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20837300000037

第37章 纵论天下的舌辩之士(4)

张仪见了楚怀王后,对他说道:“在众多君主中,秦君最尊崇楚王您,最憎恨齐王,其实我最憎恨的也是齐王。然而,楚王您却和他交好。因此,秦君不愿意朝见您,我也不愿意侍奉您。楚王您如果与齐国断绝往来,秦国愿意把以往夺取的六百里商於双手奉还,并且现在就可以派人跟我到秦国去取。如此一来,楚王您一是削弱了齐国,二是有恩于秦国,三是收复了方圆六百里失地。这是一箭三雕的做法呀!”楚怀王听后大喜,答应与齐国绝交,对张仪尊宠有加,请他做楚国国相。每天,楚怀王都要设宴款待张仪,并对朝臣们说:“我可以重新占有商於了。”群臣纷纷祝贺,只有陈轸一个人感到悲痛。见楚怀王询问,他解释说:“秦王之所以这么看重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王的结盟。如今还没有把商於拿到手就要先与齐王绝交,无疑是使楚国处于孤立之地。当我们孤立无援时,秦国还会看重我们吗?肯定会轻视我们的。在大王与齐王绝交之前,秦国肯定不会交出商於的,否则他们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了。如果大王在与齐王绝交之后再向秦国要地,无疑中了张仪的欺骗。如果因此而怨恨他,秦国就成了我国的忧患。我国被孤立了,秦、齐便可结盟,合兵攻打我国。因此,我感到悲痛。”楚怀王不听,派了一位将军随张仪赴秦索取商於。

到了秦国后,张仪假装喝醉了从车子上摔下来,然后便以生病为由,连续三个月不见跟随他来到秦国的楚将军。见楚将军迟迟不归,楚怀王担心得不到商於,于是猜测着说:“难道张仪认为我没有彻底与齐王绝交吗?”为表诚意,他特意派人前往楚北辱骂齐王。齐湣王大怒,向秦国示好。

此时,张仪终于露面了。他故作惊讶地说:“你为什么还不带着土地回去呢?从某地到某地划给了楚国,有方圆六里之广呢。”楚将军说:“我奉命前来认领六百里土地,并非六里。”接着,他立即返回楚国汇报。楚怀王大怒,打算出兵讨伐秦国。陈轸劝道:“攻打秦国并不是办法。不如给秦国一座名城,得以与其联合讨伐齐国。秦国从我国拿走的,我国可以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如今大王已经与齐王绝交了,这个时候如果因为受到了秦国的欺骗而讨伐秦国,无异于我们一手策划了秦、齐联合,把天下大军引到我国来,导致我国大受伤害。”楚怀王依旧不听,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大败给了秦齐联军。

公元前311年,秦国声称要与楚国和解,又以划分土地为条件。楚怀王对张仪怀恨在心,对秦惠文王说不要再谈割地什么的,把张仪弄到楚国来就行。张仪知道后,主动请求前往楚国,秦惠文王说此次前去必定凶多吉少,张仪并不担忧:“靳尚是楚王的近臣,我和他关系不错。并且,楚王的爱姬郑袖也很信任他。我以前因割地之事有负于楚国,导致了秦楚之间的交战和仇恨。如果我不当着楚王的面道歉,楚王的愤恨就难以消除。况且有大王您在,楚王应当不会杀我。即使他杀了我,对秦国也有好处,这也是我的愿望。”于是,张仪奉命前往楚国。

张仪到了楚国后,楚怀王并没有见他,直接囚禁了他,并打算杀了他。张仪提前与靳尚私通,靳尚于是建议楚怀王说:“大王扣押了张仪,秦王知道后肯定会大怒。一旦与秦国闹僵了,各路诸侯就会轻视大王。”接着,靳尚又去见郑袖,对她说:“秦王重视张仪,可大王却打算杀他。为此,秦王不仅愿意向楚王奉上上庸六县,还要送上一些能歌善舞的美女。楚王自然看重土地,必定也会宠爱秦国女子,而夫人您将会面临失宠的忧患。因此,夫人不如说动大王,让他放了张仪。”于是,在郑袖的花言巧语下,楚怀王不仅释放了张仪,而且以礼相待。张仪乘机游说楚怀王别再与各国合纵,建议他与秦国和亲,并当即约为姻亲。屈原出使齐国回来后,张仪早已离去,楚怀王这才后悔没杀掉张仪,再去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离开楚国后,张仪前去游说韩襄王,成功使得韩国连横亲秦。回到秦国后,张仪因功被秦惠文王封为武信军,得到了五个都邑的封地。此后,张仪又出使了齐国、赵国和燕国,均游说成功。在回报秦惠文王的途中,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反感张仪。即位之后,那些忌妒张仪的大臣们开始在他面前大进谗言:“张仪反复无常,一点也不讲信用,凭着出卖他国的狡诈手段换得先王的宠信。如果秦国依旧重用他,恐怕要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了。”接着,秦武王和张仪不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个诸侯国。大家见状,纷纷改变了立场,不再连横亲秦。至此,张仪付出的巨大努力白费了,落得个功亏一篑的结果,并且他还因此得罪了齐王。

张仪失势后,自感处境危险。为求自保,他改变了以往的连横策略,向秦武王献上一计:“为秦国的社稷考虑,只要东方诸国有大的变动,大王便可以乘机攻城略地,壮大秦国。我听说齐王对我恨之入骨,只要哪个国家敢重用我,他一定会愤愤攻打。因此,我请求大王派我这个没有能力的臣子去大梁,引起齐、魏两国的争斗。在他们混战期间,大王便可发兵攻打韩国和楚国,然后逼近洛阳、挟持天子,成就一番帝王大业。”秦武王觉得他的计策有可行性,于是把他送到了魏国。

张仪到了魏国后,果然引来了齐军。见魏哀王惊恐不已,张仪说:“大王不必担忧,让我去解决。”魏哀王如同抓了根救命稻草,赶紧派他去处理。接着,门客冯喜奉张仪之命前去楚国,然后以楚使的身份拜见齐宣王:“我知道大王对张仪恨之入骨,可大王这么做只会使张仪借助大王的力量来使秦国受益。”齐宣王不解地问道:“寡人憎恨张仪,谁敢接纳他,我就讨伐谁。怎么会反倒成全了张仪呢?”接着,冯喜依照张仪的吩咐把张仪给秦武王谋划的计策讲给了齐宣王听,然后劝说道:“大王现在要去攻打魏国,不仅会导致国力减弱,而且会因征讨他国而广为树敌,并且会促使张仪与秦王和好,重新受到重用。”齐宣王果然中计,立即撤兵回国。魏哀王由此更加肯定张仪的才能,邀请他担任相国。次年(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也算落叶归根。

擅长故事辩论的陈轸

陈轸是一位有能耐的纵横家,在张仪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国相之前,和张仪地位等同,都受到了秦惠文王的宠信。陈轸的生卒年没有具体记载,却是一位值得讲述的人物。

刚开始时,张仪见陈轸才华显露,心生妒忌,担心秦惠文王偏爱陈轸而冷落了他,于是找了个机会来诬蔑陈轸。

一天,张仪与秦惠文王单独交流,他说:“陈轸受大王之命经常去楚国走动,而如今的楚国好像变了心,冷落了秦国,却厚待陈轸。由此可见,陈轸去往楚国,只为私利,并没有替秦国出力。我还听说.陈轸还偷偷把秦国的机密告诉楚王。作为秦国的臣子,竟敢做出这种勾当,我真不想与他为伍,共同陈列于朝堂。并且,我还听说了一件事,他正在准备马车,说要去楚国,不知道会不会是去投奔楚国呢。要真是这样,我建议大王立即杀了他,免得给秦国造成更大的损失。”

秦惠文王勃然大怒,令人找来陈轸后,便当面盘问:“听说你要离开秦国了,打算去什么地方发展呀?要走也事先告诉我一声呀,我还得为你准备马车呢。”

陈轸感到奇怪,觉得秦惠文王话中有话,考虑到还没摸清情况,于是顺口回答说:“是呀,大王,我正打算去楚国呢。”

秦惠文王证实了张仪的话,结果说漏了嘴,陈轸这才明白,原来是张仪在诬陷他。

张仪略作思考,然后解释说:“我的确要去楚国办事呀,又不是第一回了。不止张仪知道,国都的很多人都知道呀。我对大王是忠诚的,怎么可能投奔楚国呢?如果我真的投奔了楚国,对大王不忠,楚王又怎会信任一个不忠的臣子呢?”

秦惠文王要看看张仪到底要干什么,于是继续问道:“既然你对我忠诚,那你为什么要向楚国泄密呢?”

陈轸自然地笑了笑,说:“如果我真这样做了,不正满足了张仪的目的吗?同时还能证明我对大王的忠心呀。”

秦惠文王不知道陈轸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脸疑惑。接着,陈轸给他讲了个故事。

有个楚国人纳了两个妾,一个年老色衰,一个年轻漂亮。有人乘他出门的机会前去勾引。当勾引年纪较大的那个妾时,来者受到辱骂;勾引年轻的那个妾时,来者得逞,与其勾搭成奸。后来,这个楚国人意外死亡。有人调侃那个偷情者说,如果要从那两个女人中选一个做妻子,他会选哪个。偷情者说愿意选年纪较大的那个,因为她对丈夫忠诚。

讲完这个故事后,陈轸对秦惠文王说:“大王不妨想想,我作为秦国的臣子,如果向楚国泄了密,即便我去了楚国,楚国见我不忠,会接受我吗?如果楚国不接受我,我又何必去投奔呢?当然,如果楚国接受了我,说明我没有泄密,我是忠诚的。既然如此,我又怎么会去投奔楚国呢?”

秦惠文王被陈轸的这番话说服了,彻底打消了疑虑,不再怀疑他的忠诚。

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怀王派遣上柱国(战国时期楚国官位,因战功被封,颇受尊宠)将军昭阳攻打魏国,结果楚军在襄陵大败魏军,占领了魏国的八个城池。而后,楚国又进攻齐国。

齐威王非常担忧,询问当时正出使这里的秦国大夫陈轸:“敢问先生,如今楚国已经攻到我们家门前了,楚军来势汹汹,兵强马壮,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陈轸回答说:“请大王不用担心,请让我前去劝他撤军。”

陈轸来到楚军营帐,面见昭阳,问道:“敢问将军,贵国的军功是怎么算的,打败了敌军又杀死了敌将这样有功的人,会得到什么赏赐?”昭阳傲慢地回道:“会被授予上柱国将军一职,并封有上等爵位。”陈轸又问:“贵国还有什么赏赐比这个更尊贵吗?”昭阳回道:“封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位,等同于宰相)一职。”

这时,陈轸说道:“如今您已经被封为令尹了,这已经是楚国官职中最高的了。再往上您还能得到什么奖赏呢?我说个故事给你听吧。从前有个人,赠给门下的舍人们一杯酒。有人说道:‘我们这么多人,就这一杯酒,根本不够喝。要不大家分别画一条蛇吧,谁最先画好,这杯酒就归谁。’有个人最先完成了,他拿着酒杯说道:‘我还能再给蛇画上足呢。’于是开始画足,这时又有人也完成了,把他手中的酒杯夺过去一饮而尽,对他说道:‘蛇本来就没有足,你帮它添上足,那就不叫蛇了。’如今就像您,已经身为令尹了,率军大败魏军又杀死了魏将,再没有什么功劳比这再大了,但是您的官职和爵禄是不可能再增加的;反之,假如您攻打齐国没有得胜呢?您就会丢官殉爵,楚国声誉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这和画蛇添足是一样的。因此,请慎重考虑。您还不如率军返回楚国,以此表明对齐国施了恩德,这样做才是永处高位应该采取的良策呀!”昭阳觉得有理,就听从了陈轸的建议,率军回国。

张仪为秦相后,陈轸见自己在秦国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投奔了楚国。然而在到了楚国后,他并没有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后来,楚怀王任命他为楚国使臣,又把他派去了秦国。

陈轸途经魏国时,前去求见和他一样从秦国离去的魏将公孙衍,结果遭到了公孙衍的谢绝。当时,田需是魏相。陈轸让侍卫转告公孙衍说:“我来找你是有事商量,如果您今天不愿意见我,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公孙衍这才让他进门。两人见面后,陈轸问公孙衍:“您这么爱喝酒,到底是为什么呢?”公孙衍回答说:“闲来无事,借酒打发时间而已。”陈轸听后试探道:“我这倒是有做不完的事,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尝试一下?”见公孙衍饶有兴致,陈轸说:“田需如今正在和各国沟通,计划使魏国和其他国家建立合纵盟约,联合抗秦,不过目前他并没有说服楚王,楚王依旧不信任他。您可以这么对魏王说:‘我和燕王、赵王以往有些交情,他们也多次派出使者来到魏国对我说,如果朝内无事,欢迎我去出使。所以希望大王允许我前往一趟,为大王处理好魏国与燕、赵两国的关系。’如果得到了魏王的同意,您并不需要把出使的车辆都配备好,摆出三十辆就足够了,然后再放风出去,说要出使燕、赵,就可以坐等消息了。”公孙衍依计而行,立即引起了各国的反应。

燕、赵两国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前来迎请公孙衍。楚怀王得知后则勃然大怒,责怪田需说:“田需之前说的好好的,要让魏国和我结盟,可现在却让公孙衍出使燕、赵,明摆着在欺骗我。”于是放弃了与魏国的合纵。齐宣王得知公孙衍要北上出使燕、赵,也赶紧派人迎请他,并邀请他执掌齐国国政。就这样,公孙衍摇身一变,成为了燕、赵、齐三国的国相。陈轸破坏了魏、楚两国的合纵,再次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