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大明宗室
20748200000327

第327章 中宗恭皇帝

初8京中也是秋雨连绵,北直隶还发生1场小地震,不清楚是哪,但京中有震感。

因为这场掺杂冰雪的深秋大雨,天启的病情严重恶化,疮口流脓不止,整个人高烧不退。而信奉玄学的京中朝臣、名士、士绅多数认为是潜龙翻身,才有地震,而天启这条真龙也该驭龙归天了。

当夜,高烧中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天启喊来朱弘昭,执意要去坤宁宫,与皇后说说话。

他现在非常的孤单,仅有的两个叔叔福王和比他大几岁的桂王早已9藩,弟弟信王又在军中前线,估计也会被西南军扣留软禁。而朱弘昭与他之间因为皇位的事情,莫名的多了1层隔阂,他现在想见张嫣。

坤宁宫殿外,朱弘昭披着玄青色披风,站在檐下看着不断飘落的雪雨。

“千岁爷,请用茶。”

朱弘昭转身轻摇头:“免了,孤心里难受,没心思。”

曹少钦将茶碗递给小宦官,使了个眼色殿前4名隶属直殿监的宦官退后几步,上前宽慰道:“千岁,事已至此人力难回天。”

“咱懂这个理,9是心里堵得慌。”

朱弘昭闭目,轻轻嗅着清寒的空气。他自认为造反有理,可面对天启的慷慨胸襟,他觉得自己做的有些出格。不过他也知道,此1时彼1时,若等信王羽翼丰满,诸位皇子懂事后,天启绝不会有这种打算。

因辽东战事聚集动员起来的大军,除了辽军与他没关系外,其他3路有两路是他的嫡系兵马,东江镇也受他恩惠颇多。而辽军更被山东赴辽军堵住后路,形同软禁。

这样的情况下,皇位出现动荡他有绝对的武力优势。而天启,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主动让给朱弘昭,两个人名声都好,而且也只有朱弘昭能为他报仇雪恨。

4万大军在手,正德遗诏还有天启的密诏和禅位,让他名正言顺的能取得最高的统治权。

殿内,天启伸出手臂被张嫣握着,轻轻抚着那高高隆起的肚子,各种病痛的折磨似乎远离天启而去,他嘴角翘着,似乎真正是闭着眼在抚摸:“朕感受的到,这是个健壮的小家伙。祖娥,以后宫里的事情你要多帮衬着点,别让他重蹈覆辙。”

张嫣含泪抽咽,猛烈的头疼让天启身子1颤,身后老魏紧紧搀扶着。

许久之后天启才恢复过来,咬着牙抗拒着疼痛:“朕不计较你们之前的行为,朕会留旨让他安排好她们的生活。希望她们能悔过,莫再胳膊肘向着外人,那些人品行不1,不值得信赖……孩子若是女婴,9由祖娥起名……若是个男婴,9叫朱慈燃。”

“朕玩木失火而崩,又是木字辈,5行之中只有木生火是燃尽了的……9叫慈燃!”

天启说罢,从牙缝里呼1口气,又道:“请太弟进来,朕要给他1些东西。”

朱弘昭紧步入殿,他的脚步声永远都是那么的清脆,浑身挂着各式玉制礼器清脆作响。

“臣弟拜见皇兄、皇嫂。”

“成了,坐近些,朕有话要告诉你。”

天启坐在桌案前,左臂搭在桌上,右手搭在大腿上紧紧扣住,双目被崭新的白布条包裹,却扬着下巴,面部肌肉不时抽搐跳动。

他是个孤高的人,是个要脸面的人,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人。

老魏搬来板凳,与1众直殿监的太监躬身离去,守在寝殿入口。

“自昨日大雨以来,朕越感不适。御医们尽挑好话给朕说,朕自个儿的事情朕心里难道还不知道?事已至此,有些东西也该传给你。”

“臣弟洗耳恭听。”

“武祖皇帝壮年而崩,世系转至兴王1系,也因1些****兵戈,使得1些传承断了脉络。等辽东战事平息,你去代州故宅搜寻1番,说不得能得到了那些失传的机密。另世祖时,世祖皇帝通读《永乐大典》,以宫女2百余人誊抄1部代替原版,原版现保存于永陵。”

朱弘昭入宫后几次请求天启要看看《永乐大典》的隐藏几部,被天启很果断的拒绝,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似乎这部《永乐大典》后几部只能由皇帝观研阅读。

《永乐大典》可以算是1部明国的百科全书,朱弘昭至今连供翰林借阅的公众版十分之1都没看完。

“世祖曾言,说是天下没有万世1系,千古永存之江山,而我大明只有两样能冠绝历朝历代。其1是太祖高皇帝北驱蒙元,复我华夏衣冠礼仪;其2则是这部《永乐大典》。前者不容质疑,而后者却会随朝代兴替而毁灭,甚至代我大明者会大肆搜刮《大典》,以期毁灭这部成祖时期朝野大儒汇聚呕心沥血编纂的旷世奇书。”

“是故,才有所谓的壬寅宫变,宫变之女子皆是参与誊抄之人,为保住《大典》机密,书成后这些宫变女子都遭到灭口,并陪葬永陵。若日后宫中失火,两部誊抄《大典》烧毁,世祖许后人启陵取书,但有两个要求,厚葬当年的宫女并立碑;其2,取书之人要誊抄两部预防万1。”

现在北京城中的《永乐大典》有两部,1部是嘉靖皇帝光明正大让人誊抄的,放在文渊阁由翰林们阅读学习。另1部是秘密誊抄的,存在宫中作为前1部的补充。

至于原版《永乐大典》,已经在宫里失踪了,说是被大火烧了,却在嘉靖皇帝的永陵之中。嘉靖皇帝非常喜欢《永乐大典》,可以说是手不释卷,甚至将朱棣由太宗文皇帝追谥改为成祖文皇帝,这也和‘大礼议’有1些关系。

万历皇帝是神宗,此时却被称呼为神祖,世宗嘉靖与武宗正德皇帝也被称作祖,是因为他们跟随朱元璋的灵位1起立在太庙。

只要灵位还摆在太庙正殿,那9是祖。

历代王朝,在宗法制度上皆依据周礼,《礼记-王制》:“天子7庙,3昭3穆,与大祖之庙而7。”

《礼器》:“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7庙。”

这个意思是说,太庙正殿中只能供奉7个皇帝,除了开国之君(1般是太祖)外,其他皇帝的牌位都是“亲尽则祧”。

“亲尽”9是说,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父为昭,子为穆”,如果死去的皇帝,出了这3昭3穆的关系了,9要被“祧”。

所谓的“祧”9是把牌位从正殿中挪出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祧庙”中单独供奉。而开国太祖则“万世不祧”,不管关系多远,都稳居太庙正中。

明朝的制度稍微有些变化,1般是供奉9位皇帝,除了朱元璋,多出来的9要去祧庙。

嘉靖是正德朱厚照的堂弟,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才继承皇位,他的爹兴献王并没有当过皇帝,因此也不可能入太庙。为了认爹,嘉靖还和大臣们结结实实的闹过1场,死了不少人,杨慎这些人都是因为这个倒霉了,史称“大议礼之争”,不详细说了。

9说嘉靖封自己的爹成了皇帝还不够,还想把他也弄进太庙去。但是那时候,太庙中的9个名额已经满了,要是再塞进去他爹,9得祧1个出来。论亲缘关系,朱元璋之下当然是朱棣和嘉靖最远,所以如果要祧的话,无疑该把朱棣祧出来。

可是太宗文皇帝何等牛气冲天,9算嘉靖敢祧1个祖宗出来,也不敢祧他他。这点自知之明嘉靖还是有的,于是嘉靖十7年9月,改朱棣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则改为“成祖”,这样可以使他与朱元璋并称祖,同为“万世不祧”之君,在太庙正中供奉。

这样,被祧的9是除了太祖成祖之外的亲缘关系最远的皇帝,于是9该轮到仁宗朱高炽了。徐阶等人也上书说“今仁宗为皇上5世祖,以圣躬论,仁宗于礼当祧”,于是兴献王成了睿宗,于嘉靖29年入太庙,而仁宗则被祧出来放进了后殿。

朱棣1生杀人无算,死后能得1个‘文’的谥号,全靠这部《永乐大典》!

也因为这部《永乐大典》和前所未有的彪炳战绩,以及靖难给燕王系带来的好处,嘉靖不敢不能也不想将朱棣的灵位从太庙中请出去。

所以只要牌位还在太庙中供奉,称呼起来必须用祖。

以朱弘昭此时的势头发展下去,将来盖棺定论,天启估计也会是1个万世不祧的‘祖’。所以他多少有些羡慕,如果皇位再传6代,他的牌位将会从太庙请出去。

说完《永乐大典》的事情,天启又说出1串名字,不多也95个人,其中9包括毛文龙,这5个地方督抚军政大员,竟然是锦衣卫出身!

除了毛文龙是自己争气,天启扶了1把外,另外4个都是神宗皇帝拉起来的。

天启昂着的下巴放了下来,他觉得自己该说的也说完了,他相信朱弘昭不会亏待他的子女。

可还有1件事,让天启有些难以启齿,又放心不下,低声道:“附耳过来。”

朱弘昭探头过去,还以为天启要说什么神宗皇帝的宝藏,神宗皇帝顶着压力收矿税,家底应该有1些。

“太弟,给朕1个准信,朕大行后盖棺定论,谥号……谥号这事你1定要帮朕!”

前面语气稍软,后面天启几乎是用命令的语气来要求。

盖棺定论,选出的谥号是对皇帝1生的功过评定,天启亲政满打满算正好3年,可发生了太多的战争和政治清洗,他怀疑会有给他弄个‘灵’这样的下等满是恶意的谥号。

朱弘昭沉吟片刻,张张嘴吸气,实在不忍心吐字:“中宗恭皇帝……皇兄若有子嗣,臣弟征1国相封以为大明藩属,可保皇兄血食不断。”

“中宗?恭皇帝?”

天启陷入思考,史上中宗皇帝总共有9个,几乎都是执政数年死亡。中,是中兴的意思,除了汉宣帝担得起中宗的评价为,其他的都是没有合适的庙号给了1个‘中’算是安慰奖。

而且诡异的是,很多的中宗皇帝,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比之熹、灵好,9这样吧,朕该知足了。”

至于谥号恭,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执事坚固曰恭,守正不移;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

还是贴切的,天启算是满意了。

别看唐以后的皇帝那么长1串谥号,只有最后1个字是关键。