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生意人给年轻人最有价值的218条经商哲学
20777800000039

第39章 团队打天下,制度定江山(14)

铁人王进喜曾说过一句名言:“人没有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这句话告诉我们,压力其实是一种动力,可以催人奋进。所以,企业要想高速发展,老板就有必要不断给员工上发条。就像钟表一样,上紧发条之后,才能分秒不差地走。员工上紧了发条,才能不拖延、不懒散地把任务执行到位。

有些老板对员工比较仁慈、宽厚,要求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时不给时间期限、不注重工作质量,全凭员工自觉执行。碰到自觉性好、责任感强的员工,他们可能力求高效完美地执行。但是大多数员工往往会这样:一件事情本可以1个小时完成,员工却拖了两天甚至更久;一件事情本可以做到100分,员工却只做到60分甚至更低。长此以往,员工的激情得不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没被调动起来,员工的潜能、才华在沉睡中萎缩。试问,这样怎么可能打造一只铁军呢?怎么可能练出精锐之师呢?

想一想南瓜,再想一想你手下的员工,你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施加一点压力,对他们要求更高一点呢?你是不是应该激发他们的斗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高效地工作呢?要知道,适度的压力是员工前进的动力,也是企业保持高速发展的动力。

216让员工感到自己处在竞争中

强调“个性化”、“自我管理”、“人性化”的弊端,就是员工开始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日常活动,从而对压力和竞争的理解越来越浅薄。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员工,如果没有面临竞争的压力,没有生存压力,就容易产生惰性。企业内部若是失去了竞争活力,又怎么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足呢?

有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其实职场也是战场。公司付出薪水是为了获得效益,员工付出劳动获得生存,二者其实也是广义上的交易双方。营销学里有一种压力成交法,这是一种给客户创造紧迫感,从而使其产生压力,压力促使买卖成交法。这种成交法对于员工也是有效的。需要让他们感觉到:如果仅仅是混日子,结果一定是被淘汰。

每个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而它的对手则是跑得最快的狮子,想要活命,就必须在赛跑中获胜。另一方面,狮子思想负担也不轻,假如它跑不过最快的羚羊,命运都是一样,当太阳升起时,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开始奔跑。整个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的丛林,没有准备好战斗的人必将被淘汰。

世界最大软件公司——微软公司,在这一点上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微软公司将公司员工按各个项目分成许多不同的工作小组。各个不同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都交由不同的“工作小组”负责开发,这样才能能让工作人员发挥其创造力,设计出最佳的软件。同时,比尔·盖茨推行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管理理念。公司内部不以论资排辈的方式来决定员工的职位及薪资待遇,而向能够提供髙生产率的员工提供高额薪水。员工的提拔升迁取决于员工的个人成就,这一点给员工带来了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微软公司采取定期淘汰的严酷制度,每半年考评一次,并且将效率差的5%的员工淘汰出去,使员工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

微软始终在竞争激烈的软件业始终处于不败地位,有些经验一定值得我们去借鉴。虽然不可能人人做成比尔盖茨,但是要使企业保持生机与活力,就要引进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才可以调动内驱力,激活创造性,焕发聪明才智。从我们的企业现状出发,创造竞争氛围。

日本小松集团总裁安崎晓,常把世界比作一个大舞台,小松的每一个职员怀抱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表演着,而他们的梦想集合在一起,便汇成了小松的宏伟愿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企业为我们提供的工作岗位就是我们的舞台,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在尽情地表演,同时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从根本上讲,竞争才是每个人进步的源泉。

217玩弄手腕者,终究会失信于人

生活中,总是不缺“聪明人”:他们好耍小聪明,喜欢从自己的心计中得利。其实玩弄手腕者,最终都大多失信于人。这样的人也许可以一时欺骗蒙哄某些年幼无经验者,可以得利于一时,赚到一笔,捞到一把。可是第二次或第三次,一旦被识破,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

玩弄手腕其实就是用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来获取利益,是一种极其卑微的行为。但在企业中,总有一些员工始终不满于自己的所得,他们渴望被重视,又不知如何采用直接的方法去得到重视,于是只好采用不适当的、甚至欺骗的行为去满足这一需求。他们用迷惑、哄骗的方法获得关注和存在感,或者以在同事间挑起事端为快,以此作为报复或反抗的表现。不管他们以什么方式展开这些行为,最终都会使企业的其他员工感到厌烦。

潘丽是办公室的组长,属于“惹不起”的人物,倒不是她权力有多大,只是她长了一张会搬弄是非的嘴。谁要是惹她不高兴,她就去领导面前说三道四。大家都很烦她,她却觉得自己地位很高,谁也不敢招惹她。对待同事,她也是经常指来喝去,一会让这个帮她处理文件,一会让那个帮她送个快递。她还总是跟人换班,说之后会替别人顶班,但是过后,再也不见她提起换班的事。大家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不去计较。

一次她又中途脱岗,恰巧赶上领导来检查,她的缺岗让领导很不满意。她事后赶紧向领导解释是自己孩子生病了,急着去医院没来得及请假。但是恰巧这位领导当时正好从医院回来,领导心知肚明,也没有说破。只是那后来人事变动的时候,潘丽莫名其妙地被调到了仓库,办公室从此便没有她的位置了。

其实同事之间存在竞争是好事,但是这种竞争应当建立在追求工作成绩、协调上下级关系上,而不是勾心斗角。事实上,当你试图去摸清别人底细的时候,你也在暴露自己的底细和意图,这是一种扭曲的竞争。没有人愿意被刺探、被揣摩,这是人之天性。耍弄手腕的人,往往不会注意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分寸,面对纠纷的时候,往往不想着如何化解纠纷,而只知道如何利用纠纷为自己牟利。这些做法,无疑会让人心生厌恶。

每一个高层都是从下面上来的,耍所谓的小伎俩,是瞒不过别人的。当一个谎言被说出来的时候,就需要更多的谎言去圆。但是真相就是真相,纸永远包不住火。

218不要让过去的错误成为明天的包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并不可怕,可怕是不能改正过错,更重要的是,不能对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把过去的错误变成明天的负担,这更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员工犯了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总是抓住员工的错误不放,那么,就会对员工造成巨大的压力。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员工犯了错误,而老板总是对此抓住不放,让员工总是沉浸在过去的错误里。员工根本无心工作,又怎么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呢?

很多企业都不允许员工失败,以致许多员工明知计划会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还是逞强逞能,不肯承认失败,直到纸里包不住火的时候,才开始接受自己的错误,这时候,损失已经造成,一切已无法挽回了。

在这方面,微软恰恰相反,领导通常接受员工所犯的错误,只要他们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及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不会追究他们的过失。微软公司知道,这些能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员工,会比其他的员工更有能力胜任以后的工作。

微软公司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提供商,跟微软公司的这一理念是分不开的。公司知道,犯错误可以原谅,但抓住错误不放,把今天的错误延续成为明天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的。只要肯改正,就是一个好员工,就会取得进步。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得大于失。

俗语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接受失败,才可以向成功迈进。企业员工的竞争力也会在失败的考验中得到更大的增强。只有企业不计较员工过去的错误,才能让员工放大失败的包袱,为以后的工作减轻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

犯错误,说明你还有进步的空间。面对失败,不去改正,一直纠着过去的错误不放,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则不利于未来诸多问题的解决。同一份工作,有的人做得漂亮,有的人却做得乱七八糟,这也跟他不愿改正错误有关。

企业的成功,需要积累经验。而经验的积累,是与无数次的错误密不可分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失败、从成功积累经验而得到的。美国3M公司有一句名言: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只有勇于容忍错误、接受错误、改正错误,企业才可以获得重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