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2104300000004

第4章 孩子,你准行--赏识激励型父母的教子方法(3)

按主题画画和按主题建筑,可以较好地发展孩子的有意想象。即向孩子提出一 定的想象主题,要求孩子围绕主题进行有意想象,并把自己的想象用画画和泥塑、 拼搭等活动表现出来。

泥塑和雪塑活动也是发展孩子创造想象的途径,给孩子提供橡皮泥或教孩子用 水、黄土、胶水和成黄泥、教孩子学会搓、揉、压、卷、捏等动作,并在此基础上 塑造各种动物和人。冬天下雪的时候,可让孩子用雪堆塑各种形象。在泥塑和雪塑 的活动中,孩子进行着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孩童创造才能的重要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大胆的创造想象 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父母们一边惊叹自己的想象不如孩子的丰富、大胆,一边 又有意无意地要孩子适应父母的条条框框,对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规矩的大胆想象加 以纠正,殊不知这种愚蠢的做法往往过早地扼杀了神童的想象。

一位从国外访问回来的幼教专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去一所幼儿园参 观,看到一个孩子用蓝色画了一件大大的圆东西,她问你画的是什么?那孩子答: 大苹果。这时,他的老师过来看了一眼,说嗯,画得好。摸了摸那孩子的头就走开 了。我们的专家见状很纳闷。事后,她便问老师:他用蓝颜色画苹果,您怎么不纠 正他呢?那位老师诧异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为什么要纠正他呢?也许他以后真的 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色彩,他会在吃苹果时弄明白的。

那位外国老师不干涉孩子的大胆想象的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激励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但相对来说,并不是 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

事实上,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人的儿时,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 得十分出众,甚至还很顽皮,但就是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 ,所以成就比一般人高许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一般人强。

根据专家的定义,创造力是一种心智活动的过程:它包含认知问题的存在、穿 梭于各种资料或信息之间,逐渐形成一项构思,寻找解答的途径,直达于最后成果 。

美国心理学家几鲁佛特,早在他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时,便已警告那些IQ万 能主义者

,创造力无法用智商评断。如今我国有不少人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也有 不少人还是过分看重智力测验的结果。他们不知道一个人的智能并非像电脑那样, 只要电脑的机械部门没有发生故障,不论经过多少年,它的能力都不会变;但人脑 就不同了,如果你不经常去使用它,它便会逐渐丧失能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人脑中的机械部门,不像电脑在诞生的瞬间已具备了它所有 能力,人脑是随着年龄逐渐充实的。再说智力测验过分注重人类天赋的智能,而在 今后的社会中,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即是创造力,若只凭智商就想判断一个人聪明 与否,特别是判断孩子的创造力,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从幼儿时期,只要孩子显示出要为自己做事情的欲望,父母就应该放手 让他们去做,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比父母想像到的多。其实这正是孩子创造力的 起始,父母常常怕家里被孩子弄得一团糟,而不许他们试一试,这样做实际上只能 挫伤孩子的创造欲与积极性,从而使孩子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现在聪明的父 母都知道,低估孩子的能力,就是放大孩子的无能为力。孩子的潜能无法尺量,孩 子的创造力也没有既定的模式,父母只有通过对孩子的观察、评定,而找到孩子在 创造力方面应有的方位,适时的引导和激励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父母不能抱有 过高的期待值,不要把对孩子创造力方面的高要求强加于他们头上,这样反而使他 们变得胆怯起来,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应采取宽容和 鼓励的态度,让孩子有一片宽松的心境和信心,在自己的创造天地里,发挥自己的 创造潜能,才能让孩子真正感觉到,父母相信他的能力,在给予他许多的机会,让 他放手去创造,去向着自己设定的创造目标努力。

科学发现专家们在研究学龄儿童的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性时,发现有4种突 出的模式:

①高智商和高创造力。这类儿童不论在学习或游戏时都十分专注和投入,对不 同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对于学校的课业,通常颇为自信,并能积极而主动地参与。

②低智商和高创造力。这类儿童在传统教育体系学校中,遭受极大的挫折感, 常会有适应不良而妄自菲薄的现象,缺乏自信。

③低智商和低创造力。这类儿童似乎不太能理解学校的意义,他们大多数表现 较为被动而退缩。

④高智商与低创造力。这类儿童追求学校中的高成就,十分专注于课业并有高 度自信心,然而,却不是学校中活跃的一群。既聪明又乖巧。换言之,具有高创造 力的儿童,往往会有较多的个别状况,需要老师较多地注意,因此也比较会被看作 是问题学生。

创造力与智力相比照,似乎有创造力的人应该也是高智商的人。其实不然。研 究显示,两者之间并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IQ测验中,依然以单一答案为标准, 所以并不能很客观地评价出创造力的高低。至于可确定的是,具备创造力的人,基 本上至少IQ要在100以上,也就是说创造力的表现,必须有一些基本知识为背景, 作为酝酿与转换的基础。所以IQ的测验,只能作为参考数据的一种,而不能当作绝 对的标准。托伦斯曾明白指出,如果我们只凭着IQ值来辨认资优儿童,那么我们将 会漏失掉将近70%具有高创造力的儿童。

激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是学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它可以通过 奋发努力而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

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 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的确如此,记忆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基本手段,离开了记 忆,人类的智力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了。

现代心理学对记忆是这样定义的:从现代信息论观点看,记忆是一个对输入的 信息进行编码(组织)、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提取(检索)的过程。记忆不仅是 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前提。依靠记忆,人得 以有效地适应并改造自然和社会环境。

对于单独的个体来说,记忆则是人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古今中外记忆力 超常的大有人在。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超常儿童的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 超常儿童记忆优异,表现为记忆快,保持持久。

诸多事实表明,父母亲的激励和赞美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和其它方面的能力 培养一样,父母要当好发展儿童记忆力的第一任教师,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 生存环境,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记 忆力。

父母相信孩子聪明--父母的暗示作用,是孩子变聪明的无可替代的重要前提。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日本的木村久一也曾说过:天才就是兴趣。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就会 入迷,入了迷自然而然就会勤奋,最终达到忘我的程度。据说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进 行一项发明创造时,常常数天不吃不喝,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这浓厚的兴趣 早在他幼年时期就产生了。

科学发现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儿童记忆效果的好坏和他的情绪状态有很大的 关系。而真正的早期教育的关键应该是父母时常激励孩子,助长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一般地,只要孩子智力正常,就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

在整个幼儿期,幼儿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正在逐步发展。 因此,应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识记忆,来培养幼儿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识记。这一点 ,家庭教育占有很大的优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整个的童年时期 ,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多,这就为家长实施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赫赫有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詹姆斯·穆勒对他的儿子 的教育方法很值得一提:

每天早晨,他经常带着儿子一起外出散步,在路上让儿子讲昨天读过的书。父 亲听后,提出疑问,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不足的地方给予补充。最后,总是以表 扬和激励的口吻加以总结。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向小穆勒提出了学习目的,而且还锻 炼了他的记忆能力,还使他自幼养成了读书时做卡片的习惯,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 和自信心。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影响颇大。小穆勒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8岁学拉丁语 ,12岁开始学习代数、几何及微积分等高等数学,而他的英语则在1.5岁就开始学 习了。

用鼓励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 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 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 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西方的一个教育专家做了一个试验, 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 的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 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 的老师对他们所持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 长;而原来的优秀班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致转 变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

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 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将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 分,又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 上升式行进,可以想象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 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 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在一些平凡人 的身上,我们同样不难看到自信心的催化作用。

自信是在现有的知识和在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肯定,它归根结 底离不开实践。因此明智的父母总是在孩子还幼小时便把孩子引向实践。干吧!孩 子,你肯定行!孩子的第一次学走路就是在这样激励的循循诱导下举步的,而且这 正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开端。当他跌跌撞撞地扑向父母展开双臂的怀抱时,他咯咯地 笑着,因为他赢得了首次胜利,确信自己的行走能力,也从父母的热情拥抱中得到 精神奖励。接着他将第二次、第三次重复行走实践,而且此后的每一个微小的成功 都将导致进一步的成功。自信就这样在反复实践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从孩子还 小的时候,产生发展起来。

所以,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 容,父母们应时刻给予关注。

小美珍4岁半了。一天她的妈妈买回了食品,正在厨房打开冰箱,把鸡蛋往冰 箱里放。小美珍本来跪在厨房桌子上,当妈妈把放鸡蛋的盒子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 桌子上,然后把鸡蛋从买来的食品袋中拿出来,美珍便伸出手去抓盒子,也想帮着 把鸡蛋放到冰箱的鸡蛋盒里。别动!

美珍,妈妈大声叫道,你会打碎它们的,最好让我来做这个。亲爱的,等到你 长大一点儿再来帮忙好吗?

妈妈无意中打击了美珍的自信心。她所得到的印象是她太小了,根本不可能做 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