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小说选刊(2013年第5期)
2117500000060

第60章 说话 来信与回复

我喜欢《透明的红萝卜》

杜卫东主编:

你好!

《透明的红萝卜》(《小说选刊》2012年第11期),是莫言的成名作。经过几十年时间的考验,这部中篇小说仍然能给人以阅读的快感和心灵的震撼。

《透明的红萝卜》没有写重大题材。小说的情节也不复杂,只写了黑孩在公社水利工地的一段人生经历。但是,由于莫言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构思和写作这部草根之作,用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了一段乡村野史逸闻,这部小说就有了穿越时空的价值。

莫言对黑孩的人性关怀是通过一系列鲜活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作家没有明确地说明自己的写作意图,也没有借小说中的人物之口说出自己的写作目的。但是,读完这部小说,我的双眼盈满了泪水,满耳都是“黑孩——黑孩——”的声声呼唤。这不绝于耳的呼唤声越过时空,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一个闪光的脚印。

黑孩很小就死了亲娘。父亲给黑孩娶了后妈后,也到外地打工有好几年没有回来了。黑孩受尽了后妈的虐待和饥寒之苦。

黑孩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着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然而,这个只有10岁的孩子却被队长派到公社水利工地去当民工。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发生的不可思议的怪事中的小事一桩。队长的话无意中道出了天机:“根据历史的经验,公社的差事都要是糊弄洋鬼子的干活。”

让我们高度浓缩文本的情节,回味作家的“慈悲和怜悯”。

黑孩砸石头子儿无意中把自己的食指指甲盖砸破成好几瓣。我在心里呼喊:这是谁的过错?

不久,刘太阳安排黑孩在铁匠炉上拉风箱。就是在这里,黑孩受尽了屈辱。我的心,在流血。

小铁匠晚上肚子饿了,要黑孩去偷地瓜和红萝卜。小铁匠认为:“只要不拿回家就不算偷!”这次,他们得手了。但是,那个没有吃到嘴的透明的红萝卜,暗示着悲剧即将发生。

过了一段时间,不知道哪个好心人给黑孩送了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子,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有了一些暖意。

然而,黑孩的命运并没有因为好心人的帮助而时来运转。

与小石匠决斗后失意的小铁匠对黑孩说:“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但是,这一次,黑孩不幸被捉住了。

“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

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是谁剥光了黑孩。但是,这只是文本的浅表层意思。队长在这里是极“左”权力的象征。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尊重人权的极“左”权力剥光了黑孩。在剥光黑孩的同时,无形的极“左”强权也剥光了全中国人做人的尊严。莫言用黑孩不幸的遭遇对中国的奥斯维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希望《小说选刊》多选登像《透明的红萝卜》这样的好小说。

湖北恩施市舞阳中学 邱平

请不要这样做

《小说选刊》编辑部:

当时我选择退刊并且答应给你们写点建议,是抱着希望贵刊能够坚持风格、办成高品质文学刊物的想法,没有想到你们会把我的建议信刊登出来,更没有想到贵刊对批判我意见的读者大为照顾(比如你们刊登读者蔡善军来信并对其长期赠送刊物),最令我气愤的是一直到现在还用我的退刊作为你们订阅宣传的由头不断宣传,这种行为对我是很不负责任的,并给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很多读者写信给我予以批评甚至是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我希望贵刊能够正确看待这个问题,能不能为我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后不再用我退刊一事做订阅宣传,刊物好要有自信;二是在贵刊上登个启事什么的,让读者理解我写的建议是中肯的,我对贵刊是有感情的,希望你们能够帮我走出这个困扰我几年的困境,不胜感激。

江西读者 杨德雨

《致读者》的瑕疵

杜主编:

您好:2013年《小说选刊》第二期编辑部的《致读者》写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表露出贵刊编辑们的由衷谢意,也使我知道了贵刊改版六年来取得的骄人业绩。我祝《小说选刊》在新的一年里奉献给广大读者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依鄙人浅见,《致读者》中的第二段“至2013年,……各项指标不断刷新改版以来新高”。几句话的表述中,似乎有些地方经不起推敲,特向杜主编请教,以释心中疑惑。

第一,“至2013年,”常规的说法应具体到月份,不然让人误解,如果不说具体到月份人们通常理解是年底了。所以应说“至2013年1月,”以免引起歧义。

第二,“今年第一期发行量,已比改版时2006年第一期上涨了近两倍。”这句话两处地方读起来不够顺畅:“改版时2006年”应为“改版时的2006年”;“上涨了近两倍。”“发行量”一般都说“增加”或“增长”,《现代汉语词典》P1110[上涨](水位,商品价格)上升。河水上涨,物价上涨。所以从传统说法或大众说法,把“上涨”改成“增加”好些,作为中国作协的刊物没有必要“标新”和“立异”。

第三,“邮发数……等各项指标不断刷新改版以来新高。”“不断刷新”应该是指改版六年来年年刷新,“新高”应该是指2013年第1期发刊时的“指标”,这样本文的执笔者就把两个意思杂糅在一起了,读后不得要领,而且“各项指标不断刷新”“新高”也是不通的。“刷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比喻突破旧的而创造新的(记录内容等)。愚试改为“邮发数……等各项指标创造改版以来的新高”,或“邮发数……等各项指标不断刷新,达到改版以来的新高”。

再者,文中感谢的“读者朋友”、“作家朋友”、“期刊同行”,“企业家朋友”和“邮电工朋友”这几个群体,“读者朋友”后没有“们”,其他朋友后面均有“们”看上去不够一致,是否去掉“们”比较好些。

最后,作为辞旧迎新的感谢语,是否改在每年的第一期刊发,这样比较符合惯例和常规。《致读者》是感谢读者、作者、同行和企业家、发行刊物的邮政职工的,标题可否改为《感谢》《感谢与祝愿》或《新年致辞》,这样或许更切合内容些。

打扰杜主编了,请原谅。

广西容县容州镇登高岭东路26号 陈杰

责编稿签,不可少!

尊敬的杜主编:

您好。读《给哥打家具》(载《小说选刊》2013年第1期),如潮的亲情汹涌而来,撞击着我。在功利和物欲横流的当下,我真好想时髦地穿越,到那个特殊的年代,生活在那群善良纯朴的人群中……

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之际,我情不自禁,想写一段火花式、灵感式的心得、体会、感悟。但一看到该篇的“责编稿签”,便放弃了。如果我不知天高地厚地造次,就纯属班门弄斧,画蛇添足。

该篇“责编稿签”,可谓字字珠玑,微言大义,入木三分,是对小说内容最好的诠释,与小说内容相得益彰。

当然,该期其他“责编稿签”,也写得与众不同,高屋建瓴,别具匠心。

窃以为,“责编稿签”不可少。愿这束美丽的小花灿烂绽放!

陕西省乾县大杨乡药王村二组 秦悦

参加“中国著名作家看茅台”座谈会有感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仁国

王者风范干劲大

随笔获奖说文化

红色历史惠万家

诗文佳韵人人夸

马力加足促发展

心中盛开精神花

静观世事探奇奥

华夏文明一奇葩

付出智慧铸秀莹

照耀泱泱大中华

杜卫东主编的回复

1

邱平先生来信赞扬《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的小说我所读不多,在我读过的莫言作品中,《透明的红萝卜》我也非常喜欢。小说通过黑孩传递给读者的悲悯与仁爱,具有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以致20多年后我们读这部小说,仍然能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关于《透明的红萝卜》,关于黑孩,我的同事、文学评论家王干曾有一段精彩的评论,现转录如下,以飨读者:

那时的莫言是多么充满灵性而又蕴蓄着力量,他既不用自我的感觉去替代黑孩,也不用黑孩的感受去浸淫读者,他自信他的这片世界里有自己的存在,在黑孩身上,也确实体现了黑夜土地湿漉漉的神秘感和人的复杂的迷惘以及文学特有的造型感,甚至还隐约透现出一股若有若无的东方感。黑孩把莫言对整个世界的积累,经验积累、语言积累,全都凝结地显现出来。

2

杨德雨先生的来信,令我震惊。

《小说选刊》自2008年开始实行零风险订阅以来,退刊的读者只有杨德雨先生一人。我们之所以把他的信刊登出来,并且公布了杨德雨先生的地址,是为了防止某些读者的误解:你说只有一名读者退刊了,谁信呢?不过是王婆卖瓜式的营销手段而已。而把杨先生的来信和地址公之于众,就把我们置于读者的监督之下了。当时,我还以为这是一种心怀坦荡的做法,不想却给杨先生带来了这么大的负面影响。

认真反省,在这件事上我们的做法似有不妥:

一是我们刊登来信时确实没有考虑到杨先生的个人感受,特别是把杨先生退刊作为订阅宣传的由头更显得不够宽厚。刊物好坏自有刊物自身来证明,为什么要指名道姓地拿一个退刊的读者来做宣传呢?

二是我们只想怎么取信于读者,却完全忽略了这种做法会给杨先生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杨先生,合情合理地做了一件事,名字却被公之于众,从此生活不得安宁,该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准则,每一个心存善念的人都应该遵守。

杨德雨先生对《小说选刊》是有感情的,他对《小说选刊》的批评和退刊,不过是关注《小说选刊》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那些写信对杨先生进行批评的读者,其热爱《小说选刊》的真情令我们感动。不过,我们可以不同意杨德雨先生的看法,但是却应该尊重杨德雨先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这也应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准则。我还要郑重向杨德雨先生承诺:《小说选刊》从今以后在征订宣传时不会再拿这件事做由头。

只是杨德雨先生批评我们对反对他意见的读者大为照顾,并长期赠刊,则未免有些偏颇。我们向蔡善军先生赠刊,是因为他订阅的《小说选刊》几乎全被他的客户拿走,《小说选刊》能在一个偏远的乡镇受到如此欢迎,颇令我们欣慰和感动。为了能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小说选刊》,同时也为了让蔡善军先生和他订阅的《小说选刊》不再失之交臂,我们才决定向蔡善军先生赠刊的,完全不是因为蔡善军先生批评了杨德雨先生(我给蔡善军先生的复信见2009年第1期)。

谢谢所有关注选刊的读者,也谢谢杨德雨先生,为了表达对杨德雨先生的歉疚之情,寄上刚刚再版的《杜卫东自选集》一套4卷。希望能得到杨德雨先生的批评,也希望对他受伤的心灵能有些许慰藉。

3

陈杰先生的来信,在行文上指出了《致读者》的一些问题,均言之成理。这种内容的来信,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欢迎读者多给《小说选刊》挑毛病,这样我们才能把刊物办得更好。

4

前几天,我刊组织几位作家赴茅台采风,新朋老友再会,相谈甚欢。茅台集团掌门人袁仁国先生即兴赋诗一首,还把几位作家的名字嵌入诗中。与会作家是:王干、红孩、马力、华静、赵剑平和付秀莹。读者诸君不妨细咂慢品,或许从中可以领略到茅台文化的一缕醇香呢。

5

秦悦先生对“责编稿签”赞赏有加。这个小栏目是本刊的首创,在这之前还没有一本文学刊物采用过这样一种评论的形式。自这个小栏目设立以来,好评如潮,读者普遍反映这种微评论对提高读者的鉴赏水平大有裨益。

“责编稿签”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正像秦悦先生所言:可谓字字珠玑,微言大义,入木三分,是对小说内容最好的诠释,与小说内容相得益彰。它所以成为本刊的一个亮点,就不能不说到我们的几位编辑。本刊几位一线编辑,或是文学硕士或是文学博士,都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力。他们身处文学现场,对小说创作的成绩与不足有着独到的看法,对文学流向也有前瞻性的把握。每位编辑一个月要阅读几十种文学报刊,并且不能留下阅读死角,工作量之大和工作之艰辛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读者的肯定,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