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肝就是养健康
20749000000010

第10章 合理用药——确保肝病治疗的效果

一定要使用正规的、合法的中成药

中成药剂型包括丸药、胶囊、片剂、冲剂(颗粒剂)、针剂等,不管名称如何,一定要正确识别其真伪。目前,各地治疗乙肝的中成药制剂数不胜数,但是,很多都是不正规的,也有很多是非法的。正规合法的中成药必须得到省级或国家卫生部医药管理和监察部门的批准,只有获得正式批准文号的药物才能上市,进入市场流通。广大患者在使用中成药之前,都要认真检查药物说明书中“批准文号”一栏,观察其是否正规、合法。目前,中成药必须经过国家卫生部批准,特征是:在药物外包装的右上角有“国药准字Z+8位数字”的标识,没有这个标志,可能就有问题了。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用药

乙肝患者病情或轻或重,各不相同,治疗方案自然也就不同。治疗乙肝主要包括: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调整免疫等四个大环节。中成药在这四个环节中,都有很多有效药物供给选择,具体到每一个患者身上,需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合理使用。

一定要遵守注意事项和避免禁忌症

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一定要牢记。

正确对待中成药的疗效

中成药使用说明书中的药理作用一般都令人振奋,抗病毒及护肝效果显著。但是,临床用于乙肝患者治疗,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实验与人体实际的差异所致。另外,一些中成药的广告宣传有提高疗效的嫌疑,患者千万不可轻信,是否适合自己使用,一定要向正规乙肝专家咨询。

不宜给孩子注射疫苗的多种情况

给孩子注射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可是有时候注射疫苗后,由于机体内将产生抗体,孩子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其过程就像得了一次小病。所以在注射疫苗时要求孩子身体健康,否则会使反应或原来的疾病加重。在下面这些情况下就不宜注射疫苗:

(1)有免疫缺陷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抗代谢化学疗法)治疗时不能接种疫苗。

(2)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和处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的孩子不宜接种。因为孩子已与传染病患儿有了接触,虽然尚未发病,但有可能得病,这时注射疫苗,就会与某种传染病遇到在一起,等于是同时得了两种病。在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孩子的身体里还在产生该种传染病的抗体,如果再注射疫苗就会干扰抗体的产生,使抗体量下降,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3)有慢性心脏病、肾脏病、肝病的孩子也不宜注射疫苗。因为患这些慢性病的孩子,体内的蛋白质通常会降低,而形成抗体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中的球蛋白,因此打预防针后形成的抗体就会减少,所起到的预防效果就相对较差,同时还会给原来的疾病带来不良影响。

(4)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的在孩子注射疫苗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因此不宜接种。

(5)常患荨麻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不宜注射疫苗,否则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6)严重营养不良与佝偻病儿不宜接种。

(7)一般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具体情况可暂缓接种。

(8)在接种的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要在治愈这些病后再接种。

总之,在预防接种前孩子身体应处于正常状态,若患有某些疾病,最好先经医生检查后再决定能否做预防接种。对发热,早产儿,营养不良,体重在2.5千克以下,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恢复期、器质性疾病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等以后补种。

不要随着广告乱服药

某些肝病患者治病心切,在永无休止的广告面前,不知不觉就跟着广告求医,以为广告做得多的就是好药。现在的药商在推广药品时,都是广告先行,药品广告一般是针对某种病的共性而言的。具体对每个患者来而言,是否适合、剂量用多大都不能一概而论。另外,有些新开发的广告药品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很难对其治疗效果作出正确评估。所以,在选用广告药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慧眼识真药: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广告上宣传的高治愈率、奇特的疗效、祖传秘方或什么宫廷秘方。在购药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找准自己的病症,再对症购药。

(2)细心鉴别:不要轻信广告里所宣扬的内容,要对药品本身作一个详细的了解,包括药品的标签、有无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有效成分、适应症、剂量、用法、禁忌症等,辨别其是否是伪劣药品。一般最好是购买正规大药店和知名厂家的药品。

(3)观察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若有较为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皮疹等不良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另外,广告药品,尤其是首次使用的广告药品,最好不要与其他药品同时混用,如有不良反应,很难正确作出判断。

(4)谨慎试用:对没使用过的内服药物,最好先按规定剂量试服几次。若没有不适感,可以按药品的疗程服用。一段时间后,及时化验复查,不要以自我感觉为标准。如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都有所改善,则说明药物疗效显著。

肝病患者打嗝不容小视

肝硬化患者频繁打嗝,要注意可能是吐血的前兆。连续性或顽固性的呃逆,常因脑病、尿毒症、糖尿病并发酮中毒等紧急情况引起。有些肝硬化患者出现顽固性的打嗝,有可能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是一种应激刺激反应。出血后胃黏膜受刺激,兴奋沿反射传递至延髓中枢而引起打嗝,可作为肝硬化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标志之一,常提示病情危重。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进行颅脑CT或胃镜检查。证实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卧床休息、镇静、保暖,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随着出血停止,打嗝也会随之消失。

小小技巧治疗打嗝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再憋住,尽可能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尤其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养肝肾,切忌乱用药物和保健品

肝脏是进行药物生物转化和代谢的最重要器官之一。患肝病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各种进入肝脏的药物,常造成肝脏负荷加重,发生内环境紊乱,增加肝脏损害。肝炎患者用药过多,用药不合理或盲目用药,常常会弄巧成拙,影响病情,甚至加重肝损害。所有药物几乎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无论中药、西药,都有治疗疾病的一方面,也有产生副作用的一方面。更多的药物能否造成肝损害还有待研究,因此,肝病患者在自我疗养中,在治疗肝病及并发症时,要注意慎重地、合理地选择用药。肝炎患者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若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便会影响其健康。

肝病患者忌用药太多

慢性病病程较长,而目前市面上的肝炎药物种类繁多,且治疗效果大多都不确切。患者治疗心切,容易同时服用多种肝炎药物或加大药量,以为这样可以“强化”疗效。其实多种药物进入体内后都要先在肝内解毒,这样“乱箭齐发”地用药反而会增加肝脏负担。因此,肝炎用药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宜少而精。且要维持一定的疗程,方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药物性肝病,是药三分毒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前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也可以发生在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患者身上,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都称为药物性肝病。因黄疸而住院的患者中有2%是由于药物性肝病导致的。在暴发性肝衰竭的患者中,有25%被认为与使用药物不当有关。特别是老年人多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药的广泛使用,以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日益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们知道,药物本来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如果使用得当,就可以治病;但若药物使用不当,其毒副作用必然会致病。因为肝脏是药物(特别是来自胃、肠等消化道和门静脉的药物)在进入人体后最主要的代谢、解毒的场所——肝脏受到损害也是不可避免的。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程度,二是身体对药物的反应。药物性肝病的发病可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早期发现肝脏损害与药物有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症状出现或ALT增高后继续使用这种药物治疗,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就会大大加重。不同的药物可以引起相似的肝赃损害,一种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也可能不止一种表现,并且可以出现肝炎、胆汁瘀积等重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