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大明宗室
20748200000451

第451章 再议

袁可立不发1言,等待着自己儿子开口。

袁枢心中也有犹豫,看1眼父亲稀疏短短的花白胡须,心中为难。而袁可立神色平静,不给袁枢1点暗示。

遂,袁枢缓缓开口:“状元公的法子尚好,然有瑕疵。据臣所知,白银比黄金方便采挖冶炼。白银易泛滥,黄金作为新钞兑换凭依,金银挤兑是大患,不仅有国中奸商之患,更会受制于外人。”

朱弘昭点着头,现在他看白银已经不是当钱了,而是当不能吃的金属。人家拉来1船金属换走自己这边精良的,独有的贸易品,感觉被欺骗了1样。

“正因为黄金稀少难冶炼,会导致新钞发行不充,难以起到货币之用。所以,这是不妥当1;其2,新钞要利于流通,兑换体系要简单明了。新钞按黄金与银兑换,过于繁复,会导致新钞发行受阻。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人能拿白银换走新钞,再以钞兑走黄金,让大策成为笑柄,有损朝廷威严。”

话题又回到原点,还是金银兑换问题,白银受制于人。

不要怀疑官商的胆量,合起来搞朝廷的钱庄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朱弘昭手指搭在扶手上轻敲,歪头问:“伯应有良策?”

袁枢摇摇头:“也难,臣只是提议,能否可行还需详细调查、推衍。臣的意思是严厉打击民间私铸,1金兑十银,1银千文形成定制。先以金银币推行,后发宝钞,逐步以宝钞取代金银币,收金银于国库。严酷震慑各方,保证货币体系安稳。”

看1眼余煌,他继续说:“同时金银币要铸造精美不易仿制,金属配比要独特,难以破解,还要便于百姓识别。”

袁枢的金银互兑体系,与余煌的金本位1样,都会遭到市场反弹,9是通常的挤兑手段。

然而最终目的是以纸币代替金银,乃至是铜钱。首要问题9是站稳,不能遭遇挤兑9破产。余煌的金本位缺点9在这里,黄金被人1股脑提走,国库没有黄金发出去的新钞也没人敢要。

发行新钞与黄金挂钩,讲的9是信誉,不能人家挤兑你9关门,这等于自己打脸,不吹而破。

袁枢的金银互兑体系不怕,直接9是成体系的,你要兑首先要把银子换成银币。银币铸造因为精美问题,成本也不小,可规模越大,越能冲抵成本。只要你进来兑换,朝廷9是赚钱的。

袁枢的策略问题9出在体系绑的太死,以后很难松绑。

宫里赐下去的节庆银币每个重1两,含银7钱,其他是合金配方。的确够精美,毕竟每1枚银币铸造成本9接近1两。民间想仿造1模1样,除非大规模开铸,否则连技术、设备成本都捞不回。

最后,袁枢说:“只要信用可靠,新钞终究比金银币方便。长久之后,便能取代零碎散银。”

新钞站稳脚,也9能逐步投放增发,使得货币短缺的情况得以缓解。只要钱流动起来,谁有功夫来兑换金银币?

还是要绑死,绑死最大的好处9是开始时方便立足,难的9是以后解绑。

朱弘昭又看余煌,余煌挑眉笑笑:“袁司正所言在理,不过臣也有1点浅见。金银币配合铜钱流通时,当禁止民间大宗金银交易。对红夷人,要出台别样措施。勒令夷人于朝廷钱庄处以银兑换银币,逼着他们以新钞纸币采购货物。”

这条件不算难,红夷人为了贸易几乎什么丧尽天良,不要脸皮的事情都做了,只要能贸易,这点亏他们愿意吃。供求关系摆在那里,现在只有大明能提供上好丝绸、好茶、瓷器,乃至是铁器。

不要以为大明以前铸不出好炮9以为大明没有好钢,好钢那么值钱,给丘8用岂不是糟践了?

朱弘昭觉得不错,看向袁可立:“袁公以为如何?”

“各有所长,1时瑜璧。”

先夸1下,袁可立看1眼儿子,继续说:“然,伯应疏忽了1事。新钞纸币要立足,并非要靠这金银互兑体系才成。状元郎的意见也是中肯的,毕竟朝廷不同于往日。万岁圣明,又有几个宵小不长眼拿着鸡蛋碰石头?故而,为百年之计,臣是赞同状元郎的。”

是的,袁枢故意忽略了皇帝的威慑力,他只想早早铺开这个提议,让袁可立能看到施行后的前景。

余煌自然也清楚袁枢的打算,可他不敢保证本朝内能完成纸币革新大策。当今能压得住,以后9难说了。所以,他没有争。

朱弘昭根本不在意袁枢的小心思,他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完成纸币改革。

扭头看了眼背后夕阳,朱弘昭笑道:“持国要稳,不可心急啊。小袁相公之策,是稳妥的,袁公适当采纳。还有两年半的时间,慢慢计议,完善好,这能做核心大策。今日袁公匆匆入京,车马劳顿9这样先散了,后日再详谈另外4策。”

袁可立起身告退,今天侍从司都下派出去核军去了,估计明天侍从司会集议1番。

朱弘昭送袁可立登车,看着父子俩离去,摇摇头道:“袁家的传承,也稀奇。”

余煌在1旁点头,袁可立9是单传,也只是中年得子生下袁枢,另有3个女儿皆许配给当时名士。担心子嗣问题硬是逼着袁枢十6岁成婚,次年,袁可立心愿满足抱到小乖孙。不过袁枢现在26,再无所出,袁可立没少揪心。

袁家是大族,这样的家族都是靠庞大的子嗣数量来保证质量,袁可立够神,袁枢也紧随其后。9连第3代独苗袁赋诚也被袁枢带着入宫玩过,很聪明的1个孩子。

“你拿去寻曹化淳誊抄,今夜研究1下,夜里9住在河边直房。”

朱弘昭从亭下桌案上取了其他4道折子,递给余煌。

“臣告退。”

抱着折子,余煌躬身施礼,骑着马去找曹化淳。

面西站在钓鱼台护栏前,朱弘昭狠狠搓搓脸,这大明聪明绝顶的人这么多,可他娘的怎么会亡了?

双手撑在护栏上吹了吹风,夜色下披上内侍递来的披风,眉头皱着。

大夏天的,夜里却很冷,你说怪不怪?

袁可立突然入京,很多人诧异,最诧异的人是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几乎,相府都认为他会是留守北京兵部尚书,成为留守文官之首,3巨头之1。

他也这么认为,没想到老上司袁可立9这么突然入京了。

搁以前还能听到风声,袁可立日夜兼程沿着铁路上来,说是日夜兼程,基本上都是睡在软卧级别的车厢里看书,悠哉游哉看着风景来的。1日1夜行进1千4里,真是难以想象呀。

袁可立当山东巡抚时,他9是山东布政使司参政。随后袁可立搞3方封禁政策,割出山东登莱两府设立登莱巡抚以陶朗先为巡抚,李邦华去天津当巡抚设立天津镇。

因为陶朗先的冤案,导致山东出了个什么事情?

那9是袁可立以领导登莱巡抚的山东巡抚过去当登莱巡抚,登莱巡抚权职反倒压过治理山东5府的山东巡抚,山东巡抚成了给登莱巡抚凑集钱粮的后勤人员。以小吞大,后来的巡抚能愿意?

山东后任的巡抚是赵彦,也是懂兵事的,不服袁可立,不愿意当这个后勤性质的空头巡抚。算上1系列阴谋后,以引蛇出洞之计逼得闻香教提前反叛。

其后朱弘昭1路平叛,袁可立9带着卫所兵打酱油。登莱最强不是山东兵,更别说卫所兵这样的渣渣,最强的是渡海辽人丁壮组成的辽军及沈有容的5万登莱水师,当然这个数据掺水,当时朝廷的很多兵力数据都是掺水。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给你1营两千的军饷,却让你凑出3千人接受核查,这可能吗?

而当时大军出海很巧合的去南4卫帮助东江镇游击将军张盖打仗,平叛后袁可立又匆匆渡海去指挥作战。遇到台风,可能是海市蜃楼有仙人在影像在空中遥遥1指,袁可立的船队顺着所指方向前进,恰巧避过台风。躲过危机后,袁可立立马提笔写下《观海市》1文以做纪念。

其后赵彦被朱弘昭坑死,继任的巡抚王维贤有着与袁枢1样的爱好,那9是收藏。山东本土军功最大的是原兵备道员徐从治,两个人起了冲突。

徐从治又是袁可立老部下,有大军功在身,惹得王维贤很不痛快。毕竟他是艺术家心性高过官员心性,直接诬告莱州潍县驻军游击张尔心、莱州副将李性忠谋反。将袁可立蒙在鼓里,袁可立直接收到兵部急递说是潍县驻军谋反。

唔,兵部飞骑是1路顺着官道跑过来的,还经过潍县……

袁可立派谭昌言过去请李性忠、张尔心喝酒,谭昌言拿出袁可立兵牌,很顺利接掌兵权。随后,王维贤9倒霉了。

袁可立不仅治理地方厉害,断案如神,做事更是刚烈,说报仇9报仇。作为老部下,李邦华怎么可能不怕?

袁可立带过的人,小毛病改不了,该有的能力和气节都是很不错。比如徐从治,9是后来孔有德谋反,在城头督战被炮打死;李邦华更是在北京城破时去文天祥庙哭1顿后全家自杀;陶朗先更不用说了,1心为公想明白现实后,直接绝食饿死以示忿恨。

铁板钉钉的兵部尚书说没9没了,他想不通自己哪里做错了。

大明的兵部尚书,有着另类殊荣,俗称大司马,3公3师加官混不上,3孤3少总能捞1个。

而且,现在侍郎能不能升到尚书衔,直接决定有没有资格入下1届相府。

让谁接替不好,将袁可立隔着34千里弄过来,难不成真对自己有了疑心?

李邦华又觉得皇帝应该要提前给袁可立凑集班底,自己是左侍郎,又是老部下,难道是天大的机遇?

安慰自己的时候,老仆慌张来报:“老爷,锦衣卫都督许显纯来访,说是要与老爷喝喝茶。”

“带的是驾帖,还是拜帖?”

脸直接白了,许显纯拜访过的人,很多人都自杀了。

驾帖,厂卫缉拿嫌犯的逮捕证,以前归6科官刑科都给事中负责签发,现在握在侍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