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白鹿论丛
21121500000044

第44章 书院: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惦记——白鹿书院成立只社会反响

蓝溪张静

社会称誉:白鹿书院乃中国当今四大书院之一,中国西部第一书院

白鹿书院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长篇小说《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担任院长,西安思源学院支持创办。

白鹿原上办白鹿书院,名至实归。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里写到一个白鹿书院,《白鹿原》中其他人物都是虚构的,唯有白鹿书院的山长朱先生是有原型的,其原型是蓝田县清末举人牛兆镰,白鹿书院也是有原型的,其原型就是牛兆镰当时主持的蓝田县的芸阁学舍。

而芸阁学舍则是在为宋代“关学”代表人物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所修“四献祠”的基础上拓修而成。由“四献祠”而“芸阁学舍”,由“芸阁学舍”而小说中的“白鹿书院”,由纸上的“白鹿书院”再达至现实生活中白鹿原上的“白鹿书院”,历时千余年,而其神脉不变,这就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薪火传承,薪尽火传,灵魂不灭。书院是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陈忠实先生办白鹿书院,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丰神秀骨。白鹿书院以文学为其特色,藏书、编书、教书,研讨、交流、设奖。白鹿书院现设学术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白鹿丛书编辑部(分《白鹿文丛》、《鹿鸣文丛》两个编辑室,《白鹿文丛》按年分卷出版,此文丛主要收入有影响的知名作家的作品。《鹿鸣文丛》按年分卷出版,此文丛重在扶持和培养文学新人。文丛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及文学理论与批评)、白鹿文学奖评奖办公室、中国文学研究资料中心、白鹿文学培训中心、白鹿影视制作策划中心、办公室等机构。开办白鹿书院网站、白鹿论坛、中国传统文化精英论坛。

白鹿书院正在规划建设白鹿文学讲堂、白鹿书院藏书楼、中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艺术品展览馆、白鹿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规划建成有相当规模的中国园林式庭院。

2005年6月6日,陈忠实任终身院长的白鹿书院由陕西省民政厅批批准成立。

6月28日,白鹿书院利西安思源学院联合在西安曲江宾馆腾龙阁,举行了隆重、热烈而别开生面的白鹿书院成立庆典。陕西省副省长张伟,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白阿莹,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钟明善,著名作家从维熙,宁夏义联主席、著名作家张贤亮,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熊召政,著名作家莫申、晓雷、京夫、冯积岐、朱鸿、方英文、黄建国、红柯等,著名文艺评论家、学者肖云儒、畅广元、刘建军、薛瑞生、费秉勋、李星、刘炜评、李震等,著名书画艺术家茹桂、曲重安、郭全忠、崔振宽、王天任、高峡等,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300余人,参力了庆典活动。

6月29日,白鹿书院在曲江宾馆多功功能二厅举行了一天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精英论坛,本次论坛主题是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20余位作家和学者在论坛发言。当天下午,与会学者和嘉宾上白鹿原参观了白鹿书院。

白鹿书院成立暨中国传统文化精英论坛开坛,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利国内媒体的高度重视,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国际先驱导报》、《浙江晚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各界导报》、《华商报》、《西安晚报》、香港《文汇报》等国内数十家报纸,陕西电视台新闻频道,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接连做了两期节目,对白鹿书院的成立、论坛开坛及论坛发言作了大量报导,新浪网、tom网、新华网、华商网等各大网纷纷转载、报导白鹿书院成立消息,关于白鹿书院成立和中国传统文化精英论坛的消息和报导(相当多的报导配有照片)在网上搜索多达1500余条。

白鹿书院成立后,社会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现在有四大书院:东有山东作家张炜办的万松浦书院,南有湖南的岳麓书院,西有陈忠实在关中白鹿原上创办的白鹿书院,北有北京的中国文化书院。

上海《东方早报》2005年7月17日以《中国四大书院:传统文化版图的一次重构》为题报导说,陕西知名作家陈忠实在西安创建了白鹿书院,中国传统书院在西部首开局面。陈忠实亲自担任书院院长,主持习文研艺、游学讲学等活动内容。近年来,曾淡出历史已久的中国书院又开始以不同面目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中“复活”。在白鹿书院创立两年前,山东知名作家张炜就在龙口港万松浦左岸创办了一个“高级形态的科研、教学、藏书机构”——万松浦书院,它被认为是中国当今书院版图中的东部重镇。在北方,汤一介等一批学人于1984年创立的中国文化书院,至今仍然影响巨大。而在南方,有着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今天也依然十分活跃有人称,“万松浦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中国文化书院”这四家书院,某种程度上,己构成了中国现代书院文化版图中东南西北四大格局。白鹿书院还被有的媒体称为中国西部第一书院。

贺电贺信传达出的社会对白鹿书院的期望

白鹿书院成立,中国作家协会等全国97家文化单位表示祝贺,包括岳麓书院、《人民文学》杂志社以及余秋雨等30余单位和个人发来贺电和贺信。读这些贺电和贺信,可见出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人对白鹿书院的理解和期望。

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致信白鹿书院及陈忠实:

欣闻白鹿书院即将成立,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将担任贵院院长,我谨代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向贵院及陈忠实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国古代书院兴起于唐代,全盛于两宋之时,此后延续千年,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正在掀起重建或新建书院热潮,贵院的创立,必将为这股热潮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岳麓书院历来是正统儒家文化时代传递、空间传播的重镇,湖湘文化的象征,我们愿意与贵院一道,为传承和复兴我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管委会主任高峰致信陈忠实:

欣闻陕西白鹿书院在您的发起创立下,于2005年6月28日举行隆重的成立庆典。这是一件盛事,我谨代表庐山白鹿洞书院以及我个人的名义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

值此之际,希望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陕西白鹿书院加强往来,加强学术交流。让我们为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共同努力。

万松浦书院贺信说:

欣悉6月28日白鹿书院正式成立,并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谨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书院的成立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古老土地上创办白鹿书院,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衷心希望贵院利用书院这个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共同的事业中,愿贵我两院,能够携手共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结下深厚的友谊,共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祝书院成立庆典圆满成功!

《人民文学》杂志社在“贺陈忠实先生创立白鹿书院”中云:白鹿警软相闻,文化一脉传承。

余秋雨致信陈忠实:祝贺白鹿书院成立并开坛,相信论坛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我一定找机会拜访书院。前不久去天津参观了骥才兄的北洋书院,又在山东听张炜兄介绍他的书院,均深为感佩。您的书院立足长安故地,必会有独特的气象。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贺辞为:欣闻白鹿书院成立,我院全体师生凡两千人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白鹿书院诞生于当代长安这个特定时空,必将对传承源远流长的关中文脉,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秦都市报》贺辞中说:书院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治学、研究机构,白鹿书院又是陈忠实先生大作《白鹿原》里一个承继传统文化和仁义道德的所在。在世俗喧嚣的今天,白鹿书院从小说里走到了现实生活中。以陈忠实先生的修为气节,我们有理由相信,白鹿书院必将承担起民族文化薪火相承的重责,将古老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和彰显!

陈忠实关于创办白鹿书院的思考

书院,是中国文化人一个历史和文化的惦记。陈忠实与陕西一些文化人创办白鹿书院,自然有他们的文化理想。他们的文化理想是什么呢?

陈忠实在《白鹿书院成立庆典上的讲话》中讲到了他创办白鹿书院的缘起:“我在长篇小说《白鹿原》里曾写到一个书院,这个书院就叫白鹿书院。小说是虚构的艺术。《白鹿原》中的人物大都是虚构的,但唯有白鹿书院的山长朱先生是有生活原型的,就是清末举人著述甚丰的学人影响很大的蓝田人牛兆镰。白鹿书院也有真实生活依托,就是牛兆镰先生当时主持的蓝田县的芸阁学舍。如果要追溯芸阁学舍的文化脉络,渊源可以追溯到宋代,芸阁学舍是在为宋代‘关学’代表人物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所修‘四献祠’的基础上,拓修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书院,鼎盛一时,曾有韩国留学生在此学习。2002年,我和几位学者讨论一些问题时,有学者建议,可以在白鹿原上创建一个白鹿书院,承继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弘扬其优秀品格。创建白鹿书院的构想得到了社会各方人士的热心赞赏,西安思源学院周延波院长更是大力赞同积极支持,白鹿书院从而由构想变成了现实,白鹿最终回到了白鹿原上。”

为什么要以白鹿来命名书院,陈忠实说:“在我们传统文化乃至民族心理意识里,白鹿是吉祥、和谐、纯洁、美好和超凡的一种象征性图腾。上至王宫下至庙堂乃至民居宅院都有鹿的各种生动壁画和雕刻。以白鹿来命名书院,就是想创造一种和谐而纯净的学术探讨和文化研究氛围,这种和谐与探究的精神与我们所要创造的和谐社会的精神是一致的。”

陈忠实谈到创办白鹿书院的文化思考时说:“书院是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我们办白鹿书院,一是要承继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和风神秀骨。以白鹿书院为平台,广泛团结、联系国内外的学者、评论家和作家,开展游学、讲学、讨论等交流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生机。白鹿书院诞生在古长安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我们将会开掘源远流长的关中文脉,承续关学精神,探索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新途径。第二,我们现有的这些人差不多都是从事文学和艺术的人,文学和艺术只是大文化范畴里的一系,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和人的生存形态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但只是一条途径。因此,书院的研究课题将对现实问题和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既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也从思想理论的角度,以及学术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争取对我们的生活发展作出富于建设性的建树。第三,白鹿书院还会以文学和艺术为其特色,藏书、编书、教书,研讨、交流,从而对陕西、对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学事业发挥作用,为促进和繁荣文学事业起到积极作用。”

陈忠实谈到了白鹿书院的发展时说:“我们将逐步开办白鹿书院网站,与陕西及西北的文科大学练手,整合研究资源,确定研究议题,共同进行学术研究,争取与过国内外文学界、学术界进行高层对话,把白鹿书院办成一个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希望,白鹿书院能办成一个萃集各界贤达优秀思想的地方,办成一个能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和传播时代新声的地方。”

陈忠实在《中国传统文化精英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了他创办白鹿书院的文化理念:“白鹿书院成立之后首次举办的学术活动,就是我们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精英论坛,论坛主题是影响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书院素有开坛讲学之风。回望宋代朱熹、张栻岳麓书院会讲,遥想明末东林书院顾宪成、李攀龙‘远近明贤,同声应和’的盛况,令人欣羡不已。开坛讲学赋予了书院独有的魅力,使之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大雅之音的地方。此次论坛,我们想请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观照古今,重究经典,研讨在过去几千年和现在对中国人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未来仍将产生影响的传统观念,试图概括出影响中国人的若干种传统观念,并对这些传统观念进行历史的分析和评价。观照古今,重究经典,对传统观念进行历史的分析和评价,说明在陈忠实的文化理念中,他并不主张要一味地钻进故纸堆,皓首穷经,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强调联通古今,或者说更着眼于今,探究传统文化与时代新声的结合。

白鹿书院成立后,陈忠实以白鹿书院院长身份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记者问:您创办白鹿书院的初衷是什么?陈忠实答:创办这个书院,一是要探讨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今天的意义;二是关注、研究当代人文化心理新的发展趋向;三是想做点实事。比如,现在不是出书难吗?没有名气就出不了书,我们想帮助新人出书。记者问陈忠实,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陈忠实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太丰富了,最重要的是,它们不仅属于我们一个民族,也属于各个民族,它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谐”、“淳朴”等观念,对当代社会和现代人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陈忠实说:我有一个观点,历史不只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它更深的层面是}日的心理秩序不断被打破、新的心理秩序不断形成的过程。记者问:一个书院在传统文化传承上能起什么作用?陈忠实说:一个书院能有多大影响?在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上,起更重要作用的还是教育部门。我曾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建议: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学生课本中的比例。记者问:如何让现在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他们对网络的兴趣似乎更大。陈忠实答:我不会上网,对它不了解,但昨天晚上我接待一批保加利亚作家时,连他们都说,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我想对学生说,多接触传统文化,有时还要沉浸其中,吸收其精华。以传统文化作为学问垫底,内心会有自信。记者问:现在中国有四个书院,您觉得白鹿书院的个性是什么?陈忠实答:白鹿书院现在才成立一个礼拜,还在探索它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过几年我才有发言权吧。记者问:在创作上,您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理念;在观念上,又弘扬传统文化,您是否担心会被一些年轻作家称为“复古”?陈忠实答:我不担心,文学本来就是每人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进行创作的,谁都不可能类同于另一个人,否则两个人都没有意义。

白鹿书院创立的社会文化意义

中国书院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院名称始见于唐,盛于宋。宋代形成了著名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唯阳书院、篙阳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特定的书院教育形式,对教育层面的扩大、思想自由的推进、学术的探讨交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行反思和审视,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此背景下,书院这种传统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逐渐受到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一些文化名人开始创办书院。我国已故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冯友兰先生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等学者在北京办起了中国文化书院,作家张炜在东办起了万松浦书院,作家冯骥才在天津办起了北洋书院。现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与西安思源学院联手又在古长安的白鹿原上办起了白鹿书院。传统书院在近代渐趋衰落,历经近百年的沉默,现代意识观照下的现代格局的书院又悄然兴起。这说明,书院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惦记,是中国文化人所向往的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文化名人特别是大作家办书院,是当今创办书院的一个特点。张炜说,书院体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教育和学术机构。综观历史,国势兴,则教育兴、学术兴,书院起源于繁荣的唐代,到了宋代,达到了全盛时期,曾经为中华文化的承续和发展作出过无可比拟的贡献。书院的繁荣,是中国文化、政治和经济全面进步的标志。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曾经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陈忠实创办的白鹿书院的成立,使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对传统书院的“复活”和现代书院的创立这一重要文化现象再度引起关注和讨论。学界人物从不同角度对白鹿书院的观察和讨论,使人们对书院文化及其精神有了多方位的理解和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书院的创办,是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士以书院这种形式来实践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这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再度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遭遇到的断裂处境,使得一批知识分子及文化人士开始思考用书院这种方式,来实践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种文化“对接”。万松浦书院创办者、作家张炜说,“现代书院不再依赖于一种学术思潮和少数人的思想,而应该是主动与大学教育进行高端对接”。万松浦书院创办之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等5所大学,都被纳入了共同创办单位之中。同时,它还实行了自己的“院士制”,从国内外聘请了50名一流学者担任“院士”,组成“万松浦书院院士委员会”。与大学合作成为现代书院文化“对接”的一种普遍方式。日前刚刚成立的白鹿书院,也是作家陈忠实联合西安思源学院等有关现代教育机构共同创建,而且,它直接作为西安思源学院的文学院。此举用意,用作家陈忠实的话来说,就是要“守住中国文化的根”,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结晶能够薪火相传。

白鹿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文学艺术及相关文化研究和培训的组织,书院成立后,陈忠实邀请文人雅士,于白鹿原上习文研艺,游学讲学。

在南方,有着千年传统的岳麓书院近年来也是通过与湖南大学合作,而备受关注。

在现代书院中,实践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对接”,中国文化书院是一位先行者。1984年,冯友兰、张岱年、汤一介等学者在北京创立中国文化书院时,就吸纳了大批海内外学者加盟,而且与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建立合作机制,集:中名家讲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出版了《神州文化集成》(50本)、《国学举要》、《中国佛教史》、《道教文化研究丛书》、《远近丛书》、《跨文化对话》等皇皇巨著,泽被深远。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书院是以民间方式表达对这个世界和文化的关注。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起于唐,盛于宋,传统书院主要以讲学研修、藏书出版、接待访学等为重要功能,历史上,岳麓、白鹿洞、石鼓、嵩阳四大书院曾盛名天下。今天兴盛的“书院现象”,虽然与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不可同日而语,但它独立于官方文化教育体制之外,具备鲜明的民间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又与传统文化书院一脉相承。

位于山东龙口的万松浦书院,面朝渤海,背靠万松浦,红砖青瓦,松树万棵。此地不仅常常有鸿儒名家来习文研艺,游学讲学,重要的是,还有躬身劳作等生活体验。一位曾在此习艺的文化学者描述道,在那里学习的人们每人都有草帽、锄头,而且每天都要干活。他们吃的蔬菜、鸡蛋及部分粮食,都来自他们耕种的收获口据介绍说,“长期呆在这里的作家张炜一人能顶数人使用,脑力体力都是好样的。”去年夏天,一位新加坡文化学者和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博士造访这里,惊讶于这里每天的劳动情景时,也被这种文化体验方式深深地感动着,于是,两人很快也参加到种芦笋和玉米的劳动中。

张炜说:“当天下的读书人都被科举制度吸引到功名利禄上面去的时候,有一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聚徒讲学,以传播儒家文化和道统为己任,独立承担起文化延续精神传承的使命,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传统!”

在日渐世俗化的当前精神处境中,虽然也面临一些责难,有时候,甚至还遭遇一些市场经济中生存面临的巨大困难,两年来,万松浦书院还是吸引了大批的支持者。不仅传统文化议题在这里得到了激烈的讨论,而诸如“现代书院与当代文化”研讨会、“应试教育”研讨会等各类当前社会及文化问题,也常常进入到书院这种民间方式的关注之中。

张炜说,独立的院产,讲学、游学、藏书和研修的功能,稳定和清晰的学术品格,传播和弘扬文化的恒久决心和抱负,是书院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这一点,在刚刚建立的白鹿书院中也有清晰的体现。陈忠实说:“创办白鹿书院,一是要探讨传统文化精华对今天的意义;二是关注当代人文化心理新的发展趋向;三就是想做点实事。”据介绍,为体现这一精神旨意,白鹿书院将定期举行“白鹿论坛”,并考虑申请设立“白鹿文学奖”等,与国内外文学界、学术界进行高层对话,意图将书院建成思想、文化交流的一方重地。

针对中国传统书院在今天的再度出现,历史文化学者、中山大学袁伟时教授对之是肯定的,他说:“其实它是今天的知识分子在现代教育体制之外的一种努力,中国书院无疑是对现有教育机制的补充。”袁伟时教授说:“20世纪最后20年来,特别是中国文化书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中国不能自由办学等诸多限制下,它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方面,以启蒙为内容,兼容了传统文化,针对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做了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第二个书院能与之相提并论。”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对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书院举办了“中国知识分子”、“中国宗教”、“中国的近代化”等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辑出版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具有影响力的书籍。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书院在传统和启蒙方面“为往圣继绝学”,出版了《神州文化集成》(50本)、《国学举要》、《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输入中国史》、《中国佛教史》、《道教文化研究丛书》、《远近丛书》(中法文对照)、《跨文化对话》(中法文对照)等,影响巨大。近20年来,包括中国文化书院在内的许多书院相继建立,袁伟时认为:“这体现了各个知识阶层派别从各自角度或爱好出发,或传习传统文化经典,或以西方文化为启蒙,都无可厚非。”他说:“只要不是将书院变成一个封闭的堡垒,传习传统文化只要不是将之变成民族主义的东西,都是有益无害的。因为它们构成了中国多元的文化事实。”实际上,中国书院的重要意义正是它对今天教育机制及无法自由办学的补充功能。

对于书院的兴起,有一些学者认为,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各种革命及运动的“全面否定”,今天,人们又开始认识到它的价值,书院正是象征性地对当今的现代教育制度进行反拨。有人甚至认为:“书院的重新出现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一个基本事实。”袁伟时认为:“现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文化信心开始增强了,中国怎样发展,很多人开始面向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去那里寻求资源。”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也认为,现代书院的创办,显示了中国作家、学者自觉的文化使命感和积极的文化创造姿态,对于我国的文化体制,也是一种创新和探索。

学界对白鹿书院创立的多角度观察与讨论

关于书院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学界也有不同的讨论和看法。有人问:书院到底是重现的传统还是一种幻象?论者说,书院,这个曾经充满精神瞻仰意义的指引性符号,今天再度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万松浦书院”、“岳麓书院”、“白鹿书院”、“中国文化书院”已日渐构成了中国文化版图中东南西北四大格局。“守住中国文化的根”,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这是白鹿书院的宗旨。但面对今天复杂的文化处境,白鹿书院创办者、陕西作家陈忠实却不得不承认,改变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处境,书院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他提出的一条解决之道,就是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课本中的比例。“实际上,起更大作用的还是教育部门”,陈忠实说。

《中国青年报》7月18日以《学界审读现代书院是非》为题综述了学界一些人物对现代书院的看法。该文说,日前著名作家、《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创办的“白鹿书院”挂匾成立。“书院”这个似乎已经离公众越来越远的事物,由此再度进入公众视野。书院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起于唐,盛于宋,止于清末学制改革,历时近千年。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和岳麓书院,是学界较为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其中,岳麓书院延续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有中国文化书院、万松浦书院,加上新近成立的白鹿书院,书院,就像传统中国留给现代的一个背影,让人们不禁打量起它们的现代命运。

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传道济世、兼容并蓄、自由讲学为特征,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制度。由于种种历史原因,1901年“新政”之后,书院或改制成学堂,或被废止。这个曾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辉煌与骄傲的名字就这样逐渐淹没于历史的滚滚尘烟之中,但是,书院历经千年而蕴积的教育、思想精华并没有随之终结,而是影响至今。

该文以《白鹿书院:走一步看一步》为题评议白鹿书院。该文说,关于白鹿书院的创立,创办人陈忠实解释,“两年前,我们几个文化人在一块儿讨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话题,有年轻学者提出,办一个书院,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与当代文明契合。”作为“非营利性文学艺术及相关文化研究和培训的组织”,白鹿书院聘请了53名“文学研究院院士”和42名“艺术研究院院士”,包括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和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等人。张贤亮、从维熙和熊召政作为白鹿书院院士也到“白鹿论坛”开讲。陈忠实对白鹿书院的冀望是,不仅仅是为了文学,主要还是想为思想和理论探讨及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关于书院的其他功能,白鹿书院提供的表述还有: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研究现代文明与古典文明的契合;探讨人的生活发展到现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后,人的精神和心理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及其变化。

该文以《万松浦书院:文化乌托邦?》为题评述了张炜创办的万松浦书院。文章说,如果某天陈忠实去万松浦书院取经,那他一定会被山东龙口北部海滨的万株松林吸引,山东作协主席张炜2003年9月创办的万松浦书院就坐落于此。书院占有面积150亩,有4500平方米的接待处、22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别墅式的研修部,这一切,都试图服务于该书院对古代书院功能的一种回归诉求——“讲学、积书、接待游学”。万松浦书院成立近两年,举办了“现代书院与当代文化”、“书院立场与边缘声音”研讨会等八九次学术活动,李锐、方方、阎连科、张承志、陈思和等曾先后在这里留下足迹。2004年,书院出版了两卷“万松浦阅读丛书”系列,还推出“万松浦话语”系列之一《边缘的声音》,2005年5月出版“简朴生活丛书”三本。

张炜曾发表文章称,“所有在书院做事营生者,都要做个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者,最好每人学一份手艺,农事、木工、园林、装裱、陶艺,所学必得应用,并在应用中日见精密。”但快两年了,张炜还没有成为一个他向往的“木匠”。

该文还以《中国文化书院:辉煌后的困境》为题对中国文化书院进行了评介,在对中国文化书院的评介中也涉及了当前书院面临的一些问题。文章说,比起作家们主持的书院,中国文化书院则和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相连,它是由已故著名学者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先生与北大哲学系季羡林、朱伯昆、汤一介等教授共同发起,海内外数十位著名学者于1984年创建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团体。谈及文化书院,创院院长汤一介先生感慨万分:“中国文化书院算得上是1949年后建立的最早几个有影响的纯民间学术文化团体。自它之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学术文化团体,同时,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也才得以恢复。”在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复兴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书院举办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外文化比较》、《文化与科学》等短期讲习班、进修班共20余期。书院编辑的《中国文化书院文库》及函授班教材等已经出版百余种。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师资就是一个问题。书院不少导师是由北大教授兼任,但忙于本职的青年学者们,却难有更多精力照顾书院。就此,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由纯粹学者主持的书院,主事者一般没有精力也不善于产业化运作,学者们往往不具备太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还认为,“没办法授予学位”也是该院及其他中国书院目前面的普遍困难。

白鹿书院的新创,为“书院”这一古老事物引来新时代里的褒贬目光。北大哲学系教授陈来就和白鹿书院的名称较起了真。“白鹿洞书院以前也简称白鹿书院,你陕西以前有白鹿书院吗?没有。因此,你叫白鹿书院,这不是侵占人家白鹿洞的品牌么?”陈来认为,办书院本身是好事,但“名和实之间还有很多差距”。一个极端例子是,香港的很多书院,其实就是补习班。所以,“关键要看办书院是要干什么,而不在于是否叫书院”。

学者钟叔河则认为,书院必须是有影响的、能开学派的大学者才能办好。“梁漱溟和钱穆都办书院,他们都是真正的大学者,才有资格办书院。而今天,真正的大学者,在哪里呢?”

不过,陈来教授担心的却是大家对书院是否感兴趣。“学者蒋庆也在贵州办了一个阳明精舍,也算有学派吧,但又有多少人感兴趣呢?相反,新东方学校也不是学历教育,但它对学生找工作很有用。”钟叔河和陈来都是有影响的学者,一个着眼于大学者能开山立派,一个着眼于当下的实用目的,目光在云泥之间,却都未能切入书院本身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钟叔河承认,书院作为文化遗产和古迹是要保护,本身值得研究,现在有些人想办学、想讲学,认真办好书院这个事情也可以,但是,“传统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值得研究,书院这个事情,毕竟是过去了的。现在对书院大规模提倡恢复,没有必要。因为,现代中国的主要问题,与书院无关。”钟叔河此言不可细究,“现代中国的主要问题”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与书院无关”,其实与许多东西都无关。不过,话又说回来,细究起来,说无关也有关,谁又敢说书院的教育与学术与中国的“主要问题”无关呢?

这些从不同角度探讨书院现象的观点,对如何办好现代书院,包括如何办好白鹿书院,自然是不无启示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