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战役从3月7日发起至5月17日结束,历时70天,共歼阎、胡所部2.5万余人,击毁击落敌机5架,缴获各种炮476门,各种枪支8762支,各种子弹160余万发,各种炮弹1400余发,以及炸药、通信器材、汽车、骡马、火车头和车厢等大批物资。5月19日,中共中央电贺临汾解放,第8纵队第23旅因战胜重重困难,首先爆破了城墙,被“前指”授予“临汾旅”的光荣称号。此役的胜利,不仅使晋南全境获得了解放,配合了西北战场作战,并为进攻晋中进而解放全山西创造了条件,进一步证明了“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临汾战役的胜利,也丰富了人民解放军攻坚作战的经验。
临汾解放后,阎锡山所控制的晋中地区以及晋北的忻县、大同等15座县城与其周围村镇,就陷入了晋绥、太行和太岳解放区的包围之中。太原已受到严重威胁。阎锡山为保卫晋中,即将其大部主力摆在晋中平川点、线上,兵力有5个军13个师及3个总队,73个保安团,21个保警大队,总计约13万人。同时,为了储备更多的粮食,命令全部军政人员准备一切力量,发起比往年更加疯狂的大规模抢粮活动。
鉴于这种态势,1948年6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由徐向前、周士弟统一指挥华北野战军(此时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徐向前担任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政委)第1兵团主力,组织晋中战役,以保卫晋中人民的麦收,并在护麦作战中大量歼灭阎军有生力量,为解放太原创造条件。参加晋中战役的解放军有第一兵团第8、13纵队18个团,太岳军区部队9个团,晋绥军区部队17个团,太行、北岳军区部队6个团,华北军区炮兵第1旅的两个团各一部,总计46个团近6万兵力。战役的部署是:初期,各军分区部队从四面向晋中腹地深入,打击抢粮的阎军。然后,主力华北第1兵团、太岳军区部队、晋绥军区部队南北并击,争取在孝义、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5县以南地区首先歼敌4至6个师,再攻取某些县城,尔后扩大战果,缩小阎锡山的统治区。
按照这一部署,6月11日,为调动阎军,掩护兵团主力北进,晋绥吕梁部队两个旅突然挺进至汾阳、孝义以西之高阳镇地区,威逼汾、孝两县城,以诱阎军主力来援,使其脱离腹心地区。12日,太岳第1军分区部队解放了灵石县城。吕梁部队另外两个旅和肖文玖指挥的太行第2军分区、北岳第2军分区部队,也分别挺进祁县附近和榆次、太谷以东地区。阎锡山见状,于13、14日急令以第34军为主,与第43、第61军各一部和“亲训师”、亲训炮兵团组成的“闪击兵团”在第34军军长高倬之指挥下,由汾、孝、平、介地区分三路出动,合击高阳镇地区吕梁部队。阎军被牵向汾河以西,平遥、祁县、介休地区阎军守备力量空虚。徐向前认为决战时机已经成熟,遂决定6月18日发起晋中战役。
19日,解放军逼近祁县、平遥、介休和同蒲铁路。20日晚,第8纵队控制了铁路,太岳部队亦北进至介休地区。21日,阎军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由张兰镇沿铁路北进,企图与第34军会师平遥,当其行进至平遥曹村和介休大甫地区时与第8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遭遇,双方激战3个小时,除亲训师师长陈震东负伤率残部逃入平遥及另一部窜入张兰镇、大堡村外,余敌均被歼。此役共歼灭亲训师大部及亲训炮兵团 5个连,毙伤阎军3000余人,俘获阎军2400余人,缴获九四式山炮20门。晋中战役首战告捷。接着解放军又先后攻占张名村、张兰镇,歼灭阎军4000余人。
阎锡山受此打击后,企图集中主力,在祁县东南地区与解放军决战。6月25日,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阎军第7集团军中将司令兼山西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率第33军、第10总队抵达太谷、祁县。尔后,沈瑞的第33军由祁县南下,高倬之的第34军由平遥北移,两军向祁县洪善地区南北对进。针对阎军动态,29日,徐向前决心以一部兵力破击铁路、公路,调动敌人,而集中华北第1兵团主力,太岳以及肖文玖部在太谷、榆次、祁县、徐沟等地区围歼阎军主力。7月3日,榆次至太谷间的铁路,以及太谷以北通往太原的咽喉北阳铁桥(位于董村北头),被解放军破坏炸毁,路断桥毁。赵承绶觉得不妙,企图率部北窜,便倾其9个团的兵力,以及山炮30余门,轻重迫击炮40余门,轮番向驻守董村的太岳部队进攻,但经4天4夜激战,始终未能攻克,反而损失了1000余人。之后,解放军又切断了阎军经徐沟北逃太原和向榆次北逃的道路。至7日晚,解放军已将赵承绶所部包围在榆次县境内的大、小常村一带。
7月10日,解放军向赵承绶部发起进攻,迅速攻克34军所驻的大常村,34军大部溃败,军长高倬之负伤,只身逃走。赵承绶带33军两个师及第10总队残部猬集在西苑、小常村、新戴三个村庄。12日,阎军第19军、61军、41军等残部共2万余人,相继北逃。徐向前即令第8纵队24旅及吕梁部队组成的“汾西集团”由彭绍辉、张祖谅统一指挥,堵截追击这部分阎军。12日至13日,驻汾阳的刘效曾第43军以及驻孝义、榆次、介休、太谷等县城守军共约2万余人,弃城逃跑,但均被解放军截击。战斗中共俘阎军8000余人。“汾西集团”也在清源地区歼灭第19军等部,生俘阎军5000余人。
阎锡山为解救赵承绶部,于15日命令其参谋长郭宗汾率第45、49、40师残部共4个团的兵力,组成“南援兵团”,进至榆次西南之怀仁、王都地区,妄图迎接赵部突围,却也被解放军绕到后面,重重包围起来。阎锡山又电请蒋介石派空军增援,并从飞机上给赵投下突围的指示。赵乃率部向外猛扑,企图突围,但于事无补。经过激战,7月16日,解放军全歼赵承绶的第7集团军总部、第33军、第34军、第9总队和第10总队,生俘赵承绶以下将官14人,击毙阎军师长以上军官7人。17日至21日,解放军又先后解放了介休、灵石、榆次和祁县城。至此,晋中战役胜利结束。
晋中战役从6月19日发起到7月21日结束,历时1个月,共歼灭阎军1个司令部、5个军部、9个师、2个总队共7.5万人。毙、伤、俘阎军高级将领28名,缴获各种炮1816门,各种枪2万余支,解放了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晋源、徐沟、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14座县城,除太原之外,晋中地区全部解放。晋中战役的胜利,不仅在解放军战史上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而且对于解放太原和全国的解放事业,也有着极大的意义。7月19日,中共中央来电称:“晋中战役在向前、士弟两同志的直接指挥下,由于全军奋战,人民拥护,后方努力生产支前,及各战场的胜利配合,仅仅一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毛泽东对于徐向前的指挥才能更予以热情赞赏。他在9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徐向前说:“你们不到六万人,一个月消灭阎锡山十万人,单是正规军就搞掉他们八个旅。你说一说,你们那个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卷),第427页)。
7、用尽招数,固守孤城,趁机疯狂掠夺,搜刮钱财
晋中战役之后不久,阎锡山即令驻守忻县的部队撤调太原防守,但大部被解放军歼灭。从此太原失去南北依托,完全变成了一座孤城,而阎锡山却妄想“固守太原”,实现其“以城复省”,“以省复国”的美梦。
应当说,阎锡山“固守太原”,还是有一定的资本的。这就是太原军事防御设施颇具规模,也相当坚固。阎锡山在日本投降返回太原后,就制定了一个“百里圈”防御计划,即在太原城方圆百里的范围内,构筑了以碉堡为主的一系列防御工事,先后修筑的碉堡达5600多个。这些碉堡均由留用的大批日本技术人员精心设计,有依险要地势修筑的主碉、副碉,有依武器特长修筑的炮碉、机枪碉,还有依兵力配置修筑的半班碉、排碉和连碉。这些碉堡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有高碉、低碉、人字碉、十字碉、方碉、园碉、伏地碉、梅花碉等等,并且碉堡与碉堡之间皆有地下坑道相连,每个碉堡周围还建有3个火力点,下面伸出了3条暗道,从而形成了能相互策应的连环碉群。同时,在太原城东、城南、城北和城西北又筑有牛驮寨、淖马、聂家营、松树等4大环城外围工事据点。4个工事据点外围都构筑有核心阵地、主阵地、前方阵地,以及纵深配置的阻击阵地。太原城内则构筑了巷战工事。因而,阎锡山曾吹嘘说太原为“火海地区”和“碉堡城”,它“可抵一百五十万军队”。“我们今日的碉堡及一切的工事,可以说够个不失败的阵地了”(《山西省公安厅敌伪档案》9—7—120)。
然而,令阎锡山感到担心的问题也有不少。这主要就是防守兵力不足、粮食等物资严重缺乏,以及城内人心浮动、民情不稳所潜伏的种种危机。经过晋中战役,阎锡山只剩下5个师和1个总队的兵力以及后来拼凑起的8个师和2个纵队,总计共约10万人。而太原成为孤城后,因物资的极度匮乏,不仅影响到部队的防守作战,而且因饥饿和“三自传训”的开展,也导致了广大市民的强烈不满。
阎锡山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曾想尽了各种办法。首先,他为加强对内部的控制,号召进行“总体战”,建立“战斗城”,力图把军事、政治、经济相互结合,成为一体,以达到既驱使广大民众给其充当炮灰,又加紧对民众的控制和搜刮,从而克服政治危机与物资紧张的目的。为此,阎锡山于1948年9月间成立了由山西省组、政、教、经负责人组成的“山西总体战行动委员会”,由梁化之负总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人力、物资、运输、食粮、治安、宣传、慰劳、救护、房屋、救济等10个部,分工负责。与此相应,阎锡山还亲手制定和颁布了保卫太原的“十二条行动纲领”和“十二种方向”,“十二条行动纲领”,规定要把太原城及周围要塞内的所有男女成员,都编组起来,实施“兵农政治,组织生活、生产、战斗合一的体制,紧密社会政治空气,……,向下看组织民众,向外看解救匪区人民痛苦”,使“战斗城”成为严密的民众学校,保证“战斗城”的任务圆满完成。为了实现这个行动纲领,阎锡山又制定了《战斗城男女成员编队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编队办法”)和《战斗城参战指挥部组织简则》。“编队办法”把所有男女一律按年龄编为甲、乙两个级的参战部队,以及老年、少年、儿童、妇女助战队。甲级参战队主要是参军、做工、肃伪、守碉堡、守城、协助部队作战。乙级参战队除要做甲级参战队的那些事情外,又增加了运输、担架、守护、缝洗、看护、募捐、慰劳、炊扫、宣传等工作。据统计,到1948年11月中旬,太原城内就有壮丁及学生共7万余人被编入甲、乙级参战队,有近6万名妇女按年龄被编为甲、乙级妇女队,其中迫令报名参军者有400人,有5400余人被编入少年助战队,1400余名7—12岁的儿童被编入儿童助战队,6000余名48—60岁的男子被编入老年助战队,另外还有8万余名老弱病残者被迫担任助战任务。当时太原市内共有居民约20多万人口,这样居民都被迫参加了助战。与此同时,阎锡山还恢复了“民众自卫军”(以下简称“民卫军”,民卫军1947年12月成立,有8个总队,6400余人,在晋中战役中,大半在由平遥向太原撤退中,自行溃散),不仅要“自卫军”带领民工修筑工事,挖掘战壕,运送弹药给养等,而且1948年8月间,还派500多名民卫军到汾河东岸堵击解放军。1948年12月,又将2000多名民卫军的青壮队员,拨归“铁血师”,派赴卧虎山,充当炮灰(《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第419页)。此外,当太原被解放军围困后,阎锡山还向蒋介石连电告急,要求支援。蒋认为太原为华北战略要地,且有兵工厂,确实值得一守,遂于1948年7月下旬偕军令部长徐永昌飞抵太原。阎向蒋作了“保卫太原”的汇报,蒋作了指示,并决定调3个军增援太原。不久,即于8月20日左右,首先把黄樵松的第30师(后该师改编为军,黄升任军长)约1万余人,从西安用飞机运到太原。随后,又从榆林调来第83旅(后该旅改为师),协助阎锡山“保卫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