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
2082400000005

第5章 从店商到电商(3)

后来,京东又推出了疯狂式拍卖,限时一分钟拍卖结束,每个人出价,最多一次只能加两块钱,比如一件商品价值两千元,按照京东服务器的速度,客户一分钟最多只能加到八百块钱。为了抢拍到东西,客户会同时点击页面参与拍卖,所以一搞竞争式拍卖,京东的服务器就死机。但这种方式对吸引人气非常有效。人都有贪便宜的心理,有便宜的东西,都不想错过。此后,每年6月18日,京东都会搞拍卖活动,数据显示,82%的老客户都会在这一天逛逛京东网站。拍卖成为京东的一个特色。

刘强东还特别重视网站的互动功能。当时,京东多媒体网上的产品页面上只有很简单的图片、文字和报价等基础信息,刘强东后来发现网上很多客户投诉京东价格过高,称其他地方的价格更低些。京东为此开设了电子商务平台中第一家“我要举报”的价格栏目。通过这个栏目,京东节省了搜寻价格信息的时间,还增强了价格竞争力,而客户则得到了实惠。

为了增加网站的美观性,京东网站上所有产品的照片都是自己原创的。在京东办公区的一角,有一间专门的摄影棚,大小如新浪、搜狐的演播厅。京东有自己专门的全职摄影师,为了让顾客最大限度地在“商城”里全面、立体地了解自己想买的产品,京东没有选用产品的官方图片,而是让摄影师全部重新拍摄。

不过公司正式的产品图片有时因为过于精细和漂亮,反而不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于是京东推出了“网上晒单”的互动功能。很多客户非常喜欢分享的乐趣,于是,京东专门开设了“晒单区”,各种质量的图片都可以放上来晒。由于上传的图片都是客户用自己的照相设备拍摄,灯光、角度并不专业,但却非常真实,反而得到了客户非常高的认可。有了这个创新后,客户给出的“与实物对比不符”的投诉减少了80%以上。

京东多媒体网站上“互动区”除了“晒单区”外,还有“产品评价区”和“官方留言区”。刘强东安排了30个员工负责回复客户的咨询信息,客户还可以跟帖,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京东很少删留言,很多骂京东的留言,刘强东不但不删,反而会仔细答复。他觉得,京东作为一个商家,连用户的不满都要封死,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消费者能跑到京东网站上发表不满,打那么多字,还要费心思编辑,出发点无非是想京东变得更好。对刘强东来说,客户不到京东上留言,才是可怕的事情,因为那意味着京东流失了一个客户。

刘强东喜欢在网站上与客户进行互动,2004年,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和京东的2700名注册用户“都很熟”。深夜,当别人都睡觉了,刘强东还趴在电脑前回复网上的帖子,他晚上每睡两个小时就会自动醒来,用十分钟的时间给用户回帖,然后接着睡觉。有时,已经是凌晨4点钟了,网友们看到刘强东还在发帖。网友们早晨醒来,上京东网一看,刘强东还在发帖,他们其实不知道,刘强东是“边睡觉边发帖”的。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他坚持用大白话与网民沟通,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得京东很平民,才能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京东多媒体网站上线的同时,刘强东并没有放弃线下业务,他一直在评估这两种零售方式。为此,他做了很多研究,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对商业零售企业供应链效率和成本的认识。他发现100年来全世界商业零售历史,从集贸市场进化到大卖场、连锁店,每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都围绕着两条主线:提升效率、压低成本。

“为什么百货商场的毛利高达50%,沃尔玛只有15%,但沃尔玛的价值比百货商场高那么多?很简单,就是因为沃尔玛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它不需要50%的毛利,只要有15%就能赚钱。”刘强东认为高毛利率对零售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做零售比拼的是运营效率和成本。如果每个商家都在追求40%、50%的毛利率,商业模式就不会进化,也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刘强东发现电子商务比连锁模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由此,刘强东下定决心,放弃连锁,专门做电子商务。

京东上线网络商城时,国内的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2004年8月20日,美国B2C大鳄亚马逊进入中国,斥资7200万美元收购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时,卓越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有3个订单处理中心,旗下有一个由30家配送中心组成的配送网络。

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钉子”正被一个个拔掉。电子商务企业为了解决网络诚信问题,开始构建网络诚信联盟。2004年12月21日,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倡导成立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该联盟旨在建立关于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权威的、第三方的资质及信用评估平台。第一批发起单位名单包括中国金融认证中心、金诚信用、eBay易趣、搜易得、云网、淘宝网、一拍网、北斗手机网、卓越网、新浪、盛大网络、第九城市、七彩谷、光通通信、泰康等企业。

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建设已经可以覆盖全国,并能在1~3天内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上。当当网在全国38个城市开通“送货上门,货到付款”服务,不仅包括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更包括了天津、南京、成都、青岛、大连等二线城市,并且在香港也开通了送货上门业务。在38个城市中,当当网的顾客不仅能够在24~72小时内享受到“送货上门”的业务,同时还可以在接收到货物时,无条件退货而不用承担任何费用。而此时,京东仍然在通过邮局快递包裹,客户要半个月左右才能收到货。

6.一个人不能同时做好两件事,冒险变革发力网店

2004年底,刘强东仔细看了后台数据后发现,京东电子商务全年销售额的月度环比增长曲线,结果很“震撼”:尽管网上业务几乎不赚钱,但订单月复合增长率达到26%,即一年增长16倍。刘强东决定关闭实体店,京东彻底转型做电子商务。当时,京东12家连锁店占到公司销售额的90%,利润的95%。放弃95%的成熟市场,去抓5%的不确定市场,刘强东在做这个决定时很痛苦。

当刘强东把这个想法向京东六个部门经理征求意见时,其中两个支持,四个反对。部门经理们认为,这两种模式之间不存在冲突:一个规模大,一个发展快,完全可以同时运作,没有必要非放弃哪一个。

刘强东则坚持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好两件事,一个公司的核心能力也只有一点。当时,京东公司规模很小,一定要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一点,才能获得一些竞争力,分散用力只能是找死,只能做一件事,他必须做出选择。讨论进行了一个晚上,凌晨3点,刘强东才说服所有的部门经理。2005年中期,京东关掉线下连锁店。

当时,距京东从代理商转型连锁零售商不过3年时间,连锁模式在中国仍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黄光裕甚至因为国美的上市成为中国首富,但是刘强东最终还是果断地决定放弃连锁,转战网络,可见刘强东是一个相当有魄力的人。

从京东后来的发展来看,刘强东当时的果断决策是正确的。关闭12家连锁店花了约半年时间。2005年底,京东线上收入3000万,比2004年增长200%,其中光磁产品贡献了大部分收入,一张光碟,其他店面卖3元,拿40%~50%的毛利,京东卖2元,只挣很少的利润。刘强东一下子感到京东的未来很明朗了。如果在2004年的时候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就没有后来百亿级规模的京东商城了。

刘强东认为公司在必要时肯定要冒险变革,在看到未来隐藏的巨大危机或机会时就要变革,等危机来了再变革就晚了;而面临新的机会,虽然原有商业模式不变革也谈不上危险,但变革后新的商业模式比原来机会大很多,为什么不变革?

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条件逐步完善,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邮政、快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广泛的物流网络,全国物流水平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一个包括多仓储中心、异地批量运输、本地快速单件递送在内的非常草根的物流体系开始趋于成熟,并在中国网络购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实质性的支撑作用。

网络支付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联网运行,使得网络支付可以为消费者接受。商业银行创新和第三方网上支付工具获得发展。2005年4月1日,《中国电子签名法》实施,为中国网上支付市场发展制定了良好的规范。2005年8月底,全国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的联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