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父亲的风烟岁月
20772300000053

第53章 走向新生活

当新生的共和国刚刚迎来第一个国庆节日的时候,鸭绿江畔的隆隆炮火又燃起,面对美帝国主义悍然挑起的战火,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不得不又一次面对残酷的战争硝烟。

和所有的军人一样,父亲和所有的军人都响应祖国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父亲还特意给已经担任连长的老班长左延昌打电话,相约一起赴朝参战。

很快上级的命令下达了,要求父亲所在团组建一个连赴朝作战,最终父亲所在的二排被选入,他将带领自己的全排以志愿军的身份入朝。消息传来,连队官兵都依依不舍,尤其是连长和指导员两位连队主管,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父亲,把他当做重点培养苗子,然而军令如山倒,他们只能放手。

老班长左延昌也被批准带领全连赴朝作战。乘着紧张的准备间隙,父亲和老班长一起小聚了一次。两人从小时候一起采桑叶聊起,谈到了到在区中队一起和鬼子的洪泽湖上打游击,抗战胜利父亲回到区中队驻地看望战友们,谈到在淮海战场意外相见的难忘情景,两人都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一晃许多年过去了,现在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他俩如今一个是连长、一个是排长,都是即将入朝参战的志愿军干部,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的征程,他俩相互鼓励,约下生死誓言,倘若他俩能够有其中一个人活着回到祖国,一定代表另一人回老家看望已经离别六七年的家乡亲人,并且帮助照顾家人。

那一晚父亲和老班长聊到很晚……

回到营区后,父亲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连夜给家里写了三份信,一份是写给自己的父母亲大人、我的爷爷奶奶的,父亲深情的回顾了自己从小跟随爷爷外出要饭、做粉条上街去买的情景,讲到了爷爷送自己参军的情景,也讲到了自己这些年在部队的成长进步的过程,讲到了自己的那些牺牲的战友的故事。最后,父亲充满情感向爷爷奶奶告别,一旦自己牺牲在战场上,恳请爷爷奶奶不要悲伤,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第二份信是写给自己的大哥,我的大伯黄国泰的,是他说服了爷爷奶奶同意自己去参军的,也是他为了让自己安心部队打仗,放弃了县大队干部的身份,退伍回想重新当一名普通的教书先生,让自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去,在父亲心中,大伯永远是自己最敬重、也最歉疚的人。父亲希望如果自己牺牲了,请大伯帮助多为二老尽孝。第三份信是写给自己二哥、四弟、五弟和小妹等家中所有亲人的,父亲希望兄弟姐妹能够代替自己好好照顾家里,父亲尤其提到二哥,我的儿伯,自打自己和大哥都参军离开家后,是他一直默默地和爷爷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让他能够安心部队杀敌打仗,父亲希望几个弟妹能够去学校读书,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当父亲写完第三封家书的时候,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天色已经微微亮了,然而父亲一点睡意都没有。他想抓紧最后的一天休息时间再去和曾经的老三连战友告个别,也算了却了自己最后的一个心愿。

于是父亲请好假,乘车来到正在南京城钟山一带驻守的同属公安军十三师三十七团,找到了已经担任团作战参谋的原老三连五班班长张道义,这是父亲的第二任班长,也是父亲最牵挂的一个战斗集体,父亲从老班长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宝贵的班长经验在父亲成为班长后,给了父亲很大的帮助。

老班长也知道父亲即将赴朝的消息,正想抽空去看父亲,没想到父亲自己找上门来了,让老班长十分感动。

老班长本想拉着父亲出去喝上几杯,但是在钟山一带位于南京东北郊,是较为偏僻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饭店,何况父亲也没有心思喝酒。于是两人就沿着营区外山峦起伏、青翠叠嶂的山路边走边聊。

父亲很想见到自己的老连长朱学仁和老指导员韩洪祥,当然还有老五班的那些还活着的老战友。老班长告诉父亲,老连长自打济南解放后就被留在的济南军管会,现在还在济南,已经转入济南守备区担任团参谋长了。老指导员虽然在南京,但是根据上级的要求,他和一批干部被选入南京接管干部,充实到地方的城市建设中去,目前刚去报到,还没有明确分配到哪里,等以后有了消息后,一定写信给父亲。

老五班的那些战友如今很少在一起了,当年的两位副班长中杨德才因为在枣庄战役中负过重伤,以后就一直留在团部,早在孟良崮战役后,他就复员回家了,现在没有消息。

陈宝清在淮海战役后随部开拔到福建前线,据说目前正在备战解放台湾的战斗中。其他的战友大多已经离开部队了,有了经过多次调动后如今已经失去了联系。

老班长还向父亲透露了一个消息,韩指导员曾经找过他,说南京现在很需要大量干部,希望他可以考虑到地方去工作,等安顿好后就来找他,而他也有想安顿在南京的想法。

父亲感慨地听着老班长的介绍,回想起在一起打仗的那些日日夜夜,无比怀念那些并肩战斗的日子,父亲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说:“如果我有幸活着从朝鲜回来,我一定到南京来看望老班长和指导员。”

老班长眼含热泪对父亲说:“国平,好兄弟,你是我们班的骄傲,那么多大风大浪你都过来了,你一定会回来的,我们等着你凯旋而归。”

告别了老班长后,在返回驻地的时候,父亲又一次走进了那家熟悉的照相馆,照了人生第二张像,算是给自己,也给家里留个纪念。照片上的父亲,已经没有了第一次照相时的青涩,显得成熟而自信,炯炯的目光注视着前方,透露着坚定的神色,这是战士出征前的表情。父亲告诉我,他知道自己可能看不到这张照片了,当时就想把这张照片当作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张照片,万一自己牺牲在朝鲜战场,这就是自己的遗像。

父亲特意留下部队的地址,请照相馆师傅帮助将这张照片寄到部队去,那位已经和父亲有了交情的师傅又一次为父亲出征的壮举而感动,他紧握着父亲的手说:“解放军同志,你大难不死,一定会向上次一样活着回来的,我要亲手把照片交给你。”

部队开拔的时间到了,父亲天还没亮就早早起床了,他到各班检查战士的行装,准备率领全排告别连队,等吃完早饭后接她们的军车一到就带领全排前往集结地报到,这时忽然连长接到了一个电话,瞬间打乱了父亲的一切。

王连长和指导员也来到了二排,和父亲一起认真检查战士的行装,嘱咐战士到了朝鲜战场上后要小心,空气中充满了离别的忧伤。这时,通信员跑来说有急电让连长接。王连长习惯地一抹鼻子走了。可回来时他却完全和刚才伤心样子翻了个。只见他兴奋地跑来对父亲说:“二排长,我现在正式通知你,你的入朝作战命令被取消了,上级另外派一名排长接替你率领二排入朝,你另有任务。”

什么?取消了,开什么玩笑。马上就要集结报到了,这时候突然临阵换排长,不让自己去朝鲜了,到底是这么回事。父亲呆呆地站在那里,脑袋一片空白。更想不通的是父亲排里的战士,这就要集结了,突然不让排长去了,什么意思,是不是排长犯了什么错误了,会不会是在上海江湾那晚那名战士被刺杀有关呢?不是说了和排长没有关系吗?战士们议论纷纷。

连长对战士们说:“上级点名要你们排长留下,一定有更加重要的任务等他去完成,我们要相信组织不会随便换人的。”

指导员也关照大家,赶快吃饭,一会车就到了。

父亲根本没有心思吃饭,匆匆扒了一口就找到连长追问,到底是咋回事。可连长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让父亲一会随出发的军车一起到集结地进行交接工作,新的排长会在那里等他的。交接完毕后,让父亲直接去团部报到,具体情况到时候才知道。

父亲只能服从命令,最后以二排排长的身份带领自己的战士乘车前往集结地,编入入朝志愿军连队,眼睁睁看着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开赴朝鲜,那一刻父亲永远难以忘怀,每当提起此事时,父亲总会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送走入朝部队后,父亲奉命赶到团部报到,在那里父亲才知道他在最后时刻被留下的真实情况。原来,全国解放后,我军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决定大规模组建我军的军校,选送一大批战功显赫、政治素质好、长期在各级领导机关担负通信、警卫任务的营以下基层指挥员,到各级军事学校去深造,父亲因为符合上述各项条件,被列入第一批入选名单。当这份名单被送到军区政治部审核的时候,一位曾经长期在陈毅司令员身边工作过的首长,从名单中发现了父亲这位老警卫战士的名单,而且了解到父亲已经被批准加入志愿军即将入朝的消息后,立即向上级请示要求留下父亲,被获批准,而最后定夺的就是曾经在攻打济南长清县城的现场指挥员团参谋长。按照父亲的话来说,这里既有上级文件的精神为依据,父亲符合入学条件,而且已经进入名单,这是前提,其次也不排除情感的因素,首长因为亲眼目睹了父亲他们班以牺牲四名战士的代价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不想父亲再牺牲在异国他乡。

后来父亲得知,他的二排入朝后在极其艰苦的战斗中伤亡惨重,最后只有三名战友活着回到了祖国,而且还都是伤残军人,父亲曾经多次到他们休养的荣军院看望三位老战友,逢年过节还会寄些物品过去。

然而未等父亲上学,就接到上级的新任务,鉴于盘踞在台湾的******借朝鲜战争爆发和机会,囤积大量兵力企图反攻大陆。根据当时台海严峻形势,父亲随部队部队奉命移师青岛市郊海边,担负这一区域的海防任务,严防台湾国民党敌特分子对大陆的偷袭和破坏。

一九五二年,父亲所在的公安十三师与公安十四师合并为新的公安第十四师,他们三十七团被改编为第四十团,父亲担任九连二排排长。不久就接到的上学的通知,父亲被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公安军干部学校深造学习,父亲又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