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要看清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与执行者其实没有天然的界线,因为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是如果一定要区分开来,那么他们最大的区别表现在战略远见上——管理者应该高瞻远瞩,是出色的战略规划师,而执行者应该脚踏实地,是出色的实干家。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远见,那么本质上称不上合格的管理者。
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科学、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比员工看得远,不具备远见卓识,就很难做出大势所趋的发展战略,企业就难以获得长远的发展。反之,如果管理者具有远见卓识,对残酷的现实有充分的理解和准确的预测,企业发展就会顺利许多。
1990年夏秋之际,美军空降兵出现在撒哈拉沙漠上空,第二年海湾战争正式打响了。当时人们根本没有把海湾战争与中国的修船业联系起来,但是吴国志——上海外轮修理厂的管理者,大胆提出了“海湾离我们不远”的观点。为什么吴国志认为海湾战争与公司发展有关系呢?来看看他的分析:海湾战争打响,必然影响石油的生产,石油产量严重减少之后,必将影响香港的油运业,香港的船只在大陆的修理业务就会急剧下降,上海外轮修理厂当然会受到影响。
据此,吴国志当机立断调整经营策略,决定开辟新的市场。吴国志将公司置身于国际大舞台上来考虑,通过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正因为他的远见,公司没有受到海湾战争的影响,相反,公司发展越来越红火,而同行的生意在海湾战争之后日渐凋零。
西方有位管理大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位管理者不能预见未来或者不愿预见未来,那么他将被视为伦理丧失。”可见,远见卓识对于一位管理者的意义有多么重要。管理者要想提高战略远见,首先应该学会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培养洞察力和创造力,再次,要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世界,这样才能把客观的物质世界看作一个有联系的大系统。
064管人是管理之本,管心是管人之本
有人说,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用来形容日本人忠于企业、忠于团队还是比较贴切的。在日本,很多企业把公司当成家,视企业如生命,与同事能够精诚合作,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大家抱成一团,共同克服危机。
为什么日本人能做到这些呢?其实,这与日本的企业管理哲学有很大的关系,日本企业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普遍实行员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制,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试问,为公司创造利润,就是为自己创造利益,又有谁不愿意努力工作呢?
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主要体现于管人管心,那就是充分尊重员工,把员工当做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根据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给员工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利润,为企业发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员工的价值得以体现,需求得以满足,员工才会真心真意地拥护企业。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李诚多次在培训课程中告诉创业者:“管人管事不如管心。”他认为,企业如果单纯地用管理学来管人,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还需要用心理学进行干预。在他看来,管心是根本,管心的目的是激发团队的潜能,提升大家的心智,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李诚把员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经济人,即需要金钱满足,因为现代人生活压力太大了;第二类是社会人,即追求信任和理解,在公司工作追求开心;第三类人追求自我实现,他们有很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想利用工作这个平台实现自我的价值;第四类是复杂人,即全方位追求自我,也可以说是前三种需求的综合体。
要想管好这些人,唯有从心灵入手,帮他们做出与企业发展相统一的职业规划,让他们既能赚到钱,又能快乐地工作,还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个规划中,要倡导终身雇佣,倡导自我学习和提高,倡导平等竞争的理念,让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一同发展。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只有管住了人,才能把企业管理好,因为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企业发展靠的是人。而要管住人,最好的办法是管住人的心,即要采用以人为本的策略,真正赢得人心。这就要求管理者有识人心的能力。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读懂人心,就要掌握心理学技巧和攻心方法,懂得感情投资。
作为管理者,要做有心人,也许从下属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中,你就能看出其内心的本意。然后,针对员工的本意,采取最贴心的关怀、最有力的说服、最动情的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沉睡的潜能,让员工变得更有效率,让业绩有更大的提升。
065得人心者得天下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刘邦,一介布衣皇帝,出身卑微,却能白手起家,缔造海内一统的伟大功业。而其成功的根本在于网罗各类人才,不但知人善任,更能量才适用,使人各尽所长,竭尽所能为自己做事,因此得以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因此,想要做一个成功的老板,必须要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得道者多助,成大功,立大业,需要的就是团队协作的力量。成功的商人或企业家都懂得关心职工、爱护职工、鼓励职工,他们知道,企业的经营者只有赢得全体职工的敬仰,才能带领职工勇往直前,扫除企业潜在的障碍。
下属之间的团结,需要管理者不断努力,只有真正赢得了他们的忠诚之心,才能发挥“团队精神”的效力,获得公司发展的动力。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土光敏夫就十分注重企业员工。年轻时的他为事业不停奋斗,直到古稀之年,依然精力充沛。
有一天,土光敏夫决定要亲临视察员工的工作情况。但是,他的分公司遍布全日本,对于这样一个年纪大的老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人劝他象征性地视察一两家就行,但是遭到了土光敏夫的严厉拒绝,他说:“热爱自己的雇员是经营者最根本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只有做到让职工们具有充分的自信,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合理的使用,他的事业才能稳步发展。”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土光敏夫开始了视察旅程,甚至在节假日的时候,他也不忘去工厂里慰问加班的工人。他的平易近人,让他能与所有的员工倾心交谈,打成一片,因此公司的员工们都跟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一次,在前往工厂的途中遇上了倾盆大雨,但土光敏夫坚持赶到工厂,冒雨和员工们亲切交谈,并反复阐述“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宗旨。员工们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在雨中认真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激动的泪水流淌在脸上。当他将要乘车离去时,员工们将他的车团团围住,高声喊道:“社长,您放心吧,我们一定努力工作!”
至此,土光敏夫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跟企业内部良好的团队凝聚力是分不开的。
只有具备“团队精神”的企业,才是一家真正拥有“持久性”竞争实力的企业。真正聪明的管理者,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所有有能力的人组织起来,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只“鹰”,员工就是它身上的“羽毛”。管理者只有爱惜每一根羽毛,才能使企业成为一只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雄鹰。
066心的境界决定管理的境界
所谓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是管理者在企业战略思维的引领下,将团队的行为和大家的思想有效地协调起来,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的行为。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老板的境界,决定了管理的境界。如果一个管理者能经常深入自己的心灵,与自己对话,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把全部的精力、心智、责任心投入到企业中去,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企业必将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首先,做老板的不要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特别是不能把脸色给员工看,更不能动不动就向员工发脾气,这是需要终身修炼的。因为如果你经常把负面情绪表现在脸上,表现在言行举止上,这些负面情绪就会传染给员工,影响员工工作的心情、信心,员工跟着你整天提心吊胆,怎么可能把工作做好呢?
你可以说做老板有压力,这是肯定的,否则,轻松创业就能成功,谁还打工呢?但是遇到问题要冷静地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失态。真正的好老板懂得承受压力,懂得给员工鼓励、加油、打气,给员工带去正能量,让企业在逆境中奋起,在顺境中强大。
其次,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产生美。夫妻之间还有秘密,更何况老板和员工之间呢?员工该知道的,就让他们知道,员工不该知道的,最好别让他们知道。因为他们与你所处的高度不一样,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再者人多口杂,传来传去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好。
再次,对员工表现出尊重,因为他们工作也不容易,你多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赞美,那么他们一整天都会非常开心。做老板不是靠权力来压制人,而是靠魅力来感动人,老板与员工是合作关系,老板不是上帝,员工更不是奴隶。你尊重员工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你在员工心中才有影响力。
067让最优秀的人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经营管理工作,应对各种难题和挑战。而个人的才能和精力是有限的,“光杆司令”必定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管理者身边聚集一大批智囊团,无疑是如虎添翼。
人才是企业的财富,能够成为管理者的左膀右臂,发挥有效的协调、补充作用。作为管理者,不仅要让自己始终站在企业的最高处,还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嫡系部队”,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管理者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管控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也不能把企业的一切事物都揽入怀中。给自己配好副手,不仅能得到好的参谋,更能利用他们去管控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管理者不需要做全才或者专才,只需做帅才,统帅自己的“嫡系部队”管理好庞大的经济王国即可。
长江集团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嘉诚招揽的智囊团。李嘉诚说:“假如今日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有人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而在长江集团内部,长期以来都有“两大元老、三驾马车”的说法。
两大元老,指的是和李嘉诚一起创办长江集团的盛颂声和周千和。盛颂声是管理能手,负责长实的生产工作。周千和是会计能手,管理长实的财务工作。三驾马车指后起之秀霍建宁、周茂年、洪小玲。霍建宁擅长理财,主要负责长实的财务策划;周茂年由李嘉诚从小培养,全面负责长实的房地产发展业务;洪小玲则一手撑起长实楼盘销售的重任。正是有这一大批高端人才的辅佐,李嘉诚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商战中大获全胜。
在人才的聘用过程中,有些管理者自尊心非常强,如果发现员工比自己能力强,心里会非常不舒服。有些管理者处于各种考虑,不愿意任用有棱角、能力超过自己的人才,从而导致了人才大量流失、现有员工过于平庸的不利局面。
重用有才能的人,关系到一个公司的发展大计。所以,管理者应该有准确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善于发掘身边优秀的员工,并让其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068管得少才能管得好,不要死抓权力不放
管理并非是管得越多越好,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一直坚信: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但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却缺乏这方面的自信。公司经营者应该只管自己该管的事,如果事必躬亲,不仅越管越乱,还会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企业领导,总喜欢从头管到脚,结果越管越独断专行,长此以往,下属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不仅丧失了原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做事也畏手畏尾,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管得多并不是好事,管得少也未必科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无为而治”,让每个人都学会自我管理。
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拍板,这只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企业领导人不要死抓权力不放,要敢于让下属放手去做。被称为“鞋业大王”的环隆企业集团创始人蔡长汀,不仅敢于放权,更敢于把权交给“外人”,这也正是环隆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之一。
上世纪80年代,蔡长汀四处开疆扩土,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分公司的数量也随之增多,除了“环隆电气公司”和“美国国际开发公司”交由儿子和女婿管理外,其余分公司的管理者均是处事精明的年轻人。
当时,蔡长汀这种大胆放权的做法并不为人所理解,不少人认为他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事业,拱手送给了外人。对此,他却十分想得开:“交给后生小子啦,我乐得当太上皇不管事。”蔡长汀管得少,也很少过问每笔生意的成败,这就让他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寻找信息,开发市场,联系国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