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20958000000009

第9章 泰伯第八

礼让的传统由来已久。

美德有时也需要把握尺度。

对于君子的考量。

生命成于诗、礼、乐。

关于圣王尧、舜、禹的几件事。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词汇——

无得而称:不知道怎样来称赞。称,赞。

三:虚数,非实指,多次。

成长与感悟——

三让,知其让之诚;以天下让,知其让之大,故为至德。

人物——

泰伯,又作“太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生有三子:泰伯、仲雍与季历。季历的儿子即姬昌。传说太王见姬昌幼有圣德,欲打破惯例,不将王位传于长子泰伯,而传与三子季历,为的是便于将王位传于姬昌。泰伯为实现父亲的愿望,不使父亲为难,便同二弟仲雍出走至吴,于是季历即位,后传之姬昌,是为周文王。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词汇——

劳:劳烦,劳扰。

慎:谨慎,诚恳。

葸:胆怯,畏惧。

绞:尖刻刺人。

遗:遗忘,遗弃。

偷:感情冷漠。

成长与感悟——

礼,为的是实现中,恰到好处。不及,则为劳为葸。过,则为乱为绞。

君子能厚于亲属,不忘故旧,行之美,则民皆化。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词汇——

启:抬一抬,动一动。

成长与感悟——

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当要自爱自重。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词汇——

鄙:粗野,鄙陋。

倍:同“背”,不合理,错误。

成长与感悟——

自爱自重不仅在身体发肤,还在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在上者能重礼,则一动一正一出,民必以礼相应。

人物——

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孟武伯之子。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词汇——

校:较量,计较。

成长与感悟——

无其知方可大知。源于无其知,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和风庆云之气象。

满招损,谦受益。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词汇——

托六尺之孤:托付幼小的国君。

寄百里之命:摄理国政。

大节:国家安危,个人生死之大关节处。

夺:放弃,丧失。

成长与感悟——

托孤寄命,大节不夺,源于我无二心,彼无二节。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不遇重大关节,无以别操守。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词汇——

弘毅:心志宽广坚忍。弘,大。毅,刚强、决断。

成长与感悟——

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

仁,人心之全德。实现它,必身体力行,可谓重;一息尚存,此志不容懈,可谓远。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成长与感悟——

兴于诗,兴起好善恶恶之心。

立于礼,卓然自立,不为事物所动摇。

成于乐,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成长与感悟——

知民可使,知民之性,习民之情。

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词汇——

疾:恶。

成长与感悟——

好勇则刚武,疾贫则多怨。多怨之人习于武事,多乱。

恶不仁之人,使之无所容,或将致乱。

欲治世者平其心。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词汇——

骄:恃才傲物。

吝:吝惜。

成长与感悟——

德为本,才为末。骄且吝,则大本已失,则不足有为。虽有小善,亦不足观。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词汇——

至:想到。

谷:禄。借指出仕为官,也借喻谋利。

成长与感悟——

学者之大患,在志于利禄。一有此心,即终身务外欲速,志趣卑污,德心不广,举念皆温饱,萦情皆富贵,成就亦可知矣。而人情多为禄而学,此圣人所由叹。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词汇——

笃信:笃信于道。笃,坚定、厚实。

好学:学道。

守死善道:誓死守护道。

见:通“现”。

成长与感悟——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此心可定,此计可守。

有定有守,则于见于隐,于贫于富,于贱于贵,出入皆自得。

笃信、好学、守死者,皆此“善道”。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成长与感悟——

读本章,知“在其位,谋其政”。

在其位,谋其政,乃为政者之通则。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易于生祸乱。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词汇——

始:这里指乐曲开始。

乱:乐曲结束时的和奏。

洋洋乎:叹美之词。

成长与感悟——

《关雎》之乐,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琴瑟,乐之细节,见其和亲。钟鼓,乐之大者,显其德盛。既有和亲,又显德盛,琴瑟钟鼓和鸣,作为乐曲结束时的合奏正合适。

人物——

师挚:太师挚。太师即管理音乐的长官。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词汇——

狂:狂妄。

直:直率。

侗:幼稚。

愿:恭谨。

悾悾:无能。

成长与感悟——

上章言美,本章言恶,有美即有恶。

有人“有是德则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德”。狂妄却直率,无知却恭谨,无能但是诚信,总还说得过去。

做人最怕“有是病而无是德”,本就狂妄,且不直;本就无知,且不老实;本就无能,还天天胡侃,没有诚信。走上极端,再也找不到归来的路。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成长与感悟——

如不及,则能及;恐失之,则不失。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词汇——

巍巍:高大,崇高,伟岸。

成长与感悟——

舜禹知人善任,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享天下之贵,而处之超然,若无所与天下,此为巍巍气象。

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词汇——

荡荡:广远的样子。

焕乎:光明。

成长与感悟——

尧,效法天道,不作功邀名,无为之化自成,不可名状其高远。

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词汇——

乱臣:治国之臣。

唐:尧的国号。

虞:舜的国号。

于斯为盛:唐虞之际与周初人才济济之盛世。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指周文王之事。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有二。

成长与感悟——

建一代之治以定天下者,在于人才。故为政在得人,特别是贤人。

立远大之基,以合天心,为臣民所咸服者,存乎德。故君子不可不慎乎德。

君君臣臣各尽才德,则天下治。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词汇——

菲:菲薄。

黻:祭祀用的礼服。

冕:祭祀用的礼帽。

沟洫:沟渠水利之事。

成长与感悟——

无我,是为了有他,有百姓;无私,是为了利他,利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