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复山西,抢占太原,接收日伪政权和财产
1944年以后,阎锡山一改过去对抗战前途表现悲观的态度,而对夺取抗战胜利日益充满信心。他于1945年元旦发表的《告山西全省人民书》中,就号召开展竞赛,以争取抗战胜利与复兴成功,完成民族革命与社会革命。也因此,阎锡山加紧了对收复山西,收复太原的筹划工作。他于1945年2月,在吉县召开“奋斗会议”时,就公开宣称“要配合日军收复山西,收复城市”,“不费一枪一弹收复太原”(山西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大事记》1984年10月印发,第405页)。
阎锡山为“收复”山西,抢占太原,在日本投降前的半年中,就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派出他的大批地下工作人员,潜入日军占领的太原及各大城市,了解共产党的情况,并设法运用日伪警察机关,防范中共潜入,搞好“社会治安”工作。同时选派受过训练的“坚强干部”进入日军占领区,建立地下工作组织,努力于“先期政治”工作,派人争取各地伪军首领,以便在阎锡山收复政权时为阎所用。此外,还在孝义至太原沿途布置“地下工作”,一面宣传日军必定失败,一面煽动群众对共产党的不满,并要求当地群众武装自卫,抗拒八路军,迎接阎军。
1945年5月,阎锡山听到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立即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由吉县克难坡移驻隰县,7月底,又由隰县进驻孝义县城。其部队也已陆续占领了平遥、介休、离石、中阳、汾阳5县。这时,阎锡山得到苏体仁、梁上椿的报告,称“日本已准备投降,请早日做回太原的准备”。这一消息更令阎又兴奋又着急。
1945年8月9日,日本在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办法,阎锡山于当日夜晚召开军事会议,简单拟了一个进军计划,第二天即派军队由孝义向太原进发。为顺利接收太原,阎锡山又派赵承绶由浮山经临汾先去太原,与日本山西派遣军司令官澄田进行交涉,阎交给赵的任务是,使日军谅解,双方军队不要惹起冲突,防止共产党抢占太原,并告日军准备投降。
向太原进发的阎军,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由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率领4个师的兵力,于8月10日从孝义出发,沿汾河两岸,向太原进发。8月13日,其先头部队已达太原城郊之小店镇,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楚溪春即率部于17日进驻太原城,并分驻省城南北各据点。第二梯队由彭毓斌率领6师之众紧随着第一梯队之后,也于15日到达小店镇附近地区。
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第二天,阎锡山又令第6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督率第34军、第61军分别向临汾和运城挺进,令第19军长史泽波率所部及第2挺进纵队、第5区保安团向长治挺进,准备接收这些地区的政权。由于阎锡山对这些地区早已经进行了大量准备接收的工作,所以,各部均进军迅速,8月15日,第61军占领运城, 8月16日,第34军占领临汾,史泽波的第19军路程远些,也于8月23日进入长治。
阎锡山得到楚溪春所部已进驻太原的消息后,即动身要回太原。他于8月23日从孝义出发,当天抵达介休。在这里,他电报通知日本驻山西军司令部,称他已接到重庆政府的命令,委他为第二战区受降长官,所有山西境内的日军部队,都由他负责处理,并告知,他现已由孝义到了介休,准备要回太原。由于赵承绶于8月17日到达太原后,经与澄田交涉,对如何接收太原的相关问题,已基本谈妥,如今又接到阎锡山的通知,因此,日方即派其第1军参谋长山冈道武和中校级参谋伊藤,带领部队500多人,乘两辆铁甲车到介休车站去迎接阎锡山。但是,由于阎抵达介休的情况为中共情报人员所侦知,23日晚,八路军和当地群众将介休以北的铁路拆毁,所以,24日当阎乘坐之列车由介休行至义安村时,因路已被毁,无法通行,只好折回介休。而在介休一带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又十分活跃,阎锡山十分担忧,又从太原调一个军,掩护抢修,到8月29日,才将全线修复通车。修复后,阎即安排起身,在严密的保护下,于8月30日返回太原。
当天晚上,阎锡山就召集了一个有其高级人员和日伪山西省长王骧等人参加的联席会议,让王骧向各日伪县长、各保安队长、警备队、各个据点的伪军发布密令,声称:“已奉阎长官的命令,一切照常办理,不得消极”。阎锡山还委任汉奸苏体仁、梁上椿二人为顾问,冯司直、王骧二人为高级参谋。第二天,阎锡山又在省府自省堂召开的各界“庆祝抗战胜利欢迎阎长官大会”上,发表讲话,讲什么“行者”(指由晋西南回来的人员),“居者”(指当汉奸的人员)一样有功,“行者”曾经过八年多跋山越岭的辛苦,“居者”亦遭受八年多的精神苦痛,千万不要自划鸿沟,自行隔离。我们的共同敌人是共产党,要精诚合作,紧密团结,高举枪杆,共同对付共产党。并告诉前来见阎锡山的各日伪县长和保安、警备队长等,要他们各返原地,安心供职(《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第347—348页)。
此后,阎锡山又令楚溪春率骑兵第4师收复晋北重镇大同。9月上旬,即占领了代县、大同,连同晋南、晋东南、晋西南等地,除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外,阎锡山已抢占了79个县,基本上“收复”了山西。
与此同时,阎锡山不仅要山西各据点的日军就地待命,等候接收,并说如果八路军进攻据点或逼近据点时,仍须予以猛击,务必坚守,不得有失,“我是战区受降长官,我让怎么办,就得怎么办,一切责任,完全由我担负”,而且还委任日俘板井少将为太原市警备司令。阎还与军令部长徐永昌筹划,以留用技术人员作掩护,留用了日本战俘和技术人员近5000人,其中完全有战斗力的3000余人,编为6个大队,对留用日俘,按原级晋两级,薪饷加倍发放。此举无疑部分地实现了日本投降前阎锡山提出的“寄存武力”的设想。
阎锡山在抢占太原,接收日伪省政权,并派出几路大军挺进全省各地,进行“收复”的同时,为增强其反共军事实力,还对全省的伪军进行了改编。之前,除山西省保安队外,驻于临汾的伪冀宁道保安队、驻于运城的伪河东道保安队、驻于长治的伪上党道保安队、驻于大同的伪雁门道保安队,分布于全省70多县,共约为37000人;驻于武乡、陵川的伪华北绥靖军第20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原“剿共军”第1、2师),(1944年冬分别被改编为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2军,赵瑞、杨诚分别担任第1军、第2军军长),这两部分伪军共6个团,6000人。1945年8月30日,阎锡山将全省伪军全部收编,并正式成立了5个“省防军”:
第1军军长赵世龄,由日伪在太原附近的残余部队改编。
第2军军长赵瑞,副军长晋藩,下属第4、第5、第6师,师长分别为秦良骥、李渤、汤家谟,以上3师由日伪山西省保安队直属大队和雁门、河东两道保安队编成。
第3军军长杨诚,副军长何炳,下属第7、第8、第9师,第7、第8师师长分别为何炳、段炳昌,9师师长暂缺。以上3师由日伪山西绥靖军第13集团军和上党保安队编成,共约12000人。
第4军军长王乾元,下属第10、第11、第12师,共约1万人。该军原拟以日伪冀宁道保安队和太原伪急进建设团改编,正成立之际,上党战役发生,阎军损失奇重,即将该军分散各军,补充缺额。
第5军军长韩步洲,下属第13、第14、第15师,原拟以大同方面的伪军编成,因情况有变,不久,即全部编入阎军第38师。
这些收编的伪军,实际上仅4万余人,但阎锡山为向国民党中央政府请领军费,却报告“省防军”共收编16万人,“省防军”的名义,一直保存到1945年底(《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第348—350页)。
从阎锡山抢占太原和对日伪政权的接收情况来看,总的来讲,还是相当顺利的,只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后,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正按照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向日军展开大反攻,主要兵力都用在了对日的“最后一仗”上。日本虽然宣布投降,但日军在太原和其他各大城市仍有相当力量,并且由于阎锡山正和日本勾结,不但商妥日军只向战区长官投降,而且在反对共产党的问题上早已达成一致。因此,尽管一直坚持抗战的中共及其武装完全有理由也有可能接收太原和全省,但为了将日寇彻底清除出中国领土,同时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到抗战胜利后国内的形势变化,也就没有把占领太原和其他大城市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这就给了阎锡山以可乘之机。而阎锡山在1945年5月之后,尤其是得知日本准备投降的消息后,他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向日军发起攻击,而是自己如何赶快接收,防止共产党接收,并且为此而在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形成了与日伪内外呼应,沆瀣一气的局面,所以,他能迅速抢占太原,并顺利地完成了对日军的受降和对日伪山西省及各地政权的接收。
阎锡山在接收日伪政权,改编伪军的同时,对敌伪资产的接收,也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其中,对于接收被日军占领的原“西北实业公司”和其他“公营事业”的接收,尤为重视。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夕,阎锡山就成立了工业、金融等各种接收委员会,积极作接受经济部门的准备工作。当日本一宣布投降,原西北实业公司协理,抗战时任“新西北实业公司”经理的彭士弘,即奉阎锡山之命,协同贺云英、曲宪南、鲁西宇随抢占太原的阎军返并,接收太原和全省的工业企业。同时,原西北实业公司在抗战期间成立的“西北实业公司复兴动员委员会”的人马,亦相继返并,协助接收各厂矿。
在被接收的工矿企业中,除接收了被日本侵占的原西北实业公司所属的28个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日本占领山西期间在各地所建的20个企业外,还把15个民营企业,也作为“敌伪资产”予以接收。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派出大批接收大员,前往各地接受敌伪资产,以借机扩充中央经济实力。中央经济部也派员来山西接收工业,但却遭到了阎锡山的拒绝,阎所持的理由是,山西的工业都是抗战前由西北实业公司创建的,它们都是山西的“人民公营事业”,既然如此,就不应由中央接收,而应归山西自己接收。对于日本占领期间新建或改建的一些工厂,阎亦伪称是西北实业公司所建,并将其说成是西北实业公司各厂的分厂。这些派来的接收大员,既不了解山西工业的历史,又不作详细调查,最后只好空手而归。当初西北实业公司成立后,阎锡山即将其纳入“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之中,就是怕中央染指山西工业。而今,这一着却真的派上了用场,这不能说不是阎锡山的“先见之明”。
被接收的日本侵占的原西北实业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是:
(括号内是敌伪时期对原公司所属单位的改名)
1、 西北实业公司本部(山西产业株式会社总社)。
2、 西北炼钢厂(太原铁厂)。
3、 西北煤矿第一厂(西山采炭所)。
4、 西北煤矿第二厂(轩岗采炭所)。
5、 西北煤矿第三厂(富家滩采矿所)。
6、 西北煤矿第四厂(东山煤矿厂)。
7、 西北洋灰厂(西山洋灰厂)。
8、 西北窑厂(太原窑厂)。
9、 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中央制作厂)。
10、西北毛织厂(太原毛织厂)。
11、西北火柴厂(太原火柴厂)。
12、西北化学厂(西北火药第一、第二厂,即原西北化学厂之新、旧厂)。
13、西北制纸厂(兰村制纸厂)。
14、西北电化厂(太原电化厂)。
15、西北皮革厂(太原皮革厂)。
16、晋华卷烟厂(太原卷烟厂)。
17、西北印刷厂(太原印刷厂)。
18、西北榨油厂(太原油脂厂)。
19、西北机车厂(太原铁道工厂)。
20、育才炼钢机器厂附属氧气厂(太原酸素厂)。
21、西北机械修理厂(太原机械修理厂)。
22、西北制造厂发电厂(太原城外发电厂)。
23、西北修造厂(1808部队兵器厂)。
24、大同兴农酒精厂。
25、定襄铁矿所(定襄铁矿厂)。
26、东冶采矿所(东冶铁矿厂)。
27、宁武采矿所(宁武铁矿厂)。
28、公司医院。
接收日伪所建的企业有:太原织造厂、太原棉织厂、忻州发电厂(系日军将五台县西汇村阎锡山别墅的发电设备拆至忻州后设立)、太谷发电厂、榆次棉织厂、榆次芒硝厂、临汾机械厂、西北氧气厂(系日侨私人工厂)、大同火柴厂、孤子店炼钢厂、大同洋灰厂、大同玻璃厂、大同机器厂、太原机器厂4个工厂、太原火(锻)工厂、太原制药厂、太原酿造厂、太原机械厂等20个企业,其中的大同火柴厂、洋灰厂、孤子店炼钢厂、机器厂接收后分别被改为西北火柴厂、洋灰厂、炼钢厂、育才机器厂之大同分厂。日伪在太原设立的主要生产各种炮弹、小钢炮和锻工加工的4个工厂,接收后则被分别改为晋兴机械公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厂,太原制药厂、太原机械厂、太原酿造厂,接收后也被分别改为川至制药厂、复兴机械公司和晋丰酿造厂。
接收的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有:(括号内之名称为战前企业之名称)
1、 太原纺织厂(晋生染织厂)。
2、 祁县染织厂(晋益公司)。
3、 榆次纺织厂(晋华纺织厂)。
4、 太原面粉厂(晋丰面粉公司)。
5、 太原面粉分厂(太原新记电灯公司面粉厂)。
6、 榆次面粉厂(魏榆面粉公司)。
7、 平遥面粉厂(晋生面粉公司)。
8、 临汾面粉厂(益生面粉公司)。
9、 太原城内发电厂(太原新记电灯公司,日军占领后改名为华北电业公司太原支店)。
10、临汾发电厂。
11、运城发电厂。
12、榆次电灯营业所。
13、太谷面粉厂。
14、大同面粉厂。
15、阳泉矿务局(原保晋矿务局所属煤矿)。
16、晋北矿务局(战前为官商合营之企业)。
除接收的这64个企业外,还有从后方搬迁至太原或省内其他地方的西北制造厂、晋兴印刷厂、正兴机械公司、新记事业公司所属之7个工厂,原山西省经济管理局所辖之13个工矿,以及恢复和新建的西北木材厂、西北铁矿所、寿阳铁矿所、灵石铁矿所、太原机器厂等企业,共计有100多个企业。其中,属于西北实业公司的企业有62个。
原属于西北实业公司的厂矿,在日军占领期间,有相当一部分重要机器和设备被运往日本国内或是东北,所剩之机器设备又超度使用,所以,尽管接收后,阎锡山再三要求尽快修复,希望其成为反共物资力量的“骨干”,但其生产能力仍大大低于战前。
在金融、商贸方面,山西省银行、晋绥地方铁路银号、绥西垦业银号、西北盐业银号、晋裕银号、晋同银号、天津亨记银号、会元银号,以及山西省民营事业董事会实物准备库、太原斌记商行等企业也于1946年底相继复业。同蒲铁路被接收后,归属晋冀铁路管理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