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2120800000016

第16章 提高作文能力的训练方法(5)

是对被说明的事物作概括性的总体说明,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个大体上的了解,形成初步印象,像一些书籍前面的内容简介就属于概括性介绍。

(3)分类别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分门别类地逐一加以介绍,使说明的内容清楚明白,有条有理,《杨树》一课就采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4)举例子

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说明某一类事物。像《中国石拱桥》,就是通过列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实例来进行说明的。

(5)列数字

有些事物易于量化,有具体的数据,说明时援引有关准确的数字,使人得到更为确切、鲜明的认识。像《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的一些统计数字,就是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作比较

为了增强说明效果,给人留下鲜明印象,把有一定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的说明方法。像《蜘蛛》,把蜘蛛丝和蚕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7)打比方

就是运用比喻来进行说明的方法,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像《看云识天气》中对各种云所作的不同比喻,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既形象,又具体,便于人们理解和认识。

运用说明的方式时,其基本要求是:

①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去进行说明;

②要选好角度,以有利于说明事理为准;

③要客观、冷静,以确保说明的科学性;

④要简明通俗,语言简洁易懂。

5.议论的各种方法和要求

议论就是说理,就是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主要用于说理性文章,在文艺作品中则用于对所描述的事物直接进行评价。议论文一般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

(1)论点,就是要阐述的观点

论点必须是鲜明的、正确的、有针对性的,不能盲目地、漫无边际地空发议论。

(2)论据,即是用来支持论点,证明论点的依据

论据必须是真实的、典型的,同时也必须是充分的,这样才有说服力。

(3)论证,就是如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式和过程

论证必须是严密有力、合乎逻辑的。进行论证的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是列举出一系列的有关事例,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推导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如《谈骨气》一文,列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齐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等有骨气的事例,运用事实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演绎论证,也叫事理论证,是通过普遍承认的道理来论证某一具体事物的性质或特点。如《鸟飞鱼跃的联想》中,先提出一般事物都要有界限的道理,然后推导出马克思主义这一具体事物也应有其具体性质,就是用一般事物的普遍道理来论证马克思主义这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③类比论证,根据已知的事物推导出未知的同类事物的性质或结果的论证方法。如《纳谏与止谤》一课中,把古代帝王对待批评的不同态度与今天一些领导对待批评意见的态度相类比,指出拒绝批评的危害和善于接受批评意见的重大意义。

④因果论证,指对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从原因推导出结果,或由结果推导出原因的论证方法。

除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外,还有驳斥别人观点的论证,叫做驳论。驳论的方法,有的可以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揭露其错误的本质;有的则可以从反驳对方的论据入手,使其论点失去支持,从而驳倒对方;有的还可以反驳对方的论证,揭示其论据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使其论证不能成立,从而驳倒对方观点。

6.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和训练

写作时,为了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充分地、全面地、传神地表达出来,单靠某一种表达方式是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因此,就需要形成对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力。

表达方式的运用是由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决定的,写人记事的文章多以叙述为主,间以描写、议论和抒情;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文章多以说明为主,间以叙述和描写;阐明观点和见解的文章则以议论为主,必要时可用叙述和说明来表达论据;抒情文则以抒情为主,间以简洁的叙述和描写;应用文主要用叙述和说明的方式,必要时也可以适当议论,但一般不用描写和抒情。这就需要学会夹叙夹议,在说明中议论,以及即事抒情、即景抒情、即物抒情和寓情于理等综合表达方式。

运用表达方式的练习要与词法、句法、章法的练习结合起来进行。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语言的运用和章法结构上也有不同特点,如叙述的语言大都是平实的,描写的语言大都是形象的、生动的,说明的语言大都是准确的、简明的,议论的语言大都是严密的、富有逻辑性的,抒情的语言都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

在各种表达方式中,叙述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其他各种表达方式的基础,因此在练习时,要先从叙述入手,在叙述的基础上再练描写、说明和议论,然后再练习抒情。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运用的练习,逐步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四、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虽然写文章没什么灵丹妙药,但在写作过程中总还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有些方法可以效仿的,初中生朋友不妨试试下面一些做法。

1.培养写作兴趣,养成练笔习惯

实践表明,兴趣和习惯对于学习效果和能力的形成起很大作用,写作也是如此,如果一提到写作就头痛,没一点兴趣,就谈不上写出什么好文章。要培养写作能力,必须从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写作兴趣开始。

(1)培养写作的兴趣

在语言学习中,对作文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对作文有些害怕:一是觉得作文难写,二是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

其实,作文并不难。学生作文不同于作家创作,是一种日常的思想表达,心里怎么想,纸上就可以怎么写。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讲的事情以及对事情的看法如实地写出来,就成了文章。为了使文章能写得清楚明白,写完了再进行一番调整和修改,努力使事情有头有尾,先后顺序清楚,把自己的看法说得明白,有条理。如果还要让文章生动些,可对语言文字进行一番加工润色,使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写出比较好的文章来。

也可能有人会说,写文章不算太难,但没有什么可写的,这是最难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写也写不出来呀!其实,这也是可以解决的。一方面,并不是真的没啥可写,而是自己不善于挖掘,不善于发现那些有意义的可写的材料。在每个人的身边都能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的不但是亲眼所见,而且还是亲身经历,但由于不留心,或没有认识到而把作文材料轻易地放过了。这正像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谈人们对美的认识一样:“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比如写《我的同桌》这个题目,有的学生就可能认为:我的同桌跟我一样,成天在一起,没看出他(她)身上有什么特殊的、值得写的东西,写啥呀?实际上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的东西,都有他自己的性格特点,有许多值得写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去认识,去发现。像《一件小事》、《背影》以及《荔枝蜜》、《白杨礼赞》等这一类的名篇佳作,并没写什么惊人的事情。《一件小事》只是写人力车碰了人之后,“我”和车夫的不同态度,事情确实很小;《背影》更没写什么特殊的事情,仅仅是写了父亲去买橘子时爬栅栏的背影,平常得很;《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更是司空见惯,没有任何奇特之处。但就是这些内容,在鲁迅、朱自清、茅盾的笔下,都写得那么生动感人,那么丰富多彩,原因就在于作者能在平常中看到不平常,在熟悉的事情中写出新意,写出了真知灼见,表达了真情实感。因此,只要我们用心思考,认真琢磨,也不是不能办到的。另一方面,就是平时要注意观察,注意积累,观察得细致了,积累的材料多了,知识丰富了,说起来话也就多了。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作文就不会感到为难了。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的兴趣主要是来自对写作的认识。

写作的意义,除了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表达能力之外,还是现代社会中处理和调解人际关系的一条渠道。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接触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而写作则是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展示自己内心世界,加强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据一份材料介绍,有位学生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谈,刚上中学时与同学之间关系显得不大融洽,自己有时感到很苦闷。但有次办墙报,她写了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争论,于是她和同学们一期接一期地写文章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加强了相互了解,她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融洽了。从此,她就经常用墙报、手抄报、黑板报的形式同大家进行交流,对写作有了很大兴趣,写作能力也有了提高。

由于认识其必要性而形成的兴趣只是间接的兴趣,在尝到了甜头、有了体会之后,间接兴趣也可以逐渐变成直接兴趣。

(2)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光有兴趣不练笔、不实践,还是难于形成能力的,时间长了,兴趣也会减退。因此,在培养写作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多写勤写,写日记,写笔记,写随感,写心得,写总结,手头经常有一枝笔、一个小本或一些卡片,有一点想法或见到了有趣的事情便马上记下来,有时哪怕是一句话,甚至是几个词,也要记下来。就是看书时,也可以用笔在书上随时评评点点。这样养成了习惯,不但拿起笔来不会紧张,而且由于积累的东西多了,一写起来就会思如泉涌,再也不会感到作文难了。

2.边观察,边思考

观察与思考是一对孪生姊妹。只观察不思考,观察就毫无意义,不观察就思考,思考就毫无根据。鲁迅先生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多想想,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句话道出了思考在观察中的作用。同学们单纯地观察,往往只能看一些具体的个别事物或现象,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我们要边观察边思考,边思考边比较,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要反复思考,分析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原因,综合归纳。

实际上,只要我们在观察时用心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而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契诃夫曾对一位青年所说:“您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有所发现,找到以前别人还没注意到的东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写下来了……”这就是说,要观察,更要思考,并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同学们,你想获得知识吗?你想发现生活的真谛吗?你想写出好文章吗?那么你就认真去观察、去思考吧,因为那是你惟一可走的路。

观察虽然主要是一种感知活动,但它并不是单纯的感知,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注视和观看,不然的话,就只能使观察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孤立的特征之上。积极主动的观察就是要边观察边动脑思考,注意寻求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特殊之处,在对比中找出特点,以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平常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面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例如杨朔在参观养蜂场时,不只看到了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沸沸扬扬忙碌的景象,而且看到了蜜蜂那种与世无争、不计较得失的品格。“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是作家认真思考的结果。因此,在观察中要认真思考。

3.观察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对生活没有深刻的体验,即使有很高的写作水平,写出来的东西也只会苍白无力。学校的写作教学一般只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培养,同学们很少走出课堂,投入火热的生活,去观察生活或在平凡的生活中去观察事物,长此下去,必然导致大家一提笔作文就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可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对于同学们来说,应注意观察什么呢?有人认为,学生生活面狭窄,可供观察的东西太少。其实不然,学生可以观察课堂,从中发现各学科不同课型的个性和特点;可以观察人物,如老师、同学、厨师、门卫等;可以观察活动或场面,如观察运动会、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可以观察学校里有规律的事情,如开学、毕业、入团、升旗、考试等;也可以在接触社会生活时观察社会。除此之外,学生还可通过观察间接生活获取养料,如从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中有目的地学习间接生活,并且用多种形式再现它,或表达自己读后、观后的感受。

那么,怎样去观察呢?

首先,要热爱生活,全身心地投入。

如果对人冷漠无情,对社会漠不关心,那么,观察任何事物都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只有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人,才具有发现闪光点的“慧眼”。所以说,观察的态度、感情,决定着能否观察到事物,决定着观察量的多少,决定观察得是否深刻。同时,观察生活要全身心地投入,要用眼仔细地看,用耳认真地听,用手及时地记,用脑深入地思考。总之,要亲身去经历生活,而不是客观地去“参观”生活。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对事物作深层的观察,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写出别人想写而没有写出来的动人的、深刻的文章。

其次,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整体——局部——整体。

整体观察是指对人、事、物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观察,全面了解观察的对象。如观察场面,首先要观察整体,总体把握。

局部观察也可叫做细节观察,是对人、事、物的某一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以求对事物透彻地了解。这就必须选取那些能代表整体、揭示本质的典型细节进行观察,如《背影》中父亲的背影、《金黄的大斗笠》中抖动的脚丫。生活中老师的眼睛、妈妈的微笑、同学的好动等,都可作为局部细节进行观察。

在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完之后,还需再回到整体去观察,以求领会事物的真谛或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抒发真情实感。

再次,要掌握观察的规律:比较和分层次。

观察时,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其特征。可以同中求异——从相似的事物中发现不同点;也可以异中求同——从表面上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如观察上弦月和下弦月、朝阳和夕阳等。

分层次观察告诉我们:观察要看表象,更要看本质,要由表及里。对人则是由外貌到性格,对物则是由形式到内容。如写人,必须内外结合,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方能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