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2110200000019

第19章 年度贺岁档期研究(3)

由于春节来得晚,在2010年02月14日,因此,09-10贺岁档期时间段便十分漫长,虽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该是2009年11月27日上映的《花木兰》正式拉开了2010年“贺岁档”的序幕,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按照传统的喜剧“贺岁”观念,2009年11月20日上映的《熊猫大侠》等一系列喜剧电影应是本年度“贺岁档”的开端,更有人将2009年11月初上映的《恋爱前规则》与《隋朝来客》认定为09-10贺岁档期的前奏。以上三方虽争论不休,但也确定了一个事实,即春节档期的中国电影,凭借特殊的09年春节,已经悄然由“贺岁档”转变为“贺岁季”,时间跨度拉长,一直持续到3月初传统元宵节前后;影片数量激增,竞争更加激烈,仅上映的国产影片数量就有26部,更不消说《豚鼠特工队》、《2012》以及《阿凡达》这类极有分量的好莱坞电影高调抢占市场。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贺岁档期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和影响力已今非昔比,“贺岁季”是否能够成为未来贺岁档期的新概念,还取决于对10-11贺岁档期电影的观望。

(第八节09-10年的贺岁档综述

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古装武侠回归市场

与去年同期只有一部古装武侠《赤壁(下)》的贺岁档期相比,不难发现,09-10贺岁档期,古装片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虽然表现形式与作品题材各不相同,市场也相对低迷,但总体而言,古装武侠的回归为贺岁档期的票房竞争带来新的刺激。《隋朝来客》、《熊猫大侠》、《我的唐朝兄弟》几乎同时上映,票房在同期《2012》的对比下显得格外惨淡,但作为喜剧风格的中低成本影片,相对于其制作成本与影片质量而言,也是有所突破的。继而《花木兰》、《刺陵》接踵而至,但由于古装武侠片剧情相对重复,极不容易出彩,因此虽然明星云集,票房收入却未能像预期那样过亿。

张艺谋的电影极易变成一场全民的口水战,由于他坦言《三枪拍案惊奇》是为贺岁市场拍的电影,也是他首次尝试拍摄“喜剧悬疑”类风格的贺岁影片,加之演员的选择本身就带来全民热议,《三枪拍案惊奇》从其拍摄伊始,就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对象。可能是因为受众对其期望度太高,反而容易产生失望,因此,坊间评论对《三枪拍案惊奇》并不太客气。尽管有人争辩说票房成绩可以说明一切,但不能否认:自12月10日上映以后单周票房就已经突破亿元,此后一周票房减至7000万,此后更是持续下滑。而10月18日上映的《十月围城》却是相反,虽然没有张艺谋的名导效应,但首映后单周票房平平,此后一周市场迅速升温,并将这种势头持续了两周,直到《阿凡达》上映。可见,单纯的票房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

《锦衣卫》的上映避开了1月4日上映的《阿凡达》,选择了2月4日上映,但《阿凡达》上映后单周票房便超过2.5亿,直至2月初,单周票房依旧维持在1亿元左右,在这样的市场中,《锦衣卫》票房能够突破亿元大关,不仅在于其强大的明星阵容,更取决于其选取了一个较为新颖的历史时段。

特点二:进口片垄断市场

09-10年贺岁市场为中国电影产业提出了新的警示,往年的贺岁档,大都以国产电影为主导,这样的成绩使电影产业忽视了进口片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当步入成熟的贺岁档被进口片垄断时,给予国产电影的打击就显得格外沉重。尽管春节期间,各类国产影片纷纷上市,但贺岁档22个亿的总票房中,《阿凡达》占12亿、《2012》则占了4亿,仅这两部进口片就垄断了70%的票房比例。尤其是国内连续10周票房冠军《阿凡达》,不仅使国产影片纷纷调整档期,原定的宣传计划难以实施,也遏制了《十月围城》的票房,在其上映之后就再也没有向上的空间。

当然,《2012》与《阿凡达》不仅在国内,在全球电影市场也是特例。卡梅隆的市场号召力、特效制作的高技术都是国内制作难以比及的,更何况《阿凡达》的上映经过了14年的酝酿,耗资5亿美元,共历时四年拍摄方才完成,如此精心雕琢的作品不可能不夺得璀璨的成绩。因此我们在看到警示的同时也应该发现,同档上映的《第九区》、《豚鼠特攻队》、《鼠来宝:明星俱乐部》的低迷票房,《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票房也不过8000万左右,总体而言,中国的贺岁市场还是以国产影片为主,不能因为特例的发生就失去信心。但是我们也要警惕贺岁市场成熟后进口片的渗入,更要吸收《阿凡达》与《2012》中对于人类命运的深思,而不是只限于给观众提供“快餐”电影,只有融合了商业价值与人文关怀的电影,才能得到市场的承认。

特点三:动画电影竞争市场

自08-09贺岁档期《喜洋洋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夺得8000万票房后,《喜洋洋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再次竞争虎年贺岁档,成功突破票房亿元大关,再一次谱写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奇迹。业内对其好评如潮,健康向上的主题迎合了主流市场的需求,动画角色的设定符合儿童的审美,台词剧情又吸引了成人,喜洋洋与灰太狼一时之间俨然中国的米老鼠与唐老鸭,倍受青睐,也将中国动画从低谷拉出,拉动周边市场渐入佳境。

但《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成功的背后有着数年来电视动画的支持,直到市场成熟后才推出动画电影角逐市场,方能取得票房的好成绩。它的成功并不代表动画电影就此能够成功走入贺岁市场,继《虎虎生威》上市一周后上映的《虹猫蓝兔火凤凰》以其150万的惨淡票房,说明盲目追随贺岁档期的危害,而1月14日上映的《名侦探柯南:漆黑的追迹者》在国内不过815万票房,而04月03日上映的《黑猫警长》却收获1200万票房,因此,对于小众向制作的动画电影而言,追逐档期并不是票房的保证。

特点一:港产贺岁片加入竞争

陈凯歌、姜文、冯小刚的“三大贺岁片”上映之后,港产贺岁片便纷纷来袭。10-11年的贺岁档中,港产贺岁片的竞争异常激烈,,包括《神奇侠侣》、《新少林寺》、《新食神》、《72家租客2》、《家有喜事2011之最强喜事》、《财神客栈》及《我爱香港》等在内,至少有7部港产片同期上映,使得这个贺岁档成为内地电影史上港产片数量最多的贺岁档。对于港产贺岁片,内地的贺岁档并不陌生,轻松、喜乐、大团圆的风格与大量明星阵容,使得港产片曾经风光无限。随着内地电影质量的不断提升,港产片逐渐淡出内地的贺岁档,审美情趣的提高也使得观众不再欣赏过于简单、俗气的模式化的港产贺岁片,尤其是09-10年贺岁档上映的《花田喜事2010》,票房成绩平平,徘徊在5800万左右,因此,10-11年的贺岁档,港产贺岁片便牟足力气,进入内地贺岁档。

然而,港产贺岁片依然采用原有的模式,首先是全明星阵容:《72家租客2》中,演员阵容堪称TVB大聚会,吸引无线电视剧的观众。《神奇侠侣》中的吴君如和古天乐,《家有喜事之最强喜事》最大的卖点是“张柏芝复出首部电影”,还邀请包括黄百鸣、甄子丹、刘嘉玲、古天乐、闫妮、杜汶泽、熊黛林在内的“八大巨星”。大明星对票房具有号召力,这是众所周知的概念,但是港产贺岁片中大量明星的重复,如古天乐在《一路有你》、《家有喜事之最强喜事》、《神奇侠侣》中都是主演,使得这种号召力产生了折扣。其次,港产贺岁片仍然走“旧瓶装新酒”的套路,7部贺岁片多为续集和经典翻拍剧。《最强喜事》是《家有喜事》系列的2011版,《新食神》延续经典的《食神》,《新少林寺》是复制李连杰版本的《少林寺》,而《72家租客2》虽然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然而监制、投资,甚至影片名称仍然延续了《72家租客》,这种套路,看似不需要承担风险,然而却会使得观众与原有作品进行对比,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票房局面。

特点二:明星的过度消费

10-11年的贺岁档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明星阵容的重复性。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港产贺岁片中,还出现在内地贺岁片中。如三个葛优、两个刘德华、两个黄晓明、两个范冰冰、两个姚晨的明星“过度消费”现象。当然,这种现象是有预兆的,近几年的贺岁片,制片商越来越关注明星效应,因此,大片往往会邀请明星进行演绎,尤其是有特色的明星,如甄子丹从2008年起至今,拍摄的电影就超过10部,包括《锦衣卫》、《十月围城》、《精武风云》等高票房影片,延续至10-11年的贺岁档,这种现象便凸显了出来。其中,三部贺岁大片中,葛优都占了一席之地:《赵氏孤儿》中的程婴、《非诚勿扰2》里的秦奋、《让子弹飞》中的骗子大佬,而且戏份占电影中的很大份额。因此,观众戏称2011年的贺岁档可谓是“一个葛爷三台戏”。明星的演技固然是制片人选择的最重要原因,然而明星在间隔很短的影片中过度出现,尤其是10-11年贺岁档,三部大片可谓是接踵而至,往往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制片商应该看到这种现象潜在的危机,演员的艺术潜质一旦被过度开发,严重透支,最终将导致大众的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