等因素),保证听课不走神,一旦走神马上批评自己。长此以往,一定能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4)要善于储存精力

秒秒必争需要充沛的精力做后盾,这就需要提高休息效果,这一点常被忽视。许多人都认为,谁不会休息呢?是的,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高效地休息——即在较少的时间里获得很好的休息效果。有的同学课后不休息,想抓紧时间做作业,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长此以往便会严重影响听课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地休息呢?课间、饭后要充分放松休息,眼保健操、课间操应认真做,课外要参加些体育活动,要有一定的运动量。这些活动,是对大脑最好的保养,同时也可为大脑储存精力。不会高效休息的人,难以持久地提高效率。

秒秒必争这一观点,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它与学习动机和毅力甚至与同学们的学习观和人生观都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设想,一堂课2700秒钟,秒秒必争地追求效率,一堂课收获会如何?推而广之,一天、一月、一年、一生都去追求效率,结果会怎样呢?

3.“五到”听课法

听课时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都曾谈到过“五到”听课法。

耳到即耳听。注意听老师的讲授,听同学的提问,听大家的讨论,听同学的不同见解,听老师答疑。

眼到即眼看。认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参考资料,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看老师的板书,也可以看优秀同学的反应。

口到即口说。复述老师讲的重点,背诵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声朗诵老师指定的段落,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手到即手写。写老师讲授的重点,抄有价值的板书。听课时,边听边在教材上圈圈重点,批注一下感想,画一画难点。

心到即动脑筋,对接触的知识积极思考。

1986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王峻,在介绍学习方法时说:“许多人相信‘题海战术’,以为做遍天下题,就能笃定应付考试。我却认为这样反而违背了学习知识的本意。其实,学习的关键是理解,只要做到每一堂课真正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不欠账,就能学好功课。每堂课的45分钟我都是集中全部注意力,做到五到。高效率地听和思考,往往当堂就能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内容。回家后再做几道练习题,就忘不掉了。一旦碰上弄不懂的地方,必定要搞得一清二楚。所以,步步为营、不欠账是很重要的。因为数、理、化这三门课的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知识不掌握,后面是听不懂、也学不好的。特别是数学,它是一门循序渐进、累积性很强的学科。”

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参与,自然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上课的主动性,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强了。

4.高效听课的秘诀

(1)带着问题听课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授课、综合课。上课前要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知道,哪些需要弄个明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已经明白的问题听了等于复习一次。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如果老师对这处难点讲得不细、不透彻,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你不会的东西,也常常是大多数同学不会的东西,既代表了同学们的心声,又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你提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老师征求别的同学的意见,大家认为没必要在课堂上再讲一遍了,那也不要紧,你还可以在课后再个别向老师请教。

(2)自觉参与讨论

学生自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先分组讨论,前后左右4个人为一个讨论组。讨论有利于同学们在平等的气氛中共同探寻真理。

讨论在同学中进行,不像面对老师,大家会等着老师拿出现成的答案。同班同学完全平等,大家不会有顾虑。在平等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每个人潜在的聪明才智才容易释放出来。

课堂讨论能促使你积极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使自己意见不对,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及时克服。讨论时你听取了各种意见,自己容易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创意。讨论还能锻炼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的辩论能力。

课堂讨论好处很多。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讨论的机遇,不做局外人,不闭关自守,自觉参与到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之中。

(3)多举手发言

改变后进生的办法之一,就是鼓励他们上课时举手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

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说,爱举手发言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越积极回答问题,课堂学习效率越高,成绩越好。成绩越好,越爱发言,于是形成良性循环。

反过来,后进学生担心自己说错,不愿举手,老师问到头上了,常常是吞吞吐吐不愿说。越不愿说,越不会说、不想说,上课效率越低,成绩越低,就越不想说,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有一个同学胆子比较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中等。他很苦恼,问老师该怎样才能集中注意力。

他的班主任说:“听课时,老师提了问题,你就举手回答,这样,一举手,责任心增强了,一想怎样回答,注意力集中了。”

“答错了怎么办?”他问。

“答错了,老师才会发现你的漏洞,及时给你补救;当着同学的面答错了,印象深刻,及时向同学们请教,同学们会佩服你的诚实,比不懂装懂强多了。”

“我举手,可是老师看不到,或看到了,却不让我回答怎么办?”

“一个问题,常常很多人举手要求回答,老师每个人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对举手的人来说,有两重意义:第一,请求回答;第二,是增加上课的责任感,增强注意力。即使没有得到回答的机会,第二种意义还是明显的。”

他又问:“老师提的问题,我怕回答不准确怎么办?”

“回答错了都不怕,回答不准确就更不怕了。扔掉顾虑,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吧!”

他相信了老师的话,变得爱举手发言、争论问题了,后来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4)做好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