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攻锦胜败在塔山
锦州如何打,林彪在10月3日9时的电报中向中央做了报告,并得到了中央的首肯。林彪的部署是: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五、六、十、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以大小新老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毛泽东在回电中同意林彪的部署。但是,毛泽东特别给林彪指出:“你们可于攻锦州的同时,部署必要兵力于两锦交通线上,首先歼灭由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然后打下锦州。”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很清楚地看到了从锦西方向来的援军对整个战局关系极大,必须首先解决。这是因为,锦州城中之敌已被我围困,何时发起总攻,主动权在我。而锦西方向来援之敌是在主动向我进攻,如果不能事先进行成功地阻击,让援军得以与锦州守军相互配合,再加上沈阳方面的援军出动,我进攻锦州的整个计划都有可能被破坏,甚至泡汤。事后得知,蒋介石在沈阳曾经这样说过:“东北局势好坏在此一战”,一定要“夹击共军主力于辽西走廊”。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眼光是“所见略同”。
1948年10月4日,林彪率东北野战军总部人员乘火车到达阜新车站。立即进行有关的作战部署。
国民党军队驻锦州的最高军事长官是范汉杰。
范汉杰是广东大埔人,16岁时入广东陆军测量学堂学习,毕业后一直在粤军和桂军中任职。1924年,他以桂军第六路军司令的身份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比他的大多数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入校的同班同学的资历高出了许多。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北伐,在北伐中作为上校团长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战役。1927年被蒋介石任命为浙江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学生中最早当上师长的人。1928年被派往日本和德国学习军事。1931年回国,任十九路军参谋处长,参加了淞沪抗战,也随十九路军参加了著名的“福建事变”,任过人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副参谋长。“福建事变”失败后,他全心追随蒋介石,1936年被胡宗南保荐,任命为当时称为“天下第一军”的第一军副军长,次年任二十七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
1939年率二十七军开赴晋东南,在中条山地区与日寇作战,坚持了两年多。这一时期,他与八路军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关系。1942年,范汉杰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以后又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作为胡宗南的副手,长期担负封锁我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副总司令。1947年,蒋介石让他兼任第一兵团司令到山东进攻我胶东解放区,在4个月中,被我山东军民歼灭6.3万人,以大败而回到南京。1948年1月,被蒋介石任命为冀热辽边区司令,驻秦皇岛,其主要任务就是保证东北和华北之间的交通,支援东北的内战,所以是由东北“剿总”和华北“剿总”双头领导,双头指挥。7月,蒋介石决定将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改建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锦州指挥所,由范汉杰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卫立煌告诉他“锦州是东北的大门”;美国顾问告诉他“锦州是东北的阶梯”。总之,要他守好这个大门。
这时,属于范汉杰指挥的部队主要是五十四军、九十三军、新编第五军和新编第八军,还有六十军和四十九军的一部分。具体执行城防任务的主力是新八军和九十三军。锦州的防御工事修筑比较早,按计划,全是钢筋水泥结构,并且指定由东北“剿总”的工兵指挥官李贤负责。
可是由于材料不够和部下的不卖力,从1948年5月修到9月,仍未能按计划完工,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原来所定的“坑道闭锁式子母碉堡”
体系实际上未能完成。
范汉杰是在9月间才得知我东北野战军已经南下的消息。但是,直到这时,国民党军队的情报系统还没有搞清楚东北野战军的编制情况。
据范汉杰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八月下旬,南京国防部和东北’剿总‘对于东北解放军的兵力和动向的估计,认为还是10个纵队,每个纵队的兵力相当于一个独立师或加强师。”由于国民党军队情报工作的失误,当范汉杰正打算将部队集中守卫锦州而准备调义县的守军到锦州时,东北解放军已经将义县包围了。不久,锦州周围的据点全被我军切断或攻占,范汉杰就只能死守锦州城。10月2日,蒋介石派飞机从空中给范汉杰投下一封亲笔信,问范能否将锦州守军移至锦西,与援锦军队会合。
这时范汉杰已很难自由行动,他决定死守不动,因为东西两面的援军已经在准备出发了。范汉杰决心死等援军。
根据蒋介石在10月1日和2日分别在北平和沈阳两次军事会议上所做的决定,华北和沈阳两方面的援锦计划加紧实施。10月4日,卫立煌派出东北“剿总”副司令陈铁、副参谋长彭杰如到葫芦岛组建东北“剿总”葫芦岛指挥所,专门组织与督促东进兵团援锦。同一天,沈阳方面由廖耀湘率领的援锦西进兵团也已出发。
情况很明显,林彪原来最担心的两面夹攻的局面已经出现,打击援锦之敌,成了最最重要的任务。
10月5日,林彪命令四纵和十一纵,加上独立四师和独立八师,阻击敌人的西进兵团,统一由第二兵团指挥。四纵的任务是在塔山和高桥布防。
“塔山”这个名字,会使人认为那是一座山,其实不是山,是塔山堡的简称。塔山堡是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北距锦州外围不到20公里,南距锦西敌人的前沿阵地不到两公里。北宁铁路和两锦(锦西到锦州)公路都由塔山堡村通过,那里有一个小车站,也是北宁路上从锦西到锦州的第一个车站。村子南边有一条平时并没水的小河,叫饮马河,铁路要通过这里,就修有一座铁路桥。村子东面就是渤海,西面地势逐步升高,有座较高的白台山,白台山再往西的红螺山和北山就是连绵的丘陵地带。这就是出入关内、关外的交通孔道,也是辽西走廊较为狭窄的通道,敌人要援锦州,必须从此通过。按说,这里的确是一处阻击敌人的咽喉所在。但这里的地形基本上是一片平地,除了塔山堡村外,海边上有两个小居民点,一个叫高家滩,一个叫亮窝棚。海边还有个小山包,叫打鱼山,涨潮时会被海水淹没。从海边到白台山,再往西边的北山共有12公里多一点,在这个地方要阻击敌军,可以说完全无有利地形可以为我所用,更是无险可守。另外,南边早已被敌人占领的已经作为锦西防御阵地的大东山、小东山、影壁山一线都比塔山要高,塔山阵地实际上处在敌人的炮火射程之内。从地形上说,这里并不适合防守。可是,从全局上看,这里又必须防守,而且必须守住,否则后果难以设想。道理很明显,如果塔山堡被敌人突破,援锦的敌东进军团只要两个钟头就可到达锦州,对我攻锦州城的部队实行反包围。
东北战场上国共两军的大决战,就在塔山堡这个小村子周围进行了第一场大战。
二、千斤重担
四纵在10月5日下午接到命令,第二天一早全纵队三个师的人马就在司令员吴克华和政委莫文骅的率领下全部赶到了塔山,扫荡了原来在此布防的国民党暂编六十二师的少量部队。他们将在这个小山村打一场他们多年战斗生涯中从未有过的、空前激烈的大战。
吴克华是江西永丰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入党。他在红军中从战士逐步提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山东解放区工作,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第五旅旅长、山东军区第五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在十万大军进东北时,吴克华带着胶东军区第六师和五师的一部以及一部分独立团共一万多人从海上进入东北,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的二纵和三纵,在辽南地区作战。以后二纵和三纵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仍由吴克华任司令员,并兼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解放战争中著名的鞍海战役、新开岭战役等,都是吴克华率领四纵打的。
四纵到达塔山之后,一看地形,感到很难组织防御阵地,只能把唯一的制高点白台山作为防御重点。塔山村地势低,不能作为重点,大部队只能放在后面。一声令下,全军开始在各地挖掘工事。
应当说,这时四纵的指战员们对于即将到来的这场恶战还未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是,身在锦州北郊帽儿山前线的林彪却深知塔山的防御不容乐观。万一打不退敌人在这一线的进攻,守不住这一线阵地,攻锦部队就将受到极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我军过去几年都习惯了打运动战,就是打阵地战,也要选择最有利的地形。而现在却必须在无法选择地形的情况下打空前激烈的阵地战,打不准转移、不准后退的阵地战。
这就必须让前线的指战员都得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用今天的话说,是要让大家“转变观念”。于是,他给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和四纵司令员吴克华连续发了几封电报:
两锦敌人相距只三十余里,故我军绝对不能采取运动防御方法,而必须在塔山、高桥及其以西以北部署顽强勇敢的攻势防线,以四纵一两个师兵力构筑工事,准备在此线死守不退,在阵地前近距离开火,大量消耗敌有生力量;准备抵抗数十次猛烈进攻,待敌消耗疲劳进退两难之时,再集中十一纵全部及四纵一两个师兵力组织反突击,将敌大量歼灭于我阵地之外。
你们必须利用东自海边西至红螺山下一线二十余里的地区,做英勇顽强的攻势防御,利用工事大量杀伤敌人,使敌人在我阵地前横尸遍野……而使我军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
完全是一个正规战,绝对反对游击习气,必须死打硬拼,不应以本身伤亡与缴获计算胜利,而应以完成整个战役任务来看胜利。
目前需以极正规紧张的精神构筑阵地……准备白天打毁夜间立即修起。
除了以电报指示,林彪和罗荣桓还派总部参谋处长苏静到塔山再次传达总部的指示,检查四纵的准备情况。罗荣桓对苏静说了这样一段话:
苏静同志,决定派你去四纵,那里将有一场恶战。四纵、十一纵和两个独立师的任务就是把敌人隔在塔山以南,以便保证我们能够顺利攻下锦州。你给吴克华和莫文骅说清楚,四纵的任务可能更艰巨。你的任务是给他们当参谋,出主意,协助他们指挥部队坚决死守塔山。要不怕牺牲,不惜代价,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总部的战略意图你是清楚的,但部队一时不一定能理解得了。你要向指挥员多次、反复解释总部的意图,一定要顶住敌人,顶住了就是胜利。
林彪则告诉苏静,在塔山阻击战没有打完之前,不要回总部,也不用参加四纵的作战指挥,其主要任务就是用电台随时向总部报告情况。
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也亲自来到塔山再次做了动员与检查。
10月7日,林彪将莫文骅召到锦州西北十余公里的东北野战军总部临时驻扎地,林彪告诉莫文骅说:
要消灭东北蒋军,必须先从辽西开刀,封闭入关的通道,使敌人逃不出东北。要取辽西必须拿下锦州,而要拿下锦州,又必须把近在咫尺的锦、葫援敌堵住。因此,能否把敌阻于塔山以南,就成了锦州能否攻克的关键。你回去要把阻援的意义向全体指战员讲清楚,使大家明确此次阻援绝不比攻城任务来得轻松,要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拿不出过硬的本领是经不起、熬不住的。攻锦成败在于塔山,这个千斤重担就交给你们了。
为了保证战场上的胜利,做到人不缺粮,枪不缺弹,东总根据苏静去四纵之后了解的情况,专门给四纵组织补充了一大批手榴弹。东北局则动员了后方的大批民工用骆驼和骡马载运了各种物资,由东北局宣传部长肖向荣带队,从通辽通过沙漠地区绕道送往前线。
在这种气氛中,四纵指战员从上至下都紧张了起来,各种政治动员工作也开展了起来。10月8日下午,吴克华和莫文骅在塔山堡召开了干部会,经过认真讨论之后,大家认为,这里虽然地势较为平坦,但是临海傍山,敌人无法进行两翼迂回;我军防御正面虽有12公里多的开阔地,但是敌人便于进攻的地形只有8公里,更多的兵力难以展开。根据这种分析,纵队党委决定了战术方案:以十二师全部展开在东起打鱼山、西至白台山的正面布防,以十一师三十二团布置在塔山堡、铁路桥、白台山这三个支撑点。在这三个支撑点中,塔山堡是中心,铁路桥和白台山是两个侧翼。程子华司令员说:“塔山堡村内至少要塞进一个营,要把塔山堡变成一座钢铁堡垒,只要塔山堡突不破,敌人就无法长驱直入攻入锦州。塔山堡要成为整个防守的重点。”十师和十一师另外两个团都安排在一线部队的侧后,进行纵深梯次配置,只要有机会,就作为二梯队反击敌人。在这种地形不利的场合,只能是攻势防御。而攻势防御中,不断地出击就特别重要。
根据林彪的指示,四纵副司令员胡奇才在整个战斗期间要到最前线,一方面协助第一线指挥作战,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每天向总部发四份电报,报告前线的具体情况。
据胡奇才后来回忆,林彪当时准备用一万人伤亡的代价来守住塔山。在塔山打得最困难时,林彪曾让参谋长刘亚楼告诉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由此可知当时塔山阻击战的重要和林彪的决心。
在挖掘工事的阵地上,纵队党委召开了士兵代表大会,党委发布了《告全纵指战员书》和《致全体共产党员书》,号召全纵指战员“寸土必争,与阵地共存亡”。放眼望去,“死打硬拼,人在阵地在”等标语插满了阵地。十二师师长江燮元指着指挥所对部队官兵说:“我的位置就在同志们身边,为了保证锦州作战的胜利,我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最后一滴血!”而吴克华司令员说得更明白:“只要守住塔山,顶住敌人进攻,把四纵打掉一半,能关闭蒋军援锦的大门,付出这个代价也是值得的。”
四纵官兵就是以这样的气概在迎接大战的到来。
三、死守硬拼
敌军方面也在紧张地行动。
按蒋介石在北平的部署,东进援锦兵团是由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负责指挥。10月6日蒋介石到葫芦岛督战时,侯镜如预定要调集的四个军(即从华北抽调的九十二军和六十二军、从烟台调的三十九军,加上原来已在葫芦岛的五十四军)并未调齐,九十二军和三十九军还未开动。
蒋介石遂命侯镜如先回十七兵团所在地唐山,负责催促。而援锦战事不能稍停,蒋介石命令葫芦岛所有部队暂由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指挥,尽快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