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2104300000015

第15章 让孩子的天空更广阔--情商培养型父母的教子方法(1)

企业家曹景山夫妇和他们的女儿情商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不是智力所能替代 的。父母要成为孩子出色的情感教练。

--赫尔尼·卡林情商是什么?它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幽默乐观的性格,是面 对挫折和困难善于克服的勇气,是对自己的追求目标持之以恒的韧性,是同情与关 心他人的善良,是适应社会,善于与人相处,并能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交流的能力 。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有以上这些能力,因为孩子们如果具备了这些能 力,他的生存空间将更加广泛,并且更能够健康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 必须重视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我们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的诚实与 勇敢、培养他的正直与善良、培养他的与人相处、培养他的自尊和忍耐等等。

重视培养孩子情商的父母,无疑是具有远见的父母。他们通过培养孩子的道德 情操、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的积极心态等各种情商素质,从而帮助孩子掌握 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我们正处在一个要求更高、生存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这对我们的下一代无疑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像本章案例中所介绍的这些家长一样,重视 对孩子的情商教育。

家教智慧论语父母的引导对孩子的影响非同小可,比较处理情感较擅长及较拙 劣的父母,前者的亲子关系较和谐,情感较浓,也较少摩擦。不仅如此,这些孩子 也较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较懂得安抚自己,也较少产生负面情绪。

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孩子,他老是喜欢向人们说自己怎么不行,而当父母把 孩子的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能力缺陷讲给人家听时,孩子的自责就会得到强 化。

这样,会严重压抑孩子的心与创造性。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说:人生有三样东西是重要的,第一是要善良,第二是 要善良,第三还是要善良。

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长就不能将捡到的物品据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 说假话,家长自己就不能哄骗孩子。不然,孩子是难以形成诚实品质的。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以自己的勇敢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果父母是自 信勇敢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便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大 胆勇敢的品质。

父母成功的教子案例1.司有和:情商是飞向理想的翅膀司有和有一对儿女,儿 子司卫东,1986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后师从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赵忠贤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6月赴美,现为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后。女儿 司晓春,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美国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硕士。现在美工作。司有 和夫妇是怎么培育了这一对成功的儿女呢?是怎样在重视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又 注重孩子的情商培养的呢?

司有和认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里,几乎每个同学对学习都有浓厚兴趣。11周岁入学的 谢彦波在自学完《三角》之后就去院子里测量楼房和水塔的高度;13周岁入学的宁 铂就说过:总觉得这些书比蛋糕和巧克力的味道好。可见其对学习的兴趣之浓。

对此,司有和在他的早期诱发方法中主张:首先应了解孩子,认真分析孩子的 特长,明确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诸如理科、工科、文学、美术、音乐等等),然 后根据孩子的大体发展方向培养孩子对那个方向的兴趣。

当儿子卫东进入小学高年级时,司有和的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他在家教中是这 样做的:

观察孩子,发现他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 看足球比赛,可自己并不好动;试探他的动手实验的兴趣,结果一台很好的收音机 让他拆得装不回原样;但是司有和发现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认为他搞理科 比较合适,于是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会促使孩子产生兴趣。司有和从这一点出发 ,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现 象为内容的。

例如,坐火车时,他就问孩子:东子,你说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

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孩子回答。

那你再看看远处,司有和说,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

不看则已,一看糊涂了,远处的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 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孩子好奇地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

再如,在教孩子学骑自行车时,司有和问:我要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 这摩擦力是好是坏?

不好,推起来费力。东子回答。

那自行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是坏?东子回答不了,司有和就解释说:自 行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 以人在车上踩脚镫子,就可以往前行驶。

那这个摩擦力是好的了。东子说。

不全是好的,前轮跟地面的摩擦力又是不好的了。

东子又好奇地看着爸爸……类似的实例很多。如回到乡下时,带孩子爬山钻溶 洞看钟乳石的时候,司有和就对孩子讲山、讲水、讲古迹;和孩子进城时,在公共 汽车上,他们总是站在最前面看司机如何开车;就是平时洗衣服,洗衣机排水,水 流流出漩涡时,他也要把东子喊过来看看,再用手指在漩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 诉东子那里确实没有水,然后再给东子讲龙卷风形成的道理……这样一次又一次诱 发孩子的好奇心,终于使东子初步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由浅 入深,把激发起来的兴趣巩固下来,形成稳定的兴趣。

教子经验司有和的做法就是给孩子推荐科普书。除了给孩子订了《我们爱科学 》、《少年科学》等杂志外,还借来了《物理世界奇遇记》、《从一到无穷大》、 《太阳元素的发现》,还有自己写的《低温世界》。孩子非常喜爱,特别是《太阳 元素的发现》,书不厚,孩子晚上一直看到深夜,直到看完后才睡觉。正是父亲推 荐的这些书,促使儿子日后搞起了超导物理的研究。

早期诱发方法在激发兴趣中还注意到孩子的现有兴趣和家长确立的培养方向( 目标兴趣)不一致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反复认真地思考自己确立的这个方 向是否正确。如果确实正确,是孩子的现有兴趣不妥当,那么家教的任务就是要设 法把孩子的现有兴趣转变为家长确立的目标兴趣。从理论到实践都已证明,这种转 变是可能的,它叫兴趣的迁移。

早期诱发家庭教育模式主张,在初步诱发孩子学习兴趣成功之后,应不失时机 地进行信念品质,主要是自信心的诱发和培养。

自信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孩子,他老是喜欢向人们说自己怎么不 行,而当父母把孩子的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能力缺陷讲给人家听时,孩子的 自责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步在自己的心理上凝固成一种本非事实的事实,这是非常 有害的。这样,会使孩子由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严重压抑孩子的 进取心与创造性。所以做父母的务必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确立自信心呢?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学问,用一句话讲,就是尽可能设法让孩子经 历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因为自信本来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对 自己完成某一工作任务能力的自我估计、自我认识。孩子从事某工作后能自我感到 是成功,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激励 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就随之产生。这样的心理过程一多,孩子就会在每一次成功 的喜悦的激励下,使自信心得到巩固和加强。

当然,这里的成功是相对于孩子来说的,它可能是幼儿园里一次游戏的获胜, 可能是小学里一次跳绳比赛中的得奖,也可能是一次课堂提问时得到老师的表扬, 还可能是一次美术展览中有自己的作品……这些成功对成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然 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却很重要,它可以使孩子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之中,使 孩子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和别的同学一样干好,从而激发起孩子的自信心。

根据上述原则,自信心的诱发和培养有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家长在家庭中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只要这些活动的目标 适中可行,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那么活动结束后孩子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 体验。活动的内容不必一开始就直接是课程学习方面的,也可是做游戏、讲故事、 爬山、游泳、画画、吹笛子等。这些事都能生发开来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少年大 学生肖兵,他父亲就是用画画来进行的。他常带肖兵到野外去写生,把肖兵画过的 画收集起来,标上作画时间,不时的拿出来评论评论,指出肖兵的画有哪些进步等 等。每次评论之后,肖兵总是美滋滋的。自信心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美滋滋中得到 巩固和增强。

第二,由于孩子年幼无知,他们在活动后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自我认识,与孩子 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和家长、老师、他人对他的评价有密切 关系。哪怕是十分微小的成绩,家长能给予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获得成功的喜 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也应该是帮助、鼓励孩子改正,这时过分的斥责只会伤害 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许多家长在检查孩子作业后,发现错处,立即指出,并说出答案让孩子 改正过来。这样做,孩子就只管做作业,而不问对与错,反正有爸爸妈妈把关。长 期下去,孩子就失去了自我判断作业正误的能力,从而导致学习自信心的丧失。许 多孩子做完作业喜欢对答案,也会产生同样的不良后果。

教子经验司有和也检查孩子的作业,但不告诉孩子,而要求孩子每次作业后自 我检查。有一年冬天,东子还在读小学四年级时,一天深夜,司有和工作结束后, 照往常一样打开东子的作业本检查一下。结果发现老师给一道题打了个叉,写了重 做两个字。他向后看,这道题是重做了。可是又发现重做的结果和原来的一样,再 检查运算过程,两次都一样,是对的。为什么老师打叉让重做呢?找到课本一对, 原来是抄错题了。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他还是立即从被窝里把孩子叫了起来。他并 没有说是题抄错了,只说让孩子检查。孩子检查了一遍,说:没错。

没错?那老师怎么让你重做?

孩子又认真检查了那道重做的题,用奇怪诧异的眼光看着爸爸:是没错嘛!

那老师批错了?司有和仍旧平静地说:好好想想。孩子裹着棉衣,两眼瞪着那 个红叉叉,足足愣了有20分钟,猛然想起来,打开课本一对,知道是题抄错了,马 上更正过来,司有和表扬了孩子。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抄错题的改正,是孩子独立思考、培养自我判断能力、提高 自信心的一次自我锻炼。

情绪和智力的发展关系极密。积极而稳定的情绪是鼓舞孩子学习的动力,是推 动学习进步的保证。情绪容易波动的孩子,其学习兴趣也不稳定,且学习自信心不 足。

在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过多的批评、斥责会压抑孩子的 情绪,对儿童学习不利。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不少家庭中,家长和孩子是对立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从来不问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情绪有什么影响,以至两 代人情绪对立起来。

怎样稳定孩子的情绪呢?方法当然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及时地 将孩子带离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情绪的环境,这叫脱离情境法;二是让孩子做他喜 欢做的事,这是满足需求法;三是引导孩子多角度认识问题,使孩子能自找宽慰, 稳定情绪,此即促其自慰法。

司有和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就是这么做的。

1986年6月底,离高考只有几天了,儿子报考少年班,正在复习准备。按常人 的想法,这个时候的孩子能不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可是,一天晚上,东子走到爸爸跟前,说:

爸爸,今天夜里我想看电视。

司有和听后,不觉一愣。心里想:都什么时候了,还要看电视?不过,他没有 说出来,稍微迟疑了一下,就问东子:

什么电视?

墨西哥有场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看来东子早就打听清楚了。

什么时间?

夜里三点。

司有和一听,心中又一惊,夜里三点钟起来看电视?这哪像是几天后要高考? 不过,他还是没有阻拦,说:

行。不过,爸爸三点钟醒不来,你把电视机搬你屋里去,到时候自己起来看就 是了。

东子高高兴兴地把电视机搬了过去……这件事司有和就是根据让孩子做孩子喜 欢的事的方法来处理的。孩子喜欢看足球赛,是他的兴趣。他既然提出来要看,一 定是很喜欢。如果不让他看,他就一定不高兴,不高兴就肯定要影响考试的情绪。 高考这样重大的考试,一定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应考情绪。因此,这个时候孩子提 出的任何要求都不能拒绝。相反,答应让他看电视,不就夜里一两个小时嘛!

上午再多休息两个小时不就补回来了。而他看过电视后也就放心了,不会再有 什么杂念,也就不会影响应考情绪了。

到了高考时,司有和更加注意孩子的心理。

现在,许多家长都送孩子去考场参加高考。但送法各不一样。不少家长见孩子 一出考场就问:考得怎么样?没有错吧?只要听孩子说错了哪道题,便会说:真笨 !没用,这怎么能错呢!或者说:那道题,人家小红等于15,你怎么等于25呢?等 等。

其实,这些家长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影响孩子的应考情绪。

东子报考少年班参加高考时,司有和也送他去。每场考试结束时,他总是细心 地观察孩子的神情。

第一场语文考过后,一出考场东子就说:我的汉语拼音可能没有写对。

考过了就算了,错了就错了,不要再想它。爸爸安慰他,走,我们上饭馆去吃 饭。

于是,就领着儿子到马路上散步去了。

他们欣赏着街景,全然不像是一名高考生和他的家长。司有和这样做的目的是 避免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尤其是对答案,是大型考试最忌讳的事,对参加考试的孩 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对答案的结果直接影响下一科目的考试。这样做的方法就是 脱离情境法,把孩子尽快带离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的现场(对答案现场)。

下午是考化学。东子紧锁着眉走出考场。司有和知道可能出师不利,同样没有 问他考得如何,只是很平静地问:

怎么样,有些紧张吗?

是的。卷子在手里翻来翻去,好像都会做,可又觉得都不会做。东子懊丧地看 着爸爸。

考砸了也没关系。司有和设法安慰孩子,这种紧张的心情是你自已造成的,是 盲目的。你想想,你紧张什么呢?担心考不取?担心爸爸妈妈批评你?担心你的同 学笑话你?都不会。不就是换了个教室做考场,换了个不认识的老师来监考,其他 和平时在学校内考试有什么两样呢?既然没有区别又何必紧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