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2104300000021

第21章 让孩子的天空更广阔--情商培养型父母的教子方法(7)

④教育子女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要注重效果。总之,搞好家庭教育,坚 持全面教育、经常教育是关键;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重点;父母的言传身教、以 身作则是根本方法。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不容忽视的。愿所有的父母 认真地负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来。(本案例摘自《博士生的父母谈家庭教 育》,张绍勤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2.在人生的舞台上实 现自我李松,14岁考入南开大学计算机系,成为这个学校年龄最小的学生,毕业后 又考取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生。在马里兰大学,由于他不凡的组织能力和扎实 广博的知识,被大家推选为学生会主席。现在他已参加工作,他的人生目标是做一 个对世界科学有贡献的人。说起他的成功,他说与他的民主又严格教育他的父母言 传身教分不开的。

上中学时的一天,李松得到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的允许,自然大方地 站在话筒前。

面对摄像机,面对在场的数十名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数万名观众,面对与自己观 点迥然不同的大学生们,12岁的他面无惧色,侃侃而谈。他有理有节地阐明自己对 当前京剧中洋为中用的看法,他认为:用西洋乐器伴奏我国的京剧实在不协调,如 果在京剧的改革上,用这种牵强附会的方法会导致京剧观众越来越少。他的话音未 落,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大学生以更加猛烈的攻势用西服终究代替了长袍马褂批驳了李松的观点。 他经过短暂的沉思,又一次要求发言。再一次发言时,他首先还击对方的攻势。他 说对方在偷换概念,曲解他的本意。他说,他承认西服代替长袍是历史的事实,但 是,他又接着反问:西服固然好,但如果在长袍外面穿一件西服坎肩,能说明是洋 为中用的协调吗?他敏捷的反应和幽默的语言使在场的成年观众们笑着鼓掌为他助 威。

李松的表现得到在场专家的赞扬和肯定,也使带队的老师向他点头微笑,同学 们情不自禁地和他拥抱。

上面这段文字,是对当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辩论竞赛中一个令人难忘的小场面 的简单回溯。

多少年过去了,许多当年目睹了这一场面的人,今天说起它来,对那个紧紧抠 住问题不放、对大学生辩论对手不依不饶的少年中学生李松的表现,依然记忆犹新 。从那以后,李松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找回了自信。进入中学少儿实验班 两年来,他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就在那一天,他的能力得到了证实,他感到自 己没有理由不奋发向上,在人生的舞台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教子经验李松生活在一个民主而又有严格约束的家庭里。父母受到的传统教育 使他们对自己的独生儿子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其他的方面他们希望孩 子自由地发展。他们希望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任由他思维驰骋的家庭乐园,为此他 们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们深知,给孩子准备适合阅读的书籍和玩具,仅仅是通向这 一乐园的扶拦,而给孩子创造求知的文化环境和自立的条件,才是能引导孩子走向 成材的道路。母亲采取了粗线条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照料得并不是细致入微,她极 民主地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孩子的要求张弛合理。与母亲相比父亲 显得对孩子更为耐心。他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做事时要专心致志,对学习要认真,一 丝不苟。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李松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对 学习上的事情很认真,他能够认真地写好每个字,认真地做对每道题。富有特点的 教育方式培养了李松独立、执著、好强的性格。

上中学的时候,李松在一篇以《我的父母》为题的作文中写道:

父母用心地培养了我,尤其是他们的品行,时时在感染着我。我的父母在自己 的事业上可以说是有成绩的。他们对工作的执著态度有时让我还不能理解,但对我 是有形的榜样。我常想,我现在之所以能走在我小学同学的前头,是母亲的信任、 父亲的耐心以及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当然与我自己天生的机敏也是分不开的。我 现在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距离,与身边的同学相比,我多少有些悲观。因为他们太强 了,虽然我付出了全身的力量去追赶,然而,我还不是最好的。我在小学成功的历 史已经成为了过去,我要成功就要有父母那种坚强的意志。然而,我多么希望有一 天我也会像母亲那样地自信果断,像父亲那样地刚毅坚强。我清楚,经过努力还取 得不了成果心里就会产生畏惧和软弱,在这一点上我还不具备像父母那样的优势。

在李松对自己客观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他内心深处埋藏着的闪光的东西。同 时我们看到,父母会对孩子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说明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鼓舞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父母开放式的教育,锻炼了李松的胆子,他在很多方面都比同龄的小朋友勇敢 。无论有多少人在场听课,他都能情绪放松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还可以大胆 地用英语向外国人提问,表情自然幽默。一次上体育课练习跳水,大多数的同学在 3米台和5米台上练习时还要老师做很多的思想工作,说许多鼓励的话帮助他们克服 胆怯心理,而李松从容地走向7米台,在大家的喝彩声中,从7米台上跳下去了,为 在场的同学带了个好头。跟着他,好几个同学也从7米台上跳下。但是,有时大胆 的莽撞又让大人们为他操心。他却总也改不了爱冒险的习惯。

一次,他一个人到人防工事里想看个究竟。他从学校的入口进入地下人防工事 ,在漆黑的防空洞里走出了几里路。探险后的心理满足,使他兴奋地向同学叙述探 险的经过,继他之后,班里的好多同学兵分几路,也参加了黑洞的探险。

李松的热衷于冒险还表现在实验室中。实验中需要很多的化学药品,李松敢把 药品放在嘴里尝一尝,这使老师们不得不在做实验中除了讲清化学药品的使用范围 和对人的危害,还要紧紧地盯住做实验的他。

李松在班里是比较典型的不拘小节的人,同时也是书读得多知识懂得多的学生 之一。他的书包口永远是敞开着放在两行课桌的过道上,随意地被同学踢来踢去。 下学后他会毫不在乎地背起沾满灰土仍是敞着口的长带书包回家。路上从书包里拿 出喜爱的书,一路走一路看,看着看着,也许站在哪儿看上一阵,也许坐在哪儿看 上一阵,不知要走多长的时间才能回到家。

他早就有爱看书的好习惯,只不过是没有时间的概念。李松在上小学的时候, 就读了好多的儿童书刊,那时儿童书刊还很有限,他读得不过瘾,就看父亲的书, 大人的书他读起来费劲,但真读懂了又使他很长学问,长见识。书在他很小的时候 就成了他的伙伴,是他的良师益友,是他这个家中的独生子打发时间的工具和消遣 的玩具。他高兴时看书,生气时也看书;他觉得学习没意思时看书,有学习兴趣时 也看书;空闲时他看书,学习紧张时他更想看书。小学学习的那些知识,对于读过 那么多书的他,没有什么难的,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他就掌握了。他耳朵听着老师 反复地重复着知识,眼睛在课桌下看着自己喜爱的书,不然就练习写字。用课堂这 样集中的时间练字,他的书法有了很大的长进,老师经常拿着他写的既熟练又工整 、既漂亮又刚劲的作业在班里展览。对于他的不听讲、上课搞其他的动作老师只能 视而不见。由于他的学习成绩让老师满意,老师就默许了他。在老师的保护下,他 少了很多对已掌握的知识重复的时间,而有了比同学更多的读书时间。这使他读书 的兴趣更高了。

当小学的老师听说中学要招收少儿实验班的消息时,迫不及待地推荐他报考。

老师对他的宠爱,学习成绩的拔尖,使他没有机会体会学习给人带来的烦恼, 没有机会体验不被人重视时的心态,没有机会尝试得不到表现机会时的压抑。他顺 利轻松地通过中学少儿实验班的考试,带着满腔的喜悦和胜利者的心态,大步地走 进了中学校园。然而,在这里等待他的却是许多的烦恼和伤感。

到了中学的少儿实验班,全区最高智力水平和最高学习水平的同学云集在一起 。他体验到了在学习上由高处下落的危险,他不由自主地面临着由小学到中学的心 理反差及智力的发展与个性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学习科学知识的严谨性与不规范的 学习习惯的不同步,学习知识的深度与思想成熟程度的不同步……这些矛盾使李松 的学习成绩与付出的代价和小学相比简直使他无法接受。开始他还能强迫自己保持 着君子风度,经常表现出对学习成绩没有领先的不在乎。后来他认定自己不会再坐 在班里学习的前几把交椅上时,认定自己没有了从前的学习优势,便有些泄气,并 运用充满孩子气的方式发泄自己的苦恼。一次,他与几个同学到北海公园玩了整整 一个下午,目的只是为了摆脱苦闷。通过孩子在家里的种种表现,家长也看出了孩 子存在的问题,他们十分着急,主动与老师取得了联系。家长、老师共同分析了李 松的学习现状,获得了共识:李松聪明好学,但在心理个性等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 还极不成熟,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在家长和老师积极的配合下,在保护发展了李 松原有的学习个性优势的基础上,帮助他克服心理及个性上的缺点,引导他对自己 有正确的估计,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渐地李松能客观地 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了。他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没能排在自认的理想的位置 上,说明同学的智力水平比自己更高,他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和承受暂时失利的心 理能力。

在中学的4年里,李松有过痛苦,有过失落,有过许许多多的心理不平衡,这 是他在小学里没有尝试过的。然而,李松在痛苦、失落、不平衡中体会到了学习道 路的艰辛与坎坷,人生道路的不平坦。4年中他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在困苦中找到 最佳出路,学会了在前进中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他用自己的努力,大踏步走到 了同龄人的前列,学习成绩超过了比自己大4岁的高中生。他与班里的同学们一起 ,在艰苦的学习道路上攀登着陡峭的高峰。他在特殊的教学实践中成熟了,14岁那 年,他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进入了南开大学计算机系,成为这个学校年龄最小的学 生。

他在大学的表现令他大学的学友敬佩。他用很少的时间完成了学校限定课程内 的学习,利用大学的学习条件,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实 践。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已开始为社会上开发软件,大学还没有毕业,他就与 上海的一家公司建立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经过了3 年社会工作的锻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他又考取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生。来到 异国他乡,他把面临的陌生环境作为对自己适应能力的考验。入学不久他就参加了 马里兰大学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在竞选中,他出类拔萃的口才、不凡的组织能力和 扎实广博的知识,被来自各方的同学所认可,大家一致推选他为学生会主席。

现在的李松已经研究生毕业了,他又到了新的生活环境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 ,适应环境,提高能力,展示才华,在人生的舞台上实现自我的价值,做一个对世 界科学有贡献的人。

(本案例摘自《家教的智慧》,龚宝华著,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教育专家的分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帮助培养孩子热爱 知识、善于进取的可贵精神,首先需要父母本身有正确的观念与标准。教育孩子的 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教育的过程。从上面二个案例可以看到,以身作则,言传 身教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将能取得成功。

1.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父母的家庭角色:孩子的终身老师列·尼·托尔斯泰 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 ,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

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自身素质与家庭教育水平和子女一起成长是家庭教育取 得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只学习什么招术,照搬什么方法。您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 孝敬您;您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以您为榜样。榜 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作用是最大的教育因素。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据一份关于家长威信危机的调查统计材料显示:

某青少年研究所分别对美、日、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调查统计最受你尊敬的人物 是谁:

日本:15个学校,1303名学生,第一位父亲,第二位母亲,第三位坂本龙马( 日本著名历史人物)。

美国:13个学校,1050名学生,第一位父亲,第二位麦克·乔丹,第三位母亲 。

中国大陆:22个学校,1220名学生,第10位母亲,第11位父亲,远远落在影视 歌星刘晓庆及撒切尔夫人之后。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老师。血缘关系、经济 关系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但为什么会出现家长的威信危机呢?家长 怎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教育权,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真正的威信呢?

这个调查说明:真正的威信来源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家长自身没有良好的素质 ,又何谈榜样的作用呢?

家长给孩子做榜样,最重要的就是修身养性,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品质--诚实 正直,善良宽厚,表里如一,谦逊温和,乐观豁达,勤奋上进,严于律己。

由于陈旧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导和不切实际的家庭教育目标的影响,目前,中国 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比较突出。

1997年,四川省自贡市妇女儿童中心对97级10个班级527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 健康调查,占被调查对象21.54%的小学生和15.4%的初中生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 病。其中有不同程度厌学情绪者占74.1%;因厌学而离家出走,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 路的少年,也为数不少。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许多与家庭教育有关。比如:

①家庭教育中的过度期望、过度干预、过度包办问题。父母希冀自己的孩子既 是李白再世,又有罗丹的才气,贝多芬的名气,在学校名列前茅,未来收入直追大 亨,视野超越外交部长,人人都是奥运冠军。家教的目标压力和学校教育的升学压 力,以及课外特长教育的时间压力,摧残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②独生子女教育的不当,使一些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比较任性,喜欢以 自我为中心,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较差,嫉妒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