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2104300000026

第26章 教不严,父母过--严格要求型父母的教子方法(3)

教子经验在现代中产阶级家庭中,家庭教育方式既不像中国那样传统,也不像 美国那样开放,而是既严格要求子女,又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发展的余地。在法国 的家庭中,儿女超过16岁就视为大人了。父母不再刻意去约束他们,他们可以凭自 己的意愿去支配时间。他们经常出去参加社交活动,比如和朋友跳舞,或是去同学 家聚会等,父母从不加以阻拦。父母在子女用钱方面一视同仁,从不娇惯。一对双 胞胎,姐姐会开车,妹妹却不会,原因是姐姐学开车,是用打工挣来的钱支付学费 的。而妹妹是因为还没有赚到足够的钱,才没有去学开车。而她们的家庭是不负担 这笔开支的。法国人对钱的问题相当敏感,做父母的绝不放任孩子乱花钱,就连兄 弟姐妹之间,也不轻意相互借钱,如果想用零花钱,只有去打工。法国的家庭教育 是自食其力不靠父母。

英国:刻意磨炼学生。

教子经验英国有所著名的中学叫伊顿中学,学生毕业后几乎100%考入名牌大学 ,培养出栋梁无数,经验之一就是让学生吃苦。英国冬天很冷,但这所中学不设暖 气,让学生只盖一条毛毯睡觉,洗澡也得用冷水。这就是刻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刻意地磨炼学生。

大量的社会调查表明,现代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 、自私等心理状态,究其原因,生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这些儿童普遍缺乏的 是劣性刺激。

所谓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这些刺激对儿童来说是必 须和有益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饥饿。为什么相当多的孩子有偏食、挑食的习惯,而且食欲较差,主要原因 是他们很少领教饥饿的滋味。他们常常零食不离口,吃饭时自然没胃口,因此为了 增加儿童的食欲,年轻的父母不妨有意识地让孩子饿一点。

②劳累。由于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儿童几乎与劳动无缘,致使孩 子们不知什么是累。活动量小,使其缺乏锻炼造成肢体懒散,肌肉无力,不仅妨碍 身体发育,而且还会影响智力开发,更容易形成脆弱、自私和好逸恶劳的恶习。

③困难。儿童意志薄弱者甚多,这与他们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有关。年轻的父母 不妨人为地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其通过努力克服,以开拓他们解决问题、克服 困难的思维和能力。

④批评。要使孩子有教养,从小就要明确规定一些他们应做和不应做的事。比 如打人、骂人、糟蹋东西等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有错则立即批评。

孩子受到约束和劣性刺激,可能会有一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但是这对他们的 身心健康和成长是有益的,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我们的家长,从小对孩子保护过分,只要读好书,一切该自己动手去做的事情 ,都由家长代劳。许多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意学生考分的高低而忽视 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

所以,一些青少年虽然学了不少书本知识,但是遇到困难和挫折常常不知所措 ,甚至一蹶不振。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在未来竞争中的地位 和命运。为此,除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丰富而扎实的基础 知识以外,加强以意志品质和进取意识为内容的磨难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 布了一项刚刚完成的调查:中国城市家庭独生子女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1.32分 钟,不及美国孩子的1/6.专家呼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从培养孩子做家务事开 始。

两年前,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劳动的时间做过统计:美国为1.2小时 ;韩国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相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劳动时 间最少,仅为0.2小时。

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道德优点的相关分析说明:第一,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独 立性显著相关,即儿童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第二,家务劳动时间与儿童 的勤劳俭朴显著相关,说明儿童从事的家务劳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儿童勤劳 俭朴的品德。

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家长对此尚无深切的体会,有 的害怕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有的甚至以为劳动是可有可无的小事,等长大以后再 学也不晚,现在把学习搞上去是主要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学习没搞好,孩子也变 成懒惰自私任性无能的可怜虫。因为孩子不爱劳动,也就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就不会体谅大人的艰辛。劳动除了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 能培养孩子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搞好学习 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适当地劳动锻炼,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引导得法,还会起 促进作用。这一点,希望引起做家长的充分重视。

古人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愿我们的家长从小处着手,从小培养孩 子爱劳动的习惯,为孩子长大后得以扫天下打下良好基础。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教子经验在美国,有一对年轻夫妻带着7岁的儿子去 郊游。三人都骑自行车,途径一段泥泞路,夫妻俩骑的是大轮径车,用力蹬就闯过 去了,儿子骑的小轮径童车陷在了泥地里。这对夫妻并没有回来帮助儿子,而只是 鼓励说:好儿子,拿出男子汉的气魄,闯过来。就往前走一段,躲在隐避处观察孩 子如何过泥路。孩子骑不动,只好下来推着走,走几步,用小手抠抠车轮上的泥巴 ,再推几步,再抠一阵……一个路人见孩子满头的汗水和泥巴,满身也是泥巴,想 去帮一下,被孩子断然拒绝了。当孩子经过艰苦奋斗走出泥泞地时,父母又出现在 他的面前,只说了句:好!我儿子像个男子汉!他们三人就又说又笑地往前走了。

这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

美国的乔治·E·范伦从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一项艰巨的研究,他跟踪400多名 男孩,这其中有不少人生长在较困难的家庭中。范伦在这些人到25岁、31岁、47岁 时,对他们进行了跟踪采访,并采取评分的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那些在儿童时 代干活多,活动程度高,经受过一定挫折磨炼的人,比一般人与人们相处关系融洽 程度要高2倍,工资报酬高5倍,被解雇的可能性低16倍。当然,他们的生活也更幸 福、更充实。而儿童时代很少干活,没经过任何挫折和磨炼的人,成年后患精神疾 病者比干活多的人要多10倍,犯罪率也较高。这说明,那些经受过劳动锻炼和艰苦 环境磨炼的孩子,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抗御挫折的能力,社会适应性较强,能很 快成为社会有价值的成员,他们懂得怎样生活。如何教育今天的独生子女,应当从 我们民族未来素质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家长朋友们,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愿我们的播种都能硕果累累。

2.管教孩子的原则和方法管教是否就是责罚、打或骂呢?不错,在管教的过程 中,责罚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责罚的理由和方法是适当的话,那就会收到管教 的效果,不然,会使父母子女间产生裂痕,是家庭中一种缺乏文明的强欺弱的战争 而已。

现在就让我们谈谈做家长的为什么要打孩子。不错,家长们的答案是诚实的。 在一般情形下,做家长的若不气愤,很少会动起责打孩子的念头。但话得说回来, 为什么做家长的生气时就以打孩子来泄愤呢?只因家长的身体比较高大,气力强壮 ,气愤时就找个体型矮小、力气不足的人当出气袋来发泄吗?这么说来有点不对劲 。但家长们却理直气壮地辩护:孩子使我生气,我打他是应该的。

那么,孩子生气时又该向谁来发泄呢?孩子被打痛后,所得的教训是:妈妈生 气时就打人。

有一天孩子被惹得生气了,他也会学爸妈一样,找个体型较小的弟妹或家畜来 出气了。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若父母的行为是野蛮的,那么孩子的行为也是一样了 。

孩子的智力有限,行为适当与否,就容易以家长的反应为标准。孩子做出某种 行为之后,父母的反应若是沉默,脸部没有不良的反应,那就是说这种行为可能不 会是好的,只不过没有大错而已。若父母的反应是满脸笑容,言语上虽没有说什么 赞赏的话,这行为是相当不错的了,可以继续去做。但若反应是摇头,沉着脸,怒 目而视或行动被喝止,那就是不受欢迎的行为了。若是被父母训斥或责打,那肯定 是坏的行为了。

明白了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反应有关,那么,若要达到管教的目的,做父母的 就要对他们的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理,向孩子解释他们的行为是否受社会所容许。这 就是说,家长和老师的态度便是代表一般社会人士的态度和道德观念。孩子在成长 中所经历和体验到的便孕育了他日成长后的意志、人格和处世态度。

家长往往是孩子的典范,若家长在孩子作出不当行为时不给予适当的处理,孩 子就会莫名其妙,心中猜想:为什么同一种行为,上次爸妈还微笑点头,这次却给 他们5,7口KG-*35,6罗5,7口KG-*35,6罗唆唆地教训一顿,而且连声地说要打呢?成 人的心理真难捉摸!到底所作的是否适当?是好呢?还是坏呢?

若孩子在家庭中找不到一个答案,他日出来社会立足时,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 价才能找得一个答案。

比如孩子跟父母逛公司,随手拿点小玩具,没有付账就走了。做父母的以为这 是小事,一间大公司当然不会因损失一件小玩具而关门的,所以对孩子的行为既不 责备,反而笑笑说:

这孩子真是快手快脚,我真管不了他!孩子听了这些话,便会产生误会,以为 取了东西不付账是件合理的事,至少会误会这行为没有什么不对。这就是俗语说小 时偷针,大时偷金了。

另一种情形是做父母的没有一贯的教导宗旨--心情不好时就对儿女严格苛求、 诸多挑剔。

过了两天后,自己心情安静下来就对孩子纵容放任。比如,做父亲的下班回家 时,又累又饿,正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发现儿子在沙发上又踢又跳,影响他看报, 就气得大骂,继而打了孩子来泄愤;而当又一天吃饭后,一家人看电视时,孩子再 次在沙发上跳跃,父亲却微笑着说他跳得真有趣。这样,孩子就永远搞不明白到底 应不应该在沙发上蹦跳。假如做父母的能解释不能在沙发椅上跳跃的理由,比如容 易跌倒、发生危险和容易损坏家具等,每次看见孩子在沙发上跳动时都提醒他,孩 子就会渐渐明白这是家里的规例,如犯了规例就会受罚。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什么行 为是对的,是受赞赏的;什么是不对的,会受罚的,那么管教孩子的目的也就达到 。不能实行的惩罚不要说出,一旦说出,就要执行,不要说:好啦,一次而已,下 次就不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