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肝就是养健康
20749000000002

第2章 熟悉肝脏与肝病——认识肝病的第一步(1)

和肝脏见见面

我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被赋予了太多的爱和关怀,它来自社会、来自家庭、来自亲人、来自友人,在这爱的海洋中,我们又常常忽略了那些给予我们爱的人。而人体的器官,更是赋予了我们最无私的爱,我们是否在意过它们呢?尤其是忠心耿耿、默默付出的“劳模”——肝脏,你有关注过它吗?对它你又了解多少呢?

肝脏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大部分肝脏被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间露出并直接接触腹前壁,肝上面则与膈及腹前壁相接。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第9软肋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第8软肋骨之结合处。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大。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都属于正常情况。

成人的肝脏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据统计,我国成人正常的肝脏重量为1200~1600克,占体重的1/40~1/50,小孩约占体重的1/20。但由于胎儿期肝内造血,新生儿期肝脏可在肋下2~4厘米,6~8岁仍可在肋下触及。肝脏最重可达2000克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厘米、15.2厘米、5.8厘米。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和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分和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下方和胃相邻。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的变化而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厘米,站立及吸气时稍有下降,仰卧和吸气时则稍升。医生在给患者肝脏触诊检查时,要患者做呼吸配合就是这个道理。正常肝脏呈红褐色,质地柔软。

熟悉肝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肝病,以便加强各种肝病的自我康复治疗。特别是慢性肝病,需要患者长期调养,因此保护肝脏尤为重要。

关于肝脏的结构组成

关注健康的你,仅仅和肝脏见见面一定不能满足你强烈的好奇心,你一定还想知道肝脏更多的特征,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肝脏的结构组成吧。

肝脏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按照新的分叶方法将肝脏分为: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及尾状叶。肝脏下面有连成“H”形的两条纵行沟和一条横行沟。横行沟为肝门,是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以及神经、淋巴管的出入处;右纵行沟前方为胆囊,后方为下腔静脉:左纵行沟前方为圆韧带,后方为静脉韧带及静脉导管的遗迹。肝脏的表面有一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深入肝内形成网状支架,将肝实质分隔成许多具有相似形态和相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肝小叶。人类肝脏约有50万个肝小叶。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约1毫米×2毫米大小,小叶的中轴贯穿一条静脉,称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胞索。肝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窦状隙和血窦。肝细胞间的管状间隙形成毛细胆管。因此,我们可以说肝小叶是由肝细胞、毛细胆管、血窦和相当于毛细淋巴管的窦间隙(狄氏间隙)所组成。肝细胞为多角形,直径为20~30微米。肝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其内有一个或多个核仁。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质可显示各种细胞器和包含物,如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糖原、脂滴和色素等。细胞核内有染色质,由螺旋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组成。

记得为肝脏“减负”

肝脏是人体内脏中最大的器官,它在人体新陈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的功能如此强大,同时也是特别脆弱的。就像是漩涡中的岛屿容易受到水流冲击和破坏一样,肝脏也是人体的多事之处。

由于肝脏质地脆弱,受到外力打击时容易破裂;而且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每当人体从外界摄入毒性物质,或由体内产生的毒素都会经过它来承担解毒功能;消化系统中大部分器官的血液要由它汇集回流,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急性大失血,循环血量不足时,就需要它把平时储存的血液大量地输出用来维持提供热量、蛋白质、维生素、胆汁等物质,真可谓“重任在肩”。

因此,只有拥有健康的肝脏,未来才会更美好。保护肝脏,时刻为它减负减压,让肝脏一身轻松地为你作贡献,只有这样,健康才会伴你一生。

认识一下肝脏的左邻右舍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肝脏也有自己的“邻居”,并且和这些“邻居”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究竟肝脏有哪些“邻居”呢?让我们去“拜访”一下吧!

肝的邻近脏器有:右叶上面与膈相连,与右胸膜腔和右肺相邻,所以,肝右叶脓肿有时会侵蚀膈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叶后缘内侧邻近食管;左叶上面也与膈相连,与心包和心脏相邻;左脏面与食管、胃、胰相邻;尾状叶左后方为腹主动脉,左叶下与幽门接邻;右叶下面前边邻接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边接触肾和肾上腺。肝脏有病时会影响这些器官的功能,同样,这些器官的病变也会侵犯肝脏。

引发肝病的“元凶”

(1)病毒感染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近年又发现了己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具有自限性,通常不会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

(2)药物或化学毒物

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导致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如双醋酚丁、甲基多巴、四环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的差异。长期服用或反复接触药物和化学毒物,可导致慢性肝炎,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

(3)酗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90%左右的乙醇在肝脏内代谢,经过肝细胞内的胞浆乙醇脱氢酶催化成为乙醛。乙醇和乙醛会刺激肝细胞,使细胞坏死。所以,过量饮酒会造成肝脏损害。

(4)肝炎相关病毒诱发的肝病

肝炎相关病毒特别多,比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5)自身免疫性肝病

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外,干燥性综合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性疾病,也可诱发肝功能损害。

(6)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而导致的肝损害,铁代谢引起的血色病以及单纯性肥胖或脂代谢紊乱导致的脂肪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