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关系课
2080300000004

第4章 人际关系的三个阶段

务实求本,为人诚恳

人际关系有三个阶段,即务实阶段、不执著阶段和中庸阶段。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见图3-1)。

图3-1 人际关系的三个阶段

务实求本是人际关系的第一阶段,属于人际关系的基础工程。我们都知道,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规规矩矩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诚实做人,不得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并且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事实在、为人诚恳,人人都欢迎。

任何人要获得成功,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正道,一是偏锋。以务实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属于正道;用欺诈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即为偏锋。循正道获得成功,才是实至名归,值得敬重;因偏锋而获得成功,不过是欺世盗名,并无多大价值,徒然惹人背后耻笑。中国人厌恶权术而欣赏艺术,便是由于艺术才是务实求本的方式与技巧。

做人的根本是实在。求本就应该务实;务实才是真正的求本。所以,求本和务实原本是一样的,那就是实实在在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兼顾并重。佛祖释迦牟尼说过:“知道自己的愚笨就是聪明人。”一个人由发现自己的缺失到改变自己的行为,正是务实求本的实践。知过必改,是对待自己的最佳途径。

打好基础工程首先要多听少说。人人都有一双眼睛,这是要我们多看;两只耳朵是要我们多听;左右脑是让我们多想;而嘴巴一个,则是要我们少说。可是,现在我经常看见传媒宣示:我有话要说。这种观点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年轻人。有话当然要讲,只是在讲之前,必须经过许多思虑和历练,才能趋吉避凶,不害人害己。

初出社会的年轻人就算满腹经纶,也不能够忽略一点,即书本上的理论不过是一般性的,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却是现实性的。现实社会充满特殊性,并非书本上那些一般性理论所能够涵盖的。为了避免滥发议论而屡屡碰壁、饱尝挫折,年轻人最好多看、多听,先了解环境,再适应环境,然后才来动脑筋改造环境,最后才有能力合理地创造环境。

社会中正面、负面的状况,也要多看、多听、多问,暂时先不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少开口并不是不开口,而是看准了,想明白了,才开口。这样言必有中,每一句话都合理,正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优良条件。胡言乱语只会让人家看不起,降低自己的信用。

够条件、有本事,还要加上时空合适,才能够有话直说,不然的话,说出一些话来固然痛快,却也要无可避免地承受某些痛苦了。

先培养条件、练好本事,然后抓住时机、看准场合,再来有话就说,应该比较妥当。有条件的有话直说、有话就说是一种十分圆熟的境界,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这样的。把它摆在前面,当做努力的目标,应该比较安全。若是一下子就要如此,恐怕吉少凶多,少试为妙。记住“祸从口出”的警语,小心说话,才是打好人际关系基础工程的最佳保障(见图3-2)。

图3-2 小心说话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但是,实实在在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过是基础工程,做好它并不表示一定能够成功。所以,只有先把基础工程做好,再在上面建造一些“高楼大厦”,这个“工程”才显得富丽堂皇。实实在在、规规矩矩只是本分,守本分之外,需要进一步持经达变,培养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才能获得成功。

随机应变,择善固执

人际关系的第二阶段为不执著。我们知道务实求本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但人际关系如同逆水行舟,是不进则退的。如果不能随时注意调整,久而久之,人际关系只会转坏而不可能转好。所以,真正务实需要不执著的修养,才能够适当地调整策略,使人际关系的根本得到稳固。

不执著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机应变,任何事情都需要因人、因地、因事、因时而制宜,不可以一成不变。变来变去都能够务实才是真正的务实。否则,实际到动摇根基,岂不是徒然使自己失去务实求本的信心?因此,在确保务实基础的前提下,求取进阶的应变才能更为务实。

天下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都在变的。所以,我们必须富有改善意识,运用敏锐的眼光,发挥自己的智慧,不断寻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以期人际关系能够日新又日新。依凭这种态度来调整人际关系,就算终其一生只有少数几位亲朋好友,也不会感到倦怠,反而会兴致盎然,充分体会 “人是旧的好”。

不执著的重点,必须放在“不可不变,不可乱变”上面。不可以一心求新求变,却忘掉了务实的根本,也不应该抗拒变革,不利于固本。有所变还要有所不变,所以称为“以不变应万变”(见图3-3)。

图3-3 在务实的基础上不执著

孔子讲 “学则不固”,意思是刚开始学习时不要固执,更不可以固执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其实就是要求人们不执著。但是,不执著并不是永远都不执著,总不执著,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不执著的目的在择善固执,善的标准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时机未成熟,不必急于执著;时机成熟,那就应该当机立断,立即执著。采取不执著的心态来执著,以期执著得恰到好处,才是不执著的真意,才是真正的随机应变。

由学则不固到择善固执,其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和空间。配合时空的变化,从所学的多元方案中,选择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便是择善固执。所以,随时随地由不执著而执著,有原则地随机应变,目的就在于寻找此时此地最合理的解决方式。时空一改变,执著的态度也应该相应地改变(见图3-4)。

图3-4 因时空变化从学则不固到择善固执

不执著是一种准备心态,随时依据实际需要做出合理的选择,形成执著的决断。站在不执著的立场来执著,以免执著得有偏差,同时也不致犹豫不决影响决定的做出,耽误决定的时机。随机应变并不是一味求新求变,而是“应该变才变,不应该变就不能变”的“有所变有所不变”,才能够有效。说起来正是因为现代人不理解“以不变应万变”的真意,才产生很多的误解和质疑。其实,“以不变应万变”是变而不是不变,以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变化,是最恰当的不执著态度,也是中国人最高明的交往智慧。

追求中庸,寻求合理

执著如果有时对,有时不对,是执著得不合理的证明,这就需要继续修行,勤加磨炼,以求“不变则已,一变便合理”,达到中庸的境界。

长久以来,我们都误解中庸的真意,以致有些人一提中庸就很反感,认为中庸阻碍了我们的进步。其实,中庸就是合理,无一事不合理就叫中庸。我们一方面要求合理化,一方面又否定中庸,简直是一大笑话。

中庸之道,实际上便是一切求合理,这是人际关系最高的层次。孔子说:“射箭很像君子的做人之道,射不中正鹄,不要怪来怪去,要反求诸己,怨自己的功夫不够。”自己做不到合理,不必怨中庸,应该反过来问自己:“为什么凡事合理对我而言如此困难呢?”

择善固执已经相当困难,要求不固而中,一执著便合理,当然更加不容易。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它不容易达到便放弃,反而要接受这种高难度的挑战,力求突破。方法不固定,程序不固定,但是无论如何,必须命中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不固而中的主要精神,也就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击中要害”的意思。不固而中看起来随随便便,实际上一点也不随便;看起来马马虎虎,实际上丝毫都不马虎。要达到这种地步,必须时时用心,勤加练习。抄捷径、求速成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固而中不是一朝一夕、不做练习就能够达到的(见图3-5)。

图3-5 不固而中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庸的确很难达到,但是不可以因为困难便否定它的存在与价值。相反,它值得我们努力一辈子,成为终生努力的长期目标。

人际关系的合理化,不仅在于努力提高不固而中的能力,还有赖于自己的声望。尽管中国人很讲道理,却往往把道理和人连接在一起。同样一句话,声望不够的人说出来,便是人微言轻,很少有人加以理会;换一位有声望的人说出来,马上显得有分量。

中国社会经常有理讲不通,而且可能越辩论越各有所偏而难有交集。这个时候如有声望高的人出来裁决,往往容易沟通。因为大家都对他有信心,知道他不一定公平,但是相当公正,因而寄望于他,把他当做沟通的桥梁。所以,声望高低在人际关系中十分重要。

但是,声望的培养相当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是比较可行的途径。

人际关系有许多地方离不开沟通,不存心说服,却圆满地沟通,说话说得让对方听得进去,不强施压力,使对方产生反感,又能够引起对方的共鸣,进而引发共同的行动,才是最有效的沟通。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主要方法,是大家都必须努力达到的目标。

沟通良好,才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彼此协调。此外,培养声望还需要重视伦理道德,使大家觉得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值得敬重,从而给予他相当的信任,久而久之,声望就建立起来了。这是急不得的,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