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中生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2120700000036

第36章 学好高中政治的有效方法与技巧(2)

任何概念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的概念适用的范围广,包含的对象多,如“国家”这一概念,它包括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有很大的适用范围。有的概念包含的对象较少,适用范围不广,如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十月革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在使用概念时,如果没有弄清适用范围,就会张冠李戴,混淆概念,说出错话。有的同学认为汉族、满族、回族等才是民族,而阿拉伯人、犹太人、美利坚人不是民族,这就缩小了民族概念的适用范围;有的同学认为白人、黑人、黄种人是三个不同的民族,这就扩大了“民族”概念的适用范围,都是错误的。

(3)注意概念的异称

概念的异称就是概念的别名,什么概念有异称,这是必须了解的。如国务院就有异称:中央人民政府、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我国政体的异称: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民主专政组织形式。

(4)了解概念的典型对象

学习概念,应该把概念的含义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用道理说明事例,用事例证明道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如果要理解“阶级”概念,一方面要把握“阶级”的定义,另一方面要举出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典型阶级,并概括出它们的共性。要理解“实物地租”,就要结合农民用大米、小麦、猪、羊向地主交租的情景。如果只知道背诵定义,而头脑里没有典型的实例,就说明你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

(5)要区别相近、易混的概念

为了准确地掌握概念、正确地使用概念,必须认真比较,善于区别相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基本利益,它们都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受国家保护的、有物质保证的、不容侵犯的权益。但公民的权利范围较广,公民基本利益的范围较窄,只是宪法中明确规定的公民权利,它是公民权利的部分。

(6)明确相关概念的联系,形成概念体系

分别掌握一个个单独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明确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关概念的知识体系,才能从内在联系上、知识体系上把握概念。

有的概念是成对出现的,了解了一个概念,有助于掌握另一个概念。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资本家和工人、城市和农村、国体和政体、民主与专政、人民和敌人等等,把一对概念作对比解释,可以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政治原理归纳法

所谓归纳,就是从个别中认识一般的方法。人类的认识运动,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这个从个别中认识一般的方法,就是归纳法。

(1)由点及面

就是通过揭示每一个个别事物、现象中所包含着的一般特性(共性)来进行归纳,从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例如,生物的进化是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运动引起的;社会的进步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战争是由攻守、进退、胜败之间矛盾运动构成,并推动了战争的发展的,等等。各种矛盾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都是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又统一、又斗争所引起的。

(2)特殊到本质

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矛盾运动的认识,归纳出对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例如“货币”的本质属性,就是从价值形式的历史演变中概括出来的。最初,在原始社会后期,产品的交换只是偶然现象,一种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的。这是简单的价值形式。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也不断扩大。一种商品可以和许多商品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另外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是扩大的价值形式。在交换经常化的情况下,这种物物交换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其中一方不需要对方的东西,交换就不能实现。所以,随着交换的扩大和经常化就逐渐发现某种商品容易为大家所接受,比如“羊”。于是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羊,再用羊去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这样,羊就从一切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等价物。这就是一般价值形式。随着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在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各种各样商品中,逐渐发现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容易分割、便于携带又久藏不坏的金、银,于是金、银就成为普遍采用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这样就出现了货币的价值形式。从这个价值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归纳出了货币的本质,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在有些情况下,这两种归纳可以结合使用。例如,讲解哲学的“物质”概念,除运用第一种归纳方法以外,还可以从哲学史上唯物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物质的认识作补充,即通过物质概念的历史演变,来认识物质的最普遍、最本质的特征。两种归纳法结合使用,常常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基本观点学习法

所谓观点,就是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看法,我们通常把在某一类知识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看法叫做基本观点。政治课中的基本观点很多,如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等。

那么,应该如何学习基本观点呢?

(1)准确理解观点的内容

学习基本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基本观点本身的内容。如社会发展史的基本观点:“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劳动者(农民或农奴)。”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这是生产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另外还揭示了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不完全占有。既不同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完全占有,有生杀大权;又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选择雇主。这样就把这一观点的内容理解全面了。

(2)抓住关键词语,记准记熟

教科书对基本观点的表达具有准确、精练、完整的特点。要掌握基本观点必须记住它,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一定要记准记熟,不然的话,就会出错。如民主与法制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有几个关键词语: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引号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很难用其他词语代替,不能颠倒,把它们记住了,就掌握了民主与法制相互关系原理的基本内容。

4.时事政治学习法

中学政治课的升学考试题中,必有一定量的时政题。对于时事政治的记忆有下列方法:

(1)可采取“积累摘记法”

这种方法就是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看报听新闻,把重大的时事政治、国内外要闻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坚持天天看,天天记,必然积累不少的时事。由于记是在看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边看边记就会在头脑里面留下较深印象,一般来说,对近一周的重大时事不会忘记。过一些时间,把前面摘记积累的新闻再来个温故知新,这样又刺激了大脑皮层,印象就加深了。

(2)可采取同学互问法

把自己一段时间所掌握的重大时事政治,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这样在讨论过程中,不仅把自己掌握的这部分内容复习了一遍,同时在讨论中又可接受别的同学提出的一些重大的时事政治,以防自己的遗漏。这种互补型的相互之间讨论的学习方法,是积极可取的。因为在讨论中间或有争论,通过争论寻找一致的答案,也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不至于出现升学前夕打疲劳战,而导致思维混乱,张冠李戴,

(3)还可采取筛选法

把自己平时积累摘抄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来个层层筛选,方方面面仔细推敲,最后精选出一部分重要的时政题,在这种基础上准备的时政题,应当说复习时就不那么吃力,因为这种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容易收到明显效果。

总之升学考试中时政题一定会有,但切勿临时抱佛脚。知识是要日积月累,不断深化,这样才能作好充分的应试准备。

5.理论联系实际法

现行教材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收集了许多具体典型的材料,由材料到观点,两者相统一,具有很强的常识性、可读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它较好地回答了社会上、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回答了青少年关心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中学政治课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学好政治课的基本方法。

(1)掌握理论,并在落实“双基”上下功夫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扎实的、系统的、条理化的理论知识,就不可能培养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政治课需要有一定量的背诵和记忆,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的时事政策,都必须背诵记忆,否则就无法作出准确的、科学的、完整的回答。但是,背诵记忆要以理解为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记忆。如果只是单纯的记忆而不理解,知识考查时试题稍灵活一些,就会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应用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了。

比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段话有的人虽然能倒背如流,但却不能运用它来分析具体问题。如根据“5公斤大米=5双袜子”的等式说明为什么5公斤大米只能换取5双袜子而不能换取6双袜子?因此,要学好政治课,就必须力求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

(2)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有这样一道辨析题:“人民希望物价稳定,因此,商品的价格应是不变的。”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物价上涨好不好?对此,要用辩证的观点和价值规律理论来分析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是不可能不变的。因为:A.当商品价值不变时,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动;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由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C.只有真正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的价格才是合理的价格。供求关系等发生变化,物价就会涨跌。正是这种变化为市场提供了正确的信号,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调整产品结构,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价格变动不一定就是坏事。

②要联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实际。如“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问题就要用哲学常识中的有关理论来回答。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关键、抓重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四,大力发展生产,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经得起世界风云变幻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和考验。

此外,还必须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时事政策,把学习时事政策同学习课本理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