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21020600000014

第14章 日月当空,拨响内乱之弦(2)

这两个人对武则天表现出来的轻蔑和傲慢,让武则天无法容忍。她命人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砍去手足后,扔到装满酒的缸里去,令她们骨醉。王皇后和萧淑妃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两个如花的生命,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把这两人杀了之后,武则天还是难解心头之恨。她给这两个人改姓,给王皇后改姓蟒,说她是蛇,心如蛇蝎。给萧淑妃改姓枭,这是一种像鹰一样的猛禽。武则天说:“你们两个一个是毒蛇,一个是恶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就这样,武则天先发制人,排除了异己,把两个潜在的威胁解决了,稳定了后宫,还通过这件事杀鸡儆猴,震慑后宫,简直是一箭双雕。

数易太子,谁说虎毒不食子

武则天为了实现自己做皇帝的梦想,不惜采取各种手段铲除一切障碍,先是试图在自己的四个儿子中选出一位皇帝,处心积虑地想把他们培养成懦夫,变成自己的傀儡。但这四个儿子都没有改姓武,唯有李旦表面上改姓武,也是违心的。于是在频繁地更换太子中,她甚至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狠下毒手,只为通往权利的巅峰。

唐高宗李治作为一代天子,所生孩子数量并不多,一共八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有四子二女为武则天所生。长子李弘是武则天二十九岁时所生,曾被封为代王,后被立为太子。但是李弘为了帮助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惹怒了母亲武则天。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的母亲是以前得罪过武则天的萧淑妃,所以这两位公主一直被幽禁在宫中,年过二十还没有成婚。李弘发现此事后,感到十分震惊,心生同情,便请求让两位姐姐能够结婚,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件事让武后十分不悦,她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了侍卫。后来李弘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执意娶了裴居道的女儿为妃,裴妃是个相当贤淑的女子,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幸福。尽管李弘是武则天的亲生骨肉,但是在政治上的一些作为违背了武则天的意愿,只因有李治撑腰,所以武则天一时奈何不了他。最终,武则天在一次外出中找机会狠下毒手,下毒杀死了李弘。

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叫李贤,是李治带着武则天从长安出发去昭陵的途中出生的,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李贤是个文武全才,读书过目不忘,喜欢研究兵法,曾任右卫大将军,授凉州大都督,可谓是风光一时。被立为太子后,李贤留心政务,很受拥护,文武百官无不赞扬他。他召集当时的学者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等人,一起注释范晔的《后汉书》,可谓是大功一件。渐渐地,武则天发现李贤成为了自己的对手,想趁着他羽翼还没有丰满,尽快解决掉。当时武则天十分看重一个叫做明崇俨的人。他在唐高宗李治面前,总是托鬼神之言离间李治与李贤的关系,所以太子李贤十分讨厌他。后来,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则天将此事嫁祸于李贤,对李治说怀疑太子李贤对明崇俨怀恨在心,所以派人杀了他。于是,李贤的太子之位被废。但是武则天还是不放心,为了避免李贤采取什么行动,就逼他自杀,李贤去世的那年仅有三十二岁。武则天为了表示哀痛,追封李贤为雍王。

第三个儿子李显,生于长安,李贤被废之后,他被立为太子,唐高宗去世后,李显即位为唐中宗。李显和他的父亲李治比起来,更加软弱无能。即位后,李显尊武则天为皇太后,重用韦皇后的亲戚,试图组建自己的集团,结果武则天大为恼火,将继位才两个月的唐中宗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软禁于均州,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李显就吓得想自杀。后来,李显被武则天召回了京城,重新立为太子。等到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率领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迫使武则天传位于李显。

四子李旦,在唐中宗李显被废之后,以唐睿宗称帝,武则天临朝听政。后来李旦被废,立为相王。直到李显死后,李旦才得以再次继位,大赦天下,这时武则天已经去世了。李旦也是位才子,勤奋好学,喜欢文字训诂之书,字也写的好。著名的景云铜钟的铭文,还有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墓碑,都出自唐睿宗李旦的手笔。李旦可以说是武则天的几个儿子中最听话的一个了,甘愿做武则天的傀儡。但是他表面上顺从武则天,实际上身体里还是流着李家的血。李旦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的第二天,那时的武则天虽然很想自己当皇帝,但是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所以就将自己的小儿子豫王李旦立为新君。李旦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唐睿宗李旦一直在母亲武则天的控制之下,为了自保,在无奈的情形下恳请母亲赐自己姓武。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登基,李旦被迫让出了皇位。他对武则天的行为虽然有反感,但是李旦看清了皇权斗争的悲惨,看到了自己三个哥哥的前车之鉴,在母亲武则天面前,泰然自若,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其中有多少无奈,恐怕只有李旦自己心知肚明了。

讨武失败,敬业被诛

武则天不断换太子、换皇帝的目的是想自己坐上王位,她把自己的列祖列宗全都加以追封,并在家乡建立宗庙,给娘家的亲戚都安排了重要官职,把反对她的徐敬业、骆宾王等人贬了官。

徐敬业也叫李敬业,祖籍曹州离狐县,是唐初将领李勣的孙子,李震的儿子,他从小善于骑射,很有才智。因为父亲死得早,所以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后被贬为柳州司马。徐敬业年少的时候,有一次出外打猎,突然遇到草原起了火,他急中生智,把随行的马杀了,自己藏在马肚子里,才幸免于难,别人听说后都称赞他勇敢机智,父亲却摇头苦笑,觉得徐敬业没有真才实学,只有些小聪明,早晚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为家里的祸害。

徐敬业一向骄傲自信,被武则天贬了官职当然心怀不满。于是,徐敬业准备起兵造反,他让魏思温充当谋主,指使他的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要求奉命出使江都,然后让雍州人韦超到薛仲璋处报告说:“扬州长史陈敬之阴谋造反。”薛仲璋逮捕陈敬之入狱。过了数日,徐敬业乘坐驿车到达此地,谎称自己是扬州司马前来赴任,他面不改色地说“奉太后密旨,因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要发兵讨伐。”于是徐敬业命人打开府库,让扬州士曹参军李宗臣到铸钱工场,驱赶囚徒、工匠,发给他们盔甲,将陈敬之在监狱里斩首,录事参军孙处行由于抗拒,也被斩首示众。于是,扬州的官吏再没有一个人敢反抗了。徐敬业征发一州的兵马,又使用李显的年号嗣圣元年。他设置了三个府署,第一个称为匡复府,第二个叫英公府,第三个叫扬州大都督府。徐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让李宗臣、薛仲璋任左、右司马,让魏思温当军师,让骆宾王当记室。十几天就聚集了士兵十多万人。徐敬业还找了个相貌像李贤的人,谎称李贤没死,说他是奉李贤之命发兵征讨武后的。

徐敬业召集的众人中,有一位颇具才学的人骆宾王。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跟着爷爷在池塘边玩耍,看到池塘里有很多只大白鹅,十分喜爱,即兴作了一首《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如此小的年纪就能作出这么出色的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骆宾王长大以后依旧文采飞扬,成为了唐初的文坛四杰之一。徐敬业让骆宾王为他起草了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檄文的开头道:“伪临朝者武后。”一笔就将武后的政权全盘抹杀了,接着又说武则天貌似温良和顺,实际上残忍暴虐,而且出身贫贱,没有任何资历,她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下等嫔妃,后来巧言令色勾引唐高宗李治。这篇檄文慷概激昂,把武则天痛骂了一顿,以引起公愤,然后号召各地的将领起义造反。檄文的大意是:“你们也许是唐朝的世袭大官,也许与唐朝有着亲戚关系,有的是领兵大将。现在,先帝的遗命还在耳边回响,你们怎能坐视国家的危难而不尽忠呢?唐高宗皇帝的坟还没干,唐中宗皇帝就被废掉,唐睿宗皇帝也遭到了囚禁,所以我们决定起兵造反,誓死保卫大唐江山,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

这篇檄文被武则天看到了,她不仅认真细读,还连连夸奖说:“写的好,我的性格是不怎么和顺,我的确是木材商的女儿,出身低贱。”当她最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的天下”时,不禁连连拍手赞叹:“好文采!”她问侍臣:“这篇檄文是谁写的?”侍臣回答说:“是骆宾王写的。”武则天说:“文章写得非常好,文字铿锵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会写文章的人,为什么不重用呢?埋没了这样好的人才,让他将才能施展到邪路上去,可惜啊。”

武则天去找宰相裴炎,一起商量退兵之计。裴炎说:“现在睿宗皇帝已经成年,只要还政于帝,徐敬业就没有出兵的借口了。”武则天认为裴炎的意思是让她不要执权,觉得他与徐敬业想的一样,一怒之下就把裴炎杀了。武则天任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让将军李知十、马敬臣当他的副职,一起讨伐徐敬业。

徐敬业带兵攻打润州,这里的守将是李思文,李思文是徐敬业的叔父,他知道徐敬业的阴谋,事先派遣使者走小路向朝廷报告。李思文被徐敬业进攻后,坚守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力竭而被攻陷。徐敬业抓获了李思文,用李宗臣取代他。徐敬业对李思文说:“叔父你依附于武氏,实在是糊涂,应该改姓武。”润州司马刘延嗣不肯投降,徐敬业要杀死他,魏思温救了他,得免于死,和李思文一起被关进狱中。

徐敬业领兵固守,后军总管苏孝祥趁着夜色带领五千人,用小船渡河,先发起了进攻,结果士兵在涉水时淹死了过半。左豹韬卫成三郎被徐敬业俘虏,唐之奇欺骗他的部众说:“这就是李孝逸,杀了他。”成三郎大喊:“我是成三郎,不是李将军,官兵已经到达,你们就快完了!我死后,妻子儿女蒙受荣耀,你们死后,妻子儿女被卖为奴婢,所以你们得意不了多久,最后的下场还不如我。”成三郎说完这番话就被斩首了。李孝逸带着官兵相继到达,一直攻打不下,开始心中畏惧,准备撤退。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对他说:“现在正是顺风,芦苇干燥,是火攻的好机会。”于是,李孝逸听从了建议,乘风纵火,徐敬业的手下死了七千多人,淹死的不计其数。徐敬业等人骑马逃入江都,带着妻子儿女投奔润州,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李孝逸带兵前往江都,追击徐敬业。徐敬业到达海陵地界,被大风阻拦,他的部将不想再继续往前走,就砍下了徐敬业、徐敬猷、骆宾王三人的首级,向官军投降。余党唐之奇和魏思温被官兵抓住,处以斩刑。徐敬业起兵时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在战略上犯了错误,既要北上防御李孝逸的大军,又要南下夺取金陵,急于成就帝业,因此分散了兵力,最后寡不敌众。

江山易主,竟是武家天下

武则天曾经满足于后宫之主的地位,但在品尝到皇权的美味之后,就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于是她产生了称帝的想法,并开始着手为登上皇位扫除障碍,进行铺垫和准备。

武则天下令在洛阳修建高祖、太宗、高宗三座庙,按照长安太庙的制式。她还提出一个想法,打算建立武氏的崇先庙,也享受香火。她和礼仪官员们讨论修建多少间房子比较好,这显然是为做皇帝在进行试探。其中一个礼仪官员十分聪明,心领神会地说:“武氏宗庙可以修建七室,把太庙减为五室。”这个建议既无礼法根据,也不符合逻辑,显然是看准了风向想要讨好武则天。但是有另外一位官员却强烈反对,他说:“按照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如果真的为武氏宗庙修建七室,是将国家和法律置之不顾啊,太后功劳很大,光照天下,先庙当然可以享受诸侯之礼,但是太庙之制不应该轻易变动。”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武则天也无话可说,只得作罢。

在这之后,武太后不再试探,开始明目张胆地为称帝造势了。有个名叫唐同泰的人向朝廷进献了一块石头,上面刻有“圣母临朝,永昌帝业”的字样,据说是从洛水中打捞出来的。其实这是武承嗣暗中搞的鬼,他让人在一块石头上刻了字,放入河中,指使唐同泰去打捞上来,自称发现了洛书。《周易》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和洛书是圣人出世和盛世到来的象征。很多大臣前来祝贺,武太后很高兴,把这石头命名为宝图,赏了唐同泰官职。然后前往洛水举行接受宝图的仪式,还要在南郊祭天,以感谢上苍。礼毕之后,武则天召见群臣,一些大臣心领神会,表示拥戴武则天,给她加了新的尊号“圣母神皇”。这个称号向皇帝称号又靠近了一大步,武则天又命人去刻制了神皇的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